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14篇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4K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百年孤獨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14篇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 篇1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文學家卡斯帕斯對自然和諧美德讚歎,都曾深深地感染過人們。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說,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剛剛開始閱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爲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敘述了創業的艱辛,禮貌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感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閱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說:“那裏面所有的一切,我都以前看到過,也早已明白!”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老布恩迪亞,即家族的創始人,和他的妻子烏蘇拉,帶領他們的親眷和朋友歷盡艱辛來到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那個時候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尚未命名,而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從未想過要確立統治者來管理那裏,他們過的是一種類似於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也體驗到了收穫的歡樂,他們爲這片土地帶來了禮貌併爲他取了名字:馬貢多。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老布恩迪亞漸漸的喪失了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氣。不只是由於自己預感到了什麼還是隻是單純的無好處行爲,老布恩迪亞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裏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徵着他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循環的怪圈中。

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是家族的第二代,但是這兩個人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奧幼年時即與馬戲團出海,十餘年不歸;而奧雷良諾則走上了軍人的道路,並掀起了幾乎影響全國的`內戰。而內戰的起因則是由於F將強行管理馬貢多這個“世外桃源”。這象徵着在禮貌的初創後,即開始了對壓迫的反抗。奧雷良諾,即書中的布恩迪亞上校,是一位有着傳奇經歷的人,他帶領部下經過無數次戰鬥,最後使F坐在了談判桌的對面。但是他所爭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當他發現這一切時已經垂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戰鬥來捍衛人們的自由卻發現自己已經力不從心。最後他也陷入了循環燒製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傳着。每一代的成員都經歷了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涌的時刻,又漸漸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奧曾見證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後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後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當家族的男子死去時,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羊皮書卷中發現這一切只但是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循環,才恍然大悟。而這個百年世家也最後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

家族中的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人即是烏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以前在內心中對自己說“這些事情在他們發生之前我就以前見過,也早就明白”。這個智慧的人象徵了什麼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恆的智慧,抑或是歷史循環的真諦只有作者明白。

《百年孤獨》是一部搞笑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擔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 篇2

我自信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要是把時間畫到紙上,會畫出一條什麼線?

一般情況下會是一條直線。因爲時間在經典物理學裏不會因任何其它物理因素停止流動。即使換成愛因斯坦相對論意義下的時間,能跳躍能往復的時間,也不可能畫出一條甚至更多圓滑曲線。因此在這裏說“欖核型時間”未免有點矯情,有純屬編造、強加概念的意味。但我覺得它的確——起碼在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背景下——是可以說得通的。我願意把它定義爲馬爾克斯的時間,但又不全是。因爲能被畫成欖核形狀的時間僅爲其中的宏觀部分。將“欖核”分解到幾乎不能再分的地步,它就會變化。

[Part·One]

很少有書——特別是小說,能把我繞進一個表面異常混x且無限循環重複的邏輯裏,讓我讀完第一遍還煙籠霧罩,只好又乖乖去看第二遍,《百年孤獨》就是這部逼我耐心琢磨的著作。它裏面藏着一個讓人捉摸不透的邏輯。邏輯裏面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模糊不清到了幾乎叫讀者不可忍受的地步,因爲它有着一大堆被無數次重複的名字: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何塞·阿爾卡蒂奧、阿爾卡蒂奧、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奧雷里亞諾·何塞、奧雷里亞諾第二、奧雷里亞諾·巴比倫、蕾梅黛絲·摩斯科特、美人兒蕾梅黛絲、雷納塔·蕾梅黛絲、阿瑪蘭妲、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烏爾蘇拉·伊瓜蘭……這是布恩迪亞家族重複命名的傳統所造成的。然後被重複的何塞、被重複的奧雷里亞諾、被重複的阿爾卡蒂奧、被重複的蕾梅黛絲、被重複的阿瑪蘭妲和烏爾蘇拉被迫重蹈祖輩覆轍或多多少少被刻上他們的性格烙印,完成這些名字註定的命運。而且不管是誰,每個人都必定承受或多或少的孤獨,從裏面獲得新的能力。在馬爾克斯筆下的世界裏,時間抽象地還原孤獨,每當年華老去,人物瀕臨死亡,從前那些充滿稀奇或希望的記憶片斷就在他們無法排解的孤獨中浮現。他們孤獨,也許是因爲時間流逝,也許是因爲無人理解,也許是因爲性格缺陷,也許是因爲命運的打擊。

說實話,雖然已讀過幾遍,我依然不敢說自己已完全讀懂《百年孤獨》這本書。這是一個閱讀定律:當一個人經歷痛苦的事情更多,他就會越能讀出書裏面隱含的感情。儘管我不想經歷的事情也曾在特定的時候發生,讓我哀傷、痛苦不能自拔,可每次翻開它,我恍若都只看到時間流逝,看到在離我甚遠的時空裏,不同的人在生活中奮力抗擊或固守着各自的孤獨。然而令我驚訝的是,儘管站在一個旁觀者——一個既無法得到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神般的預感,又不能像梅爾基亞德斯或庇拉爾·特爾內拉一樣算出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的旁觀者的角度,我依然能清晰預知以後的事情,這恰是馬爾克斯的時間告訴我的。他的時間在這一維度似乎是條折線,可以任意返回,任意伸展。

