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重門讀後感範文

三重門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三重門讀後感範文1

韓寒曾經在零下一度裏說過:“我無書不看,只是有一個怪癖,唯中外名著不讀。”這句話在《三重門》面前,就彷彿枋叔子先生所說的沒有民族人文精神國家,可以不攻自破,因爲很明顯的,三重門受圍城的影響非常之深,圍城之於三重門,就猶如蘇聯之於建國初期的中國,如果不曾看過圍城寫出來的書卻還與圍城有着如此驚人的相似度,那就真是曹操的莫非古人與我暗合否了。

三重門讀後感範文

三重門與圍城的最大的相似之處就在於幽默和比喻,這兩本書我幾乎是同時看的,看後被嚇得一年不敢用比喻句,反觀自己以前的比喻,什麼“聲音小得像蚊子哼哼”、什麼“速度快的像一隻離弦的箭”其可笑程度高於世間的任何笑話,而我的同學們至今依然在用着“友情就像一桶陳年老酒愈久彌香”、“網絡就像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之類有趣的比喻,幼稚得令人失笑,然而神奇的是,偏偏這樣的文章就可以得到高分,並且賺得文章有文采之類的評語。

讓我們回到比喻句的主題上來,圍城的比喻自不必說,成千上萬句妙喻,每句足以都讓人噴飯滿案拍案叫絕,三重門的比喻也不差,比如宋世平在暑期長跑訓練時,“面對雨翔時一副悠閒如雲中漫步的神態,一旦背對,壓抑的表情全部釋放出來,嘴巴張得像恐嚇獵物的蛇,眼睛閉起來不忍心看見自己的痛苦。”最初看到這句話時,我把視線從書上移開想象蛇恐嚇獵物時張開嘴的樣子,並張大了嘴巴模仿,模仿之後頓覺可笑,不禁笑出聲來。當時我正在學校,同桌見我時而張大嘴巴時而捧腹大笑,不禁驚詫地看着我,疑心我是瘋了。

第二個相似之處是兩本書的主人公都是平凡平常平庸之人,是兩位作者戲謔諷刺的對象,方鴻漸不學無術、性格懦弱,林雨翔也膽小懦弱、氣量狹小作文,然而他們的這些缺點非但沒有讓人感到厭惡反而“對他由瞭解而同情,由同情而關切,甚至把自己和他合而爲一。”就我個人來說,在我所知道的所有主角里,方鴻漸是我最喜歡的主角,林雨翔則居第二位,我喜歡的就是他們的平凡與真實,不像某些名著,把主角塑造得一本正經道貌岸然,彷彿主流媒體上共產黨人的形象。

三重門與圍城的相似還表現在其他的一些細節上,比如鴻漸和雨翔都有一個有些文化的父親,又比如兩人都有克萊登大學博士的學位或出版過的作文來維護自己的虛僞的自尊,再比如三重門最後雨翔跟susan打電話的情節,幾乎就是圍城裏鴻漸和唐小姐打電話的翻版,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三重門裏的結尾處說:“走還是不走呢?也許放開這紛紛擾擾自在一些,但不能放開——比如手攀住一塊凸石,腳下是深淵,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該放不該放,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裏。”這是很漂亮的一段話,而且也使像我這樣的高中生想到了自己學習——即使再努力也絕考不上二本,想要放棄卻沒有賊膽。這段話我反覆看了幾遍,越看越爲之拍案叫絕,讚歎韓寒果然是“用全中國所有teenger裏最精彩的文筆來描寫這些人怎麼活着。”

林雨翔的最終是否出走了,很多人都想知道,但是沒有人知道,人們只知道“韓雨翔”最後確實是離開了學校,而且還被七門功課的紅燈照亮了前程,成了最著名的80後作家。

韓寒是我比較佩服的現代作家,我很羨慕他強烈的自信和敢想敢說敢做的作風,我想也許我正像司馬遷一樣,對自己所沒有的充滿嚮往,因爲在現在,在還剩一百四十六天就要高考的時候,我依然在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

