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1

看了一個多月,終於把《一本書讀懂財報》看完了。全是關於財務的術語,沒記下幾個,感覺好難。但是作者舉得的例子淺顯,還能讀的明白。

最大的收穫是,看待公司的運營,從財務的角度出發是一個嶄新的視角。比之前自己所接觸要更精確和有規律。記憶最深刻,也稍微有理解的是兩個詞語,是效益和效率,他倆相乘纔是一個公司盈利的狀況。

從這兩個點出發就會產生不同的戰略定位。學校門口的小賣鋪,早市的地攤肯定是效率出發,價錢都壓的很低,但薄利多銷,資金週轉的就快!大型商場奢侈品店就是從效益出發,滿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所以價錢很高,雖然週轉沒有那麼快,但是效益很高!

仔細一琢磨,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任何一個企業都是從這兩個點出發。這兩天還看了優衣庫的一些資料,感受到日系企業對於經營有很大不同,不會講很多的理論,但特別講究細節和實際的工作狀態。

日復一日,完成好必做的工作。主要講心態,顧客和習慣三哥方面。關於顧客。即使再偉大的理想也要着眼當下的工作,並且是非常具體的工作,我想柳井正一定堅信一個原則,那就是利潤是顧客給的,必須要重視顧客。然而顧客是很挑剔的,總會注意到細節,所以經營的工作重點就是做好細節。

關於心態。隨着工作時間的變長,越來越不相信命運,機遇和貴人這些在外的'因素。唯一能夠讓人變的更加強大的也不是努力和自律這些很虛的詞語,更加實在的就是時間,到底有沒有投入時間去做。畢竟時間是最公平的貨幣,誰也不會多,誰也不會少。投入的時間多,自然就會有收穫。

畢竟如何過一天,就如何過一年,每天將自己的時間一點一滴的播撒下去,量變就會產生質變。關於習慣。我想習慣是做事的方法,就是每天關注很細微之處。跟客戶見面時皮鞋有沒有擦亮,有沒有站直,禮貌是不是周全,這些細節堆積起來就會有重大影響。

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辦公桌是不是整潔,電腦桌面是不是整潔,筆記本是不是整潔,書包是不是整潔,只有這些細節非常整潔纔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不去想很長遠的事情,就是把每一天的工作計劃好,寫在本子上,一件一件幹,幹完一件劃掉一件。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2

本書以作者在美國華爾街工作的經歷,結合美國的金融發展史,並對其中的金錢政治交易、經濟危機進行抽絲剝繭般的分析,循序漸進,淺顯易讀。相較於《貨幣戰爭》系列對大家族金融發展歷史的敘述,本書更爲貼近普通人日常生活中與經濟相關的信息,如股票、期貨、基金、債券等諸多領域。可能是本書作者長期工作於華爾街的緣故,因此書中所敘述的內容幾乎清一色圍繞華爾街展開。通過對華爾街財經新聞、週刊和報紙進行描寫,進行閱讀帶入,進而以列舉的方式對美國金融史、近一個世紀曆次金融風暴,結合自己身邊的金融案例的描寫與分析,一方面反映出人性本惡的源頭——貪婪;一方面反映人性貪婪背後的醜惡與可悲,醜惡在於華爾街的資本家以出不窮的金融衍生品包裝風險,藉助金融槓桿的操作方式以小搏大的賭徒心態。同時揭示出華爾街金融資本唯利是圖的根本屬性。對美國著名富豪家族的介紹、西方金融醜聞的講解以及金融市場監管機制的分析對未來中國金融行業發展或有參考意義。