不能不說它巧妙的開頭。“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它連接了過去的未來,和未來的過去。“多年以後”是《百年孤獨》所用的第一個魔咒,構成現實與幻景的共同體。從對人物命運的構建上看,也可以理解爲馬爾克斯寫作時急於預告的心理,先簡要地把遠景和盤托出好留住記憶,再慢慢回溯,創造敘述的空間。但仍不能因此而說它不巧妙,因爲時間恰如其分地在這裏搭建了一座可以任意往返的橋樑,從而獲得預知的能力。布恩迪亞家族並非每人都具有靈活的預感,“多年以後”對他們而言用於回望;而旁觀者,可以藉此回望他們的過往,看看他們的以後,甚至於回望和預感自我。

時間對布恩迪亞家族來說有着它特殊的地方,如果布恩迪亞家族不是“註定要承受孤獨的家族”,那麼之後所說的或許不會發生——馬爾克斯設定的時間在這裏可以說初生,可以說一如既往,也可以說已死——它好似停滯了。百年以內,活着的人好像死去了一般把自己封鎖在孤獨中不能自拔,死了的人卻因爲不堪忍受孤獨回到現實尋找慰藉。即使是早已死去的梅爾基亞德斯,也經常出現在他塞滿手稿的房間裏,在家族的一代代更迭中影響他們的頭腦,見證家族的命運。另一個時間停滯的證據是,如果馬爾克斯不適時對家族成員進行外貌上的描述,我會產生一種錯覺,彷彿烏爾蘇拉永遠是能幹而活力四射的矮小女人,比西塔西翁永遠以接近保姆的特殊家庭角色在帶孩子,阿瑪蘭妲永遠抱有無法熄滅的情火,庇拉爾·特爾內拉永遠用紙牌算命,豪放且處於中年——事實上她們表現出來的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沿着他們固定的生活路線度過他們的每一天,像復讀機一樣的時間也近乎等於停滯。烏爾蘇拉晚年失明後就發現了這種規律:“一段時間後她發現家裏的每個人每天都在無意中重複同樣的路線,做同樣的事,甚至在同一時刻說同樣的話。只有當他們偏離這些刻板的常規時,纔會有丟東西的危險。”可是真正意識到時間停滯的只有年老且長年癡迷於科學研究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他意識到這一點之後絕望不已,立即陷入一片混沌中,被當作瘋子綁在慄樹下,被命運安排冥冥中印證梅爾基亞德斯的預言:“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馬爾克斯在這裏安排了一個困局,即孤獨的布恩迪亞家族的存在是有限期的,困局的開端和結尾一樣充斥殘酷。

馬爾克斯的時間也能做到一直在流動。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人都在時間的流動裏容貌改易,其中能活到早已脫離充滿情與惑的年紀的人,他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單調難忍,最終接受必將到來的孤獨。我甚至懷疑他的時間已經超出一百年的跨度,但即使如此,他的時間裏仍有與現實世界沒什麼兩樣的光陰荏苒,人之常情。這裏的時間可以說成一條直線,的確是在經典物理學裏不會跳躍不會停止流失的時間——正由於此,它才具有了強烈的象徵和投射意義。生活的細節開始被拉遠放大到整個具有共性的生命歷程,彷彿是每個人的一生以及其生命的延續。再然後即是生與死的嚴肅問題,誕生與消亡,最終討論爲什麼誕生和爲什麼消亡。

[Part·Two]

不由記起兩年前我第一個感到強烈孤獨的夜晚。只不過是一本里面駐紮了成千上萬的對數函數、嚴肅死板的演算公式和晦澀難解的星圖的枯燥天文讀物,只不過是裏面提到了總星系,提到其中的無垠星海,提到這個理論上由一個質點不斷舒展膨脹而又不知何時會因作用力迅速收縮爲一個質點的宇宙。我竟爲所見的字行驚慄不已,掩面淚下。我思緒延伸到千萬光年以外,不能安靜。

梅爾基亞德斯的預言提醒我這個事實:沒有永恆。時間停滯,然後流動,最後停滯。宇宙是個放大的困局,困局裏的時間無論如何想都會不動聲色流動如故,可我卻固執地想起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兩者的演變都完好無缺,時間在裏面緩緩流動,而生命只是裏面偶然的閃光,等到一切結束,又和一切從未開始一樣,時間停滯,空間無存。

布恩迪亞家族最後一個奧雷里亞諾看到羊皮卷卷首的提要時至少也應如我那晚一般驚顫,只是他更清醒,因爲他在那一刻知道羊皮捲上記載着自己的命運。那晚的我發覺自己被驟然聚攏的孤寂包圍着,身邊的一切似乎都不牢靠了;再沒有質點外的東西可以打破這個欖核型的時間困局。而奧雷里亞諾·巴比倫甚至連這個都來不及想——他就處在困局的最末端。他清醒得完全沒有打破困局的慾望,只是在馬孔多的毀滅中靜待最後一刻到來。孤獨的開頭,孤獨的完結,布恩迪亞家族從大地上被永遠抹去,“魔幻現實主義”的故事完美退場。

[Part·Three]

餘華的小說《活着》有着與《百年孤獨》很相似的類似宿命論的情節安排。故事的過程直至結尾主人公福貴的家人一直在遭遇各種變故直至死亡,最後只剩下垂垂老矣的福貴孤身一人,買一頭黃牛與自己在田間作伴。讀這部小說的時間裏我每時每刻都感到生命的希望在一點點不露痕跡地破滅,直至最後連福貴的小孫子也因爲吃豆子噎死時,我忍不住在想,爲什麼要活着?一個活了快一輩子的人,幾十年內看到的聽到的經歷過的都跟夢一樣,夢醒時分,家人散盡,無親無故,只剩下虛無縹緲的回憶。他沒有爲名利而活,沒有作爲血緣鏈上可延續的一部分而活,甚至也沒有爲崇高的“爲人民服務”而活。他只是一個經歷了各種風浪各種變故後仍維持着生命將息前最後時光的人,被困在欖核型人生的最末端,他還是否作爲有意義的個體而活?或者說,僅僅是爲了單純地活着,活在比求生稍微高級的階段裏?《活着》對生存意義的探討至此已到達極端的地步。

