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怪誕心理學》讀後感

《怪誕心理學》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當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在寫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怪誕心理學》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怪誕心理學》讀後感

《怪誕心理學》讀後感1

近期看了好幾本之前一直想看的心理學書,選了這本來寫個讀後感,是因爲這本的學術味不濃,而且研究的問題還是蠻有趣的實例,能有較好的接受度,是本公衆可以接受的茶餘飯後居家旅行必備好書。當然,前提是你的接受能力夠好。

讀了幾年心理學,覺得心理學對人們會有種無法抗拒的魔力,我想這種魔力來源於人們的“擁有的慾望”和“本能的不安全感”。就像鍊金術一樣,讀心術也是一直令人無限嚮往。以這種嚮往來讀這本書,的確是種好動力。但是如果你當成一本讀心高手速成本,或者致富寶典來看的話,那又太脫軌了。或許,它是本另類的《失樂園》。其實它是一本教授的論文報告集,不過只是將報告濃縮得只剩問題和結論。其實一般的心理學研究流程應該是:1、找個問題。2、選個能量測的方法。3、找人做實驗。4、統計數據。5、得到結論。雖然說,得出的結論範圍更大更嚴密,但其實語調和天氣預報的應該差不多——“經過統計預測,明天晴天的概率爲70%”。

當然,公衆也不會要求氣象臺每天公佈計算的公式和預報數據。所以這本書,比起我看的另外幾本心理學的書,每個案例都少了一百來頁的數據統計表、計算公式和緯度分析等一堆專業的東西。或許看客們會覺得這些東西枯燥,但沒有了這些,心理學還剩什麼呢?雖然的確令看客們更能集中精力關注這些隱藏在生活中的細節包含的涵義。但前提還是那個前提——你的接受能力夠好。

心理學總給我一種荒涼感和無奈感。

700萬年前開始有傳統意義上的人類,而人類文明只有7、8千年的歷史,那人的一生不過100多年,一生之中又有多少時間思考自己自身呢?每秒的思考,都承載着人類在這星球上700萬年的記憶和本能。讓你放棄喜歡了十幾年的東西都難,何況是700萬年呢?每步都如向喜馬拉雅山頂攀爬,步履維艱。

這本書不過提醒了你,不要忘了思考。爲什麼這個笑話好笑?爲什麼你覺得星座準?爲什麼你會喜歡這件禮物?爲什麼你要結婚?爲什麼你渴望公平?爲什麼你覺得這些情況是正常的呢?爲什麼你覺得這種事是幸運呢?爲什麼你覺得這個邏輯是可行的呢?爲什麼?爲什麼?……

以上問題認真想了麼?覺得步履維艱麼?如果有人負氣地說,這樣活着還有什麼樂趣啊?想那麼多幹嘛,要追尋我的內心。那你的內心是什麼?是什麼構成的?你怎麼證明這個內心是你的,而不是別人強加的?……是不是想想都糾結呢?麻煩出門轉左吧,這本書不太合適你的,真的,畢竟25元也不便宜,夠搓一頓好的了。

好了,送走一部分不喜歡聽課的人了。現在來講講“斯德哥爾摩症候羣”這個概念。具體百度去吧,我這裏只說形成原因。就四條:1、人質強烈地感受到綁匪威脅到自己的生命。2、在綁架過程人質必須感受到綁匪施的恩惠。3、除了綁匪信息外,和其他信息隔離。4、人質必須相信沒法逃脫了。那我偷換個概念,想想人類700萬年的動物本能,想想7千年的文明社會,像不像個綁匪啊?你就揹負着這個人類的軀殼,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無處可逃。到了年紀,就開始喜歡別人了,然後身邊的人告訴你要結婚啦,要嫁娶什麼樣的人,還要加個孩子生活才完整呢,供書教學,幫兒女們把關男女朋友,對對,孫子孫女們要可愛,要四代同堂。這樣的人生就美滿了。

這是RPG麼?你還欠多少關才爆機啊?

哦,對了,心理學的最新統計,患斯德哥爾摩症候羣的人質大概爲30%,就是說30%的機會,你自己就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羣的患者,只不過沒有遇上劫案,所以沒有辦法體現而已。當然,這個數據來自美國的聯邦調查局對人質的心理學統計而已,不包括 其他國家其他類型的人類。如此而已。

《怪誕心理學》讀後感2

西方的通靈者大概和中國的算命先生差不多,怪誕心理學讀後感。這樣的事我接觸得也不算少了,因爲我父親比較相信這個,經常找先生替我算命。出於好奇,我自然或多或少也會了解一些,但不是很相信。我倒希望它可以相信,因爲每次的結果都還不錯。確實它們對我的生活還是產生了影響的。按照書中的說法,這一類都是他們根據信息收集編出來的謊話。可是對於性格方面的描述,爲何又會感覺那樣貼切?難道這些也是他們經過長期收集統計出來的結果嗎?那是真是假呢?出生的時間對人的影響真有那麼大嗎?那豈不是應驗了命運一說?果真是如此嗎?

