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合集15篇)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合集15篇)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

《愛心與教育》是著名教育家,特級教師,班主任工作者李鎮西老師和一羣孩子們的故事,李老師用很多真實事例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李老師的回答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他記住每一個學生的生日,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假期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李老師!

這本書記錄了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真摯的愛。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他說,教師首先要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成績單,不是分數,不是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李老師告訴我們,這樣的人才,不僅要讀書,還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同時,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優良的品質。”

讀《愛心與教育》,常常被李老師的.一些別出心裁的教育設計、教育藝術所打動,如每天給學生讀報、讀小說連載,編寫“班級史冊”,和學生通信,尤其是在對後進生的轉化與優秀學生的培養與提高上他獨到的一套。他的寫“家校聯繫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每日九問、寫“靈魂的搏鬥”、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等,所有這些都是李老師教育智慧的表現。他的這些做法,時時處處體現了一個名師的高明,他總是以自己特別的方式來啓迪學生的心靈,來走進學生的心靈。

從教13年來,我自認爲自己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可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我對師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門學問,作爲教師要用心琢磨,因爲老師的行爲在學生們的心裏會種下深刻的印象。李鎮西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只是關注學生的成績,而是應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負責;是應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應用博大的胸襟對學生施予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

今年我帶的是20xx屆高一7班,開課後不久要交校服費用,我的要求是交東西統一時間,統一交齊,不能拖沓,否則最後上交的同學負責全班上報,我在班裏和家長羣通知後,待到交錢時,有一個男生小范同學還有一個女生小丁同學,他倆沒有按時交齊,班長拿了大筆現金很爲難,我想這也是一個教育機會,我讓小范同學拿着錢,待第二天他帶了錢後負責上報,小范有些不高興的拿錢走了。第二天,兩個班長委屈的跑來說錢少了40元,我讓班長叫來小范同學,進辦公室後他告訴我說他也不知道,班長埋怨小范同學收錢不數,小范說他不知道,我看他倆就要吵起來了,我問小范事情的原委,他說他昨天把錢放在教室裏,今早帶上自己的錢就一併交給班長他沒數,我一聽頭都大了,將近4000多元錢放教室裏,我覺得這兩個班長和小范同學都要好好認識這件事,我對小范同學說,上交東西這在一個人生命中有很多次,能按時上交這是一個信守諾言的行爲,沒有信守諾言就要承擔責任,你和小丁同學沒有按時交,我把任務交給你,是因爲你是男生,你以後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你就這樣把錢放教室裏,如果丟了呢?小范同學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睜大眼睛不說話了,我說這就是責任問題,還好,錢沒有丟,我們都很幸運,那現在差40元錢,怎麼辦?我問他們三個,就在小范要開口說話的時候,我說,這次我把這個錢補上,三人都很意外,我接着說,但是我有一個條件,他好奇的看着我,我說高考後去打工掙錢還我,兩個班長和小范同學重重的幾點了頭,鬆了一口氣,後來,兩個班長對我說,他們去交錢的時候收校服錢的老師說,不能讓老師墊錢,又把錢退了回來,我告訴班長不告訴小范同學,讓他記住這件事,這件事也讓我知道了,對學生的教育在每一件正在發生的事情上,現在小范同學做事感覺就靠譜多了。在班裏我也對全班同學說了這件事,我覺得這也能讓其他同學知道做事一定要有責任感,教導自己手裏的事情和東西一定要負有責任,最起碼貴重物物品不會隨手亂放。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

有幸讀到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起初是出於要完成讀後感的任務才把這本書買了回去,捧讀這本書時,說實話,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覺中,我就被書中描述的師生真實情感所投入,更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這樣,我陶醉着、感嘆着進入了一種會意忘文的閱讀境界,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省自身,反省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教書幾近十年,隨着歲月的流逝已變得毫無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纔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識到,實際上所謂的單純是蒼白,是膚淺;所謂的平淡是平庸,是無爲。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學生到底爲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所以他會爲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跟李老師相比,我的學生年紀更年輕、心靈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護、去關心、去琢磨、去引導他們。人之初,性本善,在這個社會給予孩子更多影響之前,我們必須把他們培養成品行端正、熱愛生活、富有理想、朝氣蓬勃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積極進取、敢於創新、富有個性、獨立見解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自信自強、永不屈服、愈挫愈奮、樂觀向上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興趣廣泛、身懷特長、善於協調、精於應變的學生。

