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兒女英雄傳》有感大綱

讀《兒女英雄傳》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閒暇時,無聊與空虛充斥腦海,叫人無可奈何,彷彿除了工作,一切其它的活動都已提不起興致了。看着書架上許久未曾觸碰的書籍,該有多麼的傷心,如此的書架又哪裏有資格使用?又哪裏算是書架呢?又不是在拍電視,搞採訪,裝作一副知識分子模樣的所謂名人坐在鏡頭前,後面則是滿滿的書籍。我之所以不去碰它,是大可下載到的,合乎自己興趣的書籍,都已被放置在手機裏面了,因爲這樣更便於閱讀,無時無刻不在偶爾的清閒時刻找尋樂趣與哲理。至於回到家中,尚且有電腦中儲存的PDF格式的大量全集在等着我去翻閱。這樣一來,無論是曾經買下的,還是從大姑家放賴攝取的,即便沾染了一層薄薄的灰塵,也極少去動。

讀《兒女英雄傳》有感

惟一的例外當屬前些日子偶然犯感冒,又苦無作樂,只好將從大姑家拿回來的一部《兒女英雄傳》放在手中,藉由它放鬆精神,聊以慰藉。這部章回體小說,共四十回,作者乃文康先生,字鐵山,一字悔庵,號燕北閒人。在我從始至終讀這部被認爲頗有藝術價值的清末小說,除了認識些許生字以外,其它的還真不曉得它之價值究竟體現在哪裏。首先,所謂成分問題,在我看來它根本不屬於武俠小說,也不能冒失地稱之爲情愛小說,更無關歷史,充其量不過算得上是很不錯的,細節入微的,未脫離舊俗窠臼的“勸人爲善”的小說。最近的我非常喜歡用這四個字概括一種非現實情形下的,借天意、神遊,勸慰或者尊之爲“規勸世人”的小說形式。他們的目的無非是在大書特書“天地君親師”的道論,以及孔學究肆加讚揚的人倫綱常,叫人尊敬,併爲己任,一副“照此辦理”的架勢。誠然,倘若人們願意景仰倒也毫無話講,倘真的是“照此辦理”,恐怕想要舒服地在這世間過日子,並左右逢源,盡善盡美,純粹是不合實際了。記得以前在讀《三言》、《兩拍》已是如此,都是從善者得善終,爲惡者遭惡報。

關於該書的主要人物,我是甚爲欽佩的。他們光明磊落,至情至善,不與奸猾權貴同流合污,頗有性情、節氣。同時燕北閒人,也就是該書作者文康先生確實煞費苦心,每一件事情上,明的暗的釦子縫得很結實,叫人有些時候不免高看其創作功底。再者,循序漸進以後的場景與事故,原先縫得結實的扣子便逐個脫落,使人有種恍然大悟的驚奇感。

作爲閒言碎語、勸人爲善的小說,它的優點與價值僅此而已。我也不願意參照什麼歷史背景去評述這部小說,作爲生存在清朝的文康先生,且是嘉慶、同治年間,正好趕上了清朝政府開始走下坡路的蹉跎歲月,其作品雖然大肆對黑暗社會進行婉轉地抨擊,並塑造了他所認爲尤其理想的`安學海這一人物。但是,該作品尚未擺脫封建教條似的格調,依然爲孔孟教育影響下的種種效果而自負完美。十三妹也好,鄧九公也罷,都還是屬於封建社會下的貞婦、良民。前者知理、服從家庭,惟女子之責,應必要恪盡職守,卻將初登場的直率、坦蕩、不拘一格的灑脫性兒一掃而光。後者妄想立碑著名,一樣如古,瀟灑安逸下的後世留名之舉動,身爲綠林驕傲,仍搞學究儀式,豈不悲哉?

我想關於此書的感慨與見解大抵就是這些了。不過若是作爲通俗小說來讀,詼諧打諢之處比比皆是,且流程較暢,雖作者自言自語、自圓其說之處仍留有重印,但總歸是爲章節事態發展着想,實非有嘲弄取笑之意。惟有一點,就是其中的鄉詞土字過於頻繁了,不清楚是不是老北京特有的味道,我只是覺得我根本不清楚,若非註解多多,恐怕早些時候就將它撇到一旁了。

再重申一次,這部小說在我看來並沒有開什麼先河,刻畫的人物也還是有些缺憾,只因未脫離舊俗而致。

還是老路子,需借作者一句話作爲本文的收尾,也好再度使大著留名久些,廣闊些。不妨取燕北閒人常言道的一句——天理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