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老殘遊記讀後感(通用15篇)

老殘遊記讀後感(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殘遊記讀後感(通用1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殘遊記讀後感(通用15篇)

  老殘遊記讀後感1

今天看老殘遊記,讀到老殘拿了藥水去救人,看看頭上的題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過去幾頁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殘續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這是本好書,淡淡的科技色彩雜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說來,清新異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後我國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種改革方式,我國的知識分子可能不會像今天這樣子,大部分是“有知識無文化”,而成爲老殘這樣的人。老殘是一個熱愛科技的人,而且不辭辛苦,願意身體力行。

作者自稱“燕北閒人”,狀物描景很有點樸拙淡雅的情景。他寫得大概也都是北方的景緻。

文中一些情景,境界還是蠻好的,比如寫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還評價說“撂在地上摔三截兒”(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時候,用“音細若發,直幹雲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輕,能夠飄上天或者衝上天)。比如雪夜宿璵姑家,聽璵姑演說佛道儒三家的異同,又聽璵姑黃龍子等的“交響樂”一段,讓人如入天堂,寫璵姑頗有林下風範,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只是臨走的時候,黃龍子又玄不唧唧的說了一些預言,挺無聊的。寫翠花翠環的一段,也特別有意思,瞭解一些社會人情世態。這三段,算是正好寫了三個社會等級的女子。璵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謀生的;翠環一等,則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種。

作者對黃河作堤造成的百姓流離之苦,通過翠環的口,寫得如此細緻,讓我這個從沒有經歷過什麼苦的人爲之唏噓。

這本書我之所以去看,是因爲高中的時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還是誰,說他初中時候看得課外書中最喜歡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較信任他們的話。這一次去看,卻發現原來我去年看過的,至少看過前五回。可見我去年看書都沒有留下什麼印象。真是可惡!

  老殘遊記讀後感2

《老殘遊記》的續篇最末一篇描述老殘夢遊地獄,最後其體香濃郁,業已是成就菩提果位了。作者劉鶚在文中多次論述佛理禪意,雖然到底他已經到了什麼樣的境界,我們不得而知。最後的文字敢於肯定了老殘從凡夫證入佛菩薩的境界,我們判斷他是對佛教有深入瞭解的。

我們說老殘確實是一個凡夫,從文章的開篇便勾勒出了老殘生活的窘迫,同時也指出他的優勢“爲人頗不討厭”。這一句“不討厭”卻成了成佛做祖的基礎。

生活窘迫卻不急功近利,在江湖上搖鈴行醫卻似閒遊看景,除了貼補家用,有了錢也不揮霍,遇人急難時又是不惜傾囊奉獻。 開篇夢遊蓬萊,黑夜泛舟,人單力薄卻力抗兇匪 。聽聞酷吏玉賢行徑,不覺拍案而起,立即謀劃上書陳情。白衣之身公堂上直面酷吏剛弼。泰山上更出謀劃策幫助尼寺。充分顯示了老殘的俠客情懷。

當然老殘卻不莽撞,面對強人,也拿捏得體,不至自己於險境。更是知人善任,利用白太守破冤案,壓制剛弼。利用捕快許亮兄弟,巧設金錢套擒拿賈二。

宮保要他來做官,他卻悄悄離去。 開頭文中說他寫不了八股文章,可以知道他是不屑去寫。老殘能寫公文,會做詩。他同書店老闆的對話,知道五經四書他全然是通達的。

兩處寫到他讀書的情景,一處讀《八代詩集》,說明老殘不好功名利祿,心境閒淡。一處讀《大圓覺經》,導致他最後飛昇羽化。

  老殘遊記讀後感3

話說我讀完《老殘遊記》,頗覺得意猶未盡。這時,發現後面還有若干續集,不禁喜出望外。於是又讀將過去,看看這老殘和德慧生在回揚州路上又會有什麼奇聞發生。這一日,老殘一行從齊河縣便走到了山東泰安境內,泰山腳下。老殘遊記續篇,大篇幅的文字都發生在這泰山腳下。

泰山,號稱五嶽之首。杜甫《望嶽》詩云: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一首詩,將泰山的雄壯、神氣描摹盡致。雖然未曾去過泰山,卻對那裏有着嚮往。而高中時代的第一篇課文《雨中登泰山》,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記得當時我的語文老師鄭學章先生講授這篇課文時,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逐字逐句詳細講解。這泰山究竟是個什麼模樣?在老殘眼裏,又是怎樣?

