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共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共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共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羅貫中,山西人。原著共有一百二十回。我讀的是青少版,語言精簡,不是太長,只分爲四十五回。這兩個星期我一下子走進了它精彩的故事裏,越看越愛不釋手。

這部小說主要講了三國時期的戰爭故事。三國分別是魏國、蜀國與吳國。每國都有優勢和弱點,都千方百計想去攻佔對方,在鬥爭中他們使用的計謀一個比一個妙。全書共有四十多次戰爭的描寫,場面雄偉壯闊,引人入勝,可是最後誰也戰勝不了誰。經歷了近百年的.歷史鬥爭,最終被晉帝司馬炎統一。

書中我覺得最完美的計謀是空城計。“諸葛亮登上城樓,見魏兵兵分兩路殺來,便令軍士全都躲藏起來,又放倒旗幟,打開城門,軍士扮成百姓清掃街道城門,自己則帶兩個書童在城樓上彈琴。”諸葛亮用一個險計嚇退了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當我讀到這回時,心中對諸葛亮無比佩服!他的勇氣智慧及沉着冷靜,讓我讚歎不已!

另一個我覺得很巧妙的計謀是火燒赤壁,又稱爲“赤壁之戰”。當讀到周瑜打黃蓋“衆將見黃蓋皮開肉綻,鮮血直流,已經昏死過去”時,我真擔心會把黃蓋打死,我緊張地吸了一口冷氣。讀着讀着,才明白這是一個“苦肉計”,爲後面獲得曹操的信任做準備,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啊!

《三國演義》不僅故事讀起來津津有味,人物個性也很鮮明。書中我特別喜歡劉備,因爲他善用人才,溫文爾雅,很有耐心。在“三顧茅廬”中很能突出這一點。我想象中的劉備是這樣的;頭上戴着頭盔,身穿軟甲,手提雙股劍,腳穿戰靴,身邊有諸葛亮出謀劃策,還有張飛、關羽等很多大將相隨。一看他就是能做大事的人。

這兩個星期我和爸爸聊天都是圍繞《三國演義》的情節,因爲有的歷史發展我還不是很明白。我想等我再長大一些,讀了《三國演義》的原版後,會對這本名著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期待這一天。

三國演義讀後感2

第一次讀《三國演義》,我就對它癡迷不已,它像一個知心朋友,與我一起成長。

翻開《三國演義》,我像回到了東漢末年,我與關公一起過關斬將,與孔明一起神機妙算,與趙子龍一起勇鬥長阪坡。這一路上,我認識了大仁大義的劉備,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英勇無敵的關羽,疑心重重的曹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最讓我佩服。他是智與忠的典型,賢相的化身。他運籌帷幄,決戰千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首先 ,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知識淵博,才識過人。在茅廬時,他心繫天下,對當時的形勢有着深入的觀察與研究。走出茅廬後,他用兵如神,處事果斷,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幾乎戰無不勝。在我的心目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其次,諸葛亮的忠誠也堪稱絕唱。他忠心耿耿幫助劉備白手起家,打出三分天下 。劉備死後他臨危受命,勵精圖治,由於操勞過度,病死在五丈原軍中,終年五十四歲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

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諸葛亮也有失誤,他錯用馬謖,大意失街亭。使蜀漢 受到了很大的損傷。他事無鉅細,件件親爲,小事抓多了,勢必會影響大事。最後,心力交瘁,勞累而死。

從諸葛亮的身上 ,我學會了很多優秀的'品質和做人的道理。而他的失誤使我想到了“吾日三省吾身。”連諸葛亮這樣的奇能異士都有失誤,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不要因爲考試的一點失誤而灰心,也不要因爲取得了一點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不要做最完美的,我們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好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三國演義》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國演義讀後感3

許多朋友都讀過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因爲作者用的是尊劉貶曹的寫法,所以大多人都認爲劉備是好人,曹操是壞人,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曹操是一個亂世英雄。