不希望這是真的,因爲我願意看到努力拼搏而得來的收穫,同時我又不希望是假的,那樣的世界似乎也就不存在一些讓人敬畏的事物了。壞人如果努力也要給他一個好的結果嗎?我可不願意。而且生活中人們會把一些有聯繫的事情理解成是命運,那樣的說法是錯誤的嗎?前後的因果,命運的安排,我說不上來。真的是奇怪的心理呢,複雜而且混亂。希望這本書能給予我啓示。

書中說“人們對於自身的性格和能力抱有不切實際的樂觀態度”,言下之意就是自我感覺良好。這樣的話,人自然會欣然接受別人的讚美之詞。所以對於別人的好的評論,會認爲非常正確。可是對於一些不好的評論,我也是覺得很符合的。那這個又該如何解釋呢?我肯定不會連好壞評論都分不出來吧。認真想一想,評價中的好些詞語都是模棱兩可的,很模糊。

我只是片面性的撿取了符合的,並且將一些牽強附會到自己身上嗎?如果真是這樣,我想這也是沒辦法的。人的無中生有的能力可是向來就很強的啊。這樣想想,我可被那些評論害得不輕。被認爲聰明的我(同時也是自認爲)並沒有好好努力。

我一直很奇怪那些參加邪教和傳銷活動的人爲什麼那麼容易被洗了腦。一直很自負,認爲自己的話肯定不會這樣子的,可是,現在仔細分析,我倒是那種很容易被吸收並洗了腦的人呢。好奇心強,對生活沒有很明確的原則和底線,隨大流意識比較強,也有較強的自我辯護意識(這點似乎正在慢慢弱化)。我不想說這樣的我就很不好,換個角度看待的話,倒也不賴,不是嗎?要避免被洗了腦,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自己思考,可是這並不是件簡單的事,破除習慣絕不簡單,不管是不愛思考的習慣還是思維定式。至少我在這方面是比較差勁的,要加油了。

書還沒有看完,可是我已能感覺得出來,作者的觀點是根本沒有鬼神和命運一說,生活中的各種奇異現象都是人類心理和潛意識的作用結果,在現有的各種研究和證據下是這樣的。對於前面提到的問題——命運這種說法是錯的嗎?我想答案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了。順境中可能使人怠慢或者心平氣和,逆境中可能使人放棄或者減輕痛苦,關鍵還得看主人公的心態了。

噢,天吶,事情總是那麼讓人難以判斷,很糟糕,不是嗎?

《怪誕心理學》讀後感3

有人做了這樣一個研究,邀請了三個人作爲投資人,一個是某資深分析師,一個是金融占星師,一個是4歲的孩子。分別給他們一筆虛擬資金,讓他們選擇若干只股票(比如說4只)。分析師根據自己多年來的從業經驗,占星師則根據各個公司成立日期的星象,而小孩則採用“天女散花”_將寫有公司名字的卡片往上一拋任意抓4張_的方法。一個星期後,由於股市的突然動盪,分析師虧損了7.1%,占星師虧了10.1%,小孩虧了4.6%;一年後,分析師虧了46.2%,占星師虧了6.2%,小孩獲利5.8%。_來源《怪誕心理學》

我覺得這裏有一個前提,股市出現了大的動盪,從而導致了分析師的大虧,但不能就此說明分析師的分析最不可行。類似的有一個實驗是請了幾名分析師和一隻猩猩,讓他們一起做模擬投資,最後的結果是猩猩總能贏個把分析師。這個實驗結果挺有趣,說明了分析師不見得能夠比“隨機操作”來的厲害。

至於占星師的結果,也不能說明太多的問題,這畢竟是一次實驗,隨機性很大,也許N次實驗後占星師與小女孩的結果會相差無幾。

按占星學說,十二星座中有六個星座和外向有關(白羊,雙子,獅子,天秤,射手,水瓶),另外六個和內向有關(金牛、巨蟹、處女、天蠍、摩羯、雙魚),另外土象星座的人更能保持情緒的穩定和心態的平和,水象星座的人則更神經質一些。

然後做這樣的實驗,找一羣對星座完全不瞭解的孩子,對他們做性格分析,結果與星座毫無相關。

同樣找一羣對占星學比較瞭解的人,做性格分析,卻發現結果與占星學傳說吻合程度非常接近。_來源《怪誕心理學》

這個實驗就會有這樣一個結論,“你信它,它就有”,或者說,有些人的確會成爲他們“應該成爲”的人。按照這樣的邏輯,星座學科不科學似乎已經不大重要了,重要的是星座學到底會不會對人產生影響。顯然,這不是星座本身的力量,而是人們相信了星座之後產生的力量,再簡單一點說,是人的意識的力量。

人畢竟是生活在人的環境裏的,也許你不信,但不能讓周圍的人都不信,這麼說來,研究一下星座學也是挺有意思的了。

《怪誕心理學》讀後感4

閱讀早餐會已經舉行了兩期,在上一次閱讀早餐會抽獎時有一個幸運的小夥伴——雄森國際的曹學軍抽中了一本奇怪的書《怪誕心理學》,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從這一本怪誕的書上有什麼收穫!