不想,隨老殘行去,卻全忘了那泰山之景,竟都將心思集中在“逸雲”身上了。甚至於那泰山腳下縣長公子的惡劣行徑,也成爲逸雲故事的輔助而已。你道是怎樣?原先,這泰山腳的一座“鬥姥宮”中,藏了一個高人。如果說《老殘遊記》中桃花扇訪賢一節中,桃花山深處宅子中的女子談論的是儒佛道三家思想之融合,那麼,逸雲乃是佛家之巔峯了。

這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經歷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有研究者如此描述她——從六七歲就進入鬥姥宮修行的逸雲,在如花的年齡遭遇了一場刻骨銘心的感情,但嚴酷的現實讓她完美的感情理想終歸破滅。特殊的寺廟生活把逸雲鑄煉成了一個充滿魅力的風塵尼姑,讓她以尼姑而兼妓女的身份混跡於人世的火坑;她無力改變現實,只好把自我的精神歸宿投射於虛幻的宗教世界,用虛幻的宗教生活麻醉自我,並姑且拯救自我。

此種評述,似乎有些悲觀,有一種研究者自以爲是的感覺。其實,從原文中不難看出,逸雲已經完成了人生之修煉,將自我的人生境界提升到了很高的層次。每個人的人生,不都是一種修煉嗎?不能因爲逸雲是在尼姑庵中修煉,就把她的修煉歸結爲“用虛幻的生活麻醉自我”。參悟人生,參悟生命的真諦,是不分地方的。

逸雲說法一章中,講述她所經歷的所謂“感情”那段,無甚可看。講述悟透生命,得道一節,卻頗值得玩味。在焦躁不安的當下世界,我們不妨都來讀一讀這段參禪悟道的文字,或者對我們的人生有所裨益。

泰山之行,乃是《老殘遊記》講述人間故事最後的精彩。及至走到淮安,老殘的筆墨便着重在地獄裏了。這節描述,淮安勺湖,到有點意思了。我那天也是好奇,百度了一下淮安的地圖,沒想到果真此刻還有勺湖,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在勺湖附近看到了“劉鶚故居”的標誌。這倒讓我對淮安頗有點神往了。

言歸正傳,卻這地獄一遊,看似和人間故事毫不相干,卻實實在在就是人間故事的延續。不管是善人、惡人待遇之別,還是地上地下之分,抑或是人間送紙錢陰間之“享受”,其實作者用意都是讓人們在陽間多行善事,少做惡行,修煉以得道,得道以成仙。老殘不就是如此嗎?別的人陽壽盡時,被叫去陰間哪裏還有回去之可能?老殘,卻可在陰世一遊,渾身又散發香氣,可迴歸人世了,所謂“善緣發動化身香”是也。

不管這陰陽之說是否真實存在,陽世修完美總歸不是壞事,哪怕到了陰間也是真人。

  老殘遊記讀後感4

最近好象有點懶,只是草草地讀幾頁書,有時連字都沒認清,就過去了。可還是一股子熱情地在那裏讀。沒辦法,在這個世界上,書這個朋友不想拋棄我,儘管我多麼地一廂情願。

《老殘遊記》到底說什麼,序言便有天下一哭之說,我要說這本書是劉鄂先生對社會,對人生,對儒道佛三家的一點感悟,那隻從日邊來的破船不就是日漸沒落了大清帝國嗎?正所謂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世,那個老殘先生不想做官,卻含情脈脈地奔走於官民之間,起着所謂救民於水火的作用。法紀亂了,一個郎中也成了改變官民關係的紐帶。唉!一個老殘,就是三頭六臂,你又能救得了誰呢?

書中所謂與姑和黃龍子的一段大論,還是讓人耳目一新的:有道,有儒,有佛,很開人耳目。只是世人看世事,只看到了問題的方一個面,忽略了另一方面,好了壞了,興了衰了,吉了兇了,死了生了,多了一個做夢的好由頭。心靜了,什麼事情看淡了,就什麼也沒了。

美中不足的是,狗尾續貂,劉鄂先生在續集裏又加了陰司一遊的話頭,勸人向善的初衷令人敬佩,只是那十殿閻王總讓覺得象光頭上帶的假髮,多少令人有假的一種感覺,前腳還信誓旦旦地說儒學的門面大,而佛道總拿出些鬼神來嚇唬人,言尤在耳,後面就弄出磨人的石磨來,好不可笑。

書中那個可恨的玉太守和剛弼官長,還是給我的警示作用最大,一片“好心”,多少壞事,一個拿民命換官,一個拿民命顯智。“你們都是小人,就我一個正人君子。”不走羣衆路線,往往走上歷史的反動,成了孤家寡人。太剛,太柔,都不是處世良方。

  老殘遊記讀後感5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很棒的書——《老殘遊記》,這本書是取原著裏的精粹而著,比起原著更容易理解,情節也更緊湊明快,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

《老殘遊記》,一聽名字就應該知道,這是一名叫老殘的人旅遊時所寫的東西。本書作者劉鶚,字鐵雲,筆名洪都百鍊先生,清末江蘇丹徒人。他很喜歡科學,一心希望國家富強,但他那些謀求革新的主張,並不能被當時頑固的守舊派接受,最後受誣陷,流放新疆而死,書裏的主人公老殘,就是劉鶚的化身。其實,《老殘遊記》並不全算遊記,他是通過描寫酷吏的主要政績,暴露出清代末年政治的黑暗與殘暴,表現出民間生活的慘痛。