本書首先輕描淡寫的描繪了在華爾街工作的日常——新聞,沒有新聞纔是好新聞。其次,本書對基本金融知識概念進行普及,作者以親身經驗,呼籲廣大百姓腳踏實地,遠離“毒品——股票、做空、期貨。”再次,本書詳細講解了美國金融史,無央行——第一央行——無央行——第二央行——無央行——美聯儲,其間種種經歷既是金融史也是血淚史,間接也說明了爲何美國人在經濟領域爲何長袖善舞。更次,作者對美國曆史上的富豪家族進行了大致羅列,並對他們的價值觀進行了簡要介紹,指出與中國“富不過三代”不同之處在於:一、國家立法層面,嚴格苛刻的遺產稅制度;二、宗教信仰,美國的.富豪更多的選擇回饋社會;三、家庭教育,對於子女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子女的選擇並加以支持,而非定要子承父業。最後,本書通過對全球數起金融資本醜聞的敘述,尤其是英國銀行醜聞、西門子醜聞、結合目前金融市場監管制度進行了分析,指出中國的銀行由於目前只是貸款經營而未涉及債券業務,不屬於混合經營,因而也就沒有美國銀行的弊端,但是相應的資本回報也就少了很多。同時,還對未來金融市場監管進行的展望。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3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一本書讀懂中國史》,讓我瞭解到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有多個朝代:夏朝、商朝、西周、秦朝……發生了很多令人深思的故事,其中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值得我們反省。

“紙上談兵”主要講的是戰國時期,趙王中了秦王的反間計,任命熟讀兵書的趙括爲將軍,代替廉頗守長平,雖然趙國上卿藺相如和趙括母親好言相勸,但趙王根本聽不進去,一意孤行,仍然讓誇誇其談的趙括帶兵,最後導致趙國戰敗,40萬趙軍被坑殺!通過這次戰爭,秦國戰勝了最後一個強大的對手,此後六國再也沒有力量與秦國抗衡了。這是多麼慘痛的教訓啊!

這個故事使我想起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趙括對兵書研究得很熟悉,但是沒有實踐經驗。因爲真正的戰場是千變萬化的,沒有一本書能告訴我們所有的東西,必須還要在實踐中感悟,不能死套硬搬。像趙括自以爲精通兵書,就目中無人,最後一敗塗地。理論重要,但是實踐更重要。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4

讀完這本書,感觸頗深。閱讀,思考,表達,行動統合起來,對生命質量的昇華影響巨大。一直提倡,年輕人必然要踏上自學,自省,自控,自我超越和自我修行的道路上,彼時年輕人基石初定。但反觀自己,語言是強大的,行動是蒼白的。秋葉大叔的書,讓我重新思考這一切,如何高效讀書,如何邏輯思考,以後又如何表達和行動,通過閱讀,思考,表達,行動,來對自身進行量的突破,質的飛躍。不敢說,這本書,多麼重要的影響我,但至少是讀書新階段的開始。不僅如此,秋葉給我我自信和新的方向。記得秋葉說,我不過是讀書觀世界,思考人性,研究各種營銷手法。我不禁一愣,這不是現在自己的生活嗎?市場營銷專業的大學生,酷愛看書,喜歡思考人性,學的則是營銷。可惜的是,自己對各種新型營銷手法沒有任何研究。雖然學習的是營銷專業,但是無論教材還是師資,學的部分是經典,也較系統,到部分思想和知識陳舊,與新興市場營銷有些脫軌,自己沒有這樣的師傅,也不知如何下手,去潮流接軌。但是在閱讀和思考人性方面,我都能取得更大的進步,關於自己專業,希望會不斷前進,向秋葉大叔學習。爲了看秋葉大叔的這部書,我專門查詢了一下大叔的背景簡介。關於大叔的成長過程,我不用多說,我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但我也知道,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成長經歷,每一個人的經歷都會導致未來不同程度的.優勢和劣勢,所以不必驚羨,也不必自負,保持平衡就好。但還是有幾點值得一提:

第一,母親要求兒時的秋葉堅持認真日記,這一點,奠定了秋葉之後的文字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的基礎。

第二,秋葉大叔畢業以後的極其豐富的工作經歷,對於視野和格局的拓展,綜合能力的提升和各種資源的積累,爲後來的成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三,意識到互聯網和新興營銷手法的強大,並收爲己用。善於時間管理和不斷學習的秋葉逐步成長爲今天的自己,小草長成參天大樹。

通過秋葉的成才之道,結合自身的優劣。

第一,體育提升閱讀,思維,和寫作能力。

第二,多經歷和見識,多結交良師益友,這個需要時間。

第三,學好計算機辦公軟件,研究新型營銷手法。向大叔表示感謝:讀書觀世界,思考人性,研究新型營銷手法。

根據自己的分析,秋葉大叔本書的邏輯結構就是:

