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永不言敗》讀後感

《永不言敗》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永不言敗》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永不言敗》讀後感

《永不言敗》讀後感1

《永不言敗》是一本很勵志的書,教會我們面對成功、失敗、以及發掘生活中的小哲理,讓自己成長。

成敗本是平常事,很多平凡人在失敗後可以把失敗藏在心中,化悲痛爲力量繼續努力,但一些知名人士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來了,因爲社會容不得英雄失敗,而且愛之越深、責之越切,所以當公衆人物需要勇氣和責任,俞老師作爲一個公衆人,他的成功很多經驗是值的我們學習。明知道路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成功需要經歷一些磨難和困難,成功的人要淡然的面多挫折和困難,積極從逆境從振作起來,成功沒有盡頭,生活沒有盡頭,生活中的艱難困苦對我們的考驗沒有盡頭,在艱苦奮鬥後我們得到的收穫和喜悅也沒有盡頭。

俞老師在書中說到;不管是經驗還是教訓,給人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人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小時候學過一個故事:螃蟹好吃既是前人留下的間接經驗,也是通過我們自己品嚐所得出的間接經驗。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是冒了極大的風險,吃了沒事就得到螃蟹能吃的經驗。經驗可以間接的得到,但教訓通常是通過切身體會才能得到的。和經驗相比,得到教訓的代價常常更加昂貴,因此也更加讓人難忘。

書中說到:一個人可以在生命的磨難和失敗中成長,正像在腐朽的土壤上可以生長出鮮活的植物,土壤也許腐朽,但它可以爲植物提供營養;失敗固然可惜,但它可以激發我們的智慧和勇氣,進而創造更多的機會。只有當我們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失敗和挫折,我們纔能有所收穫,才能變的成熟,所以我想以後我會遇到失敗和挫折。都將成爲生命中的無價之寶。值得我們在記憶深處永遠記住。

俞老師在此文中講到: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接受知識也好,工作也好,總覺得一切都是爲別人做的,爲父母做,爲老師做,爲老闆做,逐漸養成一種自己都意識不到的被動心態,繼而產生抱怨心理,產生不滿情緒,抱怨學校和父母,工作和家庭,總覺得哪兒都不對勁。因此他要求我們變被動爲主動,變消極爲積極,以感恩的心態,豁達的心境,積極努力地把工作做好,真真正正地實現爲自己而工作。書中句子——“被餵飽的熊是死熊——強壯的體魄,健全的人格,不斷提高的生存能力,纔是人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而這些是”喂“不出來的,也是不能別人給予的。這引發了父母對自己和自己對下一代的培養和教育方式的思考。”“爲自己而工作——把現在你所在做或將要做的事情當成是一種學習和成長,你會發現你很樂意去做,會有意外的收穫。因爲若干年後,你會發現,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很值得的,但有一點不管什麼時候,都要認真和用心的去做。年輕的我們有必要這樣去做事情。”

讀完《永不言敗》,感受益匪淺,其中無處不散發出的真誠的新東方精神讓人深爲感動。相信自己,活在當下,我必定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認真學習、工作,發揚寶貴的俞敏洪老師的新東方精神,追求卓越,挑戰自我。

《永不言敗》讀後感2

《我的世界永不言敗》這本書的主角是馬雲,看完後有很多的收穫,我明白了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不爲人知的汗水。每個成功人士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他們的付出比我們多得多,他們的成功是有原因的。讀完這本書,我認爲一個人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這幾個方面。

誠信――誠信是無招勝有招的武器。

馬雲,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阿里巴巴的E,看過這本書以後,我瞭解他注重公司員工的不是技術而是誠信,他主張先學會做人再做事,每個人的成功都有原因。因爲路遙先生的《人生》改變了馬雲的一生,馬雲一開始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在工作時抄寫《人生》一書受到了很大的啓發。他決定重新進入校園開始自己的第二次高考生涯,努力學習英語,立志成爲杭州英語第一人。他共高考三次,最後一次還是因爲考上了專科被調劑到了杭州師範英語本科。頂着無數光環的馬雲,在一次演講中說到,“如果馬雲能夠成功,那麼80%的人都能成功。”因爲誠信,纔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目標――有目標纔有奮鬥的動力。

他當初立志成爲杭州英語第一人,最後他成功了。在中國還沒有多少人知道互聯網的時候,他立志讓互聯網在中國普及,最後他做到了。在學習中一樣得有目標,用目標管理我們的時間,提前將我們的計劃設計好,我們才能更加有效的利用我們現在的時間,有目標才能更快的進步!