在這本書裏,老殘是以醫生的身份出現的,總是搖着一串銅鈴滿街逛,遇見不公事,就上去打抱不平、爲民申冤。老殘的'第一站就是山東的蓬萊山,老殘也是在此地出的名。他走到一處地方,有個大戶,姓黃名叫瑞和,得了一種怪病渾身潰瘍,每年都要犯幾次病,誰也治不好,那日,老殘正好搖着銅鈴經過此地,說自己能治,說這是大禹傳下來的方子,別的都不管用,黃家半信半疑,就勉強答應試試,結果,還真的藥到病除,一直都沒再潰瘍,老殘的醫術就此傳開。

他接着開始雲遊四海,遇到了玉賢和剛聖慕兩位“清官”,辦案從來雷厲風行,但生性殘忍,採用嚴刑峻法,冤枉了不少良民,剛聖慕還危害兩條人命,有的當地老百姓膽大,就給老殘說說這酷吏的暴行,有的怕招禍上身,就什麼也不敢說,老殘也是心裏着急卻什麼也不能做,只得乾着急。後來老殘還幫助了一位婦女翠環,因爲黃河鬧水災,她的家園被淹沒了,被淪爲妓女,後經老殘相助,逃出了火坑,隨老殘回江南。

我很喜歡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當時社會政治的實況,以及清末那些酷吏“清官”斂財害命的所作所爲,這些“清官”描邊以清廉爲名,實際上卻用血腥手段統治和欺壓人民。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很值得一讀。

  老殘遊記讀後感6

最近剛讀完,覺得很合我的胃口。老殘一個人到處遊歷,用非常文藝的話來說就是流浪。有點類似美國的嬉皮士時代。只不過老殘是一個人拿着銅鈴行醫,一個是開着破車飛馳在美國西部的公路。不同的是老殘接觸的多是官,或者說是爲民請命的角色。

我最喜歡看那段一個劉姓青年去找一位隱藏在山裏的高人,一路上所見所聞讓人猶如仙境,還遇到神仙似的人物,那段經歷當真是回味無窮。到後來倒是無趣了些,結合了較多社會上的流行元素,不喜。總的來說很有意思,推薦。

  老殘遊記讀後感7

週六週日沒事,瀏覽一下書架,拿下了一本古典名著,是《封神演義》和《老殘遊記》的合訂本,內蒙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六本,八大古典名著,其中包括四大古典名著,剩下的四大就是《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和我正在看的這兩部。

看看目錄,《封神演義》很長,算得上是長篇章回小說,《老殘遊記》只有20回,應該算中篇吧,先從它看起,結果一下子就看進去了,一個晚上加一個上午就看完了.給我的感覺是沒有想到的好,語言生動活潑,故事情節環環相扣,使我不忍釋卷,文中藉助老殘爲主線,很深刻地剖析一些社會現象,其深刻讓人不由得佩服作者的犀利。作者亦堪稱一個哲學家,對諸子百家分析評點,旁徵博引,視野極度開闊,頗有大家風範,是一部好書,值得再讀。

  老殘遊記讀後感8

“得失淪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

處處鵂鶹雨,山山虎豹風。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

這首出自《老殘遊記》的詩深刻揭露了官員的蠻橫,同時又體現了老殘對其的不滿和憤懣。老殘是一個世家子弟,但因其不崇尚官場,只願做一郎中,卻深受官員賞識。他很關心百姓生活,當時像他一樣滿腹經綸卻淡泊名利者屈指可數,他的性情正是我所推崇的。當今世界,社會高速發展,經濟大步前進,人們處於繁忙的工作之中,大多數人只追求切身利益,忽視了精神生活的豐富,這使得整個社會物質豐富、精神匱乏,不利於提高個人素質和精神境界。

其次,這首詩主題爲諷刺官員執政問題。很明顯,身爲官員,最基本的一條準則就是爲民服務,爲人民謀福祉,否則,“當官不爲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作爲官員應當以包拯爲楷模,盡力維護人民利益,做到“廉直公恕”,切實爲人民着想,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兩袖清風”“廉潔奉公”將會是大家的共識,那時的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

在我今天所讀的《老殘遊記》中,我最佩服的就是璵姑的才識,直至今日我才真正見識到女子的遠見卓識和侃侃而談。璵姑在與子平的談論中充分展示了出來,她談論的內容涉及文學、天文、政治、音樂等各個領域,其見解立意新穎,不落俗套,她的談論使人欽佩又令人信服,無不展露其才智,更絕的是Y姑在音樂方面的才能,她的琴聲將人帶入一個清幽雅緻的境界,令人浮想聯翩。真的希望能像璵姑那樣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啊!