曹操從小就十分聰明熟讀兵書,調兵遣將可以比的上韓信彭越等人。他也十分禮賢下士,赤壁失敗後,曹操在討論失敗的原因時,看見一個叫馬全的人在大睡,曹操雖然當時罵他“愚蠢如豬,不可救藥”但馬全一走曹操就匆匆來到馬全的住所,開口便說:先生在我講解的時候睡覺想來定有廣學可否指教一二?”一個主公這樣對一個在自己講解時睡覺的下屬,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如果這個馬全在當時孫劉帳下呢?恐怕這個馬全性命已經不在了,後來馬全通報自己真實姓名,他就是後來的'司馬懿。從曹操這點就可以看出他重視人才,會挑人才,禮賢下士。

在著名的“煮酒論英雄”中,曹操更是豪氣沖天,劉備認爲當時江東領袖孫策時,曹操只是一笑“孫策只是繼承先人的領地,還說不上是英雄”然後劉備提出當時的槍神張繡,獨霸一方的張魯時,曹操更是說“這些都是微末人物不足掛齒”當時有張繡這樣的將或張魯的勢力就十分了得了,而曹操卻毫不稀罕,可見他有着很大的志氣。在劉備實在想不出來時,曹操一句“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稱的上”就把劉備嚇的湯勺落地,可見曹操完全看透了劉備。

其實曹操並沒有對漢朝施壓,在“狹天子以令諸侯”後,天下人都認爲曹操是個奸臣,但有沒有想過:曹操當時足以推翻漢朝,自己做一個皇帝,還不用受他人唾罵,反會被當成英雄,可是曹操並沒有。在手下將領勸他收了漢中做皇帝時,曹操嘆道“人心不足啊”難道真的是這樣嗎?曹操可以忍受天下人唾罵卻不敢當皇帝?這是不現實的。如此看來,曹操並沒有對漢朝做什麼不好的事。

曹操這麼一個英雄卻被萬人唾罵,他的名聲也該整理整理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在故事中,我不僅認識了許多英雄豪傑,還見識到了很多驚心動魄的戰役,有火燒新野,有赤壁之戰,有空城計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場名留青史的赤壁之戰,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智慧和團結可以戰勝一切強人的敵人。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最強大的魏國曹操野心勃勃,一心想統一天下,滅了吳國和蜀國。於是曹操率領二十萬大軍,先攻江東,再取蜀地。孫、劉聯盟共同抗擊曹軍。周瑜、諸葛亮,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士,爲了利益,兩人聯合起來,周密計劃,步步爲營,先是苦肉計,再是龐統做內應,給曹操獻計,讓曹軍將戰船連接起來,諸葛亮趁勢借東風,利用黃蓋詐降的時機,將曹操的連環船點燃,一眨眼之間,火借風勢,風助火威,江上燃起熊熊大火,曹軍死傷無數,曹操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敗走華容道,東吳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吳國以幾萬軍馬,大破曹軍二十萬大軍,以少勝多;這按常理來說是不可能的,我認爲吳軍取勝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因爲吳軍用的是他們擅長的水戰,而曹軍不擅長水戰,吳軍充分佔據了地利;二是因爲他們的計謀,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擊潰曹軍,先是裏應外和之計,再是苦肉計,一計扣着一計,最重要的是他們也十分團結,若沒有孔明借來的東南風,沒有黃蓋的詐降,沒有龐統的裏應外和,江東怎會勝乎?

生活中,也有許多團結合作的例子,比如學校運動會的接力賽這個項目,每次我們班的成績每次都不太理想,但我們不放棄,屢敗屢戰。在多次的接力賽中,我們也明白了取勝的關鍵在於團結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強大的力量。

看完《三國演義》,我感慨萬千。那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那些豪氣沖天的英雄壯士都讓我無法忘懷。

三國演義讀後感5

" 滾滾長江東逝水...... "一個個人物在腦海裏烙下了抹不去的痕跡,李儒、郭嘉、許攸、荀彧、徐庶、陸遜、諸葛亮、司馬懿、姜維、楊儀........

在某個時候,我會呆滯,我是否可以帶上現在的高科技穿越到 東漢末年.......在那裏,我想我先該選個好的地方,也就是那時候的城池。眼睛一斜視便有了結果,“嗯嗯,還是去四川好了,也就是當時的益州,劉璋的屬地。”記得諸葛亮說過,如要安天下,先得中原之腹荊州是第一步,其後就是佔西川。想當年,漢高祖劉邦就是在西川漸漸壯大的。“總覺得這樣還是不行,如果我真的穿越到了那個時候,我還會是一個平民的”,然後遭到戰爭的蹂躪。”

現在回想書中的片段,如果我去做一個謀士的話,會不會像龐統一樣;或許,我也可以成爲一名武將的,但是我又想到關羽張飛的`結局;想到再離譜一點的話,我也當上了主公,可是我又怕自己會是桓帝、靈帝、獻帝影子.......