付出――先學會做人再做事。

在爲人處世的時候,我們要不求回報的多付出。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不求回報的在西湖邊找外國朋友,爲他們做導遊,因爲一遍遍的練習英語,最後才成就了他成爲杭州英語第一人的目標,因此,他得到了很多的朋友,在上大學的時候,她有個朋友因爲不小心犯了錯而差點不能上研究生,他不求回報的幫助這位同學,費了好大的勁兒找校領導說情才幫助了這位同學。他不求回報,在他無助的時候,這位同學給了他很大的幫助,不求回報的付出纔是最大的幫助。做到不求回報的付出很難,但很值得我們去做

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有很多人看不到成功人士的汗水,只是等了他們有了結果之後給予諷刺或者投羨慕的眼光,這些人永遠看不到別人奮鬥的過程,也很難體會成功。我們應該多瞭解、多接受、多讀書,慢慢的提升自己。

《永不言敗》讀後感3

最近讀了俞敏洪的著作之一《永不言敗》後感覺收穫頗豐,所以決定寫點東西給自己振奮一下已經有些懶散的神經。

在看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要取名永不言敗呢?帶着這樣的問題我把書細細讀了兩遍。在我看來,永不言敗四個字就是俞老師的人生最真實的寫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永不言敗者俞老師是怎麼面對失敗,怎麼把失敗踩在腳底的故事。

俞老師曾經失敗過——他是高考落榜生而且落榜兩次。在1978年,他參加文-革以後的第一次高考,結果失敗了。看着同學考上師專的那種自豪的表情,他下定決心再考,結果第二年又失敗了。看到那個同學回家時那種春風得意的樣子,他認爲自己不能輕易服輸,1980年又參加了一次高考,就是這次他考上了北大!在經歷了一次失敗後,很多人也許就會試着放棄,認爲自己就不是那塊料,何必難爲自己呢?更何況兵法上也說過,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埃然而俞老師的這種不服輸,不向命運低頭的做法讓我們知道:永不言敗,這世界沒什麼不可能的事!

俞老師的老家是農村的,曾經也不富裕,和我們很多人都一樣。但是在他看來,窮是經濟上的,經濟上的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知識上的窮。他通過不斷學習身邊的優秀人物,包括身邊的榜樣同學和書中的偉大人物,使自己的知識不斷豐富,然後將知識又轉變爲能力和財富,從而改變了剛入大學時那個一窮二白的自己。然而看看我們周圍的同學,也包括我自己:不敢面對貧窮,認爲自己窮,所以無力做這些事;因爲我們沒學習好,所以無能做那些事。在不斷的自責和自卑中,我們仍舊過着貧窮的日子。俞老師的故事讓我知道:永不言敗,這世界沒什麼不可能的事!

俞老師曾經被北大處分過,而且出國時被刷下了。但面對失敗,俞老師總是能一笑以拒之。因爲在他的信念裏,失敗並不可怕,從哪裏失敗就從哪裏爬起來就是了。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也不可能有太多經驗的積累,也不會有雨後彩虹般的喜悅心情。

當然發生在俞老師身上的故事還有很多,其中又有太多的東西讓我們感動了。在他的《永不言敗》中,他告訴了我們很多爲人處世,爲人師表的道理。

生命的北斗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當地土著居民幾千年來從未走出過自己居住的沙漠,而一個英國的冒險家卻只用了三天就從外面走進來了。後來那個英國人通過觀察發現原來土著人之所以走不出去是因爲他們一進沙漠就迷失了方向,所以在原地打轉。他告訴土著人,每天晚上朝着北斗星的方向前進,永遠不要偏離那顆星星。結果三天後土著人就走出了沙漠。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在原地打轉,而且還往往樂此不疲,生命就在平庸平凡中走到了終點。那麼,我們的北斗星在哪裏?父母的長壽健康,孩子的快樂成長,家庭的美滿幸福,學生的美好未來這些都是我們生命中的北斗星。讓我們一起注視着北斗星的方向,義無反顧的前面!