儘管同樣具有不少宿命論色彩,《百年孤獨》跟《活着》還是存有很大區別,前者沒有着重探討生存,而是探討孤獨——如果非要用拆字的方法來解釋孤獨,我會這樣拆:孤,孤立。獨,個體。人就是一個個孤立的個體,也許這可以說明爲什麼人成爲社會性動物,用這種方法來抗拒單獨存在,抗拒由此帶來的無盡危險。所以人需要某種意義上的團結,但是相互依靠對單個人來說至多隻能是對孤獨的緩衝。因爲人的一生毫無疑問會經歷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的過程,從不會有人在同一時刻如你所感,同你所受。馬孔多建立初期沒人留意孤獨這個奇怪的東西,因爲它太年輕,裏面沒有一個人超過三十歲,也沒有死人,唯一的威脅是會導致失憶的失眠症。當梅爾基亞德斯推算出馬孔多將成爲一座鏡子之城而無布恩迪亞家族半星血脈存留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立即大發雷霆。“不是玻璃房子,是冰房子,像我夢見的那樣。而且不管到什麼時候,總會有布恩迪亞家的人,直到永永遠遠。”家族誕生開端的人怎麼願意料想到它的結尾呢?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固執地認爲,既然有了開始,就不應該也不可能結束,即無限纔是合理的。他早該得知卻不肯接受宿命。烏爾蘇拉顯得更從容些,就她意識到孤獨的蔓延已要把布恩迪亞家變成“瘋人院”來看,她已經默認了孤獨的存在以及可能導致的後果——有限纔是合理的。布恩迪亞家族在其存在的期間,沒有一個人能逃脫孤獨的魔法,亦沒有一個人不作出自己的選擇來對付孤獨(包括美人兒蕾梅黛絲肉體與靈魂一起飛昇的離奇個例,也是她對天生不入世造成孤獨的迴應)。然而無論他們選擇了逃避、對抗、適應、順從還是洞察,早在家族誕生以前就已經註定了要最終合在一起造出“豬尾巴”怪物的血脈和梅爾基亞德斯超出人類知識界限的智慧最終終結了這個孤獨的家族從而給了布恩迪亞家族永恆的孤獨。這就是布恩迪亞的宿命,然而孤獨不會因此而停止。

[Part·Four]

馬爾克斯就此將孤獨和時間聯繫在一起,並進一步延伸了欖核型時間外的意義。他設想死亡後還有死亡,鬼魂也面臨衰老的尷尬,面臨進入更深層孤獨的危險;時間讓家族有了誕生,又在百年後將其終結,然而這個註定承受孤獨的家族只是“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因爲它已進入了消亡後的永恆孤獨。這不能不說是極其抽象但也是極其現實的聯繫,甚至於我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曾想過,爲什麼會有生,爲什麼會有死?爲什麼我會是我?生之前和死之後是什麼?這無疑是能影響到每個人的觀念,能上升到哲學或宗教層面的命題。

和《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帶有極致精神剖析的強烈意圖一般,《百年孤獨》對孤獨進行了各種各樣可能的闡釋,展示了孤獨中人的不同狀態,把孤獨的存在以及對人的影響誇張到異常嚴重的境地,在孤獨中讓人物獲得洞察和反省的能力。可是獲得清醒似乎不是好事,比如被綁在樹上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當被問到綁在樹上的緣故時,老布恩迪亞的情感沒泛起一絲漣漪,平靜地說:“Hoc、est、simplicisimum(簡單至極),因爲我瘋了。”與他對話的尼卡諾爾神甫從此不再敢和他交流,無意中把他棄入自語不停的孤獨泥潭裏,淪爲不時出現在慄樹下枯坐的靈魂。但在家族徹底消失之前,老布恩迪亞還是可以時常離開一下孤獨的視線回到死前的世界湊熱鬧;等到那場摧毀整個馬孔多的颶風到來後,欖核型的時間走到末端,不能折返的孤獨再也不可避免。老布恩迪亞的自白證明了他的清醒,後果卻可想而知:尼卡諾爾神甫因無可名狀的恐懼退縮了。然而孤獨真的可怕嗎?現實中每個人都逃不脫孤獨的時刻。甚至在從大地上被抹去後,孤獨也會永恆伴隨,無關時間,因爲你已經對一切失去知覺。這樣說來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 篇3

這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經典作品,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它描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興衰,也描述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歷史興衰。你是否也從字裏行間看到了美國發展的滄桑?那個世紀風雨變了?克林頓曾經稱讚馬爾克斯是所有語言中最偉大的作家,因爲他在這裏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喧囂世界。我們都知道它是一個虛擬的宇宙,但它是如此生動可信,以至於人們不禁懷疑世界上的某個地方是否真的存在這樣一個家。

