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1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有着唯一的經歷,唯一的人生,沒有人可以模仿,更沒有人可以取代,在平凡的世界裏過着平凡的生活,可是我們卻應該有屬於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並非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作者筆下一連串的生動的人物形象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的人,具有典型的時代人物代表性,可是,我們卻從他們身上看到那麼多隱形的光芒,是從心靈最深處輕喚出來的感動和共鳴,無需太多的修飾和表白,在細細的品讀和慢慢的體會中,一種強勁的力量在心中慢慢積蓄起來,你我都是平凡的人,可是若能闖出自己心不平凡的定義,那就是不平凡,換言之,那就是一種偉大。

少平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人物形象,在他身上無時無刻不在體現着苦難和奮鬥,平凡與偉大,他的路是他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走出來的,沒有得到上天的特別眷顧,沒有得到機遇的特別青睞,而這也正是生活本身的特點。一步登天的.機遇在現實生活中是少之又少的,大多數人的生活在別人眼中總是歸於平淡,更或者是幸福的,可是個中的酸甜苦辣卻僅爲冷暖自知。

幸福總在山的那一邊,在這樣的生活中,我們要面對的艱辛與挑戰又何嘗不是自己去面對?然而最重要的還是心中的那份堅持,只要心中有所想,行動就不會遲緩,積極的去努力去拼搏,沒有目的的生活是可怕的,沒有理想的目的的生活更是索然無味的,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就在於一種堅持,在於一種不苟同宿命的安排,是對生活的一種抗爭。

少平選擇的道路我們也許不會真正的走過,可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又有多少條與之類似的路啊,面對着它們,我們惶恐,我們束手無策,甚至覺得邁不開第一步……之所以這樣,是因爲我們沒有甘於平凡的勇氣和在平凡中創造不平凡的決心與信心!而少平卻做到了,在面臨命運的抉擇時,他並沒有好高騖遠,他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來,但卻是實實在在,一步步用雙手編織着自己美好的夢。

少平的未來是否真如我們所預想的那樣美好,作者沒有講,我們也無從知曉,可是有一點卻是不容置疑的,少平的奮鬥與努力自會將他帶到一個高度,讓我們仰望着他,崇拜着他。而我們也應該循着少平選擇的那條路,堅定不移的走好我們自己腳下的路,不要怕平凡,不要怕卑微,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更要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這就是少平,一個出身卑微,家境極端惡劣的農村少年,更是一個忍辱奮進、不卑不亢的求學少年,有人說農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進,以上進求尊嚴,如果真的可以這樣說,少平,讓我們看到生活中充滿無奈而艱險挑戰的同時,更讓我們看到農村孩子面對生活的上進態度和麪對人生尋求可貴的尊嚴的拼搏!

文中還有一個人也深深感染了我,她就是少平的女朋友,田曉霞。

曉霞是一個陽光般的女孩,讓人感受到她的熱情與活力,她的出現給少平的生活增添了更加豐富的內容。上學時,少平便與她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她給少平提供了很多書籍,幫助少平關注着外部的世界,給少平源源不斷的鼓勵和信心。後來少平到煤礦工作以後,她又用她的愛支撐着少平,是少平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少平的生活中不能沒有她,她就是少平艱難的生活中最燦爛的陽光。她的善良和她的熱情就這樣溫暖着少平,有了她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還是幸福的。

然而曉霞卻只是少平的一個夢,一個那麼甜蜜美好的夢,她的犧牲讓我心痛,讓我惋惜,我憤命運爲何如此的不公,爲什麼要給她這樣的安排,讓一個如花般身邊處處洋溢着熱情的女孩就這樣凋謝。這樣的生活未免太不仁義。儘管她的大義之舉讓我感動,讓我看到一個女孩對於生命更高的認識和追求,可是這樣的結局也未免太殘酷,讓人無法接受,我爲少平感到心痛,她的命運的安排讓我對這樣的生活感到不滿,儘管這只是一本小說,只是一個虛擬的故事,可是爲什麼要這樣,爲什麼會這樣不圓滿,我們的生活是註定要充滿了悲劇的嗎?然而,還是有另外一個聲音細細的對我說,不爲什麼,因爲這就是生活。生活給所給予的一切是沒有爲什麼的,你只能無條件的接受,去面對它,去適應它。我們所有的抗爭都只是一種相對的抗爭,是在命運給了我們一種狀態之下的抗爭,面對生活,我們別無選擇,除了接受。