1、怎樣閱讀。什麼時候讀,讀什麼書,如何步驟去讀,如何閱讀,等等。

2、閱讀與思維。如何建立思考模型,如何與時代商業結合,如何自省自身等。

3、閱讀與行動方法。通過讀書學習,工作方法論,創業方法論,生活方法論,等等。

永遠保持一顆文藝的心,閱讀是一個人生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這些思悟,真正的學到了很多很實實在在的閱讀方法和技能,我會切實的應用,不斷優化自己。珍惜生活的每點每滴,生命的每分每秒,用心的聆聽,觀察,體會,思考和昇華,以優化內心世界,從而改變外在世界,最終讓自己的生命得到昇華。感謝作者的精心創作,感謝秋葉大叔的幫助和指導,謝謝大叔。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5

從這本書學到很多新的知識。首先梳理一下我的收穫,如何讀懂一本書,需要先讀,開始即是一種進步,摒棄閱讀的的兩個壞習慣:停下來查字典和邊讀書邊玩。瞭解書的結構體系,明瞭這本書解決什麼問題,熟悉書的寫作背景,書中提出什麼解決方案,最後進行價值昇華。而講書最重要的是構建坡道,坡道必須是能夠打動別人和吸引別人注意的部分。講書的原則是以書爲據進行再創作。講書之前要進行復盤進一步熟悉內容,調整心態充分發揮。

周邊內容:什麼叫做反脆弱?說法很形象,能夠在無法預料的事情發生之後仍能變得更好纔是反脆弱。

戒菸需要的不是毅力,而是認知。只有心裏真的接受香菸帶來的`危害才能戒菸,而不是通過壓抑,反覆復吸。

滿足聽衆的需要,不要客套,你的客套可能會讓聽衆覺得你對自己的內容不自信,直擊主題

談判也是一門藝術,不是讓對方說“對”,而是讓對方說“不”,讓他放鬆警惕,以退爲進,攻破對方的防線。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6

一、理解與感悟

①讀書解決實際問題

書籍,是巨人的肩膀,閱讀可以幫助我們從歷史和他人身上找出經驗所在,甚至是一句至簡的話都給我們以最大程度的啓迪。現實問題的解決方式,往往存在於文字密碼後面的智慧之中。

②讀書也要跨越舒適圈

閱讀,從低門檻,到高門檻,不斷超越自己的知識極限,深刻理解語言,嘗試不同種類,擴展知識邊界,建立知識鏈接,你會變成更優秀的自己。

二、結合實際理解和覆盤

①讀書解決實際問題

《親密關係》這本書中的許多觀點幫助我走出困境,改善關係;《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幫助我學會傾聽和有效溝通;《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幫助我認識生活並且以一種最爲樸素的態度面對生活...等等。每一本書都有它的精神內核,找到它,纔是意義所在。這個過程,必須結合“悟”,用心去思考,才能最終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境界。讀書解決實際問題的本質不是凡事都依賴書籍,而是借書籍之名,行悟道之實。

②讀書需要跨越舒適圈

當我開始從故事類書籍轉向經濟學、哲學、管理學之後,對於人生和世界的思考維度大大擴展,跨出舒適圈的閱讀,是一件讓我終身受益的事情。讀書越多,就會越生髮出對於知識的'敬畏感。敬畏感是重要的,它關係你如何看世界、看他人、看自我。

三、接下來的實踐和行動

①讀書解決實際問題

a.被動:遇到問題,集中找對應的書籍進行閱讀,建立知識體系,建立思維體系,以點成面,最終學會一類問題的解決方式;

b.主動:在閱讀中,去感悟深刻的、普遍的真理,之後付諸於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成長。