自從高二文理分科後我們老師就常說,對文科的學生來而言,最關鍵的一科就是數學,因爲所有人在政治歷史地理外語語文的差距都不大,最多也只能差個十分二十分左右,而差距最大、最重要、最能拉分的一科就是數學。不幸的是我的數學基礎奇差無比,而我們學校出的題雖然不像市南三中出的題目那樣深得讓人掉下去就爬不上來,但無奈自己身高太低,在題目裏掙扎一番後便不得不放棄希望,這樣一來我的數學成績就更像閃擊戰中的波蘭軍隊般頃刻潰不成軍,以至於我現在根本就不知道單調遞增是什麼意思,只知道我的生活非常單調,我對生活的絕望正在遞增。

我一直想不懂,爲什麼能夠決定一個學生命運的,居然僅僅是一次考試,我一直想不懂,爲什麼對文科學生命運起決定性作用的,居然是一個與“文”根本就掛不上邊的學科。

寫到這裏,我覺得這世界上真的有很多東西像圍城三重門以及他們的主角一樣,讓人覺得無比的滑稽和悲傷。

三重門讀後感範文2

何時代都有任何時代人的煩惱。小學、中學、大學時時刻刻都在三重門中迂迴、周旋。

初次開始閱讀這本書,並非出自我本意,甚至準確點來說有點被逼迫的傾向。

一個完全不符合當今正在流行的校園青春風和古代穿越風;也跟幽默搭不上太多關係。卻不知有什麼魔力能讓一直不願意看批判風格的我,幾乎癡迷的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直到看完。當時針緩緩的指到十二點時,我輕輕地合上了書,靠在椅背上努力想讓自己放鬆放鬆。但不知怎麼的,腦子裏面亂如團麻。不得不說我對於《三重門》最後的結局感到困惑和不解。

韓寒,別人口中的八十後新銳作家,老師眼中嚴重偏科不求上進的壞孩子,同齡人眼中敢於抨擊反抗應試教育的叛逆少年。從他身上看到了八十後一代的思想還苦惱以及中國教育制度的一些問題。韓寒被譽爲八十後的代表人物,他所代表的是什麼?是一種放蕩不羈的個性?是一種超世脫俗的感官?還是一種叛逆出格的精神? 都是,也都不是。韓寒所代表的是我們這個羣體的觀念,這個羣體的想法,只是他敢於用文筆表達,用他那自詡的才華,讓筆尖流露出一段段真實的情感。在故事中,韓寒把中國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很多弊端和缺點都凸顯在了男主人公和他周圍的朋友身上。學生們錯誤的把讀書理解爲爲了以後好掙更多的錢,而並非爲了充實他們的內在和培養他們所散發出的氣質。可見這些孩子的家長也並非了灌輸什麼正確的信息以及做出良好的榜樣。

雖《三重門》所用之語妙趣橫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帶着種淋漓盡致、瀟灑酣暢的審視。韓寒偏愛中國古代文字,所以文章中也用了不少古文,皆創造出了幽默加古文的領域。可謂不乏充滿睿智的幽默感的神來之筆,象徵性的,寓言式的傳達出了當今時代和社會本質上的真實。但着韓寒的意圖一路笑過來,但闔上書冊,卻發現能值得回味的快樂並不多。小說中四處伏擊的調侃和存在着語法錯誤的比喻不僅沒有加強小說要表達的思想,反而使得主題顯得七零八落,語焉不詳。真正要引起人心靈震撼的力量,在呼之欲出的時候,卻又像退潮一樣逐漸暗淡。