我其實並不想步入仕途,就我個人而言,我學習只是爲了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但人生活在社會中,無法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免不了受到社會因素的種種影響。我理想的生活是居住在一個世外桃源,整日與優美環境、優美文字相伴,有一個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我會努力去閱讀名著,全面發展自己,我會盡力做到理想的自己,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老殘遊記讀後感9

《老殘遊記》是晚清譴責小說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認識晚清社會一部形象化檔案。作者劉鶚,字鐵雲,號洪都百鍊生,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但自幼受到西方文化、近代科學的影響,精通醫學、數學、水利工程、音律等,博學多才。小說以老殘的見聞爲線索,描寫了晚清各種社會現象,尤其是對於所謂的清官,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小說滲透了濃重的佛教思想,解脫、放下、自在,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慈悲救世的佛教精神。從行醫救人、姑子逸雲關於“住世出世”的許多言談,環翠的最終去向,及續集中老殘夢遊陰間等多個章節都有集中體現。小說對音樂、景色、心理等描寫都非常精彩動人,魯迅說它“敘景狀物,時有可觀”。胡適在《老殘遊記。序》中提到:“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語濫調,總想熔鑄新詞,作實地的描畫。在這一點上,這部書可算是前無古人了。”

小說中出現的幾個女性頗具亮點,都是集美貌、才藝、智慧、修養於一身的優秀女性形象,她們是男性眼中的藝術上登峯造極的表演者;可以是談古論經博學多識不亞於男子的紅顏知己;是對佛教思想領悟透徹、在出世入世中游刃有餘的獨立女子;是相夫教子恩惠賢德的大家閨秀。小玉、璵姑、逸雲、德夫人等完全不同於其他古代文學作品中封建社會裏“三從四德”對男人的依附或從屬,或糾纏在感情世界裏不能自拔的女子形象。個個德才兼備,有膽有識,且具有異於同時代人的獨立精神和覺醒意識。從作者的男性視角來看,作者對這些女子的態度是欣賞、欽敬、尊重,讚歎的,具有極強的平等意識,其實也寄託了自古到今男性社會裏或者說是知識分子層面男人對女性形象完美的期望。這一點,即使在今天,也同樣極具時代性和代表性(笑)。

一、專才“小玉”。小玉說書有多好呢:“別人的好說的出,白妞的好人說不出。別人的好處人學的會,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小玉的相貌不過中人之姿“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眼睛如“秋水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裏頭養着兩丸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臉那坐在遠遠強角子裏的人,都覺着小玉看見我了”。聽小玉說書會怎樣呢:只覺入耳有說不出的妙境,五臟六腑裏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蔘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她的演唱技藝之高: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轉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陡然一落,又極力騁於千迴百轉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峯半中腰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此後越唱越低,越低越細,那聲音漸漸聽不見…約兩三分之久,這一出忽又揚起,如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亂散,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究其小玉特色由來:什麼西皮、二簧、梆子腔一聽就會,又把南方崑曲、小曲、種種腔調都裝在大鼓書裏面。好一個博採衆家之長,善融會貫通,技藝登峯造極出神入化的女藝人,金口一開迷倒衆生。這是從觀衆視角看偶像,可看不可及的“夢中情人”。

二、聰敏智慧的璵姑。書中第九回、第十回用子平之眼描出了一個多才多藝、能言善辯、有思想的女子形象。這是個“口頰只見若帶喜笑,眉眼之間又頗似振矜”的女子,通音律、會彈琴、懂茶道,解人意、飽讀詩書、對時事有着獨特理解、對儒釋道有着精準闡釋,可以說經論理,“幸見姑娘如對名師”,尤其論“理”“欲”,美人與子平握手一段尤爲精彩:請問先生,這個時候,比你少年在書房裏,貴業師握住你手撲作教刑的時候何如?“這樣亦師亦友的紅顏知己世間難尋,讓人”肅然起敬“,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三、坦率潑辣通佛理的逸雲。在續集第三回裏出現了一個鬥姥宮的姑子逸雲,“膚如凝脂,領如蝤蠐,又風雅又活潑”,在逸雲和德夫人臥談的內容涉及逸雲的情愛觀、對佛理的初禪與變通。她對三爺的熾烈情感到分手前柔腸百轉的心理剖析真是率真可愛,對出世入世的理解參透了佛理,與”精神上有戒律形骸上無戒律“有異曲同工之妙,是老殘眼中”曲高和寡“之人。她能幹、灑脫、伶俐,悟道修行,並影響和指引環翠最終的歸宿。書中逸雲引用《維摩詰經》中‘天女散花’之典故,和《金剛經》”無人相無我相“,‘世間萬事皆壞在有人相我相’之語。這個人物表達了作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響,和對人生終極境界的嚮往。於男性視角來說,這樣的女性無異於人生的精神導師吧。