“有些人想睡覺,但不是因爲困,而是因爲想睡覺。”看到這句話,我陷入了沉思。也許我並沒有真正理解它,但它確實改變了我的世界觀。一個被忽視的話題在這裏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人們說,閉上眼睛,就可以不擔心了。夢裏的世界沒有那麼多悲傷。那些年,我們都在睏倦中睡着了,但現在,我們真的應該重新考慮它的意義。“她知道驛站的騾子每十五天來一次,但她每天都要等。她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在日期上出錯,提前送信。但是事情出了差錯。有一次,當預定的日子到來時,騾子沒有來。她半夜起來,狼吞虎嚥地吃着院子裏的土,好像很絕望。她哭了,痛得發狂。她用力咀嚼小蚯蚓和蝸牛殼,牙齒都快碎了,然後一直嘔吐到天亮,伴有發燒、虛脫和意識不清。”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觀點。看到這,我不寒而慄。彷彿看透了人性的悲哀和隱藏在人們心中的祕密。那些孩子不忍直視的東西,在這裏都展現得淋漓盡致,沒必要反感。也許這纔是真正的.人性。你還在等什麼?"烏蘇拉嘆了口氣。"時間過去了。“我們都在成長的路上被時間追逐。偶爾我們停下來回頭看,曾經的美好都在一點點消失。如果時間就是生命,你珍惜嗎?無論多久,你都等不到逝去的青春。

我不知道孤獨象徵着什麼。也許是精神或者肉體。人生而孤獨,死後靈魂卻不能倖免。孤獨烙印在我們的靈魂裏,你的態度決定了它何時會被印出來。所以,知者無畏,活得勇敢!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 篇4

就在最近,我看完了馬爾克斯寫的《百年孤獨》。剛開始選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是在其他一些早期歌曲中得到了百年孤獨的歌詞,所以去書店買了看。

剛開始看《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太深奧,很多地方看不懂,很多東西很可笑。這本書裏的名字反覆出現,同樣的怪事反覆發生,只有電視劇裏纔會發生。

從生活現實來看,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但這些都寫在這本書裏,這一切都發生在這個家庭的周圍。更奇怪的是,在這本書裏已經建立了100多年的家族裏,男人被稱爲阿卡迪亞或奧雷連諾,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而家族中的各種怪事,在家族的第一任創始人阿卡迪亞反覆發生,直到家族的最後一任守護者奧雷連諾。這些都太詭異了,甚至讓人覺得有點害怕。雖然以我的閱讀水平,我無法向你詳細解釋什麼,但我相信只要我仔細讀幾遍,我就能讀到更深層次的東西,但我現在真的沒有這個能力。

印象比較深的是霍布恩蒂亞二世和奧雷連諾二世這對孿生兄弟。首先,他們的名字不一樣,沒有其他人那麼複雜,都被記住了。然後他們繼承了父母的名字,卻表現出相反的性格。

霍布恩蒂亞和奧雷連諾上校一樣深沉,奧雷連諾和霍布恩蒂亞一樣桀驁不馴,以至於烏蘇娜常常懷疑他們是不是從小就互換了名字。這樣的.懷疑並不離譜,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名字不一定要和性格一樣。這是一個深刻的諷刺。但是,最後兩兄弟死的時候,他們對墳墓犯了一個錯誤,好像這裏纔是該屬於的地方,一切都是命中註定。

雖然每一代人的成員都經歷了波折,但這個家族卻代代相傳。只是到了最後,當家裏的男人去世的時候,這個百年世家終於沒落了。幸運的是,家族最後的守護者奧雷連諾醒悟了,因爲他終於發現,這一切都只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命運,是一個永遠走不出去的輪迴。

即使合上書,情節也會一個接一個浮現在腦海裏。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我不能忘記它。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 篇5

這天特意讀一篇外國名著《百年孤獨》,我額,覺得裏面的人物塑造的很好,然後後作者對戰爭的明白很獨特。《百年孤獨》的作者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他在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是這樣評價他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建立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

的確,《百年孤獨》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全書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書中人物衆多,卻又獨具特色。有堅毅的奧雷里亞諾上校,性格孤傲的阿瑪蘭妲,墨守成規的`費爾南達以及神祕的梅爾基亞德斯。這一大家子人都有着與祖輩相似的性格、相似的經歷和錯綜複雜的關聯。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在馬孔多建了這棟豪宅,可隨之而來的戰爭改變了他們,讓他們變得麻木、冰冷、做作。他們只能在孤獨、忙碌之中尋找安寧。冒險島符號

戰爭,戰爭,戰爭。戰爭對這個家庭的破壞是巨大的,使他們變得沒有人情味。

同時,隨着科技的不斷邁進,馬孔多也在不斷地發展,但是這兒的人卻在逐漸失去淳樸的本性。四年的陰雨,十年的乾旱在不斷考驗着這片土地,最終它在風暴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文中那近親結婚就會生下長豬尾巴的孩子的古老傳說在最末代子孫中應驗。

這個神祕的家族中人丁興旺,甚至讓人哭笑不得。正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冒出一個孩子。就像奧雷里亞諾上校的十七個兒子一樣他們在同一天不約而同地到來,又在同一天全部被殺。

這一家人奇特的經歷讓人眼花繚亂,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被加西亞。馬爾克斯精湛而細膩的筆觸所折服。

我們不得不驚歎他筆下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 篇6

在與世隔絕的馬孔多裏,濃縮着一個世界,濃縮着世界上的各類人,也濃縮着世上所有的孤獨。

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裏的所有角色,像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但更像是空虛無比的靈魂。我在讀這本書的同時,從裏面的人物的性格中,讀出了我們一生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位屢經失敗,卻又百折不撓的科學家,總是擁有着無盡的幻想和無窮的毅力。他身上映射着所有的科學先驅者的影子,狂熱和冷淡,魯莽和沉着,探知的慾望和放棄的意念,各類矛盾的品格在他的身上一一體現。他試圖用磁鐵挖掘黃金,試圖將望遠鏡作爲武器,試圖把水銀冶煉成金子。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多少人的理解,乃至於朝夕相處的妻子烏爾蘇拉也排斥他的所作所爲。可是當他揭破了生命的所有謎底時,他卻被當作瘋子,被捆綁在慄樹樹幹上,被迅速地遺忘。昔日的鍊金夢想在看透生命的他的眼裏已成虛無,他只能忍受着生與死之間橫亙的痛苦——無盡的孤獨。馬爾克斯似乎在用這個,表達着對所有的開拓者的深深的同情。