三重門讀後感範文3

韓寒《三重門》的過程中,一直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細細想來才發現是又找到了當時讀錢鍾書《圍城》的感覺。主人公林雨翔性格上的懦弱和自負,他的故作才華,以及全書給我的那種被現實所束縛和摧殘的壓迫感,甚至是貫穿全書的諷刺和幽默,都和《圍城》中很相似。這裏我這麼說,並不是拿兩位作家比較,更不是說其中一位更勝一籌,只是覺得時代造就人才,而每個時代都需要這樣的作家,用筆下的文字來警醒這個始終存在問題的社會。只是《圍城》描寫的是舊中國渾渾噩噩的知識分子,針對的是當時整個文化界;而《三重門》描寫的是新中國混混沌沌的莘莘學子,針對的是現在整個教育界。看《三重門》總是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也是一個高中生,也身處在三重門的怪圈裏面,也只能順應社會去成爲一個“全才”。書中的種種故事許多都在身邊發生着,書中的許多人物都能在我自己和身邊的同學身上找到影子。但即便如此,生活還得繼續,日復一日的學習還得繼續,我們大多數人還是隻能屈服在教育家的政策下,苦苦的學習,通過高考這架“獨木橋”來實現未來。這,就是中學生的無奈。書中許多人都在應試教育下苦苦掙扎,尋找那似乎不存在的出路。當然也有例外,像樑梓君,他靠着父母的金錢鋪平了未來,這隻能說是另一個諷刺了。而大多數人——林雨翔、羅天誠、沈雁兒、Susan等等,還是得走進三重門,走進漫漫考學之路。Susan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相信大多數讀者也和我有一樣的想法,她的美麗和優秀有無法抵擋的魅力。她的錯誤就在於看錯了林雨翔,看錯了他的“才華”,她爲了他放棄上市重點的行爲是勇敢的,也是令人惋惜的,看完了整本書後我只想爲Susan惋惜和感動,青春的心在現實中只能傷痕累累,青春的情在現實中只能流淚遠去。而我最爲厭惡的,是錢榮和主人公林雨翔:他們都是那樣的自負,沒有才華卻裝才子;都是那樣的虛僞,僞裝自己做作的生活。林雨翔的懦弱無能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Susan,讓人只能在書前憤嘆。青春是生命力最美的一段過程,那時的隱隱情愫,那時的歡笑與淚水,都值得一生回味。而當我們把青春“奉獻”給課本,而放棄其他的生活時,我們或許得到了知識,但失去的真的更多、更多。

說起來也着實汗顏,在《三重門》出版這麼久後才第一次拜讀。你我的認知或許以前一樣,認爲韓寒是一個狂人。可是在讀完後,內心酸得想哭,韓寒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堅強,他的那份無奈又有誰知!

《三重門》的文筆中,你幾乎看不見孩子的影子,若不是早已知曉,我或許會誤認爲是出自成人之手。他的老練、成熟,令人驚歎。

思想的敏銳,是小說的第一個特徵。韓寒看待世界的眼光極爲挑剔,對於社會不良風氣和應試教育的批判辛辣卻又叫人心服口服。但思想卻不能彌補韓寒對社會認知的淺保像小說中一些打架的場面,或許是韓寒沒有經歷過,文字寫得蒼白無力,有時乾脆一筆帶過,這也使許多人對此做出批評。的確,閱歷是人生的經驗,是永遠無法代替的。但是請你記住,韓寒在那時只是個孩子,一個敢於表達自己心聲的孩子。成熟的文筆也掩不住年齡的事實,我們憑什麼對他要求這麼多?

小說中,最愛的還是韓寒的黑色幽默。每一個精巧的比喻都彷彿信手拈來,讀後讓人忍俊不禁又陷入深思。但這些黑色幽默並沒有持續很久,在林雨翔進入市南三中後,語句就轉爲平淡。有人說韓寒是江郎才盡,而我認爲在這個高中的場景中,描寫得一切以貼近自身生活。韓寒已不能像個局外人看待這一切,在自己的生活圈內,早已沒有距離。貼近反而使他施展不開,他也做過努力。像幾個體育特招生的出現,卻也只能華麗上場,悻悻落幕。

小說的結局頗爲耐人尋味,殊不知無言的結局亦是最好的結局。未來的世界誰也猜不透,不如給自己留一個幻想的空間。韓寒做的真是絕。

事實上理一理思路,林雨翔實際上就是韓寒,這個迷茫而倔強的少年。唯一的不同,就是那份抗爭意識。林雨翔的求學和韓寒的休學,一個尖銳的對比,事實上也是韓寒的無奈。他選擇了一條極爲坎坷的人生道路,執着前進。雖不知前方道路如何,光芒還能閃亮多久。但我堅信,在無數應試學子心中,韓寒是最灑脫和值得羨慕的。

三重門讀後感範文4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三重門》,這不禁讓我有感而發。

我認爲書中的主人公林雨翔是個不好學的人。雖說他小時候是個語文天才,才高八斗,但自從他不再讀古文,讀起白話文開始,就整天懶懶散散的,成績直線下降。林雨翔此時還不補習,於是他混完了小學混初中,混完了初中混高中,同時還喜歡上了漂亮女孩susan。他就這樣稀裏糊塗地過着日子。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林雨翔小時候的記憶一點點地被抹去,夢想一次次朝林雨翔揮手……

我們可不能像他一樣,我們需要把心思全部都放在學習上,認真學習,獲取知識,不能玩得過分。現在我們只有好好學習,努力學習,這樣我們以後就能玩得興高采烈。記得有一次考中環盃,考前一點也沒當回事,沒有認真複習,最後的結果就是落選了。