封建時期,奸臣當道。現在的人們心中都覺得某個人物的好與壞能在書中看出來,其實並不是都這樣子的。有人說呂布是“英雄難過美人關”,是的,但在書中,“三英戰呂布”“轅門射戟”那樣的英姿誰人再有?有人說張飛只是個莽夫,但不知—————— “喜曾聞鞭督郵,黃巾掃盡佐炎劉。

虎牢關上聲先震,長阪橋邊水逆流。

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飛定中州。

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還有的人說劉備是個老實的人,也許在真的歷史中他是這樣子的,但在書中,我還是看到了他也會爲了什麼而背信棄義.......

作爲一部文學作品.因爲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衆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寫人物,善於抓住基本特徵,突出某個方面,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對於主要人物,往往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現其複雜的性格.故事也同樣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戰最爲出色.使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國演義》一書不愧爲名著。

三國演義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說到這首詞,就不能不提起《三國演義》。今年寒假,我讀了這本名著,像是走進了萬花筒世界,不禁絕爲之震憾,爲之拍案叫絕。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戰爭故事,還有一些讓人感動的人物。

我最敬佩的人物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比如:他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巧借東風,擺八陣圖,七擒孟獲,大唱空城計,六出祁山,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讓人遺憾的是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最能表現義氣的是關羽,他身在曹營心在漢,爲找劉備,他過五關斬六將,義蓋雲天,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勇冠三軍;麥城被俘,他堅貞不屈,誓死捍衛了他對劉備的忠心。

讀了《三國演義》,我從中得到了很多啓發,要學習諸葛亮面對街亭失守時的冷靜。我做事大大咧咧,急性,好發脾氣。有時,做作業,遇到難題,做了好久,還是想不出,氣得我罵老師爲何要佈置這種題目,直叫爸媽幫我做。如今我再也不能那樣了,你看諸葛亮,他遇到問題,不是迴避,不是推卸,不是怨天尤人,而是那樣沉着冷靜,胸有成竹,把問題處理得比較得體。

當然,我更要從小努力學習知識,廣泛閱讀,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結構,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像諸葛亮那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也要學會辨證地一分爲二地看問題,不要人云亦云,鸚鵡學舌,沒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我更要像諸葛亮和關羽那樣,對自己的國家要熱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的'國家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許多重擔還等着我們去挑,我們應該熱愛國旗、國徽,熱愛祖國美麗的一山一水,絕對不容許任何外來勢力干涉我們的內政,絕對不容許敵人侵犯我們神聖的領土。

古人也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 ,今後,我還要不時地多讀讀《三國演義》,多與“君”談談。

三國演義讀後感8

讀了《三國演義》,我還了解了很多歷史人物:諸葛亮、曹操、孫權、劉備、張飛、趙雲、關羽、周瑜等。 他們個個都有個自的特點,比如: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真是“上天能攬月,下海能捉鱉,下南極能與企鵝翩翩起舞,上北極能與北極熊觸膝相談”。他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擒孟獲、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錦囊殺魏延,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聰明才智。這一個故事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這些特點:由於諸葛亮足智多謀,聰明博學,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除掉諸葛亮。於是,周瑜便讓諸葛亮在10天之內造出10萬隻箭,這麼龐大的任務在當時條件下是根本完不成的。但是諸葛亮提出了3天之內就能完成,如果完不成,甘願受罰。爲了完成造箭任務,諸葛亮向魯肅借了許多船隻、軍士、和草把子。到了第3日四更夜,諸葛亮邀請魯肅陪同他去取箭,這天江面上大霧瀰漫,曹操看見有許多船隻迎面而來,以爲是敵軍前來進攻,就讓軍士們射箭,不一會兒,船的兩邊都插滿了箭,當曹操醒悟過來的.時候,諸葛亮的船已經駛出20多裏了。諸葛亮按時完成了周瑜交付的任務。當週瑜聽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經過,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還有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遠千里萬里去找故主。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爲此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歌: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慨然衝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

雖然只讀了一遍《三國演義》,但是《三國演義》也給了我許多啓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一些瞭解。明白了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魯莽行事,我們做事都要三思而後行!

