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幼兒教師成長專業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幼兒教師成長專業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4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師成長專業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教師成長專業書籍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幼兒教師成長專業書籍讀後感1

這幾天,我細細閱讀了《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這本書,從中得到的感悟和收穫很多。作爲一名新教師我最需要什麼?我需要一名在我遇到困惑時幫助的導師,需要一個在我無法做出答案時的朋友。我想,書是我最好的朋友,裏邊記載的是多位老師一起探究總結出來教育的方式方法,還有面面俱到的設想。在我讀完這本書後,我在以後的班級管理、幼兒的行爲習慣養成等等方面一定有了很大的提升。

從教兩年來,我深刻體會到一名老師的辛苦,也知道我現在的能力很薄弱,還需要不斷的進修鍛鍊本領,才能在教學上有更大的突破,但是我也總結了自己在這兩年中有哪些方面的困惑需要解決:

一、新教師的心態要調整好

在剛開始,知道自己還是這個崗位的新手,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不敢勇於表現自己,有時也可能怕自己丟臉。還有的時候,當家長與我聊天時,我顯得有些不夠自信,總是怕自己回答的方面是否不符合家長想要的答案,或者是我是不是在說的過程中表露了一些家長不願意聽到的話,這些原因常常會使我煩惱。

但是事以至此,不能坐以待斃,我在閱讀《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後,裏邊有很多方面講述了與家長如何溝通的技巧,這讓我很受用。裏邊教會了我應該把自己擺在什麼位置,用什麼方法與家長交流,在說話時要注意什麼方面或者避諱什麼話題。好多小點子給我了很大的啓發,自己常常感嘆怎麼自己以前沒想到呢,其實辦法就是那麼簡單,經過書中的一提示,我豁然開朗,在今後的教學、溝通過程中我會更好的表現。

二、新教師要學會“多留個心眼”

自己在剛開始的教學時,每天除了給孩子們上課,就是和孩子們遊戲,我發現自己都沒怎麼去留意孩子有些什麼習慣或者是什麼奇怪的行爲,總是一副天真爛漫的態度過着日子。但是時間長了,我發現自己不應該做這樣的一名老師,我要爲孩子們負責,於是我就開始留心起孩子們的行爲與反應,通過幾周的觀察,我的收穫也是很多。

這個時候的我才發現,原來孩子們的心理都是各式各樣的,他們的反應也很不同,甚至很多孩子都自己做事的方式方法。如果不瞭解孩子的行爲習慣,那麼在發生事情時你就很難去判斷、去處理,有時可能你會做出錯誤的絕定,所以我覺得想做一個愛孩子的合格教師,就要有一雙“火眼金睛”。在《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中寫到了很多關於處理孩子行爲問題的案例分析以及老師如何處理的方式方法,有些案例呈現似乎很貼合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發生的事情,就是那麼真實的呈現了出來,而我覺得“妙”的是,在案例後已經幫我總結整理歸納好了處理方法的要點,還很貼心的歸納了一塊寫給家長的小便條,幫助我們與家長如何溝通共同處理孩子的這一行爲。我覺得這對自己在這方面的成長很有幫助。

三、新教師要“多留一手”

自己畢竟還是一名新將,很多方面都很不成熟,在班級中還有很多方面等待我去學習,很多時候只有等到有了壓力,我才明白不能做一隻永遠在原地踏步的候鳥,我一定要有所準備,迎接每一個挑戰與考驗!在《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這本書中寫到關於班級管理的方面有很多,如常規、環境創設、溝通技巧等等,這些是我必須學會掌握的東西,通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我把書中很好的點子用筆記形式記錄在我的本子中,一些好詞好句我也一併抄寫在我的語錄中,這些東西的積累就是一大筆財富,是任何都不能代替的。我常會在一段時間後去翻閱一下我收集的寶貝,發現這些不起眼的句子正是平時教學生活中我需要的金玉良言,我少了它們不行!

唐僧師徒歷經十幾年去西方取得真經普度衆生,我只是一名幼兒教師,雖然我不曾揹負要救世的使命,但是我面對的是一羣幼苗,一羣可能將來成爲國家棟梁的人才,我的責任很重。俗話說“要給孩子半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必須要不斷的更新知識,提升能力,豐富經驗,我相信:書是我最好的選擇!我要善於從書中獲取教學的真經!