讓我們承擔責任:講述了孩子撞到傢俱,是不是傢俱錯的生活小故事。我們家長的做法往往是拍打傢俱,然後摟着孩子指着傢俱說,打打打,誰讓你撞我寶寶的。似乎全是傢俱的錯。這種做法無疑是教會了孩子如何推卸責任,哪怕是自己的錯,也死不承認。推卸責任的最終後果是,人與人之間不再相互信任,而是互相猜疑互相指責。有很多這樣的老師:對待學生學不好的問題,認爲是他以前的老師沒教好,或者是學生自己太笨,怎麼教都不懂,而只有部分老師會試着這麼自問:我該如何讓他快速進步?我怎麼騰出時間和他做個交流?在這個社會裏,我們確實太需要責任感這東西了。

智力拼圖遊戲的啓示:俞老師給我們講述了他和女兒玩智力拼圖的故事。起初是一頭霧水,看着顏色如此將近不知如何入手。還是聰明的女兒給了他提示:先把有光滑一邊的小塊找出來,這樣外面的框架就搭好了。接下來的事情就會容易很多。他們憑藉驚人的毅力和狂熱感,終於用了三天就把一個包含一千多個小塊的拼圖順利拿下。我們很多時候做事情都是東一塊西一塊的毫無章法,甚至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偏離了既定的軌道。比如做論文,框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很多搞研究的人沒有搞清框架就急於下手,結果文章往往被寫的支離破碎。

其實除了書中的小故事給我很多啓迪外,我收穫最大的還是俞老師說訴的新東方精神。這種精神可以讓懶散的人變的勤奮,讓自卑的人變的自信,讓失敗者重新振作向着成功邁出堅定的步伐。最後讓我們一起分享這樣一種新東方精神:追求卓越,挑戰極限,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

《永不言敗》讀後感4

  《永不言敗》,作者是俞敏洪,新東方的創始人。記得之前看過他在北京大學開學典禮上的演講稿,那麼振奮人心,那麼啓發人心,那麼激勵人心。

這次翻開俞敏洪寫的《永不言敗》,細細讀來,有了許多收穫。

  (一) 找到“生命的北斗星”

作者引出實例,生活在沙漠中的居民走不出沙漠,後來指導他們循着北極星的方向,最後,居民成功地走出沙漠。

的確,我們每個人都要在生活和學習中尋找到生命的北極星,尋找到自己奮鬥的方向,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再爲之不懈奮鬥!

尋找生命的北極星,指引靈魂,迅速走出人生沙漠。

  (二)成長的歷程

每個人都要經歷成長的過程,經歷挫折磨難,最後蛻變,成爲最美的蝴蝶。

在不斷的奮鬥中,就算失敗了,面對一輩子唯唯諾諾的平庸之人,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們全力以赴奮鬥過,此生無怨無悔!”

  (三)智力拼圖遊戲的啓示

的確很佩服作者,總能從生活小事中,發現人生大智慧。

在一次與女兒拼拼圖遊戲中,上千片拼圖,作者起先沒有頭緒,手忙腳亂。女兒告訴他應先把框架搭起來,由於框架的碎片都是有一條邊是平的,所以他迅速地把它們分離了出來。

其實,我們的生活也經常是一堆亂七八糟的碎片,當我們想要整理破碎的生活時,卻不知如何入手,經常在痛苦中把生活弄得支離破碎。我們爲什麼不能像拼拼圖一樣,先把自己生活的框架搭出來呢?這樣不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了嗎?

從中,我得到啓示:不管生活多亂,我們都不可以放棄。搭起生活的框架,堅守生活的框架,不斷完整生活的框架。

在拼拼圖中,老是無法找到所需要的拼圖塊,最後接近放棄時,才發現它就在自己手的下方,如此接近,卻老是找不到。

人生漫漫,我們到處尋找幸福,但到頭來發現幸福其實就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

因此,我們應該及時醒悟,幸福就在我們身邊,要學會珍惜。

在最絕望的時候,由於缺乏必要的耐心和等待,我們常常把自己拼命努力過的生活打得粉碎,最後以扔進垃圾桶而告終。

所以,我們在人生過程中,不可以丟棄耐心和等待,要堅持下去,耐心等待,終會有轉機!

在拼拼圖中,面對成千片拼圖,總會失敗,但是堅持下去,最後,拼圖作品完成了。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失敗,只要不放棄,在無數失敗和挫折後面,緊跟而來的是更多,更強烈的快樂和成就感。

拼拼圖時,總不可能在一下子就完成。當做到一半,沒有頭緒時,作者轉換方向思考,或者是好好睡一覺,再起來接着拼,最後成功完成作品。

在現實中,當我們的生活進入死衚衕,或者持續做同一件事情的事件太久而失去創造力和耐心時,不妨先停下來散散心或者換個角度想想問題,這樣可能會別開生面,柳暗花明。

在完成拼圖時,最後完成時才發現少了一片。美中不足,作者後來在沙發腳下,找到了遺失的拼圖塊,拼上去,一副完整的畫面呈現在眼前。

生活有時候還是可以擁有完美的,哪怕只是短暫的擁有!