三國演義讀後感9

今天,我望完了三國演義的原著版本,裏面全是文言文,讓人望了頭暈腦轉,不外,我望過N+1遍口語文版的《三國演義》,所以望起來還不算很難。

《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曹操。

良多人大吃一驚地問臥冬爲什麼呢,他哪點值得您佩服呢?

我自己也很納悶兒,劉備是英雄,董卓是奸臣,爲什麼曹操是奸雄呢?

曹操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千百年來褒貶不一,蓋棺難以論定。褒者稱他爲“英雄”,由於他於東漢末年,除穢定略冬同一國莢冬功可蓋世。而大部門人稱他爲“奸雄”,他“寧鳴我負天下人,休鳴天下人負我” 無辜殺恩人呂伯奢全家。

可我的心裏覺得,劉備纔是真正的“奸雄”。曹操本來也夠奸雄的資格了, 但有劉備在, 他其實不應該“榮膺”奸雄這一稱號,望望劉備的一生:吞劉璋, 迫劉表, 坑呂布, 騙曹操, 懵袁紹, 伐孫權, 摔阿斗, 囑孔明, 迎張鬆, 欺袁術……無不體現其奸雄的性格。誰都知道劉備的山河是哭來的.。劉備逢人不忘說一句:“我乃漢室宗親。”這豈非不是用身份來包裝自己嗎?《三國演義》中說劉備是英雄,顯著是作者自己在擁護劉備,排斥曹操,完全是憑一己之見抑曹仰劉。至少我與我的百度朋友們是這麼以爲的。總結來說,三個君王裏面最有才幹的是孫權,不但年青而且佔位時間長,他最有象徵意義的性格特點仍是頭腦寒靜、深謀遙慮而又雄心勃勃。孫權是拒操的決議計劃人物。周瑜稱他爲“神武之才”,曹操也有過“生子當如孫仲謀”的驚歎,更能證實孫權的實力是多麼的強盛呀!孫權這種深謀遙慮而又雄心勃勃的性格,是在曲折起伏、發鋪變化中表現出來的,因而顯得非常細緻、完備,人物形象十分光鮮。這裏,仍是要好好表揚羅貫中一下滴~ 總之,仍是頂一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啦!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三國演義作爲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戰鬥現場刻畫的非常之細,讓讀者能清晰還原,身臨其境一般。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在書中每一場戰役,每一次戰鬥的場面甚至精細到了每個營。下面我來爲大家摘抄一小部分:“曹操白馬金鞍,玉帶錦衣,武士手執大紅羅銷金羅銷傘,左右金瓜銀鉞,鐙棒戈矛,打日月龍鳳旌旗;護駕龍虎宮軍二萬五千,分五隊,每隊五千,光輝燦爛,極其雄壯。”從這一句描寫曹操出行的畫面,我可以看出來曹操的強大聲勢。但是每一次出行、戰鬥的場面都描寫的如此之細緻,別說我們,好多小說家也不一定能做到。而羅貫中他卻做到了,讓他的作品一戰成名。

在三國演義之中也有我讓覺得爲之遺憾的地方。如:劉備的軍師孔明先生,他沒有完成自己的願望就不在人世了,劉備留下的缺是一個虎父犬子……當我讀到這裏,感覺遺憾也就更多了。現在,我才發現這本書之所以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品讀,不只是因爲它的內容生動,還有一點是我們都沒想到的。那就是它一個又一個故事非常巧妙的把握了讀者的感受,讓人讀完了還想要再讀一遍。所以“百讀不厭”也是本書一個很大的特點。

這本小說也出現了非常之多的歷史人物。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呢?我最喜歡的是曹操。很多人都因爲曹操在三國演義當中被描繪成“奸雄”而很不喜歡他,但是我覺得他可以出現在那麼多章節的重要歷史時刻,一定有其不同自己的優點。初讀三國演義之後,我認爲曹操最大的優點是匯聚人才,他非常愛惜有才能的人,這也許是最後被晉國打敗的願意之一吧。