②閱讀要跨出舒適圈

a.閱讀要廣泛,不可以停留在一個知識面,要勇敢跨出自己熟悉的領域,不斷開闊新領域,重要的是一定要和之前的知識進行鏈接,建立體系,這樣纔可以做到博而不泛,廣而不濫。

b.閱讀要認真,不能停留表面,理解字面很容易,理解字面背後所蘊藏的無窮真理需要功力和耐力,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這個“認真讀書”包含着一切樸素真誠的質疑,知其所以然,更要知其所以不然。認真,是最大可能地接納和最大理性地提出疑問,這是對於知識的尊重和自我成長的必要。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7

你是否喜歡讀書但是覺得讀書速度太慢,讀了很多書卻過兩天之後忘得乾乾淨淨,不知道怎麼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以致用這本書或許可以給你解答疑惑。

這本書是在微信讀書上偶然看見的,書名引起了我的興趣,讀了一些書,但是從來沒有刻意去關注過讀書方法,想通過這本書看看會講哪些讀書方法,也是看到樊登兩個字想看看著名講書人是如何讀書的。個人的讀書習慣是邊讀邊畫,紙質書會在旁邊批註自己的想法並摘錄金句,電子書就劃線保存金句。這個習慣讓我在讀完該書之後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處於舒適區中讀書。

“樊登讀書”大家應該不陌生,聽書平臺。本書是攀登分享自己在讀書過程的體驗和方法論,幫助讀者更好理解和吸收書籍內容。點開這本書翻看目錄發現大體主要是側重“講書”,覺得有點疑惑但也有點意料之中,畢竟是講書人嘛。因爲個人對聽書一直秉持懷疑態度,所以也是秉着懷疑的態度開始閱讀該書。

書的第一部分:會讀書更要會講書。講述了讀書的重要性,指出以講書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學習方法,要鍛鍊主人翁意識。沉浸式學習是以目標爲導向的。講書前思考:①架構是什麼即整本書的主題觀點是什麼②開篇先說什麼即書的講述範圍方向從哪說起③這裏邊最動人的故事是什麼④最有價值的點是什麼即對你來說有意義的有幫助的地方是什麼

在我看完整本書返回翻閱時看到這段話覺得很有意思,“很多書友跟我反映說,這本書我讀了,爲什麼沒覺得有你講的那麼好呢你換個角度想,如果你不是聽衆或者普通讀者,你現在就得把這本書講給你的家人聽,講給你的鄰居聽,講給同事們聽,你是不是就得努力找出這本書的意義呢每本書都自帶使命,那這本書的意義到底在哪兒呢如果我們沒有主人翁意識,都希望別人告訴自己書的意義在哪兒,那麼很有可能別人告訴你了,你還是不相信或者挑剔。”特別是我在看完整本書在翻閱評價時看到這樣一段不推薦的評價:“總的來說這本書沒有很好地回答如何讀懂一本書,充其量只是一本講書人手記。如果只是單純閱讀這本書可能收穫並不多,但是我寫筆記不得不主動去尋找和總結這本書好的地方,反而有一些超出預期的.收穫。由此可見,能從書中收穫多少東西,並不完全取決於書的質量,也取決於我們投入了多少思考。”這不也正印證了樊登所說。如果你不是聽衆不是普通讀者,把這本書講給別人聽,就得努力找出這本書的意義,要有主人翁意識,不要靠別人告訴你這本書的意義在哪裏,也就是說明每本書對於每個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去鍛鍊自己的主人翁意識。就像該評論者爲了記筆記去尋找書中好的地方,就像此刻我正在寫讀後感一樣,回憶尋找總結該書對我有意義的地方。

第二部分相當於樊登自傳,講他的讀書之路。這部分的後半部分提出:刻意練習=時間×積累;讀書要走出閱讀的舒適區;講書要具備邏輯思維能力、大局觀、語言能力、同理心、愛這五種能力;對待講書要有“將然”的心,將然在這裏可以理解爲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行則將至。

這一部分主要想表達刻意訓練自己的講書能力,接受不斷地磨鍊,走出閱讀的舒適區,帶着問題去閱讀。選擇篩選解讀思考驗證,轉換成自己的語言然後講出來,形成知識閉環。很多人讀書沒有大局觀,拿起書就從第一個字就開始讀,至於書大體上講了什麼並不清楚,重點核心思想是什麼都不知道,然後慢慢開始讀不下去了以爲是自己的問題,其實可能是讀書方法出現了問題。講書的其他能力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書中解釋。