至於烏爾蘇拉則是一位任勞任怨的勞動者。在那個時不時鬧得天翻地覆的家中,她永遠是這個家庭的經濟支柱和精神支柱。她從沒有唱歌的樂趣,也沒有遊玩的雅緻,各種勞動如同拼圖一般拼湊出她那緊湊而又孤獨異常的.一生。她無處不在。她的身影出現在傢俱的迷幻倒影中,出現在樸實無華的天地中,出現在糖果小作坊的喧囂聲裏。她又虛無縹緲,就像是來到人間通過勞動來贖罪的亡靈。到最後,伴隨着她的死亡,她的名字也被丟到了記憶的深淵之中。作者寫出她冗長的一生,同時也是對哥倫比亞所有孤獨的勞動着的讚歌。

至於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這位最爲孤獨的前行者,一生髮動了三十二大大小小的起義,卻又爲了重歸原先的生活毀掉了自己創造的戰爭成果。他逃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伏擊和一次槍決,官至革命軍總司令,卻只換來了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馬孔多街道。他的一生如颶風般浩蕩壯烈,又如死水般寧靜孤獨。就像那些在哥倫比亞爲自由而戰的人們,不論生時建立了多大的功績,死後依然被大多數人遺忘。

一個村莊中,有着一個世界的萬象。這個孤獨的村莊在雨季無盡的雨水中,在旱季無邊的乾旱中,在漫天飛舞的蝴蝶和遍地橫行的螞蟻中,品嚐着人間的各種苦澀和孤寂。

但是,如馬爾克斯所說:“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現代化的社會用文明將孤獨消除,還給這些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一個嶄新的天地。這樣,在新的社會環境中,他們會忘掉內心的迷茫,贏得充實的人生。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 篇7

國慶節在書店逛,無意中發現了經常聽說的一本書《百年孤獨》,因爲一直聽別人說這書好看,於是我也買了本。

回到家裏,我迫不及待的看起了書,這一看便是一個下午。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

馬孔多是個神奇的地方,根據書中的內容,我覺得是17世紀左右的一個小村莊,這當然是坐着虛構的地方了。小說的背景,便是通過兩個線索,一個是馬孔多的建立,發展,頂峯,衰敗的過程,這個是暗線,主線則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生活。

布恩迪亞家族是個悲慘的家族,他們就如書名中所寫,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但是我覺得每一個人的孤獨卻也是不同的。

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因爲受到普魯鄧西奧的諷刺,一怒之下拿起長矛戳穿了這個可憐人的喉嚨。可是普魯鄧西奧沒有走,他出現在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的家裏,到處遊蕩。用茅草堵住自己喉嚨的傷口,用水一遍遍的清洗自己的傷口。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和他的妻子烏爾蘇拉再也無法忍受,帶着朋友一路翻山越嶺,最終建立了馬孔多。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是孤獨的.,他的孤獨源於自己對真理的追求。梅爾基亞斯通過假牙,望遠鏡,鍊金術激發了他對科學的渴望。後來,他又帶着村民去開闢新的道路,最終無功而返。晚年,他說着無人聽懂的拉丁語,被家人綁在樹下,最終死去。死亡後孤獨的靈魂並未散去,反而仍然不時在家中游蕩,與老朋友普魯鄧西奧交談,與妻子烏爾蘇拉聊聊孩子們的生活。

烏爾蘇拉也是孤獨的,她在丈夫死後日益孤獨,在這個全是瘋子的家族裏,靠着她這麼一個唯一正常的人,賣着糖果,養活家族。她在晚年眼睛失明,卻不想被任何人發現,她靠着自己的聽覺,嗅覺,維護着她的尊嚴。在四年十一個月零四天的雨季後,烏爾蘇拉悄無聲息的死了,人們幫她數年齡,得出了一百一十五歲到一百二十二歲之間。烏爾蘇拉是正常的,無疑也是爲了家族着想的。但是這也使她因爲這個充滿了瘋子的家族而傷心了一輩子。

梅爾基亞斯也是孤獨的,雖然他並不是這個家族的人。作爲一個知識超越了現在水平幾十年的人,他的部落因此被抹去。他也在新加坡死於熱病。多年之後,他卻又來到了馬孔多,幫這裏的人們趕走了困擾他們許久的失眠症。在他生命的末期,他被人遺忘,最後死在了自己那個小小的房間裏,留下了五人看得懂的手稿。

還有很多很多孤獨的人,在這就不一一列舉了。

作者寫作手法是魔幻超現實主義,在書中也有很多的表現。例如普魯鄧西奧的鬼魂,下了5年的雨,越生越多的家畜……作者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考,創造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其中,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第六代族人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破譯出手稿之後說的:“這裏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藉此表達出自己對拉丁美洲的百年發展感到不滿,百年了歷史卻沒有一點改變,仍然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

作者以第七代有尾巴的孩子被螞蟻吃掉結尾,讓人們對布恩迪亞家族百年的興衰感到了一絲同情,悲傷。馬孔多已經被颶風吹走,這個經受了百年孤獨的家族也不會第二次出現在這廣闊的世界了。這本書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卻能發人深省。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 篇8

如果不是結尾奧雷里亞諾和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生出了那個有着豬尾巴的兼具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的終結者,這百年孤獨還會繼續延續地滾動下去,直到下一個世紀的孤獨如潮水般不可抗拒地奔赴而來。