回想我們自己,當初班級分組後“南瓜組”的表現非常不好,常常名落孫山。直到有一天老師讓馬同學來當組長,他組織能力特別好,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承擔自己最喜歡,而又相對擅長的角色。從那之後,我們小組成了前五名。這也是我當初希望選擇他來當小師傅的主要原因,不是單在學習方面視他爲榜樣,而是向他一樣學習怎樣成爲一個好組長。

當然,三國演義帶給我的感受遠不止於此,如果大家對歷史有興趣,建議大家也多讀一下這本經典名著。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自從我讀了以後,便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以描寫戰爭爲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國家之間的軍事鬥爭。在這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畫面。在這字裏行間內融入了三十六計,既有故事情節,又有兵法韜略。

在書中,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充分顯示出來;曹操殘忍奸詐;司馬懿博學恰聞;周瑜氣量狹小;關羽義重如山;張飛嫉惡如仇;趙雲英勇頑強:魯肅忠厚老實;處備仁慈重義。

但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相貌非凡,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句諸葛亮的名言家喻戶曉。諸葛亮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等故事快炙人口,廣爲流傳。

從周瑜身上,我想起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而周瑜卻因爲妒忌諸葛亮被活活地氣死了。周瑜不正是沒有這般廣闊的心靈,纔會被氣死嗎?

此外,每一個故事裏的人物,他們的品質也值得我們學習,如:關羽義釋曹操,關羽的義氣值得我們學習;諸葛亮智退司馬懿,諸葛亮的智慧值得我們學習;張飛大戰長板坡,張飛的勇猛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演義》還讓我意識到“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曹操赤壁大戰爲什麼會敗,就是因爲沒聽大臣們的良言,把船竄連在一起,敵人果然用火攻,曹操大敗了一場;關羽水淹七軍時,于禁手下龐德苦心勸告不要在山腳下紮營,于禁不聽,最後,果然兵敗;劉備起兵伐吳,在樹林裏安營,手下謀士勸他不要在林子紮營,以防敵人火攻,可劉備並不聽,結果被陸遜七百里火燒了連營。

《三國演義》讀完了,可故事情節勞記於我心中,它讚揚了仁、義、道、德、禮、信、忠、真、孝、廉、善、美。這些品質值得我們借鑑。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收穫頗豐。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國內古時候歷一部要緊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爲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王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部分人物給了我非常深的教育。雖有這部分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覺得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辦法也極容易:“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叫做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他沒殺劉備,雖然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須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更不是普通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講,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長見識,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非常深的感受,他們非常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三國志英雄傳》、《三國全傳》,它的作者是元末清初的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靈帝建寧二年(公元169)起,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止這百餘年間發生的事件,中間着重描寫了歷時約半個世紀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着古代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它採用了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筆法變化波瀾多姿;結構宏偉,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跟衆多人物,組織的完整嚴密,描寫的有條不紊,前呼後應,層層推進。它特別擅長描寫戰爭,用神來之筆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寫出在不同條件下戰略戰術的運用;描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它活動,作戰爭的前奏餘波,把緊張激烈驚心動魄的戰爭,表現的有張有弛,富有節奏跟詩情畫意。它塑造人物,略貌取神。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張飛的心直口快,關羽的矯勇善戰,魯肅的忠厚,還有曹操、劉備、周瑜等等,一個個形象栩栩如生。它對中國的文學史跟中國人的'生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響。

在《三國演義》的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趙雲血戰長阪坡”。話說劉備帶着士兵跟老百姓到處奔波,遇到曹兵追擊,家眷跟趙雲不知是死是活。再說趙雲,自曹軍追到,便從晚上一直戰到第二天早上,殺死無數曹兵,卻找不到主公的兩位夫人跟小主人,便回頭去找。只找到了甘夫人,趙雲將夫人送回後,便繼續尋找糜夫人跟阿斗。剛到曹軍中,趙雲就遇到曹將,被趙雲一槍刺死,並搶來了劍。終於找到了阿斗跟糜夫人,糜夫人爲了不拖累趙雲,便投井自殺,趙雲只好帶着阿斗離開。在路上,趙雲一手持槍,一手揮劍,殺死了曹營名將五十多人。衝出重圍後,趙雲回到營地,劉備說“爲了這小子,差點丟了我一員大將”趙雲感動的熱滾滾抱起阿斗“我肝腦塗地也無法報答主公之恩”。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趙雲是一個勇猛忠誠的人,令我敬佩。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還讓我的言行得到了昇華。我愛《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三國演義》是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歡的課外讀物之一。在那麼多精彩的故事中,我最喜歡、感受最深的就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事情發生在劉備駕崩後,他的兒子劉禪即位當了皇帝。這是位無能的新皇,當時勢力雄厚的魏國曹丕就聯絡了孫權以及遼東鮮卑、南蠻等少數民族的首領,大舉伐蜀,卻敗給了諸葛亮。

