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1000字大綱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100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阿長與<山海經>》着重寫了作者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寫了自己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接下來小編整理了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1000字,歡迎大家閱讀。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1000字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1

《阿長與<山海經>》就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在這篇散文裏,魯迅先生回憶了他兒時的保姆阿長,一個普通、平凡的封建社會的農村婦女。一件件兒時的往事在筆下流淌時,一個普通、善良、質樸又有些迷信的封建社會的農村婦女形象就浮現在讀者面前。30多年的歲月流失了,卻不能抹去魯迅先生對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平凡生命的記憶。

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對兒時保姆阿長”的回憶。她不識文斷字,又有些迷信愚昧,連真實的姓名都不爲人知。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阿長”這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卻變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擁有偉大的神力”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對阿長和魯迅先生有了新的認識。長媽媽一生坎坷,又渴望生活平安的勞動婦女。雖然粗俗、沒有文化又好惹事端,但她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奇蹟般的給小魯迅買回了他夢寐以求的《山海經》。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

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看不起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蒼桑的人,這裏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文中魯迅對繪圖的《山海經》的渴慕至極,以至於一坐下就想起,長媽媽來問了,“我”也只是隨便對她說說,阿長她不是學者啊。可是沒想到的是,不識字的長媽媽竟然在一年中僅有的幾天告假時間裏給小魯迅買來了繪圖的《山海經》!於是“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那四本小小的書本,“我”渴慕已久的書,裏面畫着“我”渴慕已久的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着翅膀的人……

一些平平淡淡的事,一份真真切切的情,長媽媽故去了這麼久,她卻依然讓魯迅又愛又恨,又敬又畏。在這裏我又想起我自己,媽媽整天這樣的愛護我、疼着我難道我不應該報答嗎?

魯迅先生在平淡的語氣下隱含着的深情,深深地打動了我,也使我重新反思自己的存在。現實的物質社會是如此的豐富,燕窩魚翅、汽車飛機、高樓大廈,應有盡有;現代的科技是如此的發達,想得到的,幾乎都可以得到。可是現代的人們卻迷失在自己創造的輝煌中,逐漸地失去了對普通生命的關愛。可以鄰居數載卻一無所知,可以圍觀以強凌弱卻無動於衷,可以見死不救作壁上觀甚至落井下石。人的善良幾被貪慾栽伐殆盡,難道這就是我們“現代化”的全部

歷史人物之所以偉大,正在於我們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識到自身的存在。魯迅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沒有把黃金世界輕易地預約給人類,卻以嫩燒的生命,成爲了千千萬萬敬慕者的精神的火炬。因此,沒有一個人像他一樣獲得更爲輝煌的戰績。他所憑仗的僅僅是一支“金不換”,便在看不見的但卻是無比險惡的戰場裏,建樹廠超人的殊勳。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2

小學便知道阿長了,也不明白那樣一位偉大的人物魯迅先生,爲什麼要那樣多次地提及她。分明只是一位極其普通的保姆,登不上大雅之堂。

過去讀《阿長與山海經》,只知道“阿長”這個名字由來有些幽默感;覺得阿長僅是粗俗、迷信、惹人厭的一個典型農村文盲婦女;也不明白爲什麼要在文章末尾祝願他她。認爲魯迅的文章我並讀不懂,阿長,也只是生活中一個簡單的過客的影子罷了。

其實阿長不同,很不同,我只是現在才知道。

阿長是個極其特別的名字,一聽便使人覺得:這個人應該是瘦而身長的吧。真阿長確是那樣的,而這個阿長並不是這樣的。一個因叫着順口接下來的名字,沒有姓,沒有名,不符合特點。這僅僅是一個順着習慣叫過來的名字啊。

而甘用這種名字的人,也註定是低下的,不被人尊重的,可憐的阿長。連反抗也不會,只默默承受,任人欺壓的阿長,也註定是讓人恨的.,恨其懦弱卻無力幫助的可恨的阿長。阿長,便是這樣一個人。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啊。

喜歡“切切察察”,睡相極差的阿長是惹人不喜而粗俗的。在文段中,作者清晰的展示出了小時的自己對阿長多管自己閒事的厭煩。繁重的禮節,“非常麻煩”的規矩,在小時作者的眼中是迷信的象徵。但長大後的他,感受到的還僅僅是這幾點嗎?那爲何還要寫下來?

阿長,與我們想象中的並不一樣。

愛管閒事,站在阿長的角度思考,童年的作者被她照料,她倒是應該付盡責任,這孩子式“愛打小報告”的行爲,其實倒是盡責任關愛孩子,體察孩子的表現了。而作者印象裏“古怪的元旦儀式”,其實只是一點“順順流流”,對生活小小的期望——一生平安罷了,幾個笨拙而簡單的詞句“大家恭喜!真聰明!”不僅是祝福自己,也是爲大家與“我”的祝願。給小時的“我”吃福橘,卻不是自己吃,讓“我”更有福,這何嘗不是一個簡單魯莽,卻真誠而純真,善良且淳樸的阿長呢?

文中列舉的“麻煩”的四條規矩,其實是阿長教育“我”。看似古怪迷信的條條框框,卻能告訴我們要有修養;要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珍惜勞動成果,簡樸節儉;講究形象……這是一個用自己的方式教“我”做人的阿長啊!

阿常也愚昧,長毛的故事,看出她的迷信和無知。有着“偉大的神力”的阿長,充滿着作者調侃式的阿長,這是爲後文埋下了重大伏筆。

一個目不識丁的阿長,卻爲兒時的“我”,買來了朝思暮想的百科全書《山海經》。不知書名、沒有文化、沒有錢的阿長創造了偉大的奇蹟,這時的她,有近於真正的偉大的神力。

或許當年的阿長只是爲了心疼小主人而買書,她只是懷着一顆淳樸善良體察孩子的心去買的書,但她不知道,當年那個接到書的孩子,將其視若珍寶。四本小小的《山海經》打開了他閱讀的大門,是作者的啓蒙書。長媽媽是作者的第一位“老師”,他的成功在中國的獨特影響力,她有很大的一份功勞。

長媽媽因病去世,這個青年守寡的不幸的女人,作者在文末時對其有藏不住的愧疚與懷念。長媽媽走了,她的長相併不好看,但心靈未被玷污,那些美好的品質,與相貌無關。

從不被善待的長媽媽,生命從最初的黑暗開始,最終歸於土地的黑暗。長媽媽在世上一生未有平安,她的心願從未實現,她是不幸的。從黑暗再到黑暗是生命的迴歸,是作者與世界的祈禱與祝願。

無知、迷信、粗俗且又願爲他人祝福,默默付出,一心爲着孩子,只求一世平安的卑微的不幸的一個農村文盲婦女——長媽媽。

願她的心靈永遠美麗,願她在地下睡得安穩,願你被黑暗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