  幼兒教師成長專業書籍讀後感2

《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這本書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麗蓮·凱茲教授寫的。她在書中對我們常見的一些教育現狀或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解析,書中的每一個例子都是以凱茲博士親身經歷的真實問題來撰寫的,在閱讀過程中引發了我的共鳴,因爲我就是一個一線幼兒教師,她的文字觸動了我的內心。

第十六章《教學輔導的原則與策略》這一章節的重點在描述負責輔導老師在職進修人員的角色,這讓我想到了學校裏所進行的師徒結對活動,活動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要幫助新教師能更好地適應自己所在崗位的教師角色。這一章節的內容對像我這樣一個承擔着帶教任務的輔導教師而言,可以說是啓發頗大。

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輔導的原則裏凱茲博士提到需加深教師對情況的瞭解,即最有效的在職輔導課程是能協助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情況有更適當、更正確、更深入及更專業的瞭解,可以協助教師與在職訓練結束後,仍能保留並應用所繫的的知識、想法與見解。

這一見解讓我重新審視了我的帶教工作。在以往的帶教工作中,當“徒弟”遇到困難、發生困惑時我經常會直接給予他“藥方”,告訴她該怎麼做,以解決當時的問題。效果當然很明顯,這個“藥方”迅速的發揮了作用,幫助其解決了當前的困惑,我也從中感到滿足。但是當再次遇到問題時,“徒弟”是否能自行解決呢?答案是不確定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從凱茲博士那裏得到的啓示,直接的藥方雖有價值,未能深植於老師的思想領域中。如果做師傅的能輔導徒弟着重於對情況或問題的剖析與瞭解,多問問“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有哪些解決的方法?”“每種方法會有什麼後果?”這些問題,則可以引發徒弟的思考,幫助徒弟分析問題,理清思路,並對事情或問題產生新的認識、新的看法。那麼,長此以往,徒弟便會學會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以後即使師傅不在場,她也有能力可以自己想出適當的行事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師徒關係

1、延緩糾正。

文中提到輔導人員有時在觀察教師的行爲後,會急着糾正老師,一方面是急於協助老師改進技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爲了建立自己的專業權威。但是這種做法優勢過於急躁,因爲有時過早地糾正會讓受輔導老師和輔導人員疏離,反而會喪失長期輔導該老師的機會。

不錯,在帶教的過程中,每當發現新老師有做得不妥或不夠之處,我總是會及時的給予指正,自以爲是給予她幫助,卻不知這樣的做法使得我和新教師之間的關係漸漸疏遠,這正是犯了上述的毛病。凱茲博士告訴了我:延緩對老師的糾正能使輔導人員與老師間建立足夠的信任關係,使得輔導人員的建議在老師眼中是一個協助,而不是一個專家所做的批評,這樣才能促進輔導工作的順利進行。

凱茲博士的提點讓我認識到了自己在帶教過程中的錯誤之處,也讓我找到了曾經帶教過程中產生不愉快的原因之一,着實讓我欣喜。

2、提出嘗試性的建議。

在帶教過程中所提的建議最好以嘗試性的語氣及形式提出。比如:“下次再有這種情況發生,可以試試乙方法,看看是不是比較有效!”這樣的技巧除了凱茲博士所說到的具有可以避免教師在運用此方法失敗後的挫敗感,更有利於教師實驗、創造等特質的培養。除此之外,我覺得這樣的說話方式也更容易讓受輔導的教師的接受,因爲這樣的說話方式不是從上至下的,而是作爲一個平等的夥伴式的建議出現,也更有利於建立起良好的師徒關係。

3、更多的鼓勵和讚揚。

有一次在高一敏名師工作室活動時,爲配合袁晶晶老師的一項任務,我準備了一些資料和自己的想法,當時袁晶晶老師回覆我:“親愛的,這真是太棒了!”爲了這句話我竊喜了很久,能受到這麼了不起的老師的稱讚,自然是得意的。可見鼓勵和讚揚是十分受用的。

正如凱茲博士在文中提到的:不管老師能力如何,有時勇氣和熱忱的的過度消耗會導致沮喪,讓他們認爲不論自己在怎麼努力都不會有結果。不錯,如果老是聽到得是輔導老師的指正,換做是我可能也會認爲自己無用,從而對工作缺乏信心和熱忱!讚美之言人人愛聽,我們要向對待幼兒那樣,堅持正面教育,多給新教師鼓勵、支持以及激勵,這樣就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使她們繼續維持工作熱忱和努力。

當然,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在鼓勵,讚美新老師時,言詞的內容中應提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有具體指向,如:“你的迴應很不錯”“活動重點把握得很好”……,不要使用一些善意的空話。

讀了凱茲博士的書,感受其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理論成果的同時,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與無知。在幼教工作的海洋中,不管談理論還是說實踐,自己都缺乏一種反思、觀察、辨證和理性,更沒有值得借鑑的教育策略、建議與教育智慧。我想,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養自己的內涵,使自己學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纔能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幼兒教師成長專業書籍讀後感3

《教師的20項修煉》一書是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郭元祥的着作,本書主要透過“修煉教師形象、精煉教師生活、錘鍊教師專業”三大方面闡述了教師就應不斷完善的20項修煉。所謂修煉是一種對完美的追求,是一種對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煉是一種自我提升的策略,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內在的要求,是領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