《三重門》是一本好書,時刻提醒着我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希望大家都能去閱讀一下。

三重門讀後感範文5

《三重門》這本書,是韓寒的成名之作,他往後的著作我也多少拜讀一二,從它們之中,並不能確切地說得到了什麼,獲悉了什麼。

看完《三重門》,並不像看完《霧都孤兒》後能感受到當時英國光怪陸離的一面;也不像看完《呼嘯山莊》後驚歎人心的複雜險惡。而這本書,是一種現實,好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各式各樣的青年人。說青年人不穩重,浮躁,一點也沒錯,因爲長者們走過的路確實比我們多了些。可是,我們這一代有我們的個性,有我們的思想,思想應該是不斷更新而並非傳承。只有在不斷更新的過程中,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而傳承下來的思想道德理念固然可貴,可是令人厭惡的一面卻無法磨滅。中國傳統理念中,家長爲尊,師長爲聖,他們的話就是至理名言,對於這些諄諄教導,我們本應無可非議全盤接受。家長說一,就是一,師長說二,就是二。而許許多多的家長,都有極強的虛榮心理,他們從小教會孩子,什麼叫做謊言,謊言越是動聽,就越真實。新東方的郭將老師曾經告訴我們這樣的經歷,他說:“你們的家長是不是也是這樣,小時候讓你們花一下午硬着頭皮背一首奇難無比的詩,晚飯過後拉着你的小手到了鄰居面前說:‘你們看看,我家這孩兒多聰明,他過目不忘啊。你看他剛隨便翻了一篇詩,隨意瞄了幾眼,就會背了,來,孩兒,背給大夥兒聽聽。’背完之後,讚許聲如悅耳的鳥聲接連不斷,嘰嘰喳喳、嘩啦嘩啦。作爲家長的他們心裏那個樂啊無法用言語形容,就好像中了百萬大獎,嘴裏含着永遠不會化的蜜糖,那種笑容似乎上了天堂。而之後就立馬把你們拖回家繼續苦背詩歌,日復一日幹着同樣的累活兒,而他們天天享受飛向天堂的快感。”聽罷,我們都笑得前伏後仰,現在想想,感覺這笑話酸味兒濃得很,家長的虛榮心,怎能去損害孩子純白的內心世界呢?怎能建立在孩子們的痛苦之上?可能舉這樣一個例子有點偏激,無論如何,家長是尊者,師長是聖人,這個觀念仍然會被中國傳統教育所堅持着,就好像一塊潰爛的肉,你無法阻止它繼續潰爛下去,最終愈演愈練。

沒事兒,還是一塊肉呢,還能吃,只是性質不同了罷了。郭將老師十八歲就大學畢業了,屬於一個天才型學生,現在是博士生,可是他的成就,並非和學業成正比,並且曾經深受他學弟的欺騙,卻始終矇在鼓裏。那麼,讓我們反思一下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國的教育固然是嚴密的,是篩選智者的不二方法,可是應試教育方式,又怎能讓我們的國家富強起來,又怎會真正適合所有的學生?對我們的前途真的有利嗎?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靜下心來好好了解歷史,研讀名著,是因爲理科題目不斷困擾着我們,禁錮着我們的思維。錯不在於我們,也不知在於誰的身上,又能責怪誰呢,大綱上的要求一直如此,又怎能隨意更改替換?那麼剩下的,就只有無邊的習題,煩惱時的牢騷,失落時的哀嘆了。讀好書就一定能升官發財?非也,但你所能得到的機會會比在學習能力稍遜一籌的人多得多。這隻能說明,中國的俗人太多,注重的只是那張比一輛卡車還重的文憑,注重的是你的學歷,而你的能力,你是否適合這項工作,都是之後考慮的因素。

