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10篇示例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10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10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講了地球的大小、形狀、自然資源,以及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情況,說明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我們不要破壞這個地球,而要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人類。

去年夏天,我和爸爸媽媽去馬爾代夫遊玩,那裏椰林樹影,碧海藍天,水清沙白,五顏六色的小魚在我身邊游來游去,各種各樣的珊瑚爭奇鬥豔,真是美得象一幅畫!可是聽媽媽說,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不斷上升,不遠的將來,美麗的馬爾代夫將會被海水吞沒。我聽了,心裏很難受。我問媽媽: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嗎?媽媽說:減少co2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或許可以減慢海平面上升的步伐。

今天讀的這篇文章——《只有一個地球》,更讓我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我們不能無止境的向地球索取,而不去回報。現在已經有很多人開始行動起來,保護地球,我也要加入這個隊伍,從我做起:每年植樹;去超市帶環保袋;儘量使用手帕;節約水和糧食……我學過一句話"衆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去關心和保護地球吧,因爲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喜歡讀寓言故事,總覺得它的篇幅雖短小,但的確稱的上是精悍。每一篇的讀後感都會給人帶來心靈的啓迪。從而讓自己在爲人處世之中行走的更爲順暢!

今天偶得寓言《桃樹下的猴子》,便想分享在這裏,大家可以共勉。有一隻小猴子,在一棵桃 樹下愜意的睡找了。醒來後,它看着桃樹上又紅又大的桃子,心裏在想:“要是誰在上面就好了,隨手摘些給我,剛好吃上”,可是很遺憾等了半天也沒看到半個影在在桃樹上晃悠。於是小猴子又眼瞅着大桃子,心想這一刻刮些風多好,將桃子吹落,我正好吃上去。

剛想完,還真的颳起了風,只是遺憾風颳了,但是桃子卻沒有被刮下。這個時候,小猴子的肚子開始咕咕的叫起來。小猴子開始抱怨風太小,沒把桃吹下,越抱怨脾氣越大,一氣之下,它自己跑到了桃樹上,專門朝那種又大又紅的桃子摘來吃。不一會兒它的肚子就鼓得象皮球了。小 猴子抹抹嘴,才發覺自己的火氣早就不知道何時跑到九霄雲外去了。它眯着眼兒,斜躺在桃樹枝幹上,拍打着圓鼓鼓的肚子,不由的感慨:這空想千回,不如實幹一回。

其實小猴子若有所思的感悟也剛好是這段小寓言讀後觀感的重點。它和很多勵志文章中所提到的一樣:再美好的 計劃藍圖如沒有具體的行動,那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白說外加白搭。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家長的話:有一天放學後,湯埝青說要告訴爸爸媽媽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老師讓他獨享圖書角的書―莫大的榮譽啊!壞消息是每看完一本書,要寫讀後感,很無奈呀!爸爸媽媽連忙驚呼:這哪是壞消息啊,分明是百分百的好消息(是老師對你的信任)。只要靜下心來想一想,讀完一本書,沒有感想是不可能的。爸爸媽媽會給他一些提醒,他才釋然,放下左右爲難的心思。希望他能堅持下去。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一本好書需要一個懂書的人來欣賞。書是人類的朋友,書是所有知識的源泉,書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有幸讀到一本好書《少年維特的煩惱》,真讓我受意非淺,終身難忘呀!

《少年維特的煩惱》記敘的是:維特隻身一人來到瓦爾海姆,認識了天使般美麗純潔的少女夏綠帝,並對她一件傾心。可綠帝已經與阿爾伯特定了婚。維特他很矛盾,於是便去了很遠的地方。回來時,綠帝很開心,可維特依然放不下這段感情,最後舉槍自殺。

少年維特的經歷是坎坷的,可他也遇到了自己愛的人,我不禁爲他而感動。同時,維特也是一個重情意的好人,他不想讓綠帝難過,有不想失去一段來之不易的友情,最後他居然捨棄自己,成全他人。維特太偉大了,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情義兩全,才能解脫痛苦。