孤獨的結尾正如孤獨的開始一般巧妙,從近親結婚生出豬尾巴的恐懼開始,從盡情歡愉的不倫之戀生出的豬尾巴結束,尾巴頭尾巴尾連成了一個孤獨的世紀。從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紮根馬孔多的孤獨,到奧雷里亞諾不勝神話的孤獨小金魚,到阿瑪蘭壇守望着自己處女之身的孤獨縫紉機,繼而烏爾蘇拉持家有道百年飄搖的孤獨,還有老僕人一言不發地收拾到一言不發離開的孤獨,還有梅爾基亞德斯的鬼魂守望自己寫下的還未被揭示的預言的孤獨,還有那些各個角落歡愉或沮喪的孤獨身影。孤獨千奇百怪,理由萬千不同,沒有誰的孤獨誰更優誰稍劣,只有存在形式的無奈和本質孤獨本性的膨脹發展。

感覺讀完腦中倍感混亂,理不清任何一條線索能夠充當這本書的主線。剛以爲這是主要人物的時候他就不合時宜地死了,剛以爲這是無關緊要的'立刻就要消失的任務卻又苟活了百年看盡了無奈享透的孤獨,剛以爲讀懂了這部分的孤獨卻又有更巧妙形式的孤獨人物帶着更巧妙的孤獨故事竄出。最後,真的走到了百年,孤獨也帶着詼諧帶着奇妙帶着荒誕帶着沉重的孤獨感走向了颶風的終結。

孤獨是最難以詮釋的感受,也是最籠統、最複雜的體驗。唯一與之近似的或許是感情,而排除荷爾蒙因素和基因攜帶的本能,感情也註定是由孤獨所催生。

孤獨教會人們生存所需的一切,指引人們閱讀、思考、齟齬獨行,教會人們適應時間的漫長和短暫,把握着每個人的命運走向。但或許更多的,孤獨會爲我們帶來一種不易察覺的、微妙的快感,正是這種快感使孤獨具有了莫大的魔力。

在那些成長的歲月裏,孤獨是每個人精神的,是一種想要擺脫卻無法擺脫的愉悅。孤獨會讓人痛苦,痛苦催生敏感,對世界與自我存在的敏感。如同用傷口感受冷風的流向,孤獨的痛苦能讓人在虛幻的一生中感受鋒銳如刀的真切。當這種敏感成爲習慣,孤獨也將不再是痛苦的來源,它是人存在的證明,是存在的形式,是一片澄澈的真實感,妙不可言。

在我看來,人最大的快感不來源於感官,甚至也不來源於精神,它源於“活着”,純粹而清醒地活着。

活着,是最大的快感,也是孤獨的真身。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 篇9

有一天,我無事可做,開始孤獨了一百年。從此,我被深深吸引。

故事講的是一個叫馬孔多的地方,從荒涼落後到輝煌,再到衰落蕭條。而那裏,有一家人一直在那裏,守護着它。一代又一代,他們都用祖先的名字,類似祖先的.故事發生在他們身上,像一個無法逃脫的詛咒一樣重複着自己,直到結束家庭命運的人誕生。馬孔多的故事,在羊皮紙被完全翻譯出來的時候,隨着颶風而遠去,從世界的記憶中淡出。因爲這個註定要忍受百年孤獨的家庭,不會再出現在地球上。

雖然這個家庭不會再出現,但至少,他已經才華橫溢,創造了很多。他們創造了馬孔多,搬到那裏,在那裏創造。起初他們過得很艱難,但在一個吉普賽老人的幫助下,他們找到了冰塊和更多的東西。他們有無限的創造力,有的在戰場上拼命殺敵。麗貝卡和阿瑪蘭丹爲了愛情互相嫉妒。

當後代因爲馬孔多的衰落和螞蟻侵蝕的災難而離開時,他們再也沒有離開過。馬孔多終於在《聖經》記載的颶風中消失了,他似乎預見到自己永遠不會離開房間。羊皮紙已經預言他翻譯羊皮紙時會離開。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 篇10

看了三遍《百年孤獨》,對作者的人生經歷和時代背景有了深刻的瞭解。這種執着探索的精神真的很佩服我,也提醒我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是一樣的。只要你足夠真誠,足夠努力,總會有收穫的。

《百年孤獨》描述了Hosse Arcadia Buendia家族興衰的一段歷史,其脈絡是從自閉症到開放,從開放到繁榮;從開放到自閉,從自閉到毀滅,實際上描述了19世紀中期到70年代這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的興衰。《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時,加西亞馬爾克斯在一次專訪中對孤獨的解釋很有意義:孤獨就是不團結。

在我印象中,“不團結”有很多解釋。從片面的角度看,是自閉的,可怕的,自省的,被拋棄的。其實職場上也有這樣的情況。團結協作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事實上,我們往往在自己的.工作中盡力而爲,忽視了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性,這也說明道理越明顯越難做到。

偶爾吸引了我的文字來指導我這次的閱讀,也讓我感受到了自己思維的侷限。讀書能帶給我們什麼?也許有時候,我們在閱讀和閱讀的時候,會發現是在寫自己的故事,其中主人公在讀自己,這種感覺會拉着我們繼續讀下去;有時候,當你發現自己莫名其妙的問題出現在眼前,那種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閱讀是一種好習慣。既能豐富人的知識,又能培養價值判斷。那爲什麼不取他人之長,逐步提升自己呢?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 篇11