  (四)臨界點

在咬緊牙關的那一刻,就是你做一件事情的臨界點,如果你能堅持下去,就會挺過臨界點,進入一種新的境界,不再害怕所面對的更長,更困難的挑戰,並且在迎接挑戰的過程中獲得一種身心愉悅,一份成就感和一份自信。

世界上的事情經常是很容易開始,但卻很難有圓滿的結局。但是,只要我們能忍受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太陽一定會帶着漫天燦爛的朝霞爲向着東方奔跑的我們升起。

永不言敗,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珍貴的人生道理,啓發並激勵我們青年一代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

《永不言敗》讀後感5

老俞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語錄和名言。在《永不言敗》一書中,我又發現若干。喜歡細細嚼慢慢嚥的我,一句一句拿來和大家分享。今天分享的一句是:

我們是鷹,一出生就是爲了翱翔天空。雖然社會爲我們營造了一個雞窩一樣的環境,但我們從未忘記飛翔的夢想,也從未忘記每天練習飛翔的本領,並日夜眺望那蔚藍廣博的天空。

(——當然這句話已被我改編過了,想知道老俞原話怎麼說的,請查閱原書原文。)

這句話太激勵我了,因爲我當時改編完成後,就象豁然開朗一般從糊塗狀態又回到了清醒。原來每天我都費了許多口舌痛苦地去和家人爭論,告訴他們雖然我現在是住在雞窩裏,但我真的不是一隻普通的雞,我是會飛翔的老鷹啊。有一天我會飛的,而且現在已躍躍欲試了,看我的吧!結果家人總是說:安穩點呆在雞窩吧,你看你的雞窩是多麼好,別的雞奮鬥一輩子都不一定能得到你現在的所有。佛說你這叫貪嗔癡、不知滿足啊。我頓時就傻了,懷疑地看着自己的內心說:難道我真的就這麼貪慾足不知珍惜麼?不過過不了多久,我一樣會想着飛翔的事,因爲那是我與生俱來的本能,揮之不去啊!只不過總是會爲怎樣以及何時才能說服家人而迷惘苦惱。因爲他們有時候說出的話,對我來說不啻是一種貶低甚至是污辱,當然我原諒他們,因爲他們並不真正明白一隻鷹和飛翔是怎麼回事,所以他們感到無比的恐懼和害怕。只是有時候實在忍受不了家人的控制我不要去飛的願望的時候也會發脾氣,現在想來有點可笑。雖然我一直在做的都是飛翔的準備,也小試身手飛了一小段給家人看了,他們承認了我的本領,卻警告我,現在在衣食無憂的雞窩裏飛一段,跟完全在天空中飛翔是兩回事,在天空中,遇到暴風雨和其他的猛禽,我就沒有避身之地了。但他們的警告完全沒有嚇倒我。我笑一笑,因爲他們也忽略了一件事:我擁有承受暴風雨和對付其他猛禽的能力。天空,纔是我真正的家。也只有到了天空中,我才能釋放出生命的本能和價值,我纔是我自己。

所以讀了這句話,讓我知道了以後該怎麼辦了。再也不用花任何的時間和精力去口頭說服誰了,直接成爲老鷹,在天空中肆意自由地飛翔,比任何語言更有說服力。老鷹,有成爲老鷹的權利。親愛的家人們,我永遠不改變對你們的熱愛!但也會毫不猶豫地突破你們的限制——去成爲真實的自己!再次深深地感謝老俞!

《永不言敗》讀後感6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

——題記

本是沒抱多大興趣,於是匆匆讀完了《老人與海》。合上書後,才發現我早已深深爲此書所震撼,所折服,便又細讀了一遍,實在是有了很深的感悟。本書講述老漁民聖地亞哥一次出海捕魚的經歷。

因爲一直是老人一個人,因此全書有不少老人的獨白和心理描寫,這些描寫細緻,貼切;還有那出神入化的捕魚時的動作描寫,細節描寫等,實在讓人身臨其境,彷彿是自己在海上捕魚一般,以致於讓人讀完書後還能一直沉浸在書中的世界,不愧爲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的作品說起聖地亞哥,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象海水一樣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