四、夫唱婦隨、有德有慧的的德夫人。卻說這德夫人寬懷大度,對逸雲欣賞疼愛有加,以至於生了收逸雲做偏房的打算:“世間哪有這樣好的一個文武雙全的女人?若把他弄來做個幫手,白日料理家務,晚上等下談禪;他若肯嫁給慧生,我就不要他認嫡庶,姊妹稱呼我也是心甘的”。書中隻字未提慧生對逸雲的評價,倒是這夫人替夫君主動安排納妾,根本無嫉妒之意,只有相惜之感,把世間好女子收入府中共同侍奉夫君。後通過對逸雲的試探、深談,到最後逸雲對德夫人的開解,”‘德’爲萬教根基,種子有德,再從德里生出慧來,沒有一個不成功的“”夫唱婦隨“等言論,促使夫人認逸云爲師父,如此德夫人倒也可無冒犯和衝撞佛門中人之憂,最終各得其所,功德圓滿。若從男性視角來看,這樣的夫人豈止是知書達理,簡直是舊時代男性心理代言人,可心的解語花、肚裏蛔蟲,男人完全不擔心”茶杯們“磕磕碰碰,倒是一派理想世界的和諧融樂。

書中的這些女子,他們沒有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孟姜女的哀苦、虞姬的剛烈、孫二孃的跋扈冷血、穆桂英的武勇、青樓女的哀怨,卻有着自己獨立的精神境界和獨特的個人魅力。外形賞心悅目,才學見地不輸鬚眉,品性高潔蘭心蕙質,她們和男性的關係是平等、獨立,有獨立思想、有安全距離,盡然呈現女子的美好特質。哪怕是對自己的愛情,也能不入庸常,從人性從現實去理解對待,不委屈,不糾纏,尋求自己的解脫和修爲。這些特點,無論是古代或現代男性心理所共同需要和追求的,也是男性視角下對女性形象的完美期待和想象。

  老殘遊記讀後感10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們擁戴清官、熱愛清官。黑臉的包龍圖,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始終是一片懲奷除惡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罵,遺臭萬年,皆因人們憎恨奷臣、厭惡奷臣。殘害忠良的秦檜,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永遠是跪在岳飛墓前的(前些時候,看到網上傳言,秦檜在家鄉已站起來了,現在的社會價值取向真得讓人迷惘和心寒)。

劉鶚的《老殘遊記》中寫了二個清官,讀後,卻讓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第一個“清官”是玉賢。該人是因爲“辦強盜辦的好”而“補曹州府”(見第三回)。他辦強盜究竟辦得怎麼樣好呢?書中寫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遺的景象。”

在《資治通鑑》中有一個描寫李世民的故事,也說到“路不拾遺”。故事名稱是《上與羣臣論止盜》,發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年代,經過是這樣的:

上(指李世民)與羣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曬之,曰:“民之所以爲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市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爲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貞觀之治”時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遺了,我們姑且不論。但是,李世民對“止盜”採用“疏”的方法,讓百姓富起來,“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爲盜”。李世民的觀點顯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聽起來太過於理想化而已。“窮人”是任何社會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會都難以有效消失的。即便歷史發展到現在,經濟發達,物質豐富,“窮人”的故事卻仍然時有耳聞,此仍由於合理的貧富差距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備孔子所倡導“天下大同、天下歸一”,社會還能否發展,卻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慮!我們所要做的是讓“窮人”成爲“相對窮”,而不是“絕對窮”!

玉賢大人對於“止盜”採用卻是與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門口有十二架站籠,天天不得空”(見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籠站死兩千多人”(見第三回)。就曹州府這麼一個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時間,就被玉賢拿住並站死的所謂強盜有兩千多人。這麼一個地方哪裏來的這麼多強盜,全都是由於“他(指玉賢大人)隨便見着什麼人,只要不順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籠站死;或者說話說的不得法,犯到他手裏,也是一個死。”(見第五回)以至於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謹慎、噤若寒蟬,不敢有絲毫差錯。然而,即使這樣,還是有衆多的良民百姓被錯當作強盜而被怨站死。對此,老殘深有感慨,對曹州府百姓深爲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鳥兒無以覓食,“躲在屋檐下,也把頭縮着怕冷,其飢寒之狀殊覺可憫。”然而,他認爲“這些鳥雀躍然凍餓,卻沒有人放槍傷害他……撐到明年開春,便快活不盡了。若象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幾年的年歲也就很不好,又有這們一個酷虐的父母官,動不動就捉了去當強盜,用站籠站殺,嚇得很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於飢寒之外,又多一層懼怕,豈不比這鳥雀還要苦嗎?(見第六回)”玉賢雖然做到了“路不拾遺”,在上級眼中能幹的,在百姓眼中卻是殘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實則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酷吏,爲了讓自己升官,竟然不顧百姓死活,不問青紅皁白,用百姓之血染紅自己官帽上的頂珠。老殘在客店的牆上寫下一首詩,對此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得失淪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處處鵂鶹雨,山山虎豹風。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