在拉丁美洲文學1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不同的流派,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文壇。還有著名的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其魔幻思維和對現實世界的講述,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作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剛開始看《百年孤獨》的時候,會發現作品裏有兩個奇怪的地方。一是書中講的故事大多荒誕;第二個是名字的重複和作品中同樣奇怪的東西的重複。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持續四年以上的雨。一個老牧師不能只喝一口可可茶就飄在空中,死人也不會因爲受不了孤獨而回到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這個家庭周圍。更奇怪的是,在這本書裏延續了一百多年的家族裏,男方要麼叫阿卡蒂奧,要麼叫奧雷連諾,從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蒂奧到最後一任守護者奧雷連諾,家族裏各種奇怪的事情反覆發生。結合作者的創作時間和生活環境,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這象徵着什麼。

在《百年孤獨》中,作者用夢幻般的語言描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與背叛,榮耀與夢想,資本主義的出現,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這可能會影響拉丁美洲,但他們集中在一個叫馬孔的小村莊。布蘭迪婭的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深深捲入其中。在故事的結尾。家族最後的守護者奧雷連諾讀着記載着這個百年家族命運的羊皮紙,說道:“裏面的一切我都看見了,已經知道了!”作者通過這個總結性人物的口,表達了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拉丁美洲近代的歷史是重複的,拉丁美洲的發展和歷史進程是停滯的。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沒有華麗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令人費解。當你讀完他,就能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丁美洲百年孤獨的反思。我忍不住沉浸其中。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 篇12

《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部作品。作者在小說中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而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

這本書以馬孔多這樣一個曾經安靜而又單純的小村落爲端點,講述了生活於其中的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曆史。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是村落組建人之一阿爾卡蒂亞的兒子。父親老布恩迪亞曾是一位極富進取心,勇於開拓的有志青年,直到吉卜賽人踏入了這個與世隔絕的村落,並帶來了外面的世界不可思議的'發明。他與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成爲密友,將一腔熱忱在磁石、天文、鍊金幾件事世界奇觀上消耗殆盡,這或許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百年孤獨的先兆。此後相同的命運又一次次地在布恩迪亞家族人身上不斷重演,他們陷入了一個無法自拔的命運輪迴之中,直到一個世紀後家族最後一個孩子死去,奧雷里亞諾·巴比倫翻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在一百多年前所寫的關於家族歷史的預言。

看似只是一個設計精密、情節波瀾的懸疑神祕故事,實際映射了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

例如在阿瑪蘭妲·布恩迪亞的命運之中,毫無理由的恐懼已佔據了她全部的內心,全部的生命。她對親人的怨恨使她喪失了“愛”,缺乏了愛使她不相信任何人,甚至是親人,也不相信世界上所有的愛,從而使她永遠活在在怨恨中,爲自己造了一個牢不可破的牢籠。一個無力去愛的人,又怎麼可能被愛?

在這個家庭中,歲月的痕跡已經磨平了所有的回憶,將他們變成廢料,垃圾和污物,讓這個無數辛勞換來的家庭破碎,墮落。且造且毀,且毀且造,固執於自我,孤獨的宿命不斷重演。

奧雷里亞諾上校發動的幾十次戰爭,不是爲了理想,而只不過是爲了他那純粹的、罪惡的自大。他視高傲爲力量,所有的成功或是失敗都會讓他迷失,他經逼近過權利的極致,爲此他放棄了許多東西,而最終,他也像放棄那些一樣,堅定的放棄了權利和榮耀,終其一生周而復始的在祖父的鍊金房裏鑄造小金魚。而最後才發現,戰爭已經將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永遠的奪走了,在臨終時,那些無法刪除的百年記憶儼然成爲了無法避免的折磨,就如同他將會無法避免的死去一樣。

還記得馬爾克斯上校“悲傷地敲擊發報鍵”說“馬孔多在下雨”,他儼然已經認識到了戰爭摧毀了太多,而換來的只是奧雷里亞諾的冷言冷語“別反混了,八月下雨很正常。”本性憂鬱,生來孤獨的上校對下雨毫無感觸,絕對理性地勸說革命同僚別犯渾。權利、戰爭已經改變了他,沒有“愛”,沒有“回憶”。

人心如鐵是否真的足以經受這樣多的痛苦和折磨?對於命運,我們是否要逆來順受?怨恨和迷失究竟摧毀了多少的生命?不,我們要有一顆平和慈悲的心,無畏的勇氣始終堅定方向。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 篇13

每個人由於天生基因、後天經歷的不同,其眼裏的世界都不盡相同。當一個人把自己眼裏的世界,用無論音樂、繪畫或者文學等任何形式表現出來時,其他人哪怕再客觀,對作者瞭解再深入,也會根據認知力的侷限的或受已有的觀點和喜好的影響,對其產生形形色色有偏差的解讀。即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除了閱讀《百年孤獨》和準備寫這篇文章前看了百度百科對這本書的介紹外,沒有同作者更多的交集,也沒有對作者生活的那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習俗有任何的瞭解。並且,我有我的個性和經歷,我具有搞技術工作的人的理工科思維方式。因此,註定我的這篇文章,不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看法。

這本書我連看了三遍。

第一遍,我被其天馬行空怪誕離奇又順理成章妙不可言的表述方式吸引。當時我的感覺是,這本書內涵太豐富,而以我的智商,未必能領略其中一二。我在頂禮膜拜中迫不及待地看完這本書,對其中重複使用的N個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人名,以及錯綜離奇的人物關係也無暇梳理清楚。就如同墮入一見鍾情的情人的情網,被其富有獨特氣質和魅力的外表,蘊含太多灼見的思想吸引,難以掩飾傾慕之情,急於瞭解有關他更多的東西。同時,受書中人物無望的孤獨氣質影響,我的心彷彿也逐漸冷卻凍結。