我喜歡隨意的生活,儘管我工作的也踏實認真。但讀完李老師的書後讓我明白“隨意或許是一種美麗,而執著卻是一片更燦爛的雲彩。”反思過去的“隨意”與“從容”,越來越覺得我的隨意是低層次的,我的從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讀了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受到一些激盪,讓我漸趨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讓愛心與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3

明燈作伴,儘管夜已深,我仍舊伏在書桌上不忍釋手地看着《愛心與教育》,一點倦意還沒有,被李鎮西老師“還債”的故事感動着。曾經爲瓊瑤、岑凱倫筆下唯美的愛情而感動,爲了躲避宿管老師的抽查,甘願躲在被窩裏電筒達旦,興致猶存。當了教師以後,爲了充實專業教學知識,常要逼自己讀一些教育類書籍,卻經常翻不了三頁,接倒頭便去南柯赴那神往的約會。爲什麼此書在出版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成爲一本無需炒作的暢銷書?究其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爲書中那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喚起了千萬讀者塵封已久的情感,還因爲李老師那一股從心底裏流淌出來的對學生、對工作無比摯愛的清泉也同時滋潤了每一位讀者的心田。李老師對教育事業“衣帶漸寬終不悔”;用李老師的話說,就是“凡是用心靈寫出的作品必然會贏得讀者心靈”。“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師,他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爲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

看着看着,愧疚之心油然而生。我也是愛孩子的:我會爲孩子生病而憂心忡忡,我會爲孩子的退步而發愁,我會爲孩子的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萬分……但是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發火,而且繁瑣而平淡的工作,讓我漸漸地迷失、麻木並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師卻能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着那一顆顆幼芽,讓他們不斷地成長,這一點無穎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接近我們並樂於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這位真誠的教育者,以他的真誠贏得了衆多的心靈。

《黃金時代〉轉寄來的賀卡上赫然寫着:親愛的老師、朋友和父親,我們永遠愛戴您、尊敬您、感激您!——您的高95級(1)班的全體兒女。1993年6月“父親節”那天,李老師意外地收到《黃金時代》轉來的賀卡,上面寫着:“親愛的老師、朋友和父親:我們永遠愛戴您、尊敬您。”落款是:“您的高95級1班全體‘兒女’。”每年李鎮西的歷屆“兒女”們,都要想盡辦法爲他祝賀生日。足以讓人頓生妒忌之心!“因爲我領了工資,要對得起這份報酬;因爲我享受過學生的笑聲與淚水,我要對得起這份真情;因爲有學生是通過各種‘勾兌’才編到我班的,我要對得起這份信任;因爲學生把我當做他們的朋友,我要對得起我的‘哥兒們’!”“因爲我承受了太多學生的愛。”“我是爲了還債!”看來,李老師真是債務累累。他還的,是一份情債!沒有付出,哪會有收穫?李老師說錯了。只有愛才能贏得愛!哪裏是他還學生債,分明是學生在用自己的行動回報他的愛。

他不忘在每一個學生的生日那天,送上一份注滿愛的禮物;不顧煩瑣的班主任工作,保持與學生書信的往來;爲後進生擦亮前行的航燈;替優秀生指點人生的迷津;在八十年代,他幾乎每年春節都和學生一起度過,幾乎每個暑假都和學生一起遊山玩水,在學生身上他傾注了絕大多數的精力和物力。“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有我,當然我也有你,愛,自然也是雙向的,於是,愛愛相報何時了?情滋養着情,債便這樣一茬又一茬地瘋長着!他的債主,是一批幸福的人!那張鬥雞的照片,足以讓人忍俊不禁。瞧他們,一個個抱住右腳,抓緊褲腿,齜牙咧嘴在那裏你爭我鬥,哪裏分得清老師和學生?