聖地亞哥,一個看似可憐的老頭。年老體衰,卻無法獨享清福,依舊要靠自己打魚爲生;又偏偏交了壞運,整整84天沒補到魚,40來天時還不得不和自己的幫手——小男孩馬諾林分開;第85天總算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卻不得不與它折騰3天,弄得渾身是傷,筋疲力盡,纔將其釣了上來;結果回途中又遇上了鯊魚,與鯊魚搏鬥丟了魚叉,斷了小刀,折了舵把,還是沒保住魚,最終自己只剩下一副魚骨架......聖地亞哥,一個實際堅韌,強大的英雄。84天沒釣上魚卻仍然樂觀,依舊不放棄希望;年近六旬,卻獨自與年輕力壯的大馬林魚搏鬥3天,儘管遍體鱗傷卻仍不放棄,最終戰勝了魚;歸途中鯊魚一次次襲來,卻毫無懼色,冷靜與鯊魚撕殺,一次次用手頭的武器殺死鯊魚;面對着將要成羣襲來的鯊魚,一句“我要跟它們鬥到死”豪氣沖天;即使知道魚已沒救了,仍手持舵把不顧死活的揮棍......作爲魚夫,聖地亞哥並沒有帶回完整的魚,他敗了嗎?不,就像結尾馬諾林所說的,老人沒有敗。

正如老人所說,“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他決不可能被打敗。上段中老人的這句話給我的震撼最大。我想這就是全書想闡明的哲理。是啊,人並非天生註定失敗,困難只能摧毀一個人,人卻決不能向困難屈服,只要像聖地亞哥一樣不放棄,迎接任何困難和挑戰,不斷超越極限,即使並未得到好的結果,其過程也一定能體現自己人生的價值,自己也一定是真正的贏家。

本文題記正是《老人與海》的作者,這個骨頭裏留有幾百塊彈片的硬漢作家——海明威對本書的評價。相信評價中“超越極限”四字也一定訴說着這份哲理吧。不過看看目前的自己,實在是差的太遠了:一點苦都不能吃;遇到難事就想放棄,還以爲這是知難而退,智慧的表現......和聖地亞哥一比,實在差勁。我今後一定要以聖地亞哥的作風約束自己,做到不輕易放棄。

感謝老人,讓我懂得了這點,讓我得到了成長。小說的結尾,聖地亞哥雖然睡下了,但那不過是暫時的,一定是,不久後,他一定會像往常一樣早起,叫醒那一直想和他出海的馬諾林,一起乘小船駛向大海,用那依舊象海水一樣藍,愉快而不肯認輸的眼睛望着遠方,捕捉獵物的蹤影,用那永不言敗永不言棄的做法,最終捉到更大的獵物,開心回崗......

《永不言敗》讀後感7

近些天,在圖書館內遊蕩,無意中發現俞敏洪老師寫的《永不言棄》這本書,真是讓我興奮至極,因爲很久了就想讀一讀他寫的文章,只是怪自己愚笨,沒有找到罷啦!

書裏的文章都是從身邊的小事着眼,去尋找生活中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東西,其實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真是很多很多,只是成功的人都很會總結,很會從失敗與成功中吸取經驗,這可能就是他們與平凡的人之間不同之處吧!

最近我一直再爲學習掙扎着,其實這個詞有點嚴重,只是覺得該努力一下了。其實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自己的一段不爲人知的歷史,其中的苦澀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光鮮的背後是付出,是淚水。

前些天的一次考試徹底震撼了我,但是我想到了自己的高考路,自己這麼多年來的風風雨雨,我平靜了許多也看開了許多。其實有些事去試過就好了,結果並沒有什麼,自己覺得問心無愧別人說破了天也沒有關係的,重要的是要學會自知學會自己有哪些不足,彌補自己的不足迎難趕上去就好了。

俞敏洪老師是一位農民的兒子,一位不起眼的人,一位普通的教師。一位高考曾經落榜者。但是他沒有放棄,總是在絕境中找到好的一面。誰也不可能有完美的人生,換句話說那樣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唯有經過困難經過千辛萬苦得來的東西我才倍感珍貴,倍感自豪。

書中有很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去思索,去發現,但是其中幾點我覺得對我的人生路真的是很有幫助,現在在這裏說出來,也算是一個小小的自我反思。

首先就先書名所說的,永不言棄。海明威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人可以被打敗,但不可以被毀滅。人在身處困境時尤其要有這股子勁,要讓人們看到你的努力與奮鬥,看出你是個潛力股,雖然暫時不得志,但你以你的精氣神打敗了他人,你的了關與堅強感染了他人,幫助了他人,你就是強者。更重要的是你的這種精神給了你的競爭者一個很好的回擊,那些陷害你的人,看你笑話的小人,討厭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人會因此而敬重你,因爲你值得去敬重,你的精神與活力讓他們害怕,要做到這些說來簡單實則不易,年輕嘛!20歲的我需要好好的培養自己的這種能力。