第二遍,由於是緊接着看的,我依然處於熱戀狀態,在我親自賦予情人的閃耀光環中,在其幻景環生、深邃寬廣的懷抱中,我又一次忘情暢遊,洞察人間細微、領略世間萬象。而心中那份孤獨,更加冰冷堅硬。

第三遍,還是緊接着看的,但由於見慣和了解的深入,情人頭頂的光環已不那麼耀眼奪目,熱切的心情也逐漸恢復冷靜,我纔可以按照自己理解能力的節奏瀝清人物的`名字和關係,纔可以用心領悟作者每一個表象後隱喻的事實。此時,心中凍結成塊的孤獨,已到了我不願容忍的地步。

不得不承認,《百年孤獨》非同尋常的表現藝術,就像梵高壓抑迷亂的畫作,巴赫深沉悲壯的樂曲那樣,具有攝人魂魄的力量,它能巧妙地撥通讀者大腦中前所未有的神經元連接,令你同作者感同身受,欲罷不能地隨着作者的牽引穿越百年滄桑,閱盡馬孔多那個特定時空裏,個人情慾的巔峯和心靈的谷底,家族註定的興旺和無望的衰落,社會暫時的繁榮和實質的倒退,最終看透世相,淪陷於孤獨。對於我來說,這種孤獨讓我覺得自己的內心就象一截死去的木頭、一塊冷漠的冰塊或一坨堅硬的鋼鐵,可以刀槍不入但失去了女人柔情似水卻具有滲透化解以柔克剛的能力,以及由此帶來的幸福感和優越感。這不是我喜歡的狀態。歲月的磨礪雖然也給了我的小心臟一個堅硬的外殼,但只是爲了呵護內裏的柔軟、溫暖。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比馬爾克斯有智慧有想法的不乏其人,但能把這些智慧和想法表達出來,讓人們喜歡看,能打動人、震撼人,甚至對讀者產生更久遠實質的影響,需要的是表達的藝術,而馬爾克斯恰恰掌握了這門藝術。

百年孤獨的讀書心得優秀範文第共三篇

孤獨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政客們的虛僞,統治者們的殘忍,民衆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複着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衆要團結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裏的所有角色,像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但更像是空虛無比的靈魂。我在讀這本書的同時,從裏面的人物的性格中,讀出了我們一生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孤獨。

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位屢經失敗,卻又百折不撓的科學家,總是擁有着無盡的幻想和無窮的毅力。他身上映射着所有的科學先驅者的影子,狂熱和冷淡,魯莽和沉着,探知的慾望和放棄的意念,各類矛盾的品格在他的身上一一體現。他試圖用磁鐵挖掘黃金,試圖將望遠鏡作爲武器,試圖把水銀冶煉成金子。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多少人的理解,乃至於朝夕相處的妻子烏爾蘇拉也排斥他的所作所爲。可是當他揭破了生命的所有謎底時,他卻被當作瘋子,被捆綁在慄樹樹幹上,被迅速地遺忘。他忍受着生與死之間橫亙的痛苦無盡的孤獨。馬爾克斯似乎在用這個,表達着對所有的開拓者的深深的同情。

從第一代的布恩迪亞,直到第七代的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他們祖祖輩輩都在尋求自己的理想,無論是建立屬於自己的村落、土地、工廠、鐵路,還是愛情、親情、友情,還是戰爭、權力、金錢,他們在從無到有,從盛至衰的過程中,極度渴望,卻又無法溝通,這使他們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甚至揮霍了一生的青春,始終都沒有找到正確的道路,最終他們都無力地、無奈地陷入到不可救藥的孤獨中,在無人理解中孤獨地老去、死去

我並不喜歡這本書,它很沉重而又深刻,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馬爾克斯所說: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現代化的社會用文明將孤獨消除,還給這些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一個嶄新的天地。這樣,在新的社會環境中,他們會忘掉內心的迷茫,贏得充實的人生。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 篇14

單從閱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受來看,非常微妙有趣。不像我過去容易進書玩,你會去哪裏,因爲百年孤獨的悲歡起伏,在雨中似乎和我隔着一堵玻璃牆。每當我似乎在那裏,總有一層新的雨再次模糊了玻璃。或許是因爲作者總是用戲謔的口吻描述各種類似神話的場景,又或許是因爲書中人物的野性孤獨離世俗的自我太過遙遠。

在整本書裏,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從家族中第一個Hosai Arcadia到最後一個家族特徵明顯的Aureliano。從傲慢、大膽、充滿活力的奧雷連諾海軍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老母親烏蘇拉,從像天使一樣純潔的`漂亮女孩蕾米苔絲,再到喜歡活潑好動、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一部複雜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亡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麼無力。柔弱嬌小的被殺,孤獨執着的留下了悲傷的痕跡。無緣無故死去的蕾苔絲的洛裏的形象被作爲祖母保存了下來,但最終仍咬着手指的麗貝卡卻堅持不懈地拒絕了死亡。阿卡迪亞已經失去了3000條生命,不能被任何人信任。他們是人羣中的異類,極度孤獨。

對我來說,我習慣了一個人,不一定開心,但也不一定難過。孤獨是既定事實。與其否定它,對抗它,不必要地迴避它,不如接受它,讓它在擁擠的人羣中保護你不回家,讓它陪你週六早上吃早餐收拾陽光,讓它陪你週日下午曬太陽。

如果你像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週期性的抑鬱,不妨讀一讀這本書,讓其中孤獨者的莽撞喚起你勇敢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可以活得更多。

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麼想的。

我相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