他帶着學生讀書,讀教科書,讀中外名著,也走進生活,讀社會大學這本厚厚的書。除了成績,他更看重的是學生的`能力。不管你是聰明的、愚笨的、純樸的、頑劣的,都要發現你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的源泉,幫助你打開眼界看到自己,從而成爲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爲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成爲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發揮集體主義教育的功能,變“人治”爲“法治”,只要違反了班規,“天子與蔗民同罪”,他,成了與學生在人格、尊嚴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成了和學生探求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這就是李鎮西教育工作的寫照。於是,他從心底一瀉千里地噴涌出來的愛的故事,就能攫住我的心靈,賺取我的眼淚。

那麼,我呢?我也是一個教育者,所不同的只是教育對象的不同,而大致相同的,卻太多了,但是結果,卻是大相徑庭!不是因爲我的孩子幼稚,不是因爲我的孩子木訥,不是因爲我沒有睜開雙眼捕捉,不是因爲我沒有提起筆,也許是我的心靈,還沒有毫無保留地打開。

讀完《愛心與教育》,我還進一步感悟到:教師應該善於把握那稍縱即逝的教育良機。每個孩子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學習現狀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如同一棵棵正在生長的樹苗,需要我們小心地呵護扶持,才能茁壯成長。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心中只有裝滿愛學生、愛事業的情感,才能閃現智慧的光芒,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愛心與教育》讓我明白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有愛才有教育”。

除此之外,他啓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老師啊,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寫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則寓言:智慧、成功和愛這三位天使來到人間,一位母親請他們到自己家中做客,天使對那位母親說:“我們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選擇我們中的哪一個。”母親和家人商量後決定把愛請進家裏。母親問:“哪一位是愛?請進屋吧。”愛起身向屋裏走去,但智慧和成功也跟着進屋,母親很驚訝地問:“你們兩位怎麼也進來了?”答曰:“我們兩個都是跟着愛的,哪裏有愛哪裏就有智慧和成功。”

就在《愛心與教育〉的故事感動着我時,“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也鞭策着我,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然後不斷地地演繹有關“債”的故事!學生們的愛已不僅僅侷限於對同學、對老師的愛,還擴展爲對周圍陌生人的愛,對祖國的愛!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我想說:因爲有愛,才使老師與學生的心貼得那麼近!因爲有愛,才使一位普通教師的形象顯得那麼高大、魁偉!因爲有愛,才讓平凡的工作和生活變得那麼多姿多彩!讓我們每一位靈魂工程師都能以李鎮西爲榜樣,實施愛的教育,用自己的愛心去澆灌祖國的花朵!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4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爲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纔算愉快。”——題記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着華美,流暢中滲透着憂慮,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動着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裏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爲,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裏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爲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這是值得讓我認真思索的問題。 是啊,一個專業知識紮實,人格魅力不同尋常的老師也許會吸引學生,讓學生去敬畏他,喜歡他,但能夠達到李鎮西老師這樣跟學生成爲一生的知己的老師卻爲數不多。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爲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學》中這樣說過:“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方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像我以後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擴大而興奮,因走到小朋友的心靈深處而帶給他們快樂,而感到無比幸福。這些不是憑藉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體會到的。李鎮西老師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他所做的一切,證明了這句話的價值。我想說,教育者的快樂也是學生給的。一個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會把學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學生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

幾年的教學,讓我漸漸明白,老師的`行爲在學生們的心裏會種下怎樣的印象。以前我的兩個課代表喜歡衝着那些學習後進的學生大喊大叫,我發現之後並沒有當着大家的面批評他們,而是先讓他們停止叫喊,然後走到這名看似有錯的學生跟前輕輕地詢問緣故。之後我的課代表意識到他們的這種做法並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反而會把矛盾激化,她們不但向我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提出了創新性的解決辦法。一次日記中,他們曾這樣寫道:“長大之後我也要當一名教師,當我的學生犯了錯誤時,我不是先去責罵他,而是先問明原因,然後虛心地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知道到他們能這樣想,我很欣慰。