其次就是要有一種個性,我是一個不喜歡人云亦云的人,但是有時候又會身不由己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只要堅持自己喜歡的,堅持對的其他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還有就是要有一種堅持的品質,努力的過程中堅持,相信量變一定會變成質的飛躍。

我是一個俗人,呵呵。不過還有一點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與目標並且能夠付出實踐,只要你覺得是應該做的就要去做就好。

《永不言敗》讀後感8

前些天抽空拜讀了一下俞老師的博文彙總《永不言敗》,裏面的幾段小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我想把它好好昇華一下。

首先,書中提到了一個觀點“被餵飽的熊是死熊”,此說法來自加拿大一條高速公路旁邊書裏的一個路牌“A、fed、bear、is、a、dead、bear”。原因是過去很多人在路邊看到熊以後都會扔東西給熊吃,導致後來熊就老在路邊的等人施捨食物,慢慢就失去了自己覓食的本領。到冬天沒有人去餵它們食物時,有的熊就被凍死餓死了。政府爲了保護動物,遂在路邊立起這樣的牌子。結合實際情況,我很自然地想到了目前的獨生子女。首先必須肯定的一點是做父母的一片苦心,一切爲了孩子好。殊不知,孩子必將是要走向社會的,如果真的是爲了孩子着想,便應該一切按照社會的要求去培養孩子,而絕不是按照父母或孩子的意志去培養。現在的很多學生,從小到大,父母照顧的太周到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實際上上這樣的做法是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獨立思考和行動能力,可想而知,這樣的下一代是很難承擔起重任的,畢竟父母不可能永遠在我們身邊。希望這點能給我提個醒,當我日後做父母時,不要把我的孩子養成一個喂的很飽的白熊,我更希望的能夠看到她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不斷提高的生存能力。相信只有這樣我纔算是盡到了做父親的義務,無論是對我、對孩子及對社會纔是最好的交代。

其次,俞老師在書中還提到了一個新的觀點“用普遍資源換取稀缺資源”。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的用普遍資源換取稀缺資源的過程。所謂普遍資源,就是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能力和水平,比如說,英語水平,管理水平,電腦水平等等,但這些資源通常需要你的努力才能獲得。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很多人不能付出足夠的努力,因此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擁有較高水平的普遍資源。所謂稀缺資源,就是少數人佔據着,不能輕易得到且具有更高經濟價值的資源。比如銀行行長,國家主席等等。相信想明白了這個本質,再輔以明確的目標,我們自然會知道如何去做了。俞老師還特別指出,從做人的角度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即使你周圍的環境及其惡劣,你也要有自己的信念和標準,不爲別人的低級和庸俗所迷惑,從做事的角度說,當一個人擁有的稀缺資源越多,就越容易獲得成功,從而最終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此外,俞老師在書中的其中一章“失敗背後的機會”中還寫到自己的一些親身經歷,並輔以十分深刻的一些人生道理。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是不斷在失敗中尋找、把握機會的過程,沒有失敗就無所謂成功。機會通常是有僞裝的,他們穿着隱身衣來到你的身邊,大多數人渾然不覺,但那些具備度的素質的人卻能看到其存在並抓住他們。這些素質中最重要的`就是承受失敗的能力和勇氣。俞老師毫無保留的講述了兩次對其生命有轉折意義的失敗。一次是高考,前後共考了三次,最終考入了北京大學。這件是說起來很輕鬆,但當我們設身處地的想想那荒廢的兩年,又有多少人能夠堅持下來呢?會不會有許多人上自考或者出國呢?但正是這份堅持和痛苦的經歷,讓俞老師想明白了兩件事,一是堅持,而是能力和目標成正比。俞老師的另一次失敗,則是留學夢的破滅,尤其是在那個留學狂熱的年代,在學習成績優異且託福成績很高的情況下,那種感受可想而知。但正是這些折磨促使他找到了新的機會,創辦了新東方。只有當我們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失敗和挫折,我們纔能有所收穫,才能變得成熟。而那些失敗和挫折,將成爲生命中的無價之寶,值得我們在記憶的最深處永遠珍藏。