第三部分主要是告訴讀者如何選書。

遵循Tips原則:

T(Tools)——工具性內容,教給讀者一套方法,I(Ideas)——新理念、新發現、新想法,P(Practicability)——實用性,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S(Scientificity)——科學性,經過了驗證。

選書最重要的兩個原則:科學性(第一標準)和建設性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意義,使我們產生強烈的動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符合這三點之一便是具有建設性。

選書時還可以看出版機構,作者背景,推薦人,推薦書單,書後推薦書目,內容至上,翻譯水平和印刷質量。就像我從這本書上得到了很多值得看的書,非常棒的一個收穫。平常我們可以去看豆瓣的評分選書。

第四部分主要講如何讀懂一本書。

①擴大自己的理解力。理解力取決於自己的認知體系,認知體系需要通過不斷積累,比如閱讀經濟學、心理學、國學、管理學、邏輯學、哲學、人生經驗等方面的知識。

②知識的自我反芻。也就是養成讀書總結的習慣。在這裏樊登說拿筆在本子上劃線是很愉快的事,但是這個過程是愉快的,大腦卻沒記住。因爲沒有挑戰性,要挑戰大腦讀完之後隔一段時間回憶全書構建思維導圖,並作爲傳播者講給別人聽,其實也就是輸出。我自己看書就喜歡劃線,以前只是劃線寫批註,現在看完整本書還會寫總結。對於是否劃線我秉持中立態度,一方面不是不能畫,是不能只顧着畫,而不去輸出,另一方面如果平常時間充裕可以採用第一遍自由閱讀,第二遍以目的爲導向的閱讀,最後做思維導圖進行總結,不過我認爲這種方式對於打工人就有點難度了,否則也不會有大量的人選擇聽書了。

關於劃線的問題樊登在第五部分提出,哪些內容值得劃線,這有利於幫助我們在讀書時選擇值得被我們劃線的內容。

判斷一本書精華的八條評判標準:

①概念被清晰界定時

②問題很嚴重時

③某種解釋令你意外時

④有遞進關係時

⑤有轉折關係時,留意轉折後的內容

⑥不同側面彰顯書籍沒在價值

⑦閱讀時感受到的心靈衝擊

⑧書中的奇聞趣事

第六部分主要講如何組織一個講稿。也正是這一部分打破了我對聽書的偏見。樊登提出講書要以書爲據,別跑偏,講任何書都儘量不要夾帶“私貨”,也就是不能延伸特別多自己的東西。我以前一直覺得聽書聽的是別人對這本書的見解,但是那不一定是我的見解,從不知道原來講書原則是要忠於書本,不影響讀者對該書的判斷,就算要說自己的見解也要告訴聽衆這是自己的見解,並非書本內容,這種偏見也與我從不去聽書有關,當然聽書還要找厲害的講書,並不是隨隨隨便便的聽任何一個人講書。講書與感悟不同,感悟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正如我現在在寫讀後感一樣,只是在總結對我自己有意義的地方。

第七部分主要講講書需要做的準備有哪些。

講書顧名思義一定是是需要講出來,一定要會說,那就需要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說”一定需要有內容,那就需要自己熟悉所講的內容,利用構建思維導圖來幫助自己,在該書第8部分作者給出了大量的他所講的一些書的思維導圖手稿和整理的圖片,後面我會嘗試看拿着書然後對照他的思維導圖,這樣也是在證實作者所說他的講書是不是真的以原文給的邏輯,忠於書本。既然是講書,那一定有受衆者,有來聽的對象,聽衆一定會存在比自己認知水平高者,作者給出應對的方法是通過多次實踐會對內容建立敏感性,大概會知道用戶對哪塊內容關心,會有什麼反應,講書者會逐漸站在聽衆的角度思考問題,預判效果。這也就是前面第二部分所說講書需具備的五種能力之一:同理心。並且越厲害的人越虛懷若谷,總會有新的靈感和收穫。