在獨生子女日益成長爲社會建設者的同時,我們才漸漸發現他們責任感的缺失和愛的缺乏。真誠與善良似乎在這個社會成了一種無能的表現。看看時下充斥的書籍,多半是爲升學而準備的輔導書,其次是幽默故事書、漫畫書,真正淨化學生心靈的書籍少之又少。隨着年齡的增大,他們懂得如何張揚個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們知道要考上大學,卻不知考上之後該做些什麼;他們明白要踏實工作,但方向在哪裏卻從來都不明確。這分明是一種責任心與愛心的缺乏。 現在國家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實施素質教育,我們作爲教師恰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教會學生如何去愛,愛世界,愛國家,愛校,愛家,愛父母,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充滿仁愛的大環境裏,我們的班級纔會更加團結,學校纔會更加繁榮,家庭纔會更加和睦,社會纔會更加和諧,纔不會讓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師的教育手記,讓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內心的寬容,真誠的關懷,不僅僅是爲了當一名好老師應該這樣做,而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愛的驅使,讓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憑着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把幸福與快樂送達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我們會以李鎮西老師爲榜樣,努力做教育這趟列車上的愛心傳遞員,讓真誠、善良、友愛陪伴學生走過以後的人生旅程。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5

第一次拿到《愛心與教育》,隨意地打開一個章節翻看着,就被那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故事而吸引,似乎不經意之間有什麼觸動了我的心房。然後,把它放在枕邊,細細地研讀,那飛揚的文字一次次滲入到我心靈的深處。今天,我做在電腦前,桌子上就放着這本《愛心與教育》,在開始敲下第一個字以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撫摸着它,彷彿又一次和李鎮西老師進行着心靈的對話,那麼真實的感受到了愛心的跳躍,激情的脈動,詩意的揮發。

是啊,在書中,我讀到了愛:每天定時給汪斌煮一個雞蛋,開學前爲每一個學生寫一封信,每一個學生的生日獻上一份真誠的問候……這是李鎮西老師攜着一顆愛心,走進學生的心靈,感受每一個孩子喜怒哀樂的結果。在書中,我更讀到了教育中理應擁有但卻久久失落了的東西,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絕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着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學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爲萬同的轉變,與王銅的溝通,李鎮西老師處處顯示出這種平等,這種民主。

如果說現在的教師大多不愛孩子,未免太絕對了些。哪一個教師會否認自己是有愛心的呢?曾聽說一位小學一年級的女教師,爲了“嚴格要求”學生,竟在課堂上用膠布封住了說話的十幾個學生的嘴巴!她時,她很委屈地說:“我也是爲了學生好!”

教育需要愛,但是一種怎樣的愛呢?我想不是溺愛,不是不平等的愛,而是一種在民主中的關愛。讓我們象李鎮西老師那樣,在愛中體現民主,在民主中實施關愛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6

寧小燕的自殺,楊守豐的病故,接着在《愛心與教育》一文的手記五六中出現,帶給我的是不同的震撼。一個是看破世界,爲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脫;一個是珍惜生命,與什麼病症做鬥爭,卻爭不過惡劣的環境與病痛,不服地離去。這是爲什麼?