當然這本書給我的啓發還有很多,讓我真正瞭解到農村七八十年代人的生活,也是我們的父輩們最最真實的生活寫照,字裏行間流露的全是濃濃的愛意,對農民,對土地,對親情、友情、愛情的深厚的愛,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平凡人的奮鬥歷程,每一個奮鬥的人都讓我們感動,都值得我們敬畏。

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是偉大的,我們在努力奮鬥的同時也要保持一顆平凡的心,因爲超越自我的平凡,那就是一種偉大。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2

最近閒來無事,到文體中心圖書閱覽處借了本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來看。爲什麼要看《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呢?因爲五六月份中央八臺在播放《平凡的世界》電視連續劇,我無意中看了一兩集,被裏面的劇情和人物深深吸引了,電視劇看完後,在看簡介時得知電視劇改動很多,就想知道原著中的故事情節和結局。

當讀完《平凡的世界》後,感觸頗多。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對農民的深刻理解,小說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讓我們深刻的理解我們那些可敬可愛的農民的平凡與偉大。我最喜歡小說裏的田福軍和孫少安這兩個角色,因爲這兩個人物都是爲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而拼搏,在逆境中心裏還是想着老百姓,也就是因爲他們心裏只有老百姓,所以他們最後都得到老百姓的熱愛和擁戴,最後在事業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績,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改變了農村貧窮的面貌,帶領農民走向幸福的生活。這兩個人物滿身都是正氣,在整個劇情裏都充當着爲民請命的角色,他們的一身也經過挫折和打擊,可是他們沒有倒下,沒有改變爲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理想和抱負,最終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書中展示的`時代距今已經過去近三十多年了。在這三十年間,正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正是我國實行改革

開放的三十年,我們的國家、中國的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富裕了、國力提高了、以前難以想象的生活方式現在都已真真切切的發生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絕大數人是平凡的,但是隻有努力了,就無愧於這平凡背後的不平凡的人生。書中的小人物都是平凡的,然而這種平凡後的腳踏實地的努力,不正是我們這個社會和國家不斷向前發展的源源不竭的力量源泉嗎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後,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而在這期間,對於勞動的認識不同,對產生這樣的差別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我們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在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着的追求和渴望,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我們一定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包括在現實的工作中也是如此。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3

那時還正在上高中,我花了一天多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它是一部讓我極爲震撼和感動的小說,走馬觀花地看完有點不求甚解,但它還是給我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讓我無法忘懷。

平凡的世界講述的是發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間黃土高坡上雙水村的故事,深刻反映了農民生活的喜怒哀樂。孫少平,他接受了高中教育,不甘於生活在落後的農村中,積極追求知識,經過自學達到了與大學生比肩的知識儲備與思想廣度。他努力用保爾·柯察金的思想支撐自己,帶給自己奮鬥的勇氣和頑強不屈的信念。雙水村、孫少平的世界是平凡的,他們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個村、一個人,但是路遙卻在平凡中讓我們看到了不平凡。

我們只是無盡沙漠中的一粒沙子,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珠,平凡得無法讓世人都看得見。我們是平凡的`,但絕不要平庸;我們雖微不足道,卻一定要活出屬於自己的生活。對於這本小說所帶來的感受,我實在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但我卻一直被孫少平的精神激勵着,它讓我擁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不懈追求的動力。人的一生不可能平平坦坦,有酸甜苦辣,也有悲歡離合,所以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只要用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和足夠的智慧勇敢地去面對,我們就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改變的。

平凡的世界也揭示了人的命運、家庭命運、社會命運都維繫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和諧發展上,讓我們明白:只有尊重客觀規律,建設和諧社會,纔是中國農村、中國人民的希望所在。 我們處在一個充滿機遇、充滿挑戰的時代,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在書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從改變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爲自己精彩的人生,爲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賽客理財最大的特點在於採用“小額、分散、真實”的微金融運營模式,借貸方一般也都是大學生,她們用於日常生活開銷,這樣大大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4

我看的書目是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看了第一部第一章就被喚醒了很多的回憶,作爲在農村長大的學生,梅州市,廣東省經濟倒數幾名的市,梅州市十幾年前的農村,物質生活當然是很不發達的,雖然比書中描述的生活狀況好多了,可是還是會有類似的感覺,因爲小學的時候,中午有時是自己帶飯去吃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鹹菜,梅州的鹹菜也是比較出名的'。