其實,作爲一個人,一個高級動物,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不應該成爲冷血動物。認的心是熱的,都是有感覺的。遇到困難的人應該伸手解救他們,不能鄙視他們,擡高自己。就像維特一樣捨己爲人,可維特也不應該想不開,因爲世界是奇妙的,在這個地方失去的,也許會在另一個地方得到。請那些在絕望與痛苦的人們打開心結,不要想不開,應該感受大自然的奧妙,跟別人交朋友。

這就是我的感受,我對這本書的理解。我知道這本書是在記敘一個人痛苦、坎坷的人生道路。不過,即使我遇到困難,我也決不妥協,即使前面是高山峻嶺,我也要翻過去,看到豔陽滿晴天。

《少年維特之煩惱》作爲歌德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爲我們述說了一個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這部以歌德的親身經歷爲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內就創作出來的書信體小說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在書中,歌德塑造了一個純樸、善良、憂鬱富有詩人氣質的少年形象,從維特身上我們也不難發現我們年青時的影子,書中有些話對今天的我們依然有很多指導意義。

“唉,這人啊真是一種慣會自怨自責的怪物!而我,親愛的朋友,我向你保證,我一定改弦更張,絕不再像已往那樣,總把命運加給我們的一點兒痛苦拿來反覆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是的,好朋友,誠如你所說:人們要是不這麼沒完沒了地運用想象力去喚昔日痛苦的回憶----上帝才知道爲什麼把人造成這個樣子----,而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捱過眼前的話,人間的痛苦本來就會少一些的。”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質。人很容易自怨自責,喜歡咀嚼痛苦。人生是個經歷的過程,也是個積累的過程。如果以經歷生活的態度去生活,人生就會輕鬆許多。成功是經歷,失敗也經歷,賺錢是經歷,賠錢也是經歷,興高采烈是經歷,垂死掙扎也是經歷,家庭和睦是經歷,衆叛親離也是經歷。每個人只能有自己的經歷,誰也不能替代誰。但生活同時也是積累的過程,今天的你是過去的積累。人們都喜歡快樂,都不喜歡痛苦。然而快樂就像酒一樣,容易揮發,而痛苦就像水一樣,不容易揮發。

爲什麼快樂容易過去而痛苦會伴隨人很長的時間呢?這就要看人爲什麼會快樂,人爲什麼會痛苦。人得到能滿足自己願望的東西或碰上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會快樂。找到滿意的對象、得到錢物、得到職位、吃到美味、欣賞到美妙的音樂等都會使人快樂。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樂的基本特性是得到。人們失去或者得不到能滿足自己願望的東西或者碰上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會痛苦。失去錢物、與人爭吵、受人誤解、考試失敗、身體不適等都會使人痛苦。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痛苦是與失去和得不到緊密相連的。人們得到之後就會習慣於東西和財物帶來的便利,會很快地變得麻木。從心理上來講,人們會將獲得歸因於他們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而失去會給人原來習慣的生活帶來不便。當你擁有某樣東西時,你可以選擇不用,比如我們有很多東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選擇,因此你不會痛苦。當想使用某樣東西而你沒有它時,你就會痛苦。

很多人生活在過去,咀嚼失去的愛,回憶當日的輝煌,悔恨過去的錯誤,另一些人則憧憬未來的美好或擔心未來的不確定性。對於人來講,真正有意義的就是現在,也就是歌德所說的眼前。人永遠只能和現在一起流失。過去的永遠失去,未來的變化無常,如果要想把握生活,要想提高你的幸福指數,歌德的建議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捱過眼前。