除此之外還需要講書者不斷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作者提出讀書要“先學再有興趣”,這樣才能撕開一個“知識的缺口”,打開知識的缺口才能夠發現新的知識。會發現這部分無與作者在第三部分提出的讀書五大誤解中所說讀書要注意存量技能以及第五部分中所說不要帶着目的讀書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不要一直讀自己讀得懂的書(也可以理解爲自己感興趣的書)遇到讀不懂的書可以先讀跟這本書更接近的書,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在某個時刻就會發現自己讀懂了。這也就像我們以前看一些書並不懂,但是隨着自己生活閱歷的增加卻也讀懂了一樣。目的閱讀(興趣也可以看作一種目的)這樣會一直處在讀舒適圈中的東西,要選擇自由讀書(注意這裏的目的閱讀與讀書時以目標爲導向不同,並不衝突,一個是讀書要跳出舒適圈選書閱讀,一個是讀書時要知道這本書的使命是什麼,邏輯框架是什麼,這裏我差點也誤會,自己琢磨了一下明白了應該是這樣)。

總的來說就是我們讀書需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多範圍選取書籍,擴大理解力多鍛鍊大腦,製作思維導圖。

這本書我認爲看起來確實是在說如何講書,受衆羣體確實也是講書人或想成爲講書者的人,但是我們可以把“講書”視爲“輸出”,作者也或許是想表達以講爲目的的輸出,鍛鍊自己的輸出能力,而不只是注重了讀書的量,並沒有注重質,在最後作者給未來講書人的一封信中提出學習最終的目的是內化,讓知識和自己融爲一體。這也就是作者爲什麼告訴我們選書原則,如何讀懂,講書所具備的五種能力以及講書前所需要做的準備,並在最後給出了大量書籍的思維導圖手稿和圖片了。在這本書中的我最意外的收穫就是給自己的書單增添了許多新書籍哈哈哈。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8

無意中看到這麼一本書是樊登老師寫的,書中講的是有關於讀書方法還有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這剛好是我近期比較關注的問題。到底怎麼讀書纔是科學的讀書方法?怎麼讀纔能有高的效率?樊登讀書法是怎麼練成的?

如何解決讀書的問題:你只要去讀就好了,貴在堅持,剛開始不必在意什麼書久而久之你終歸會回到經典。

讀書可以讓你和偉大的人建立連接。讀書是唯一有效的培養一個人才的方式。

讀些什麼樣的書呢?只要是好書就會有用。不能只讀淺顯易懂的書,讀不懂的不感興趣的就不讀,這樣就會陷入你的能力陷阱。

TIPS樊登選書原則:工具性,理念,實用性,科學性,後加的趣味性。

讀書五大問題1.讀書無用?學校學的跟不上時代的變化,終身學習會成爲必然趨勢。2.讀書只求有用?避免讀書功利性,和達克效應。3.有的書讀不懂?讀不懂只是暫時的,要走出舒適圈慢慢提升存量技能。4.讀書是件私事?文學作品可以各自有各自的看法。工具類書籍則是大家公認的。5.自己讀書就可以?聽書可以彌補自己的讀書缺陷。講書可以幫助你吃透一本書。

7大元素蓄滿理解力的池子:經濟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國學常識,管理學知識,邏輯學,知識哲學。人生經驗。只有知識全面了,理解力的.池子有水了讀起書來才更加輕鬆。

如何解剖一本書1-找到一本書的使命,知道這本書要告訴我們什麼。2-搞清楚書的脈絡。3-要寫讀後感,然後告訴自己怎麼行動。

講書的5種能力,1-邏輯思維能力。2-大局觀.3-語言能力,4-同理心,要站在不懂的人的角度講5-愛,對受衆抱以愛和熱情。

講書是讓自己高效讀書的方法,受衆當然受益,但是受益最大的還是自己。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9

讀懂一本書,書名實在是樸實無華到如果我在書店偶遇這本書,看都不會再多看一眼,畢竟誰還看不懂一本書?誰知纔看了一點點就一發不可收拾,根本停不下來,這本書裏的內容有很多東西很值得我去思考,去體悟的。我的便籤越來越滿,想要記錄下來的文字越來越多,讀的越來越起勁。想想我一開始的態度真是讓自己都哭笑不得。書名只是侷限於字數,無法表達觀點,如果挑書自以爲是的只看封面,我將會錯過多少好書,多少成長的寶藏?