8歲的時候從老家到城裏讀小學,爸媽都不在身邊,居住在姑媽家,也是屬於生活不富裕的那種,應該說整個小學,在城裏讀書,心裏都會有孫少平的那種卑微的心理,不過我是比較細微的這種心理,每當下午放學之後,當大家歡呼着要去街邊吃好吃的時候,因爲口袋裏沒有一分錢,所以我只能先一個人走回家。

因爲本身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跟不熟悉的人交流,所以剛到城裏也是跟孫少平一樣會有孤獨寂寞的感覺,沒有了村裏面的同齡人一起玩,感覺很寂寞。有一個共同點特點就是,書裏面的主人公,大哥當年爲了讓他和妹妹上學,十三歲高小畢業,連初中也沒考,就回家務了農。至於大姐,從小到大連一天書也沒有念過。

家裏能讓他這樣一個大後生不掙工分白吃飯,讓他到縣城來上高中,就實在不容易了。這些,都是說明他的家人都很愛他,同樣的是,我的家人都很愛我,雖然我只是姑媽的侄子,她待我就像是親生兒子一樣,除了爸媽,我最感謝的就是我姑媽了。

雖然我爸媽沒有在我身邊,可是有時我媽會千里迢迢地搭車到城裏來看我,就爲了幫我洗臉洗乾淨點。爸爸有時也會到城裏來幫我修改作文。曾經有一段時間,我變壞了,我覺得現在我還能在廣東商學院讀大學,很重要的原因是我的家人對我無與倫比的愛。感謝親人!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5

《平凡的世界》講述了在中國近XX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中,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爲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難的故事。在這裏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不忍釋卷。而另我感悟頗深的,便是改革開放時新舊思想的碰撞——改革刻不容緩,將改革進行到底。

“八十年代的第一個春天,中國社會生活開始大面積解凍了。廣大的國土之上,到處能聽見冰層的斷裂聲。冬天總不會是永遠的。嚴寒一旦消褪,萬物就會破土而出。”當路遙用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比喻句時,我知道,改革開放的春天來了。從八十年代之前的農村合作化運動到八十年代之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座黃原地區的.小村莊如注入了新的血液般,活力十足,孫少安的制磚廠轟隆隆地拔地而起,農民滿懷期待地勤勞地耕種自家的田地,田海民的養魚池也有條不絮地運營着……書中這樣描寫到“雙水村的確不是雙水村了。它的變化有的能感覺到,也有感覺不到的。一個最顯著的變化是,大部分人不再爲吃飯煎熬了。僅此一點就不能不使人百感交集。”改革開放的春天,融化了冰天雪地,送來了暖暖的慰藉。

當然,在那個年代的改革,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與支持,甚至受收益的。在改革中,雙水村裏的“神棍”劉玉升對田海民開養魚池進行重重阻擾;雙水村乃至整個黃原地區的領導班子官官相護;孫少平淪落礦山採礦;孫少安制磚廠遭遇市場考驗……就如所有的成功都需要經歷痛楚與苦難一樣,改革亦是如此。有利有弊,但是縱觀全局,利總是大於弊的。

如今改革開放也進行了三十多年了,我國的gdp也如芝麻開花節節高。改革在不斷地進行中。從過去的要改革,到現在的“該怎麼樣改革”。中某位代表提出的“清醒認識和駕馭改革的三大規律”:自覺有序性規律、整體性協同規律、週期性發展規律。從意義上來說,改革,就好比一枚導彈,它的所有的設計、製造、組裝、發射、控制、引導,直至達到目標,都要建立在深入的科學研究,切實遵循一切相關的科學規律之上;同時,又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體能動性,善於運用和駕馭規律,不僅在發射前,就爲它計算和規定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運行的軌道和程序,而且在發射後,還必須實行嚴格的控制和引導,不斷調整它的運行路線和方式,使它最終能準確地達到目標。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是我們,因爲我們用雙手、用智慧跟着黨的步伐,將改革進行到底。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書心得體會6

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竟也很快地讀完了,只是因爲一份真實吧。若干個家庭,若干個場景,若干個人物的命運,若干個結局,都被濃縮到那一個時代背景中。