第二個“清官”是剛弼。此人不同於玉賢,玉賢是一心爲升官,急於幹出一番政績來,以博取上級歡心,因此以殘酷治民,是一個實足的“酷吏”。而剛弼卻不爲升官,以“清廉自命(見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確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卻是剛愎自用,卻又昏庸無能之輩。他審訊賈家十三條人命的巨案,由於賈家的親家魏家傭人急於想救出自己東家,就對剛弼進行鉅額賄賂,剛弼憑此就主觀臆斷,判定魏氏父女是兇手,嚴刑逼供,鑄成駭人聽聞的冤獄。他的邏輯是“這魏家既無短處,爲什麼肯花錢呢?卑職一生就沒有送過一個人錢。”(見第十八回)幸虧此案被老殘知曉,就寫信向撫臺反映情況,撫臺派出白太尊白子壽來主審此案,才讓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終又救了賈家十三條人命(這十三人是被一種類似蒙汗之類的“千日醉”所害,通過雪得解藥“返魂香”而救活)。

對於剛弼這種所謂“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闢,也很是一針見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個脾氣不好,他總覺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個人是君子。這個念頭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對這些昏庸、殘暴之輩,老殘認爲:“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市則一市傷,宰天下則天下死!(見第六回)”在那樣的年代,能說出如此之話,實爲不易,真可謂是震聾發饋之聲也!

《老殘遊記》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作者劉鶚學識淵博,在算學、醫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因此,就小說內容而言,涉及各種自然科學範圍頗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當不錯,特別是對北京濟南一帶的風情描寫,讓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讀後收穫頗豐。當然,劉鶚對於所謂“清官”的諷刺,悠悠以爲,多少有些過了。清官畢竟是人人誦之,人人贊之。縱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淵源歷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當代社會中的珍稀動物。劉鶚所寫的“清官”實非“清官”也,這些人充其量不過是沽名釣魚之輩而已。

  老殘遊記讀後感11

《老殘遊記》是晚清時的一部社會譴責小說,暴露了晚晴時代封建制度的弊端和陰暗。它是十大古典小說白話長篇小說之一,也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

本書的作者劉鶚,出生在一個封建官僚家庭,他學識廣博,在算學、醫道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作者作爲一個思想開明,勇於創造的人。他的人生事業卻是艱難坎坷,充滿波折的。本書既是他爲國家存亡的擔憂,也是他對自己事業的哀嘆,劉鶚希望用這本書來喚醒麻木不仁的國人,挽救國家的危亡。

《老殘遊記》的語言清新流暢、富有韻味。胡適說過:“《老殘遊記》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套用爛調,總想熔鑄新詞,作實的描寫。”魯迅說它“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作者寫景的特點是自然、逼真、生動。可以作爲優美的散文來讀。比如在描繪濟南府的時候用“家家流水,戶戶垂楊”來寫,僅僅八字,就寫出了濟南的水多,樹多的特點。

《老殘遊記》是劉鶚晚年寫的一部小說,是劉鶚的代表作。一個偶然機會,有人請劉鶚給《繡像小說》半月刊雜誌寫小說連載,劉鶚一時興起,就答應了。他寫《老殘遊記》,十分瀟灑,興到即寫,寫得無趣即放,斷斷續續,時而爲之。 903年起,劉鶚以洪都百鍊生爲筆名寫作的《老殘遊記》陸續在《繡像小說》雜誌上發表。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後又重載於《天津日日新聞》報上,才完全出版。

《老殘遊記》全書共20回。小說以一位人稱“老殘”走方郎中鐵英的遊歷爲主線,通過老殘遊歷的見聞和作爲體現作品的主題思想。他“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羣衆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老殘遊記》爲我們揭露了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賢,這個人自以爲清廉,不要錢,但埋在他內心深處的目的,甚於贓官的貪圖錢財。玉賢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籠站死兩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天天不得空”,羣衆都畏懼和憤恨他的殘忍,道:“這個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賽過活閻王,碰着了就是個死!”。玉賢在曹州府的“功績”還包括他一手製造了幾起冤案。如對於家一案,於朝棟一家因與強盜結仇,被栽贓陷害,玉賢不加調查,不審真情,一口咬定他們是強盜,父子三人活活被站死。民間對此議論紛紛,有人酒後說了句玉大人“好冤枉人”,就被玉賢以“妖言惑衆”的罪名罰“站籠”而死。玉賢手下的人見於朝東一家幾口“死得實在太慘了”,都動了惻隱之心,下決心要弄清這樁案件,而且也抓到了移樁嫁禍於家的強盜。強盜原不過是想讓於家吃幾個月官司,結果鬧得那麼厲害,“都後悔得不得了”。然而恰恰是這個心裏總覺得自己是清官的玉賢,唯恐這樁“不照律例辦事”而造成的冤案會使他受到上司的責詢查辦,使自己苦心經營的只爲做官且急於做大官的私慾付之東流,竟然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釋放了那強盜。後來因爲他捕“盜”成績顯著,上司賞識,還被朝廷加官進爵。