我同情維特,但並不讚揚維特,維特愛上已經訂婚的綠蒂,他痛不欲生,原來一切讓他熱愛激動,欣喜若狂的事情再也不能賜給他激情和快樂,當他下決心離開綠蒂後,他到社會上供職,聰明才智卻得不到施展,社會上那些拘泥刻板的庸人個個精神貧乏,空虛無聊,虛僞奸詐,爾虞我詐,一心追逐地位,維特很傷心和失望,他又回到了綠蒂身邊,當受到綠蒂的拒絕後,他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想維特的煩惱不只是維特自己的煩惱,也不只是如評論家所說是十八世紀德國的現狀,維特的煩惱是人性的體現,人不論貧富,不論地位的高低,不論哪個時代,人的煩惱都是一樣的,放眼看去,社會上齷齪重生,道德淪喪,人之惡又何時隨着社會的推進,年輪的增長而改進,每一個年青人,純潔善良的心在成長過程中必遭傷害,有的人受到傷害後流於庸俗,有的人寧折不彎,有的人避世獨立等等,回顧一下自己的青年時代,自己都會啞然失笑,年青時的自己是多麼稚嫩,對事情是多麼較真,對的絕不允許說錯,眼裏揉不下沙子,因爲這受過多少委屈,吃過多少苦頭,留下過多少眼淚?現在我崇尚陶淵明,我認爲道不同不相爲謀,話不投機半句多,對於一些醜惡厭煩的事,我就拋開去,不給他們發揮的市場,我去做我喜歡的事情,世界之大,自然之美,文化之深蘊,處處有我寄託情思之處,何必糾纏於醜惡世俗之中?人生苦短,維特如果能如歌德一樣把煩惱傾瀉於寫作,歌德就是重生後的維特了!

本書從多處反映出作者對貴族階級和庸俗的市民的厭惡,對自由人性的追求,帶有強烈的時代精神,這也是啓蒙運動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但這些放在如此強烈的愛情邊上,就像明月旁邊的星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這是隻有青年纔有的愛情,無所顧忌的愛情。如果說夏綠蒂一開始還帶着一絲理智,妄圖拒絕維特的攻擊的話,那麼最後當她聽到維特瘋狂的傾訴時,她簡直對來勢洶涌的愛情毫無招架之力,她徹底陷落了。從另一意義上來說,維特的死也是一種無可避免的結果。因爲即使沒有禮教等這麼許多方面的阻撓,這麼猛烈的愛情,經過時間的沖洗,也難保周全。所以維特的死,也是一朵嬌豔的玫瑰凋零,只有經過採製,香氣才能久存不散。歌德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把這段愛情在最美麗的時候定格成了永恆,這纔有了這部書的不朽。這也是這部書吸引我之處。在這部書裏,歌德用詩一樣的語言譜寫了一首不可能存在的愛情嘆歌。書的體裁也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書信體讀來更有真實感,更利於感情的宣泄。故事時間跨度不大,但情感跨度卻非常大,這是作者獨到之處。其中涵蓋了主人公從傾慕到陷入熱戀再到以死殉情的全部心理歷程。這本書帶着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從表現形式來看,這部小說受了一度在德國很流行的英國理查生的小說和盧梭的《新愛洛綺絲》的影響;但從氣勢上來說,不免輸於《悲慘世界》等宏篇鉅製。精彩的語言描述,華麗的修辭運用,緊湊的故事情節很快彌補了不足之處,使整本書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是一部激情澎湃的愛情長詩,讓你爲之心動,爲之陶醉,雖然人世間還存在欺騙與罪惡,但歌德爲我們帶來了一個純淨的愛的世界,一片未被開發的土地。合上書,心中久久無法平靜,作者創造了“維特”,引起了我的共鳴,這是表達年輕人心聲的一部偉大作品,希望也有一個人能夠爲我指引前進的方向。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3