風華正茂的高中生,是什麼使其對生命失去了眷戀,難道整個世界就沒有值得好留戀的嗎?其實正是太單純致使這樣的結果,因爲沒有對社會的清楚認真,過於一向情願認爲社會應當純爲淨水,她的眼中容不得沙子。她已經被自己的理想社會所當浸透,所以看不服看不慣,於是她追隨的夢想而去了,稱之爲解脫。

相比之下,生性要強,不甘心落後,總以積極心態的'應對自己的磨難,最終仍是堅持學習,只因身體狀況與大學無緣,最終抱着遺憾而去。

兩個截然不同的生命,最總都是走向了不歸路。

對寧小燕來講,此時的教育是慘白無力的,或是說根本就針對寧小燕落到實處,班主任家長沒能關注到她的不一樣的言談表現,做爲好朋友也沒能及時發現異樣行動。李老師的德育教育似乎也無能了,只能防患於未然。教育就是教會學生做人,是具體到生活中與人相處,更重要是要了解社會不是一個人兩個個能扭轉的,但可以漸漸去影響他人,這事急不得,是個長期的工程。其實寧也是這樣做的,用自己單純的行爲,自己單純的個性,影響到周圍人。只是在她看來,她的力量太薄弱,看不服的事情太多;相比之下重病在身的楊守豐不但以自己早熟的心理解讀着身邊的不平事,同樣也能以豁達開朗的性格影響着周圍的人們。那怕是她已離世多年,同學,老師甚至於沒見面的筆友老師的牽掛,總以證明她走過的短短的人生之路是值得的,留給人們的不僅是思考,更是一種精神,用她同學所講就是一種對真善美的追求。

楊守豐雖不是英雄,但帶給同學,老師的那種執着,令人感受到的平凡人格的偉大,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堅強。

希望能給其他學生以做人的啓迪,做人真的比做事更重要,一個人健康的心理永遠比健康的身體更重要。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7

寒假,我捧起了《愛心與教育》一書,認真研讀,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感動人。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爲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着愛的火花。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展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並善於開發其生命潛力。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愛心和知識,對學生來說,他們喜歡前者。學生們特別渴求和珍惜教師的關愛,師生間的真摯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愛學生就讓我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吧。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愛去贏得愛,用愛去化解許多的矛盾。愛我們身邊的人,無疑是播下愛的種子,讓他們也懂得去愛護和關心別人,尤其是當老師的我們,面對的是正在成長,性格還沒有定型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愛的滋潤,我們給予他們的愛心也一定會影響到日後他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曾幾何時,看到書上有幾句話:“不會對別人寬容的人,對自己也不會寬容的;不會愛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愛你的!”總相信你負出的愛越多,你也會獲得越多的愛。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8

再次捧起《愛心與教育》一書,帶給我的依舊是感動,是欽佩。還記得剛拿到書的時候,被書中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深深吸引。沒有誇誇其談,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言語之間,是一種幸福的味道,和諧的師生關係,快樂的校園生活。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他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中學生輪流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

書中寧瑋的經歷讓人有一絲遺憾,卻又佩服她的善良與勇敢;萬同的反反覆覆讓人揪心,最後的結果又讓人舒心;程樺、楊嵩、黃金濤、王銅勇於挑戰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勢,不僅學業有成,更是鍛造出了卓越人格。這些都和李老師的培養是分不開的。李老師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爲是這樣的.人,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爲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成功!

從李老師的手記裏,我們還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啓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裏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

李老師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啓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用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對待孩子。讓我們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仁愛之心,愛孩子們。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9

這段時間,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所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感受頗深。閱讀書中的字裏行間,我多次被李老師對學生的用心和愛心所感動,爲他的育人方法所折服。細細品讀,我深感李老師就是一本書,一本用愛心鑄就的書,耐人回味。

書中提及李老師能記住每一個學生的生日,通過爲學生過生日,寫激勵學生的賀詞,打動學生。星期天,他陪同學生一起去公園,在草坪上摔跤和鬥雞;

假期裏,他利用休息時間和學生一起徒步去郊外旅遊,在田野追逐,登山等方式逐漸地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學生願意與他在一起,願意與他交流,說心裏話,當孩子們與他產生了朋友般的依戀之情後,激發和點燃了學生心中“想做好學生”的願望,這便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關鍵,這樣就爲教育學生鋪好了基石。記得書中記敘有一個學生早戀了,經過李老師的悉心教育,那個學生竟然讓李老師幫他寫回絕的情書,多麼讓人佩服啊。看來用心靈贏得心靈是教育致勝的法寶。李老師對那些後進生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學習。