小說通過對玉賢、剛弼兩個所謂的“清官”濫用私刑、草菅人命的罪惡的描寫,得出“清官比貪官更可惡”的結論。作那些表面上所謂事事爲民生的官員其實虛僞造作,而對政治有極強的創新意識的老殘在曾對們提出改革,讓人們將有價值的東西發展下去,但是老殘的一番創新思想並沒有引起反響,而當老殘到山西謀求發展時,他說服了當地官員,卻又難過京中大官的這一大關,從而發展受阻。晚清社會並不只是像我們所知道的官場腐敗那樣,它更反映了整個社會的腐敗和黑暗現象。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晚清時候的封建政治和那些所謂的“清官”的真面目。對我們學習歷史和思想提升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

  老殘遊記讀後感12

這是一本書,是一雙眼睛,它看透了世間的真理,它是一把剪刀,剪破了那些所謂“清官”的人皮。

這本書叫《老殘遊記》,它被魯迅評爲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與其說我看着這本書,還不如說我與老殘一起旅行,與他一起打抱不平,一起評判正誤。

其中,我最痛恨像玉大衆那樣的人。他打着清官的招牌,自認爲很了不起,只會用酷刑使無辜的人屈打成招,想想真是可笑,難道他不懂世上還有一種叫“借刀殺人”的計謀嗎?我覺得十分荒唐,這種人還配當老百姓的父母官,還配稱之爲大人嗎?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酷吏。

在那時,只有好人與壞人之分,但偏偏有些“僞君子”、“小人”使得社會變得烏煙瘴氣,甚至連一絲笑都會變得邪惡,讓別人懷疑、猜忌。這就是老殘所看到的世間。

雖然全書是批判了當時的官場的險惡和封建社會主義制度,但是書中,所描繪的大明湖的風光,黃河的冰雪,桃花山的月夜卻同樣令人神往。如鏡湖,異常幽秀的月色,都給人以平靜與安詳的氣氛,陶醉其中,便又不免擔心,這平靜能維持多久?又在想,這黃河的風雪又何時來打破這寧靜?

我的思緒飛涌着,而我的內心卻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我痛恨清朝政府的腐無能,恨封建社會的制度與險惡;但是痛心的是,可憐那些無辜百姓,受官欺壓;但最傷心的是那些視事冷漠的人,有多少人會自己跳出來打抱不平?屈指可數啊!

想了那麼多,所以我寫下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因爲只有現在好好學習,將來才能爲國家富強而奉獻,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社會主義制度,決不能讓歷史重演。

  老殘遊記讀後感13

這本書看了很多遍了。最早是語文書裏面的《大明湖聽書》這個編目。年少時哪裏明白這文章的好處,雖然描述白妞的說書是那樣的極盡渲染之能事。

之後有了幾本書在肚子裏面打底子,再於暇時認真的從頭看起,細品下來,滋味竟是那麼的悠遠綿長。

老殘,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於世俗的孤傲,蕭然。不是在世道上經歷過幾個起跌的,哪裏能夠如此?

其實這本書並不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遊記,最著名的有《徐霞客遊記》在那裏呢。其實他能夠和《格列佛遊記》相類比。對現實的不滿,《格列佛遊記》能夠天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託,可是老殘,還是現實的,他沒有神遊天外,他想在夾縫裏面找到生存的空間。

老殘其實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雖然搖着串鈴,不願意做官,可是搖串鈴的時候看到的是國計民生,雖然沒有入仕,可是交接的都是官場上的人物,談的都是治國平天下的策略。說實在的,在這篇所謂的遊記裏面,看到最終,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

作爲一個山野之人,有濟世之心,那是最苦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即便是想盡一切可想的辦法,又能解決幾何?最終,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時宜。所以老殘最終還能盡享隱居之樂,那真是上蒼的眷顧了。

  老殘遊記讀後感14

《老殘遊記》寫一個被人稱做老殘的江湖醫生鐵英在遊歷中的見聞和作爲。老殘是作品中體現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以行醫餬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羣衆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全書隨着老殘的足跡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東一帶社會生活的面貌。

老殘,原名鐵英,號補殘。老殘既無祖業可守,又無行當可做,可巧,天從不絕人之路,某日,老殘偶遇搖串鈴的道士,傳授其治病技藝,包治百病,從此以後,老殘一串鈴鐺闖天下,憑藉高超的醫術走上了他算不上飛黃騰達,卻也可說是風生水起的遊歷生涯。其實縱觀老殘發跡史,除了他的爲人善良,品行忠厚之外,根本的原因主要還是他的行醫技能,他的醫術撐起了他之後的廣闊天空,所以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人有一技之長是多麼的重要,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在機會來臨時刻,你有那本事把握住那稍縱即逝的機會嗎?