《永不言敗》讀後感9

一、成功沒有盡頭

成敗本是平常事,很多平凡人在失敗後可以把失敗藏在心中,化悲痛爲力量繼續努力,但一些知名人士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來了,因爲社會容不得英雄失敗,而且愛之越深、責之越切,所以當公衆人物需要勇氣和責任,俞老師作爲一個公衆人,他的成功很多經驗是值的我們學習.明知道路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只有當我們歷經風雨後依然能保持彩虹般的心情時,只有當我們即使被化泥土依然能爲鮮花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時,只有當我們屢遭磨難依然堅信塵世就是我們今生的天堂時,只有當我們已經博大的胸襟.纔會理解什麼是成功,通過這段話我會了成功需要經歷一些磨難和困難,成功的人要淡然的面多挫折和困難.積極從逆境從振作起來.成功沒有盡頭,生活沒有盡頭,生活中的艱難困苦對我們的考驗沒有盡頭,在艱苦奮鬥後我們得到的收穫和喜悅也沒有盡頭。

二、執着

俞老師在書中說到:我們在執着於世界的任何事物或感情之前,比須首先學會放棄.我們要放棄並非像佛教所說的那樣的置眼.而是要把它們放在一個恰好的位置上,使我們能夠獲得恰當的享受,而不是被它們所征服,讓我們能夠正確的看待財富而不是爲她們所迷惑,以至於拼了性命也要去追求它們.看完這個以後我想我們應該去堅持對的東西,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

三、經驗和教訓

俞老師在書中說到;不管是經驗還是教訓,給人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人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小時候學過一個故事;螃蟹好吃既是前人留下的間接經驗,也是通過我們自己品嚐所得出的間接經驗.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是冒了極大的風險,吃了沒事就得到螃蟹能吃的經驗.經驗可以間接的得到,但教訓通常是通過切身體會才能得到的.和經驗相比,得到教訓的代價常常更加昂貴,因此也更加讓人難忘.

還記得第一次我上講臺的時候,是一個很優秀老師的課當時我非常緊張 所以不大方,從此我得出一個經驗,自信大方是做好老師的必須的條件,所以經驗和教訓都非常的重要。

四、標準

俞老師在書中說到;世界上除了硬性的標準如法規制度之外,還有很多軟性的標準,其中最難確立的標準是做人的標準.我想我們需要不斷的探索,實踐,學習.遭受失敗和挫折,然後才能明白做人該如何做,做事該如何做,才能知道有些爲人處世的價值觀和標準是我們必須永遠不能放棄的.對於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最起碼的職業道德.我想我會幫助那些想學英語的人,這是我做爲一名英語老師兩年裏的一個標準.不管在那裏,這個標準都不會變。

五、失敗背後的機會

俞老師在書中說到;一個人可以在生命的磨難和失敗中成長,正像在腐朽的土壤上可以生長出鮮活的植物.土壤也許腐朽,但它可以爲植物提供營養;失敗固然可惜,但它可以激發我們的智慧和勇氣,進而創造更多的機會.只有當我們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失敗和挫折,我們纔能有所收穫,才能變的成熟.所以我想以後我會遇到失敗和挫折.都將成爲生命中的無價之薄.值得我們在記憶深處永遠記住。

六、新東方,我們的希望和生命

讀完這本書後,我收穫很多,我想我會在這裏做一名優秀的英語老師,我會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完善自己.適應公司的發展.我相信新東方的明天會更好!

《永不言敗》讀後感10

初識俞敏洪,是在大學的時候,偶然間看見了一個對他的專訪,儘管我看這個專訪的時候已經接近尾聲,但是我被他結尾精彩的演講所震撼。他的語速很快,但是很振奮人心,他思維的靈活,令我欽佩。

俞敏洪簡介:

俞敏洪於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1985年從北京大學畢業,留校單位靜靜大學外語系教師。1991年9月,從北京大學辭職,進入民辦教育領域,先後創辦了被禁市新東方學校單位校長,從最初的幾十個學生開始了新東方的創業過程。

主要著作:

主要勵志類著作包括《永不言敗》、《生命如一泓清水》,《新東方精神》等。

《永不言敗》這本書是我和師傅拜訪包鋼第一中學的時候,孟欣老師送給我們的。我非常喜歡,因爲之前就對他無比敬佩,拿到這本書,更是如獲珍寶,愛不釋手。

本書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立志箴言,成功之路,人生感悟,流金歲月。語言樸實易懂,詼諧風趣,但卻寓意深遠,令人收益匪淺。