書就是世間最廉價也是最昂貴的寶藏。每一本好書都凝聚了作者血淚的教訓與經驗。

書中談到觀光式與沉浸式學習,讓我有很大的觸動,我不禁思考我是不是太自以爲是了,孩子們考的好難道都是我引領的好?我何嘗不是活着觀光式的人生,走着觀光式的老路子。觀光式的讀書,觀光式的思考,觀光式的生活。

要想使我的日常教學中走進沉浸式教學,我應該多走出去,多多參加競技類的教學比賽,想想怎麼贏,多理解,借腦子,見世面,從而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些爲了學而學的觀光式活動例如“打卡”,過程很痛苦,難以有效,長久的堅持。快樂的堅持下去纔是長久之計。教師就是要多去上課,多做精心的準備,讓更多的人來聽你的課。

書中說到講書是一種強沉浸式的學習方法,樊登在每次講書前會繪製完這本書的思維導圖,並且在錄製的時候講一遍之後,這本書80%的內容就都被記住了,而且很難忘掉。用在小學教育上真是再合適不過了,應該讓更多的孩子爲了講而學,爲了教而學,這樣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的潛能,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平臺去講,去教。學生平時聽完課也應該及時輸出,整理學到的東西並記錄下來,也許這就是爲什麼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所在吧,記錄學習筆記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習慣。

《認知天性》說到一個詞“摩擦”,有了足夠多的摩擦,你的大腦受到了足夠多的挑戰,你才更容易記住那些內容。如果一堂課下來學生很輕鬆,可能並沒有達到非常有效的學習效果。所以,無論是老師教授英語,學生學習英語,每個單元,每冊書每個知識點都應該儘可能多的去繪製思維導圖。

課本屬於特別單調的閱讀文本。英語學習侷限於教材將大大損失英語學習的樂趣,發現有趣的繪本並將之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非常重要。拓展知識非常的.重要,這種知識的傳遞,在一個個年輕人心中種下了種子。他們會覺得,通過聽課,瞭解很多知識,是一件很酷的事。反思自己的英語課堂,更多的是操練單詞課文,很少去傳播英美文化,帶領孩子們走向世界,其實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例如可以讓孩子自己去讀繪本,然後分享孩子們讀的繪本,這不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麼?

只有積攢得足夠多,人才能產生創造力,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很多名師的課看上去平平無奇,卻在很多細節的地方紮實做過很多工作,如果我聽不出來其中的妙處,是不是說明我沒有能夠聽出來,而不是沒有妙處?

放下目的心,增加閱讀過程中大腦的摩擦。設計好作業也是引導孩子知識反芻的好方法。

化學講書就是重新創作。而教學中的創編新對話不就是將教學內容深入融匯後靈活創編運用,不就是化學講書麼?

我在日常教學中,教學流暢性經常會被學生因爲一些瑣事打斷,適時的幽默實在非常能救場,幽默也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上課同樣需要同理心,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換位思考,想他人所想。感知孩子的薄弱點,對孩子來說哪裏是難點,需要老師細心的體察,耐心的講解,從孩童的眼光出發,想孩子所想。

書中樊登說到自己以往的經歷,辯論的訓練是規範發聲體系和控場能力;電視臺的訓練是增加幽默感和趣味性,你想吸引眼球,得有趣味,得好玩兒;校園講課則是提升內容提煉和價值挖掘的能力,這不分明對應着教學的班級管理能力,教學趣味性和教學設計與反思的能力麼?