在這個“俗”社會中,我們又能多說什麼呢?說多了,會被人罵自視清高,不要臉,不說,憋在肚子裏也怪難受的,憋着憋着,吐了一身並不雅觀啊,破壞了中國的傳統道德美德,有失體統。所以學學韓寒,學學這叛逆的精神,寫點東西吧,寫給誰看?寫給要看的人看,不要看的人直接無視吧,反正總會有人要看的,除非你自己不當自己是個人,自己寫的作品,多多少少還是會自我欣賞的。我想,尊敬的師長們,也無法對韓寒多評價什麼吧,他的《三重門》,就是比你寫過的任何一篇文章火,人家就是比你牛,你又奈何呢?無奈吧,師長們心裏其實及其不希望我們接觸韓寒的作品,因爲太叛逆,太違背現實的道德倫理觀了。韓寒的作品會不會成爲經典,這還有待考證,我們無從定論。可是這樣的作品,卻實實在在地橫亙在我們這年代的文化中,任機槍掃射,接連炸裂,都無法摧毀這種異調文化。新概念作文一等獎可不是蓋的。同是一等獎獲得者的郭敬明,就沒有這麼敢於吐露真言,高談闊論了。那些催淚的作品,感動過後,十有也隨着腸胃的蠕動消化了。

三重門讀後感範文6

在愉快的心情下重讀韓寒的作品《三重門》,再一次感受到韓寒的幽默。這已經是我第二次拜讀這本書了,隨着年齡的增長,對這本書的認識也加深了一層。

韓寒出版的第一篇小說,男主人公多多少少有他自己的影子,比如富有個性,從小報讀詩書,重文輕理,高中掛科。在我讀《三重門》的時候,早把雨翔的形象和那個留着長髮桀驁不馴的年輕人聯繫在一起了。

說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從他的童年說起。快樂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個與衆不同的痛苦的噩夢。當村裏的同伴都在鐵路邊玩耍的時候他被文縐縐的父親關在黑暗的閣樓中,在孤獨與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誦着諸如《史記》《大學》等古文。他必須始終聽父親的教導——現在背得滾瓜爛熟,以後就出口成章了。也因爲這樣,在小學時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然而這神童是那個年代悲劇的代表,對社會上方方面面都充滿了反感,卻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在自己的骨子裏鄙視中國教育,卻只在骨子裏,而肉體卻在“無比光明偉大”的中國社會的領導下成長。對於當時的中國教育,我很同意韓寒的一句話:一個人,沒有資格判定甲的文章是優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說我喜歡甲的文章不喜歡乙的文章,或者說,甲的文章和教學大綱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點遠。建議以後的評分取消優良中差,“優”改成“正合我意”,“良”改成“相差不遠”,“合格”則是“參考大綱”,“不合格”自然是“逆我者亡”。

我的性格與書中的林雨翔的性格有些相似,懦弱,虛榮,什麼都想批判,這些並不是那個中學生時代獨有的性格,卻在不同的時代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至少我認爲我的現況比林雨翔好的多了。

全書的劇情被中考給“腰斬”了。前半段大多是暖色調的,而雨翔上了高中後就多是韓寒的冷幽默了,而後半段在對人性的抨擊方面更耐人尋味。這和金庸的小說有些相似。《連城訣》前“江湖”,天高地迥、光風霽月。《連城訣》後“江湖”,污煙瘴氣、沆瀣沉濁。而小說中的初中與高中的生活的區別,亦是如此。

林雨翔的經歷不禁讓人爲之扼腕嘆息。學業,生活,戀愛處處不得意。但轉念一想,當今又有幾人能在三重門中活得瀟瀟灑灑呢?每個人都夢想着自己總能無憂無慮得活在這世上,但這二者是不可兼得的。要活在這世上,就不能無憂無慮;相對的,想要無憂無慮,就只有做一個得道高僧,或隱居深山,不食人間煙火。否則,你的生活必須在坎坎坷坷中度過。

任何時代都有任何時代人的煩惱。特別是這個時代。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時時刻刻都在三重門中迂迴、周旋。無疑的,林雨翔的經歷激起了各時代人的共鳴。或許,現實就是這樣的無奈吧。你適應了,不過多一個教育的犧牲品;你嘗試去改變,卻難於上青天。很慶幸我經歷了那些煉獄依舊有着一個清醒的頭腦。我現在只是一個初三學生,不是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但卻依舊要去改變——這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無奈吧。

讀完《三重門》後,我感受更多的是鬱悶與惆悵,而不是剛開始重讀時的愉快。作者把一個消極的意味深長的結尾丟給了我們,讓我們去無限地延伸。這是一個消極的包袱,但韓寒本人又點燃了一盞希望的燈火。那桀驁不馴的個性,沉着老調的筆鋒和打碎枷鎖換得自由的輝煌人生爲我指明瞭方向。