這次戰爭以後,南蠻王猛獲又舉兵10萬準備反攻,諸葛亮帥兵應敵,運用了他的.智慧戰勝了猛獲。爲了讓他心服口服,諸葛亮並沒有殺他而是把他放了重新集結部隊再次對戰。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猛獲被諸葛亮抓了七次,讓猛獲心服口服,猛獲說自己“不敢再背叛蜀國了”。

讀了這段故事後,我覺得諸葛亮不但智慧有謀而且又心胸開闊,明明已經把猛獲抓住了可以把他處死,但他沒有這麼做,還給他吃大餐等,這種精神讓我感動了,此時的猛獲也體會到了諸葛亮的不殺之恩與他的心胸開闊。最可怕的力量不是拳頭啊!

在我們生活當中,也有許多類似的事情。有一天,我把同學的一支漂亮的自動筆摔壞了。他生氣地罵我,並叫我賠。當時我是不小心才摔壞他的筆的,我就大聲地辯解:“你罵我幹嘛?我也是不小心的啊!”我們就這樣一直吵了下去。過了30分鐘還沒有解決,我有點反應過來,不管怎麼樣他的筆是我摔壞的,應該就是我的錯。我立馬對他說“對不起,我剛剛的態度不好,會陪你的!”他也說“我剛剛也不應該罵你,對不起!”就這樣,我們握手言和,爭吵結束啦。如果一開始,我就說對不起那該多好啊!

雨果曾說過:“世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的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寬容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修養。“勢服人,心不然。禮服人,方無言。”希望我自己能擁有這樣美好的心靈。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卻道羣雄並起,刀光劍影中,誅董卓,斬黃巾,亂戰中,天下已三分……

哈哈,這就是三國的世界。《三國演義》出自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之手,想必作者也是爲自己所處的朝代所憤怒,希望有英雄出世,拯救亂世吧。《三國演義》從漢室 末代到晉國統一,無不是令人興奮的動人片段。

天下就隨他分吧,分!江山就隨他戰吧,戰!

蜀國的創造者,劉備,本就是平平一介布衣,卻有着“鴻鵠之志”想統一江山。於是乎,結二虎,識子龍,出臥龍,伏黃忠,定荊州,平馬超,創蜀國。令人不住感嘆,真是一介英雄之輩。

吳國的定基人,孫權,也是平民出身,隨父親、兄長,南征北戰,創下了“大吳水兵,舉世無雙”的神話。從兄長那接下的江山,繼而平定人心,臨危不懼,接下赤壁,火燒曹軍,南下北上,徵殺四方。孫權作爲書中唯一一位沒有身份背景的主公,江山自己打,人才自己收,膽識過人,當斷則斷,留下來“東吳第一君主”的.名號,不禁令人感概真是賢明之君啊。

魏國的霸主,曹操,也是書中比較倒黴的一位君主。與五虎上將打下的江山,到後來卻被劉備、孫權二人蠶食。曹操雖詐不奸,只是英雄之纔不盡人意。曾經寫下“神龜雖壽,猶有盡時。騰蛇乘霧,終爲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他也是壯心已矣了。反過頭來,看到兒子自相殘殺,怎能不對天下失去信心,世人對其也就只是評論幾句“君子之德,五世而折”了。實在是令人辛酸啊!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談笑間,船櫓灰飛煙滅”,“末將願往萬帳軍中取上將首級”……這些熟悉的話語,總是聽不厭,每每想起總會使人耳目一新。——三國,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多彩世界呢?

《三國演義》——天下分,久必合。

《三國演義》——劍影中,沙場戰。

《三國演義》——羣雄起,徵四方。

親愛的同學,希望你們也能喜歡這本《三國演義》,喜歡英雄們的人生故事!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