熾熱的太陽烘托着大地,空氣也變得煩惱起來,知了躲在樹蔭裏鳴叫着。我受不了悶熱的天氣,便常常跑去書店看書嗎。最近我看了一部小說,是《少年維特的煩惱》。

《少年維特的煩惱》篇幅不大,情節也不復雜曲折,主要講述角色是才華橫溢,熱愛自然的青年維特好忠誠美貌的少女綠蒂。主人公維特獨自一人到青山幽谷,晨曦暮露的小山村。他如癡如醉的沉浸這夢幻般的自然美景中,心情愉悅而滿足。然而維特在一次舞會上認識了一位年輕美貌的姑娘綠蒂,並且深深地愛上了他。可是綠蒂已經訂婚了,她無法背叛她的忠誠與良心,使她不能選擇自己的愛情。這無疑給了維特當頭一棒,於是維特告別了綠蒂,離開了小山村。可在那黑暗的`社會,他處處碰壁,加上上流社會的譏笑和侮辱,心靈再次承受着痛苦與失落。他又再次回到了原來的山村,可惜,物是人非啊!綠蒂結了婚,樸實而又善良的村民紛紛慘遭不幸。於是他失望了,在奧西星的悲歌中,用槍對準了自己的頭顱……全書以主人公維特不幸的戀愛與在社會上處處遇到挫折這一根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部完整的小說。

在那個社會,年青的人們無法選擇自己的愛情,道德束縛着人們的思想,從而有了類似維特不幸的戀愛。所以德國著名作家歌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爲藍本,以日記的形式把維特內心的高低起伏描寫得淋漓盡致,詳盡地向世人展示了維特思想感情的變化。將他個人不幸的戀愛放置在廣泛的社會背景中,體現了對封建社會的等級偏見,小市民的自私與守舊等觀念作了揭露與批判,並熱情地宣佈了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個性解放和感情自己。

與此同時,我也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我們遇到什麼煩惱,什麼挫折。都不能選擇逃避。因爲在生活中,我們不可

能事事都一帆風順,不可能事事馬到成功,我們應在挫折中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直至擊敗挫折。

死其實並不能解決一切,它只會留下更多人的痛,使人無法自拔,永遠沉浸於無限的內疚與悔恨。在我們的眼中,堅持到底的人,總會走出困境;輕易言敗的人,總會埋怨現實;所以,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心中都應堅持這那一份信心,一份相信自己可以走出困境,永不言敗的心,努力的奮鬥,向成功的彼岸進攻。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好書《會飛的教室》,大家看到這個題目,一定會很驚訝吧!鳥會飛,飛機會飛……教室是學習的地方,教室真的會飛嗎?呵呵,其實教室是不會飛的,它只不過是文章裏小主人公的想象而已。

這是一本描寫校園生活的故事書。這本書裏的人物有家境貧困的戴馬亭、多愁善感的姚尼、生性好鬥的馬提斯、膽小怕事的鄔理……還有兩位老師,一位是“禁菸”老師羅勃,另一位是正義老師培克。我最喜歡的篇章是戴馬亭回家的章節,他因爲家境貧苦,沒有辦法回家,因爲這件事,他經常在學校裏默默地流淚,不久,終於被正義老師培克發現了,培克老師用自己的年終獎學金,幫助戴馬亭坐火車回家了。看到這裏,我感動得都要哭了,想想我們的老師就跟培克老師一樣,無微不至地呵護着我們,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理由不好好學習,我們應該更加努力,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我們的老師,感恩我們的老師!

看了這本書,也讓我懂得了同學之間,有困難就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只有那樣,纔會建立永久的友誼,我希望這樣的友誼地久天長。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我最近新讀了一本叫《草原上的小木屋》的書。這本書講述了勞拉一家因爲追求理想的生活,離開他們生活的大森林,坐上篷車,朝西部出發。在路上,他們克服了各種困難,最後安全的來到大草原,並住在大草原。遇到了種種危險,他們一起堅強生存下去的故事。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勞拉一家遇到了湍急的溪流,一家人團結一致,以及在拉篷車的馬兒們的努力和堅持下,終於篷車和一家人都平安的度過了溪流。聖誕節的前幾天一直下雨,終於在聖誕節前一天雨停了,但是因爲下雨使溪流的水位增高、溪流兇猛,所以勞拉和瑪麗覺得很失望,因爲水位太高聖誕老人遊不過來,這樣她們就收不到禮物了。但是他們認識的鄰居幫她們過了一個愉快的聖誕節,他從街上買來禮物,送給瑪麗和勞拉,她們兩個很開心。