三重門讀後感範文7

“……也許放開這紛紛擾擾自在一些,但不能放開——比如手攀住一塊凸石,腳下是深淵,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該放不該放,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裏。”這是《三重門》結尾,以一個在成長路上的孩子對未來的迷茫結束。這無疑是一個現實而又殘酷的故事。與其說這是一部抨擊教育體制的叛逆之作,還不如說這更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主人公林雨翔的成長經歷,讓人噓唏不已。這個在自由時代的壓抑少年,有着自己的獨特之處,卻最終迷失在了成長路上。

作者用尖銳的筆觸無情地揭露了當今社會某些真實存在而又被刻意忽略的不良現象,譬如,靠徒有虛名的“體育特長生”身份開後門進市重點,所謂的資深“化學老師”的輔導,在快餐店鬧事的所謂“飛鴻幫”等等。然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成長,都是不可忽略的。這是林雨翔的成長故事。不論他最終結局如何,這始終是獨屬他一個人的成長故事。我覺得作者想借此書告訴我們的,無非是關於成長的煩惱以及成長之路的坎坷艱辛。

記得小學時,我也曾經歷過的一次成長的蛻變,至今記憶猶新。那時,學校要舉行跳長繩比賽,我和另外十五位同學代表班級參加比賽。放學後,我們十六位參賽的同學一起到操場上練習。練了幾遍後,大部分同學都跳過去了,偏偏只有我跳不過去。我不禁有些急躁起來,額頭上是因緊張而沁出的一層密密的汗珠。接下來的練習,繩子似乎是存心跟我過不去,總在我腳下絆住,我又難過又着急,一時的尷尬讓我不免灰心。我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坐到桌前準備做作業。可是,看着眼前的作業本,我心裏卻在想着跳繩:再過兩天就比賽了,可我卻跳不過去,成了班級的累贅,怎麼辦呢? 不知什麼時候,媽媽回來了,我找到了傾訴的對象,便把自己的煩惱告訴了她。媽媽摸摸我的頭,說:“跳不過去肯定是你節奏沒掌握好,多練習幾次就好了。”“可我哪有那麼多時間啊?只剩下兩天的時間就要比賽了,而且作業那麼多,當了中隊委,還要做中隊的事情。怎麼這麼煩啊!”我心浮氣躁,一時沉不下心來好好分析失誤的原因。 “傻丫頭,這就是對你的考驗啊。你跳不過去時對你來說是煩惱,等你掌握了訣竅跳過去的時候,那就變成快樂啦。

沒關係,明天練習的時候注意掌握好節奏,多練幾次就行了。”媽媽依舊語態溫和地勸解我,讓我感到有什麼東西在體內漸漸地重新振作起來了。“可要還是跳不過去呢?”我皺眉。“只要你認真練習,就一定能成功。”媽媽用力地摟了摟我的肩,眼中滿是對我的信任與鼓勵。“嗯!我要加油!”媽媽的鼓勵,讓我也找回了自信,信心漸漸地充滿心中。第二天練習的時候,我心裏默記着媽媽的話,不斷爲自己打氣。同學們也熱心地爲我傳授經驗。

我不再怯懦、不再浮躁,全神貫注地練習着。一遍、兩遍……七遍、八遍……終於,當我再一次跑進去,再跳起來的時候,繩子在我腳底下輕快地滑了過去,我一口氣衝到了對面的隊伍中——成功啦!接下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越跳越熟練,再調皮的繩子也絆不着我啦!很快,比賽的日子到了。隨着裁判老師一聲哨響,繩子在天空中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孤線。我和同學們像一隻只輕盈的燕子,跑進、跳起、跑出,在上下翻飛的繩子間來回穿梭。一圈、兩圈,十圈、十一圈……我看到和自己並肩爲班級榮譽而奮鬥的同學們一個個身輕如燕,聚精會神地全身心投入到比賽中,每個人都沒有絲毫鬆懈或倦怠,只有洋溢在我們周圍的一股自信蓬勃的氣氛。

最後,我們以絕對優勢取得了比賽的勝利。我欣喜若狂,顧不得抹去頭上的汗水,和同學們擊掌、擁抱,歡呼雀躍,盡情地享受着勝利帶來的喜悅。我成功地克服了成長過程中的小挫折!也許林雨翔的成長需歷盡更多的艱難困苦,但將來的社會一定不會埋沒人才,只要有自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正如他的創造者韓寒一樣。也許這本書的'作者有些叛逆,也許這本書的敘事風格不夠成熟,也許它的情節構造不是很完美,但它是一本屬於新一代正在成長中的人的“成長物語”。