文章開頭,以老殘夢境中同好友文章伯與德慧生相約拜訪蓬萊仙境日出爲線,引出了湖中大船中各色男男女女的不同智慧與看法,揭示亂世中老殘目睹國事糜爛,再加上自己一生事業上的失敗以及政治理想的幻滅,《老殘遊記》事實上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寄託。他曾在書中自敘:“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國家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由此可知,《老殘遊記》爲當時中國社會之縮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這也是爲什麼魯迅將它稱之爲“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原因。

在《老殘遊記》中,老殘與官府的關係可以用若即若離來形容,算是半個官人,莊宮保、黃人瑞、王子謹、白子壽這些官員無不對其敬重有加,治水斷案等公事如何決斷也常向老殘請教一二,可當“宮保要他搬進衙門去住,替他捐官”時,他便“半夜裏逃走了”。

《老殘遊記》爲我們揭露了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賢由老殘所見“路不拾遺”的“清明盛世”引出,諷刺了玉賢自以爲清廉,實則殘忍至極的劊子手形象。玉賢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籠站死兩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站籠天天不得空,羣衆都畏懼和憤恨他的殘忍,賽過活閻王,只要碰到,稍有不慎就必死無疑,在他手中的冤案不計其數,可就是這樣“爲抓一個壞人,寧可錯殺一千良民”的官吏竟然因他捕盜成績顯著而被上司賞識,還被加官晉爵,可見晚清是從根子上壞掉了的,文中還引出的“剛弼”等“清官”形象也不在此贅述。

也正是因爲想看到玉賢這樣“清官”的下場,就接着讀了劉鶚的《老殘遊記—續》,可惜的是自從老殘離開曹州府後,就再也沒有描寫過玉賢的下場,心中不免有些遺憾,可是仔細一想,這不正是對晚清社會更大的諷刺麼,百姓活的都不見天日,哪會知道自己和別人什麼下場,又哪有什麼天道輪迴。而如今,我們也應該慶幸我們活在這樣一個好時代,我們做好分內之事,如有餘力,多做善事,必然昌盛。

可是最令我驚奇與有所收穫的,不是這些諷刺社會如何如何的這些,而是老殘遊歷陰間時,陰間人對犯罪與生命的理解。書中陰間對犯罪的理解:閻羅將一生罪業,盜戒定爲最輕,殺人次之,淫律再次,因其爲身體支撐,主要是不知節律損害身體,算爲不孝之罪,而最重的罪爲口過之罪,原因是“殺、盜、淫”世間畢竟是少數,而口過之罪,毀人名譽致其抑鬱之死實則是比直接殺掉他罪責更大的,口過因世間對其懲罰最小甚至沒有懲罰,惡語傷害他人,蠱惑他人,毀人名譽,背後嚼舌根的人在世界上最多,這樣的人多了,世界也就不分青紅皁白,好人日少,壞人日多,必至世界絕滅,可見,人多做些善事,勿惡語傷人是有多麼多麼多麼重要,所以,做人,儘量留口德,忌口過。再說陰間對生命的理解:陰間將世界分爲陽、陰、聱三層,人活陽間,人死爲陰,陰死爲聱,人怕見鬼,鬼怕見聱,鬼行地中如魚游水中,鬼不見地,如魚不見水,若在人間時常作惡,在陰間也常被野鬼叼去,而在人間積德行善之人,在陰間照樣受各陰神禮遇,陰間再做惡的人就會成聱,淪落異鄉。想想也是,一個人走了,就真的走了麼,他們只不過是換了一種生活而已,我甚至認爲,那些逝去的人還在關注着他們的孩子們,看他們是否積德行善,好好生活着,他們也一定會化爲神靈無處不在的爲你的人生保駕護航,所以,記得善良,做個真好人!

最後,將我認爲老殘最喜歡的也是我最喜歡本書中的一句話送給大家: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

  老殘遊記讀後感15

《老殘遊記》中,寫人寫事的技巧並不高,但寫景卻是《紅樓夢》、《水滸傳》所不能及的,更不是《西遊記》所能比的。

如書中關於大明湖的描寫,令我印象深刻:

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哪一株半株丹楓夾在裏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

這是靜,就是一幅畫,是如此的和諧與安詳,光是顏色的詞兒,就有十一個,而綠色就有三個:蒼翠、綠、碧。

蒼勁的綠給人以無限歲月和歷練的想象,一陣疾風吹來,樹枝輕輕搖,正見樹枝蒼葉,晃出陣陣林濤,枝怒吼,風狂嚎,搖得蒼葉上下翻,卻不嬉笑。

翠柏與蒼松相映,翠柏更富有活力,鮮豔的衣裝而清雅,連袈裟都遜色幾分,香客拜佛,也會偷窺春色。

碧綠如翡翠,耀眼閃人心,誓與皇家色一較高下,卻不知深入凡世紅塵中。

……正在歎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大明湖業已澄淨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裏,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

有聲有景,分明一幅動態畫,雖不如上段色調繁多,卻也清新雅緻,那一聲漁唱,雖未聽過,但在耳邊響徹。

書中的人固然重要,事情也重要,可沒有場景,就算有仙家,也只是在白板上添了幾筆,可有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