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父親的病》的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大綱

《父親的病》的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父親的病》的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親的病》的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父親的病》的讀後感1

清晨,我來到書櫃前,玻璃反射着屬於晨曦的溫柔的光,又隨白色的窗簾變得搖擺不定。打開櫃門,輕輕取出一本《朝花夕拾》,在書香中靜靜地翻着。但當我看完《父親的病》之後,只覺得原本平靜的心頃刻間變得波盪起伏,像是有滔滔江水在不斷翻滾。

這篇文章寫的是魯迅的父親當時得了病,家人爲了醫好他,不惜花昂貴的掛號費請當時的名醫來診斷。這位名醫只顧開一些奇怪的藥方,於是父親的病日益加深,名醫見形勢不好,又叫我去請更高本領的陳蓮河。陳蓮河的掛號費更高,藥引卻也更奇怪。

最終,我的父親因沒錢治病,在病重與絕望中失去。

看完這篇文章,我不禁覺得心情非常沉重,卻也暗暗佩服魯迅先生的文字:表面像是敘述得平靜如水,其中蘊含的暗諷卻如一把把大刀,不斷砍倒當時的黑暗社會分子。在他的筆下,一個個當時社會的不同代表人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魯迅先生筆尖鋒銳,刻畫鮮明,用自己的真實經歷來暗諷了這個混亂的社會。在那個時代裏,人們的生活苦不堪言,恐懼像一片大大的烏雲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間,也不禁使我思考:現代社會生活雖然比以前有了很大改進,但存在於社會的.庸醫卻也不少,我們應該怎麼做?其實,只要心中有正義的陽光,能夠勇敢地去對抗黑暗,這些敗壞的社會分子就會一個個地消滅掉,而將會多出一個又一個的名醫!

文章雖不長,但其中蘊涵的辛辣的諷刺卻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請同學們記住,千萬不要讓這些歷史塵封,它們是激勵我們向前的最好動力!

  《父親的病》的讀後感2

《父親的病》這篇文章記敘了:在魯迅先生年輕時的紹興城,他的父親患了水腫,但是,一直都治不好,長年無法康復。找了2個所謂的診金高昂的“神醫”醫治,開了不少藥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藥,卻無一見效。到頭來,自己的父親也過世了,而聽說那神醫還天天坐着轎子闊氣着呢、生活好得很、還康健。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感想是:在魯迅先生的那個年代,醫療事業還並不發達,所以社會上出現了很多庸醫來騙取人們的信任和金錢。可見這些庸醫有多貪心。文中“要原配的蟋蟀一對”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也表現出了平民們的愚昧、無知。在這篇文章的末尾,衍太太讓魯迅喊父親,充分的表現出“迷信”的意味,最後,魯迅覺得自己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誤的同時,寫出了自己對於父親的無限思念。所以,這篇文章我懂得了很多,我們一定要相信科學,不要迷信。

同時,我也想到了很多。小時候,就聽爸爸說過,他小時候生病發燒,我奶奶不帶他去醫院,而是在一旁喊、叫,說一些迷信的話,但是到了第二天,並沒有任何的作用,可見,封建迷信只是一思想,他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相信那些實質性的東西。

現在的社會上,也有很多類似於魯迅先生那個年代的庸醫。報紙上經常出現什麼,那個地方又醫死人啦,或者什麼藥品不符合國家的規定啦等等,大家可謂是見得太多了。這些醫生都是一個樣子,騙一些年齡大的人,這些人又有的比較封建、迷信,所以,他們故弄玄系、勒索錢財而同時又會草菅人命。說來說去,這些庸醫只是爲了一個字——錢,他們的心是黑色的,爲了貪圖小便宜而真正的失去了一些不該失去的東西。

所以,我想說,在當今社會,大家還是要相信科學。

  《父親的病》的讀後感3

大約在10多年前罷,紹興城中曾經盛傳過一個名醫的故事。他出診一次是一元四角,急診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

有一次,一家城外的閨女生急病,來請他,因爲他其實已經闊的不耐煩,便非一百元不去,他們只好依他,到他家以後,只是草草了事,隨便看看,開了藥方,就拿着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錢,第二天又來請他,只見主人笑臉相迎,道,昨晚吃了先生的藥好多了,所以請你來複診一下。仍舊引到房裏,老媽子便將病人的手拉出帳外來,他一看冷冰冰的手,於是醫生點了點頭,我明瞭,從從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藥方紙,提筆寫道:“憑票付銀元一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畫押。”

“先生,這病看起來不輕呀!用藥還得重一點罷。”主人在背後說。先生看出來他家很有錢就用敗嘜皮丸,老媽子問:“有什麼用嗎”先生接着說:”這可是仙藥呀!要是沒有你家這麼嚴重,我就不會把我家祖傳藥方給你家呢?說明你父親的病非常嚴重,我跟你呀,有一回陳蓮和先生說:“點在舌上,我想一定能見效。因爲舌乃心之靈苗,這錢也並不貴,只要兩塊錢一盒。”我父親沉思了會,搖搖頭。我這樣用藥還會不見效。有一回陳蓮河先生又說:“我想,我想,可以請先生看一看有什麼冤衍……醫能醫病,不能醫愈。對不對?自然這也是前世的事了。