本書的一大亮點就是作者率先提出了“教育人生”這一術語。“教育人生”就是要求教育中的人和教育相關的人,個性是教師自己,不再把教育僅僅作爲一個職業、一個手段、一項工作、一件事情來看待,來處理,而是當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來體驗,來充實,來完善;“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靈動,要用目標去激勵學生,用活力去感染學生,用激情去感動學生,用美德去感化學生,用創新去吸引學生,用智慧去啓迪學生,用文化去豐富學生用良知去引導學生;“教育人生”需要感動,感動自己、感動學生、感動家長、感動社會、感動中國、感動未來;“教育人生”需要理想,更需要信念,要有追求卓越、反對平庸的理想和信念,要有使每一個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理想和信念,還需要職責,需要體驗教育的快樂,感受教育的幸福。

本書作者從三大方面作了詳細地闡述,有“修煉教師形象”、“精煉教師生活”、“錘鍊教師專業”等三方面的資料。其中“修煉教師形象”共有8項資料,有“教師的服飾——服飾是信任的外衣,有調查研究證明60%的人認爲得體漂亮的服裝能夠增加自信;教師的微笑——身體的教育好處,我們何不對學生多一點微笑,對同事多一點微笑,對家長對一點微笑呢;教師的語言——溝通無限,教師的語言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思想;教師的習慣——習慣成就人生,無論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需要改良與更新、發展和進步;教師的寬容——用德性育人,教育中沒有了關愛、摯愛、熱愛,便沒有了教育激情;教師的智慧——成爲一個大智的人,教師工作是充滿創造的勞動;教師的情感——做一個多情善感的人,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是一種等待的藝術。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本書的第二部分“精煉教師生活”,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之樂”。樂從何來呢從有魅力的教育中來。教育是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是教師生命價值的實現過程,是一種人生的樣式;教育就是教師的專業生活。因爲,教師的成就感來源於教育,教師的幸福體驗產生於教育。精煉教師的專業生活,乃教師修煉必需。教師要學會自主思考並規劃教育人生,要透過閱讀來拯救自己,要學會表達教育生活體驗,要反思教育生活,要追求成就體驗,要學會釋放壓力,要從教育中尋找快樂,要珍愛身體,要真正成爲人師。

教師的規劃——自主思考並規劃教育人生,缺少生涯規劃的教師,極容易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教師的閱讀——所謂閱讀就是過一種閱讀的生活,因爲閱讀不只是去讀,更重要的是自我覺醒。無論我們生活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能夠透過閱讀來開拓胸襟,拓展思路,都能夠用閱讀來拯救自己。教師的研究——專業發展必經之路,“在研究的狀態下工作”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的一種境界。教師的寫作——教育生活體驗的表達,寫作即教育生活體驗的表達,務必寫自己看到的,感覺到的,而且要寫得真確、誠懇才成。

教師的反思——新型教師的必備潛力,盲目的反思不可能有什麼好的啓發,教師反思的對象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資料,

一是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所謂理念就是理想和信念,就是理論和觀念。理想地說,教師的任何教育行爲都就應建立在必須理念基礎之上,所謂有理念就是對自己的策略選取和行爲方式能夠清晰地進行理念解釋和行爲描述,能夠進行“爲什麼”的闡釋。

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理念的形式,觀點是理念的資料,思維方式是支配行動的重要因素,我們怎樣思維,就會怎樣行動。日常教育工作中,我們常用的反思主要是總結性反思,總結,其實是一個將零散的、過程性的點點滴滴進行整理的過程,是將其系統化的過程,總結其實就是一種反思的過程;總結是反思的起點,總結過去的經歷和經驗、感想和感悟,就是反思的開始。

教師的幸福——體悟教育之美,教師的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種體驗,是對教育中生存狀態的一種高級的、愉悅的情感體驗。教師的幸福是一種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一種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學藝術,是一種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種幸福。教師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要始終持續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一天對着鏡子朝自己笑一笑,每年做一次體檢,每月聽一場音樂會,每週唱一首歌,每一天多喝一杯綠茶或酸奶,每小時伸伸胳膊踢踢腿,每分鐘都持續樂觀陽光的心態!教師的健康屬於自己,也屬於教育!教師的幸福從哪裏來從理解與尊重中來,從仁愛與豁達中來,從溝通與合作中來,從反思與研究中來。

優秀的教師必須是具有教育精神、教育專業品格的人。她不僅僅擁有人格魅力,而且具有教師的專業品格。他們善於提煉自己的教育思想,構成自己個性化的教育藝術;他們善於擦亮眼睛看教育,反思課程、教學、德育、管理,構成自己的教育行爲品質;他們善於變革,改變自己,嚮往卓越和崇高,對學生展現出充分的文化影響力。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是從哪裏來的從教育實踐中來,從教育反思與研究中來,從教育良知與教育職責重來,從教育夢想與教育追求中來的!要成爲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重要的是在行動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動,成爲實踐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實踐者,作爲一位有思想的教師務必有信念,作爲一位有品位的教師,還要務必堅定自己的教育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