我很喜歡勞拉一家中的爸爸和勞拉,我從爸爸那裏學到了能幹、勇敢和樂觀。他有一雙很巧的手,能做出精美的傢俱。遇到危險,他總衝在最前面,保護一家人的安全。

勞拉是個懂事、愛問問題,充滿童真的女孩子。她一遇到不懂的地方,總是要問好多問題。她喜歡大自然的萬物,她跟魚兒玩耍想象星星在唱歌......她充滿童真。

我覺得這本書很有趣:一家人與大自然的親近,還有鄰居間溫暖的感情,這些都讓我深深的喜歡上了它。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是誰的背影?總穿梭於危急的地方,把我從苦惱中救出?是誰的背影?總守候在病牀的旁邊,熬紅了雙眼卻不在乎?是誰?是父親!“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的眼淚如花從那一刻綻開了……

祖母的辭世,父親的下崗使他家風雪交加!在他的眼中,他父親有點哆嗦,兒子那麼大了,還不放心。家,是一個一直想擺脫的網,但風雨來了卻成了避風港!父親辛勞攀過石欄爲兒子買下硃紅的橘子,提着的只是橘子嗎還有沉甸甸的父愛!離開的時候,走幾步,回頭看……捨不得。擔心,期盼和關心,彷彿書寫在他的背影上,清楚而又深刻,不能忘卻!兩年後,他的思念隨着信向朱自清寄來。家境一日不如一日,父親離大去之期不遠。在這個貪病交加,悽慘冷落的季節。“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朱自清嘆息着!悔恨,歉意與思念交織在晶瑩的淚光中化開了……

愛,就是樸素中出高尚;愛,就是無聲中響出歌曲;愛,就是透明中折出光彩。爲兒子攀欄買橘是一件平常又非凡的事情。在千千萬萬愛的付出中顯得平常,在千萬的平常背後顯得非凡!“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在生命的人海里,相信會一下子認出那個步履蹣跚的背影,那個正是當天爲“自己”買橘子的父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的,我們又要如何報答父母的深恩呢父親,在失敗時鼓勵,在成功時嚴厲,需要時幫助。沒有華麗的語言去形容默默奉獻的父親,用上所有的語言也不夠。但他爲孩子付出的,一點一滴積起來是一個大海,一粒一顆堆起來是一座大山,一片一朵湊起來是一幕天空。翻開陳舊的相冊。

你記起了嗎心中那沉甸甸的關愛,就是父親爲你做的平常而又非凡的事。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執一筆,畫衆生。聲淚過天,他總是無法從這世間的情與淚中全身而退。夜深千帳燈,他曾是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原型;壚邊人似月,他又是妻子盧氏眼中的柔情丈夫;皓腕凝霜雪,他則是思家思國的重情之人。

他是滿清詩人納蘭性德,是那個未聞其名,先誦其詩的人。

安意如,那個寫盡風華絕代的女性,偏偏在他身上用盡柔美再三措辭。他的細膩,他的心思彷彿皓月當空的飛燕而過;彷彿對鏡淺笑的女子的朦朧;彷彿隻身單飛的鷓鴣的淒涼;彷彿初次淺嘗咖啡豆的苦澀。他將如數的幾多感情埋藏在心裏。家庭沒有帶給他一絲安寧的恬淡生活,而是讓他嚐盡了落魄的苦;貴族沒有帶給他想象中的快樂,而是失去的絞痛在生活中烙印;他的愛情沒有帶給他一點點安慰,而是每一次生死之間難捨難分的決絕。他這輩子或許是太苦了,如同夏末開的最後一株荷花,連認真“把玩”的人都沒有。他這一輩子或許是幸福的了,執筆研墨間寫下的感情讓不少人的感情爲之動容。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是他對亡妻的絲絲回憶,引得他對趙明誠與李清照舉案齊眉的羨慕。思如風輕,念如月明,彷彿他揮一揮衣袖就帶走了每一個人內心最最隱處的感情;“聒碎鄉心夢不成,夜深千帳燈”一曲寫盡他的執念,對家,對國的執念;“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他對生活和友情失去的情緒。在那樣的日子,彷彿單單憑藉他的詩,便可以慰藉最乾涸的心靈。