一、三種魚的啓示

長江裏有有三種魚,它們是鰣魚、刀魚和河豚。這三種魚以味美鮮嫩而著稱,是難得的美味佳餚。三種魚形狀不同,吃法也不一樣。鰣魚形狀像鯉魚,身子比鯉魚要扁一些。做鯉魚時不能把魚鱗刮掉,因爲其美味全靠魚鱗傳遞。刀魚的形狀就像一把匕首,魚肉極其細膩,但吃時一定要特別小心,因爲小小的一條刀魚就有上千根刺,很容易被卡着。河豚有着滾圓的身子,身上長的不是魚鱗,而是帶小刺的皮。

漁民捕這三種魚用的都是同一張網,形狀很像排球網,漁民把網攔在江中,讓魚鑽到網眼中去。鰣魚頭小身子大,頭鑽過去後身子就過不去了,這時鰣魚只要向後退,就能逃脫而去。但由於鰣魚愛惜魚鱗,死不後退,就被漁民捕獲了。刀魚看到鰣魚被捕後,心想這傢伙真笨,向後退一步不就行了嗎?於是刀魚穿過網眼後就訊速後退,結果兩邊的魚鰭卡在了網上,其實這時刀魚只要繼續向前就能穿網而去了,但他吸取鰣魚被抓住的教訓,拼命後退,終於也被漁民捕獲。河豚看到他們被抓,心想你們真笨,碰到網只要不前進不後退,不就不被抓住了嗎?於是河豚碰到網後就拼命給自己打氣,把自己打得圓鼓鼓的,結果漂到江上被漁民輕而易舉地捕獲了。

人就像上面的三種魚一樣,經常被自己的習慣和天性害死,卻根本就不知道錯在哪裏;常常能夠清楚地看到別人的錯誤,卻永遠也找不出自己的肉店;常常爲了避免重蹈別人的覆轍,結果卻陷入了另外一個更致命的錯誤之中。其實,人類只有自己編織的網能把自己捕獲。因此讓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小心一點,收斂一點,不要自己給自己編織一張無形的致命的大網。

二、讓我們承擔責任

母親是一個特別溺愛孩子的人。我記得,我們很小的時候,摔倒了,或者撞到了,母親就會拍打地或者撞到的東西說:“打死你,讓你撞我家寶寶”。當我們看見母親這樣的時候,就會停止哭鬧。然而,現在母親在哄我的侄女的時候,也會做同樣的事情。在母親的眼裏,這樣做,孩子就不哭了。但是,母親卻從來沒有感受到其中對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今年回家的時候,我和母親談論了很多很多母親在教育我侄女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或許這樣的事情,在每個家庭都出現過,但是大家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經常這樣做,是一種引導孩子推卸責任的行爲。通過這種引導,孩子從小就形成了把一切責任和後果推卸給別人,自己不承擔任何過錯的習慣性思維。於是,摔倒了是地的錯,撞上了是家居的錯,學習不好是老師的錯,相處不好是鄰居的錯。這樣無論什麼事情,都從別人身上找原因,自己永遠都不會認識到自身的缺點,也就永遠都不會得到提升。

三、主動的力量

在美國工商管理學院的入學能力測試GMAT考試中,其中的語法考試有一點,就是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的對錯考試。在一般的英語語法中,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都被認爲是正確的表達,但在GMAT考試中,假如一句話能用主動語態來表達而用了被動語態,就算是絕對的錯誤。比如說"作業被我做完了"一定要說成"我把作業做完了"纔對。只有實在找不到施動者時才能用被動語態,比如說窗戶破了當不知道是誰打破的,才能說"窗戶被打破了"。

這種對主。被動語態的區別,其背後隱藏着一個重大的命題,那就是考察考生面對所發生的事情是用主動思維還是用被動思維。一個習慣於被動思維的人會不自覺的用被動思維的方式來回答問題,而一個擁有主動思維的人會時刻考慮主動地解決問題。凡是擁有主動心態的人,都比較容易成爲出色的管理者。所以GMAT考的不純粹是語法問題,而是在語法背後隱藏的一個人的心態。

人之所以被動,主要是心中沒有真正的大事要做或者沒有遠大的目標要實現。一個沒有航向的人是最容易隨波逐流的人,也是最容易被各種瑣事高的團團轉的人。主動,要求我們擁有一種積極的心態。

同樣是人,有些人的生活充滿快樂、驚喜和收穫,而有些人卻活得平庸、無聊和失敗。究其原因,主動擁抱生活和被動接受命運是這兩種人的分水嶺。

請記住:人唯一不應該有的“主動”就是“主動迴避生活的精彩”。

這本書,看似淺顯,但卻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可以使人的心態變得陽光、積極,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