父親沉思一會,搖搖頭。

我知道父親的病情他自己知道,用什麼藥業不會治好他的病的。

我是想讓父親能活的長久些,但是父親又心疼錢,只要請來了衍太太,她是精通禮節的一個婦人,我們不應該空手着,於是給他換衣服,又將紙錠和一種什麼《高王經》燒成灰,用紙包了給他捏在手裏,不一會兒父親的手就順暢了。

  《父親的病》的讀後感4

故事發生在魯迅年輕時的紹興城。那時候魯迅的父親患了水腫,已經很長時間了,都無法康復。魯迅的家人用重金請來兩位“神醫”給魯迅的爸爸看病。第一位“神醫”開了不少的藥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藥。

但是這些藥對魯迅父親的水腫沒有一點兒效果,結果魯迅的父親還是去世了。而且治死人的庸醫卻還在那兒坐着轎子洋洋得意呢,並且生活和健康都很好,誰聽了都會怒髮衝冠。他們明明知道了病人無藥可治了還給將死之人開下看似靈丹妙藥,其實那只是濫竽充數,以此來騙取錢財。

那位“名醫”用了大量無效的藥物來醫治魯迅的父親,當他被魯迅的家人看出破綻來的時候,卻立馬改口,說自己的知識已經用盡,將醫治魯迅父親的任務推到另外一個“名醫”身上。第一位“名醫”爲了名譽而不管病人的死活,而且事情過去了之後,他們就一如既往地過着生活,完全不用爲自己治死人的後果負責。

另一位醫治魯迅父親的“名醫”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他的腦子裏裝的不是知識,而是藉口,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藉口是“醫能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再看看他用的藥:河邊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一對蟋蟀、舊鼓皮製成的敗鼓皮丸。看到這,我都非常氣憤,這些要不是沒用的就是找不到的,更別說是救人了。

當時的舊社會就像這兩個庸醫一樣無能,剝奪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官兵打劫老百姓的貴重物品,日本人在中國的土地欺負中國人等事情隨處可見,可是當時的政府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可見,當時的舊社會就像魯迅爸爸病的一樣重。

魯迅是一個大文豪,他巧妙地用他的文章和他的小說來反映當時的舊社會的腐敗無能。他用他的文章來提醒後人,要像打倒庸醫一樣推翻無能的舊政府,醫治患了重病的舊社會,振興中華。

  《父親的病》的讀後感5

記得魯迅先生曾在《吶喊》的序中寫道:“中醫不過是有意或無意的騙子。”以前我永遠也想不通魯迅先生爲什麼這麼說,中醫畢竟也是爲醫學做出了無比重要的貢獻啊。後來我讀了他寫的《父親的病》,才稍稍理解了魯迅對中醫的看法。

魯迅先生幼年時,便爲父親的病與城裏的兩位名醫周旋。這兩位名義的藥房藥引都十分與衆不同,尤其是陳蓮河。他的藥引最平常的也只是“原配”蟋蟀一對,蟲子用藥都要講究“原配”真可以算的上是夠“道德”了。此外還有一種可以克服水腫的藥丸,叫“敗鼓皮丸”,它只是用打破的舊鼓皮製成的。因爲水腫一名鼓脹,用打破的舊鼓皮自然可以克服它——雖然我並不理解僅有字面意思牽強附會而來的“藥理”到底哪裏“自然”。用這種毫無藥用價值的東西做藥,恐怕除了顯示醫生的昏庸不懂醫什麼也做不了。更有甚者,還要查查病人是否有何冤愆。說醫生只能醫人,不能醫命。可笑,命都沒了還醫什麼命啊?

醫學本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可在那時的中國,卻完全倒了個兒,醫學竟與封建迷信扯上了關係,真是可笑可悲又可怕。可笑者,是有些帶着迷信觀念行醫的醫生卻會有人將其稱爲名醫,讚歎其神妙;可悲者,是病人們滿懷希望喝下用半通不通的藥理和“道德”的藥引做成的藥卻往往只能換來病情不減甚至於加重病情的結果;可怕者,是倘若醫生或多或少都會用帶有迷信色彩的藥方爲病人治病,如此這般,病人們又該怎麼辦?魯迅先生的父親經過這兩位“名醫”治療仍病重而死,也正因爲這樣,魯迅先生纔會這麼說吧。

好在當今,醫學已於封建迷信斷絕了關係,醫生也再也不會變成“有意或無意的騙子”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裏的那句話也不再適用於現在的中醫。但我想,這也是魯迅先生所希望看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