作者彷彿太難以措辭,只能用無端的許多感情來慢慢烘托,又或許他太難以捉摸,她只能用深深的難以自拔的詩詞一遍遍的誦讀他的精彩,彷彿一輩子也道不盡這緣去緣由。

書中全篇貫穿着如水的詩詞,不用作者講,我們便與詩人融化在一起,所有的華麗都說不盡他的一字一句。

他沒有回眸百媚生的容顏,卻將回字千百轉的人生寫進了永恆的歷史裏。曾幾何時,夜沉着的時候,他幾番輪迴的感念自己,我想在一切歸於零的時候,他的夢和他的情,也在那一瞬間成爲永恆。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今天,我讀了《陶校長的演講》一篇課文,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陶校長向大家提出的“每天四問”,要求我們在健康、學問、工作、道德四個方面以此激勵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

陶校長提到的第一問是自己身體健康的進步。我想,健康是生命之本,我們只有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地去學習、去工作,實現崇高的理想,否則,一切都將是空的。有一段時間,我總是生病,耽誤了學習,還落下了不少課。後來我就每天吃完晚餐堅持去散步,一開始我很不情願,後來漸漸適應了許多,身體也逐漸好轉起來。因此,我們應該自覺持久的鍛鍊,科學合理地安排生活和作息,樹立“健康第一”的觀點,讓我們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陶校長提到的第二問是自己學問的進步。我想,“學問是一切前進活力的源泉”,我們現在要學好文化知識,將來才能更好的爲社會做貢獻。有一次暑假的時候,到了最後一天我才發現有一項作業沒有做,趕緊用最快的速度把作業終於給補上了;但是這樣雖然補了作業,卻沒有達到學習目標和學習目的,一知半解,學習效率也大大減少了。所以,只有現在刻苦鑽研,才能更加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陶校長提到的第三問是自己擔任工作的進步。我在班上擔任的職務是中隊長,雖然中隊長要管理的事情比較多,也比較忙,卻能培養我們的責任心,鍛鍊我們的辦事能力,對我們將來步入社會做大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做了很好的鋪墊。

陶校長提到的第四問是自己道德的進步。當今社會,有許多不良的行爲,我們要杜絕。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講究社會道德,遵守行爲規範,講究自己生活中的道德文明禮貌,這樣才能使社會穩定,使國家發展。

如果我們按照陶校長的“每天四問”來問問自己,反省自己,就會在第二天的學習中發現缺點,取長補短,在身體健康、學問進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更上一層樓”。

讀後感的作文 篇10

這學期利用學習之餘時間再次拜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又一次讓我感到受益匪淺。此書作者彼得·德魯克曾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業的管理顧問管理學是他一生主要的研究對象。此書是彼得·德魯克40多年前寫的一本着作,但是書中的思想和觀點,現在讀起來也仍然讓人感到那麼實際有效,感覺對自己的學習甚至是整個的人生規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這本發表於四十多年前——1966年的經典作品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麼的真實而適用,極富洞察力而且文筆自然。管理大師德魯克在書中重點闡述瞭如何成爲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主要包括:管理者必須學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從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開始,通過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做好決策,要事優先,讓自己的工作有貢獻值,並能夠用人之長,激發別人的潛質,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績效,等等。在書中,德魯克把“管理”的適用性擴展到了非常廣泛的範疇。組織類型從企業、商業延展到了幾乎所有的各類社會組織,只要有組織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只要需要做出決策,那就需要管理者了,“管理”不再是高層經理的特權,管理者隊伍被擴大了。德魯克從來不將“管理者”等同於“經理”,他認爲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無論其是否有下屬,無論其職位高低,只要他們在工作中需要做出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