書中有個細節讓我印象很深,就是李教師要學生怎樣做,不是直接命令,而是通過談話等等想辦法讓學生從心裏自己想要怎樣做。比如他在轉變一個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時,想讓一個好的同學幫助和監督他,李老師首先與該學生談心,讓那個學生有了強烈想改掉不良習慣的意念,然後學生誠懇地說,想改但是擔心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怎麼辦呢?李老師告訴這位學生可以找一個信得過的人幫助和提醒自己,讓他記錄自己每天的表現,然後給家長看。如果是學生從心裏想改過,又是學生自己選的幫助人,效果可想而知了。

從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於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讚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爲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因爲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愛學生,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我自己非常贊同書中的這些話語。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書中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也讓我受益匪淺。我也曾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但我從未想過,學生到底爲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讓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所以他會爲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裏面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和博大的胸懷啊!《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所帶給我的不僅是感動,更是震撼。有幸的是我還有漫長的教育旅程可供我去實踐、思考和探索。我也會永遠記住要用熱心、童心、愛心、耐心去做好教育。讓我們也像李老師一樣,在解讀童心的同時將愛心深深的融入孩子們的心間,如甘泉般滋潤着學生,而我們也將期待着收穫春天般的希望。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0

讀完李鎮西老師所著的這本書,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爲他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整篇文章裏,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着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爲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作爲一名幼師愛心更是重中之重。小班的孩子剛入園時,大部分孩子離開溫暖的家,剛來到陌生的環境,便用苦惱的情緒來發泄他們的心情,苦惱對剛入園的孩子來說是不可避免的,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給他們講故事。漸漸的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喜歡老師了。這是我工作的第一個學期,幼兒園教師給我的印象是,刻苦,繁忙,孜孜不倦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就像一個演員,有時扮演孩子的老師,有時扮演孩子的朋友,有時扮演孩子的媽媽。既教他們怎樣吃飯、穿衣,又教他們怎樣認識世界,怎樣做人。雖然感到壓力大,時間不夠用,工作忙,任務重,但是我沒有一點怨言,這些天真、活潑、可愛的孩子給我增添了許多快慰和樂趣!使我嚐到了啓蒙老師高尚的滋味。記得愛爾維修曾經說過:“人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爲天才。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當也會成爲不平的人。”幼兒階段是人生髮展的奠基階段,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對孩子今後的道路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我深刻意識到我所從事的職業掌握着孩子成長的`方向,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相當於掌握着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的方向。但是,教育僅有愛心也是不夠的。這一點,李鎮西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值得思考,然而正是這些問題,反襯出了李鎮西老師的偉大,反襯出了李鎮西老師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也在想,其實這本書裏面記載的許多案例,都有它具體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時代背景,而現在的社會發生了許多變化,刻舟求劍,膠柱鼓瑟式的閱讀或許並不聰明,重要的是這本書裏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者的愛心,教育者對教育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對大寫的人的張揚,應該成爲我們從事教育的這個羣體的出發點。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1

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語言樸素、情感真摯。書中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言語之間,是一種幸福的味道,和諧的師生關係,快樂的校園生活。“愛”,正是本書的主調。“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書中所描述的.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進行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他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爲是這樣的人,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爲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成功!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後進生的轉化對我來說一直是個教育難題。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我漸漸明白,老師的行爲在學生們的心裏會種下怎樣的印象。如果時常批評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並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反而會把矛盾激化。相反,用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與孩子產生信任感,這樣的教育才會慢慢接近成功。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一個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會把學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學生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

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讓我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內心的寬容,真誠的關懷。我們都要憑着對教育的一份執着,對愛的一種堅持,把幸福與快樂送達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我會以李鎮西老師爲榜樣,努力做教育這趟列車上的愛心傳遞員,讓真誠、善良、友愛陪伴學生走過以後的人生旅程。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2

沒有誇誇其談,書中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言語之間,是一種幸福的味道,和諧的師生關係,快樂的校園生活。“愛”,正是本書的主調。“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展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並善於開發其生命潛力。

書中所描述的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而這些一般的老師恐怕難以做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

書中寧瑋的經歷讓人有一絲遺憾,卻又佩服她的善良與勇敢;萬同的反反覆覆讓人揪心,最後的結果又讓人舒心;程樺、楊嵩、黃金濤、王銅勇於挑戰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勢,不僅學業有成,更是鍛造出了卓越人格。這些都和老師的培養是分不開的。他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爲是這樣的人,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爲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成功!