我知道,和許多同齡人一樣,我的成長道路也是一帆風順的,因爲我的身邊有一直支持着我的親人、朋友;但我也深深知道,人生不可能一直這麼順順利利,我的未來還會有各種坎坷、曲折甚至於磨難在等着我去面對、挑戰直至克服重重障礙,其中的風風雨雨,還要靠自己去體會,沒有人來爲你保駕護航。而我,必將在歷練中慢慢地成長,最終蛻變爲美麗的新一段人生。我,還有我們,一起,正在成長……

三重門讀後感範文8

《三重門》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十年了,我纔有機會讀它,可見韓寒所說不假。我的確是由於父母很看重學習的緣故,過去很少讀小說,像《三重門》這樣被許多人稱之爲遺毒學生的書,自然是讀不到。按理說我讀了這本書後應成爲韓寒的粉絲,因爲過去我的處境和韓寒所批判的很相似。的確,我過去也反對我的父母不讓我讀小說,如今也這麼認爲,唯一的區別是我對父母多了一些理解。因而,我認爲韓寒的《三重門》思想的確深刻,但還是有些偏頗。

首先,我肯定的是如今的教育制度的確有問題。正如韓寒所說,高考取材制度讓許多學習不行但能力出衆或有其他天賦的同學淹沒在人海之中。打個比方,如果我是菲爾普斯,甭說八枚金牌,就是游泳池也不會去幾次,我只會把去游泳池的時間貢獻給補課。如此看來,高考制度問題很大,但能否找出別的更好的教育制度嗎?我覺得不可能。我從韓寒的後記中感受到,韓寒是想讓大家在自己的特長方面去發展,而不是去全面發展從而全面平庸。可是,社會選擇人才需要標準,需要比較,如何才能讓這些在某一方面有建樹同學去得到社會的認可呢?很難。打個比方,你說你業務能力強,想有一個業務能力大賽讓你脫穎而出,可這很明顯不現實。其一,讓還未走向社會的同學去比拼業務能力,不妥,其二,人和人的業務能力又能差多少,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還不是要像考高考那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因而,高考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之所以高考有那麼多的弊端,這是由中國的國情所決定的,中國人口太多,人人都想過好日子,住洋房,開寶馬,怎麼辦?於是,高考這樣的競爭機制就誕生了,高考爲人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平臺,只要你去努力,就會成功。唯一不好的是那些像韓寒一樣的金子大部分都不能像韓寒一樣發光。可這賴不到高考身上,這些人不發光的最大原因是沒有找到“文化課學習”和“潛能開發”的平衡點,也就是說,這些人沒有像韓寒一樣找到屬於自己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成功道路”。說到底,儘管高考制度有太多的弊端,但從中國的國情看,這個制度是這個社會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制度。

但是,好歸好,缺點還是不少。正如韓寒在《三重門》中所抱怨的那樣,如今的教育過於僵化。舉個例子,曹禺的《雷雨》,這篇話劇其實怎麼看都行,但老師和教參就是要讓你死板的理解爲社會的黑暗什麼的,我就認爲雷雨反應的是命運不可阻擋,不可戰勝這一主題,但考試時如果這樣答,肯定就錯了。所以我覺得這樣僵化的教育其實是禁錮了我們的思想,使我們陷入一個固定的模式,這對我們思想的成熟是極爲不利的。還有,如今的教育官僚化,市場化,花錢進重點就像過去的男子進妓院一樣稀鬆平常。最後再報怨一句,政府能不能像給官員配好車一樣在教育的投入再多一點?