樊登說,只要有一個人聽你講的書,改變了命運,你的講書就是有意義的。同樣,只要有一個人聽我的課,愛上了英語,愛上了另一種世界觀,那我的課就有意義。

誰說成長沒有捷徑,讀書,這分明是我能看到最快的成長的捷徑。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10

同學們,你知道如何解構英語課本嗎?你知道如何製作英語課本的思維導圖嗎?你真的會閱讀英語課本嗎?想要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告訴我們應該這樣做:

01認真專注

注意在閱讀過程中保持大腦的專注。注意力不應當產生間斷。拒絕一邊玩手機,一邊看課本。

02交流課本

讀完之後應當經常與其他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理解學習別人的想法。同時儘可能清晰準確地輸出自己的觀點。

03二次創作

交流的過程中要對課本進行二次創作,對課本中的.句子、故事進行復述,把書中的內容變成自己的內容。要拒絕單純的筆記劃線摘抄。

04解構課本

我們要嘗試去思考。課本的主線是什麼?課本講述了一個什麼內容?課本的重點是什麼?課本的總結精華在哪裏?

05思維導圖

自己動腦進行思考,根據課本結構,把主題寫在正中間,然後從主題當中分出四個單元分支,在分支上記錄每一課所講的重點內容。

掌握這些方法,你就能夠真正地讀懂我們的課本,甚至把這些方法運用到數學語文課本中,獲得更大的突破。

《讀懂一本書》讀書心得11

利用週末的時間讀完了樊登老師的作品——《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詳細講解了如何選書、讀書、解書和講書。選書是起點,有可借鑑參考的標準和訣竅;讀書和解書是過程,是看明白一本書的關鍵;講書是結果,是驗證讀書效果的有效途徑。

相信每一個愛好讀書的人都在追求高效讀書的方法,我也不例外。但是每次不是被手機吸引,就是邊讀邊忘,合上書根本不知道講了點啥,浪費時間不說,整個人還備受打擊。樊登老師的這本書可以說直擊痛點,如剝筍般層層剖析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對我而言猶如撥雲見日。

首先要養成閱讀的好習慣。讀書期間一定要跟手機保持距離,物理上完全分開,眼不見心不煩;大部分人讀書喜歡邊看邊畫線,標出認爲重要的內容,這期間雖然感受是愉快的,貌似很用功,但真實情況是你的大腦根本沒記住,要學會放下筆,專心閱讀,過後再回憶書中內容,讓大腦運轉,使大腦與知識反覆摩擦,這樣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其次是讀書前要做好解構工作。所謂解構,就是弄明白這本書着重要解決的問題,接着以問題爲導向去了解研究現狀、影響及解決方案等。這樣讀書是有目的且脈絡清晰的,不會邊看邊忘。同時還要學會劃重點,對此樊登老師爲我們歸納了8條評判標準,分別是:主題的概念被清晰界定;感覺問題很嚴重的`時候;某種解釋或者觀點令你意外的時候;遞進關係;轉折關係;不同側面彰顯書籍內在價值的時候;感受到心靈衝擊時;奇聞異事。當這些內容出現時,要着重注意。

第三是要不斷做大理解力的池子。讀書在精不在快,讀書的目的不是讀完,而是將書中的知識化爲己有,轉變爲自己的能力,但知識到能力是有一個界限的,量變不經過積累進步的過程是很難產生質變的。爲高效快速完成到能力的轉化只有提升理解力,不斷擴大理解力的池子。理解力的池子都應該包含哪些知識呢?樊登老師歸納了7類,分別是邏輯學、心理學、經濟學、哲學、國學、管理學和人生經驗。

第四是做好知識的反芻。《論語》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是教導看完一本書後不要將其束之高閣,要及時溫習。樊登老師的方法是過一段時間後,拿出紙和筆,按照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繪製腦圖(思維導圖),對有印象但是回憶不起來的內容可以翻書去找,繪製完成後再通過比對查漏補缺,這樣掌握的知識才是牢靠的,纔是質變前的有效量變。

最後是通過講書加深印象。《論語》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教導我們在學習後要把知識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通過講述不僅可以有效發現自己遺忘的知識,同時聽衆的提問還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幫助建立知識之間鏈接,進而形成知識體系。

《讀懂一本書》爲我們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讀書法,對講書的內在價值進行了詳盡的闡述。講書只是形式,推動自己不斷進步、傳播知識才是目的。借用樊登老師的話,“求知的渴望必將引領我們共同進步,每個人都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進步階梯”。期待每天都是一個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