從書中的手記裏,我們還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啓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裏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

書中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啓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3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 我以爲,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裏選兩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萬同勾起的回憶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 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 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 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 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爲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 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後進生是不幸的.因爲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閱讀中,我在問自己:如果萬同是我的學生,我會怎麼做 我相信我也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也會如李鎮西老師一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但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覆嗎 我想不會,我會傷心,會憤恨,會覺得萬同是不可教育的學生,我自己已經盡了力,而"教育不是萬能的"。

二、寧小燕:永遠的遺產

如果說萬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遠的自責與痛,那麼寧小燕,則給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 寧小燕的故事讓我流淚.爲什麼 我們的教育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這樣的慘劇 在我眼裏,寧小燕是一把刀子,劃開了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德育的"僞善"面孔!寧小燕以僞爲真,活在一個虛幻的純淨的世界裏,而這個世界註定要破滅的,這是寧小燕的悲劇,更是對教育的控訴.我們的教育,從來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獨缺少的是一份真!我們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負責對萬千現實進行議論,解釋,樹立無數無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寧小燕們越來越少了!因爲一個孩子,當他小學的時候,他可能就不會輕易相信什麼了.這纔是教育真正的悲劇,比寧小燕更讓人感覺到悲哀.

當正直被嘲笑,當美好毀滅,當真誠被欺騙,當高潔死亡,我們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 武漢大學生賣淫案,藝校學生夜總會實習事件,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僞善的教育,如何導致道德的大規模塌方!讀李鎮鎮西老師的文章,讓人震撼也讓人憂慮!教育,不僅僅要從善開始,更要從真開始.

三、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瞭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了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李鎮西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其他人愛有所不同.我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過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有施恩式的愛,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裏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這當年然也沒錯,但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爲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而李老師卻不止一次地說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這是整部書中我最以爲然的結論!所以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爲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 什麼叫享受教育 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這一點,李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所以,在愛心的背後,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而李老師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學養,更使得李老師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師,而進入到了對教育本質,特別是德育本質的思考,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4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交到了一個好朋友”。近日,我拜讀了李鎮西教授的《愛心與教育》,頓覺受益匪淺。這是一本成功的“實例教育學”,李鎮西教授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後進”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無不滲透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一讀。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懂得了一切愛心教育都源於尊重學生。

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都需要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地位。小學生正處在發展階段,他們更需要尊重和肯定。作爲一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應該特別注意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一種高尚的、純潔的心理品質,也是小學生積極進取的動力,向上的“源泉”。如果一個教師不珍惜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失去最好的教育機會。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師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蹟:也可能會扼殺一個人。正如俗話所說:“樹怕剝皮,人怕傷心。”就是說,一個人就怕別人不尊重他,挫傷他的自尊心。因此,尊重學生,愛心教育才會成爲可能。

我在班級工作中曾遇到這樣一個學生。他叫王帥強,聽着名字一定會覺得他是一個聰明活潑、學習上進的孩子。恰恰相反,帥強同學是一個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孩子,各門功課都不及格,有時還更差。行爲習慣也不好,經常惹是生非。同學們經常嘲笑他,都不願意和他玩。因此,他的心裏是自卑的。由此我想到:一個總是低着頭、彎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身體是不會健康的。同樣,一個自卑的孩子,在人前擡不起頭來,他的心靈也必然是扭曲的。我很同情帥強同學,但我心裏明白,他需要的.不是同情,他需要的是尊重,是能昂起頭來走路,昂起頭來做人。課餘,我找他談話,告訴他,讓他首先學會面對現實,在這個基礎上,發揚自己的閃光點,找到自信。