其實,我覺得《三重門》這本書適合大人去看,尤其是那些教育部門的權威,那些有免費好車的人,希望他們從中能得到一點毒害。學生呢,最好不要看《三重門》,看了你們會更叛逆,會被遺毒,當然,如果非要看的話,還是先看看我這篇僞書評,得到免疫保護後,再去看《三重門》。

三重門讀後感範文9

讀韓寒的《三重門》是和這蕭瑟的天氣一起進行的,窗外的雪紛紛揚揚的,天越來越冷,我的興趣也在驟降,在未讀完全書之前就都當了“逃兵”。

讀上去,韓寒文筆的老成和文風的辛辣的確是讓人感到眼前一亮,他的閱歷,他的思想很難讓人想象這本書出自一個18歲的少年之手,但是總覺得他的深沉是那麼不自然,那麼辛辣的諷刺從這個少年口中說出是那麼不倫不類,不尷不尬。

雖然按着韓寒的意圖一路笑過來,但闔上書冊,卻發現能值得回味的快樂並不多。小說中四處伏擊的調侃和存在着語法錯誤的比喻不僅沒有加強小說要表達的思想,反而使得主題顯得七零八落,語焉不詳。真正要引起人心靈震撼的力量,在呼之欲出的時候,卻又像退潮一樣逐漸暗淡。

因爲《三重門》,一場有關教育的話題正討論的如火如荼。韓寒何去何從,教育又回如何,我想時間證明一切。

三重門讀後感範文10

很早就想讀韓寒是《三重門》了,不過一直都知停留在想的階段,說實話我一直都知道韓寒是一個勇於批判現實的人,但是當我看完《三重門》之後我才真實地感受到韓寒的現實。

很多人並不喜歡韓寒,連帶他的作品,很多人甚至嗤之以鼻地認爲韓寒,一個17歲的嫩小子可以寫出什麼文章啦啊,很可能是這裏湊一點那裏湊一點就弄出來的一本書,不過當我看完《三重門》之後我想跟你們說,《三重門》是韓寒真實的寫照,那是他真實的經歷。

《三重門》講述的是林雨翔從小學到高中的生活以及學習故事。 說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從他的童年說起。快樂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個與衆不同的痛苦的噩夢。當村裏的同伴都在鐵路邊玩耍的時候他被文縐縐的父親關在黑暗的閣樓中,在孤獨與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誦着諸如《史記》《大學》等古文。他必須始終聽父親的教導——現在背得滾瓜爛熟,以後就出口成章了。也因爲這樣,在小學時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

隨着林父的升遷,雨翔的中學年代是在城鎮中渡過的。因課業繁重他感到學習很吃力,他已沒有了資本讓同齡人稱他爲神童,他失落極了;原本美滿幸福的家因林母整天整夜的玩麻將,一無心思料理家務,二無心思管教小孩,最後鬧得雞犬不寧,在這種吵鬧中,雨翔從小孤寂的心更加寂寞無助;花季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期,然而又伴隨着無限的煩惱。就在升高中的那一年他被Susan深深地吸引了,Susan是一個美麗又聰明的女孩。林雨翔爲了討Sussan的歡心拼命地把自己腦海中差不多消失的文學知識硬是擠出來。Susan與林雨翔有一個約定,就是以後要在清華大學見面,Susan爲了與林雨翔就讀同一間高中放棄了數學的最後幾道題,但是陰差陽錯地,林雨翔的父母託人把林雨翔以體育生的名義送進了市重點中學,而Susan卻進了區重點中學。

在區重點中學裏林雨翔根本無心向學,又因爲基礎太差,所以他逐漸墮落。幸好小時候有一點文學基礎以至於他的語文不至於太差,但其他的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林雨翔最後以掛了6只燈籠走出高中的大門。

韓寒描寫的這個人物可以說是當代中學生的代表,很多中學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縮影,或從小就被父母逼着讀書寫字,沒有閒暇的時間;或父母感情不合鬧離婚;或父母戀上賭博,對這個家不管不問;或學校根本就沒有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不斷給孩子因壓增負;或在情竇初開的時期被感情困擾着……總之,《三重門》就好像在描寫我們自己的故事,我們與林雨翔一樣是故事的主人公。

《三重門》思想的確深刻,但還是有些偏頗。

首先,我肯定的是如今的教育制度的確有問題。正如韓寒所說,高考取材制度讓許多學習不行但能力出衆或有其他天賦的同學淹沒在人海之中。打個比方,如果我是菲爾普斯,甭說八枚金牌,就是游泳池也不會去幾次,我只會把去游泳池的時間貢獻給補課。如此看來,高考制度問題很大,但能否找出別的更好的教育制度嗎?我覺得不可能。我從韓寒的後記中感受到,韓寒是想讓大家在自己的特長方面去發展,而不是去全面發展從而全面平庸。

看完韓寒的《三重門》我想了很多,也許以後還會有更多的韓寒出現,而我們所要做的應該是給於他們更多的包容,畢竟人無完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