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怎樣解題》讀後感大綱

《怎樣解題》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怎樣解題》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怎樣解題》讀後感

喬治·波利亞是當代傑出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從1944年起,他連續出版了:《怎樣解題》、《數學與似真推理》、《數學的發現》,都成爲世界名著

特別是《怎樣解題》一書,書中給出了“怎樣解題”表,按這張表的程序去思考,可以使學生“不僅試圖去弄清楚這個或那個問題的解答,而且要了解這個解答的出發點與方法”。(見第一版序言),這對於解題有困難的學生來說,是有很大幫助的。

用“怎樣解題”表提供的思考程序,我們對初二上學期15名數學“學困生”進行實驗,經過半年時間,絕大多數同學都有顯著提高(我們這裏談“學困生”的,是指數學成績落後,智力水平正常的學生)。

“怎樣解題”表共分四個大部分:弄清問題;擬定計劃;實現計劃;回顧。對於第一部分,即未知數是什麼?已知數據是什麼?條件是什麼?等學生是容易分清的。而對於第四部分,除“你能否檢驗這個論證?”外,其餘的問題大部分學生不容易做到,故我們的重點在二、三部分。結合“學困生”的特點,我們主要在下述的三個方面有所側重。

一、回到基礎,強化類比

在“擬定計劃”中,大部分學生對於“你以前見過它嗎?你是否見過相同的問題而形式稍有不同?你是否知道與此有關的問題?”都回答不上來,因爲這部分學生的基礎太差了,要想實現波利亞的程序,就必須首先回到基礎,教師幫助學生把基本問題弄清楚。例如,在講列方程解應用題時,應該不厭煩地把小學階段就應該掌握的倍數關係、行程關係等再交待給學生,然後再按彼利亞的解題程序啓發學生想下去。

回到基礎只是補上知識的缺欠,其真正目的在於強化類比,在《數學的發現》第一卷的序言中,波利亞說:“解題是一種實踐性技能,就像游泳、滑雪或彈鋼琴一樣,只能通過模仿和實踐來學到它。”模仿即是類比。

而“擬定計劃”中的許多揭示語言,實際上都是讓學生去學會類比,故我們在實驗中,更強調對學生的類比能力的.培養。

二、同學討論,教師點評

這種討論並不是盲目的,效果好壞關鍵看教師設計的討論題目與程序,看其是否符合波利亞的基本觀點,而且應該是在教師的啓發下進行的,每討論之前都有5名同學做重點準備,做核心發言人。

讓學生講出來很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講述而發現波利亞解題程序的貫徹情況,是否每一步都真正理解了?理解是否有偏差?主要差在哪裏?及時地將他們引向正確的思路。

在討論中,一個學生的任何一點微小的進步,教師都應該及時發現、及時表揚,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前面兩點做法對保證“擬定計劃”和“實現計劃”是缺一不可的。在“你能否檢驗這個論證?”這個問題上,對好學生而言,是輕而易舉的,但對差生而言,卻是很難做到的,故在教學中還應當做到下面的一點。

三、學習習慣的規範

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其非智力因素起主要作用,大部分同學都注意力不集中、馬虎嚴重,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制訂不同的調整方案,幫助他們分析馬虎的原因及克服馬虎的正確方法,制訂若干小目標,讓他們感到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應用波利亞的解題程序來轉化“學困生”,僅僅按照“怎樣解題”表去一步步實施是不夠的,教師必須讀懂作者在文章開始時提到的幾本書,弄清波利亞得出的每一個問題的原因,然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捨,補充,活學活用。

用波利亞的解題程序來轉化“學困生”,我們只不過是初步嘗試,在波利亞的觀點越來越被人們接受的今天,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教師投身於這方面的研究,以取得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