故事終於1985年,算來我也才幾歲,再向前追溯幾十年,似乎離我的生活就更遠了,但我不得不承認,我依然在這部作品找到了一種閱讀的快感,儘管時間跨越了我所生活的時代,但總有一些人物的經歷似乎可以找到我們自己生活的影子,無非是物質和精神相比豐富了些而已。所以,無論時代怎樣的鉅變,人的生命歷程總還是有些許相似的地方。

換句話說,更多的人都是在一個平凡的世界裏從生存到生活,不同的是在大環境下,因爲你的經歷不同,人生的結局也大有不同,當然,我所說的這結局也不是生命的終結,只是故事中人物命運的一個段落,如果時光繼續行走,如果故事還在繼續,或許一些人的人生航向也在隨之轉變,或精彩,或平淡,任由我們去推測。所以,我只當這是故事的結束,在這平凡的世界裏,那林林總總的人們都還在繼續着各自不同的生活……

世界本就是一本豐富的書,這書裏也自然有着許許多多的人物,正是這些人物情感與命運的交織,才讓這個世界變得豐富,變得精彩,當然也變幻莫測,原來誰都無法左右自己的生活,但你的學識,你的閱歷,你的人生觀,價值觀無疑會改變人生這艘船行駛的方向的。

我無法評說這《平凡的世界》中誰的生活更完美,誰的人生更精彩,我亦不想去做無味的評說,路原本就是靠自己走出來的,任何人,都不過是你生命中的匆匆過客,而你的執着,而你的追求才是最終成就你生命斑駁的主導。

回味這故事,我想有一份真實,當是來自作者路遙的生活經歷的,黃土高原的貧瘠,人們曾經生活的困窘,煤礦工人的艱辛,從合作制到生產責任制,劃時代的改革蕩起的決不僅僅是漣漪,而是爲不同的人帶來了不同的人生變化與抉擇。

孫玉厚一家,這個雙水村最貧困的家庭,是那個背景下人們生活的一個縮影,孫玉厚這個一家之主厚道,老實,卻因貧窮而變得膽怯,在他的世界裏,照顧好莊稼,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生活就足以,以他的年紀,自然是少了冒險與挑戰的,但是他的孩子們卻讓他最終成爲雙水村最自豪的人。

大兒子少安,家境的貧困讓只讀了初中的他無奈地選擇了回家務農,政策的變化,對命運的不屈卻讓他最終成爲了一個切切實實的農民企業家,他爲父親箍起的體面的窯洞,成爲了這個家族擺脫貧困的里程碑,窮則生志,有志者事竟成吧。

少平,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高中,卻未能上大學,但不斷的閱讀與交流讓他對人生有了別樣的理解,一切都要靠自己,男人,亦要撐起家庭的責任,儘管他是這個家的老二,但他柔弱的身軀卻可以在工地上做幹最重的活,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供養妹妹讀大學,偶然的`機會被招入煤礦做了正式的工人,並在那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價值,也正是因爲這份堅毅和責任,他得到了省報記者小霞的愛,儘管小霞在一次抗洪採訪中犧牲,卻依然給了他最燦爛的青春年華,新年的第一天,下井榦活時爲了救別人而自己受了重傷,死去師傅的教導在他身上重新上演了生命的價值,臉上的一道深疤將伴隨他永遠的礦下生活,這亦是他自己的選擇,其實他完全可以被調到省城,他也完全可以與愛他的金秀共同生活,但他只覺得那煤礦是屬於他的生活。這也是他最合宜的位置嗎?

蘭香是少安和少平的妹妹,家庭的貧困讓她從小就學會了承擔和爲別人分擔,兄長的厚愛讓她最終考取了全國最好的重點大學,天體物理這個在常人看來頗爲尖端的理論卻是她與朋友探討和交流的主題,她的出色贏得了身爲省委書記的兒子的深深的愛,她亦成爲父親的驕傲,知識改變命運在她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驗證。

這一部史詩般的故事,展現了不同的人的命運,每個人的生活都看似平凡,但不是因爲平凡就要少了鬥志和追求,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就是渺若塵埃的,即便你有再高的權位,終有一天也將成爲平民,在那一羣談天的老者中湮沒了自己,我所謂的收穫當是重新認識了生命的意義吧。

無論你的起點是什麼,都不要被暫時的低谷抹去生活的熱情,上帝本沒有一雙慧眼,也不要寄情於他去執掌公平,命運總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多了一份追求,多了一份執着,多了一份熱愛,生活總會有屬於每個人的精彩,平凡的生活亦值得敬畏,生命不朽,只因追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