爲此,我專門召開了主題班會:“談談老師眼中的每個學生。”就這樣,除了王帥強,我把其他每個孩子優缺點說了個遍。見我沒提到王帥強,他緊張極了,臉上冒出了汗,他覺得老師一定會把他說的一無是處的。在我把他的罪狀一一列舉之後,我話鋒一轉:“帥強同學雖然有很多缺點,但他熱愛勞動,愛幫助別人。有時不該帥強同學值日,他卻會主動幫值日同學打掃衛生。連同學們一句謝謝都沒有得到,可他從無怨言。在課堂上誰忘拿筆了、帥強總是第一個伸出手去,把自己的筆借給同學。每次遇到捐款的事,他總是我們班捐的最多的同學。可見,帥強同學身上的優點還挺多,在這些方面,我們班的其他同學都應該向帥強同學學習。對於他的缺點,我相信帥強同學,也希望全班同學相信他一定能改正的。”學生似乎被我的話打動了,一個個低下了頭,似乎都在爲自己以前做過的事感到慚愧。

我看到帥強同學在偷偷地抹眼淚,後來一段時間,通過觀察,我發現,他真的變了。每天都能看到他陽光、快樂地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再也不是孤獨、自卑的醜小鴨了,學習也比以前有進步了。

這讓我想起了英國著名哲學家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所寫的:所有有實際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教育是一個一分鐘一分鐘、一小時一小時、一天一天耐心地掌握細節的過程。教育及文明都是建立在細節之上的,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稍加點化便可能點石成金,在常人不屑一顧之處匠心獨運便可能峯迴路轉。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門外滿是陽光!

李教授的教育方法進一步說明了愛心教育就是尊重學生。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學生彎着腰走路。教育是七分等,三分教,尊重學生,樹立威信,才能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從而激發學生的豪情,最終使學生得到真正的發展。我想這位特級教師已經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5

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

優生一般來說,智商較高,即使不那麼刻苦,他們的學習也會在班上名利前茅,高中畢業也能考上大學。但如果他們僅以考上大學爲目標,那麼我們國家不過又多了一名大學生而已,而不會又多了一名錢學森、華羅庚。因此,要讓這些學生真正發揮自己的潛力,成爲祖國的棟樑,班主任引導樹立理想,明確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遠。讓優生意識到成績比別人好,就意味着將來比別人多一份責任,而現在起應該多一份努力,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廣闊的歷史的空間和時代背景中認識自己的使命。

二、幫助優生認識自己。

我們應該幫助優生超越某些具體的考試分數和名次,通過與其他傑出的少年英才比較,通過對自己求學過程中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的冷靜分析,通過各種具體的課內實踐活動,正確全面認識自己進而有針對性地發展自己。

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

教育優生保持童心單靠說教是不行的,更多的時候要讓他們在班上的同學平等相處感受其他同學身上值得自己學習的優良品德。讓他們在爲同學服務的過程中體驗一種奉獻幸福,讓優生之間面對分數和榮譽學會淡然處之和互相謙讓,以培養自己豁達而淡泊的心境。

四、激勵優生超越自我

儘可能多的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鼓勵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可以有意識設置一些難題“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正是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

五、訓練優生收搓心理

不可讓優生在班上特殊化,與其他同學一視同仁。優生擔任班幹部不宜搞終身制,使優生適應“能上能下”的.學生幹部機制,對優生犯錯切不可遷就,而應該嚴肅批評。讓優生儘可能多地在不同領域不同方面摸索嘗試。學會坦然面對人生路上的失敗、挫折和各種意想不到的打擊。

六、培養優生創造能力

要教育優生敢於讓思想衝破牢籠,養成善於質疑,勇於否定、獨立思考、積極創新的治學方法和人生態度。只要學生具備創造性思維的習慣,其創造能力鍛鍊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