《怪誕心理學》單看書名就很吸引人,不管你是看過心理學還是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憑怪誕二字就足以讓你產生興趣把書看完,去尋找本書所表達的怪誕之處在哪?理查德在書中給怪誕心理學找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定義:怪誕心理學是以科學的方法研究日常生活中稀奇古怪的各個方面。這是一個很嚴謹的定義,但是,什麼樣的方法纔是科學的方法,什麼樣的問題才足夠稀奇古怪,這對於心理學瞭解不是很多的我們來說還真的不是很清楚。

看完書,其實並感受到書名之所理解的怪誕,其實大多就是最普通的大衆心理知識讀本而已,整本書讀完後,學習其中的精華要義,是轉化爲我們自己的思想和力量,不會盲從和迷信,最終是爲了現實意義中的開解和提升。這本書一共涵蓋六個部分,分別是時間心理學、撒謊與欺騙心理學、靈異心理學、決策心理學、幽默心理學、自私心理學。無論哪一個部分,都是在說明心理的作用對人和事件的影響之重,有時甚至會發展成爲決定性因素。

淺顯易懂,讓人感覺心理學並不遙遠和玄虛,可以很好的指引大衆心理向陽光、健康方面靠近,從而也積累起來對心理分析的一些基礎認識。

有興趣就看一看吧,多讀書總不是壞事情!

《怪誕心理學》讀後感5

這本書是我讀的理查德·懷斯曼的第二本書了。在第一本書中我就被他書中的種種實驗和他的研究所吸引,甚至可以說是深深地着迷。這位被稱爲心理學家中的怪才,喜歡研究搞怪心理的心理學家,確實爲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在擴大我們眼界的同時,也破除了很多我們一直以來信以爲真其實卻是子虛烏有的看法。

這本書是作者和很多卓越心理學家研究成果的結晶。同作者一貫的風格一樣,這本書也是在大量的實驗數據中爲我們呈現各種觀點。任何1種結論都不是隨手捏來信口胡說,而是在做出了大量的實驗通過各種科學的研究所得出。當然,我認爲這本書吸引人的地方並不在於僅僅只是用實驗說話的這種方式,還有這些實驗的研究領域。在這本書中,作者呈現給我們的都是一些同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經常聽說或者接觸的事情而展開的實驗調查。而更有趣的是,實驗的結果往往並不是我們常常以爲的那樣。因爲接近性,因爲獨特性,所以更有趣味性。我們通常會對和自己相關聯的事情更感興趣,同時因爲相關所以也更容易理解,不至於因陌生而感到一頭霧水。讀了那麼多本書,也可以說讀了那麼多本好書,但是這本書卻是我讀的最感興趣,讀的最認真的一本,讀的最完整的一本。這本書裏讓人有些頭痛的便是裏面大量的實驗所提到的一些著名的心理學家,研究人員等等。本來讀一本書能夠對裏面某些有用的觀點記憶下來,並且經過消化咀嚼成爲自己的知識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在看書的時候看見那些“著名的心理學家”的名字在腦海中一閃而過然後消化殆盡,陌生的還是陌生的,這種滋味並不好受,所以,我在看書的時候還是用一邊看,一邊查閱資料,至少得弄明白這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到底是誰。儘管這樣做會花費我大量的時間,或許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還沒有收穫的大,但看書不就是爲了瞭解更多和尋求心裏舒暢嗎。所以,這樣做似乎也是值得的。但是很遺憾的是,書中所提出的陌生的名字實在是太多了,沒能堅持到最後。

這本書共分爲六章。每章對應1個不同的心理學:時間心理學、欺騙心理學、靈異心理學、決策心理學、幽默心理學和自私心理學。不管是哪一章節都充滿趣味,並且用各種各樣的實驗告訴你,你所不知道的答案。時間心理學作者給我們呈現的是你的生日到底隱含着怎樣的祕密。其實這一章關於的生日日期這個問題,說簡單點就是在說星座的問題,生日與性格的關係也就是星座與性格的關係。占星學家說的到底準不準,這個問題到現在也一直是爭議不斷的。對於我來說,我就是1個很相信星座的人。每次看關於星座的陳述與測試,我都覺得太準了,儘管身邊有人說那是假的,但我仍然深信不疑。對於這個頗具爭議的問題,作者和一些心理學家們展開了各種各樣的實驗。爲了驗證這個問題,艾森克和英國占星學家傑夫·梅奧聯手展開了一項調查。在這次實驗中有20xx多人被要求提供他們的出生日期並填寫艾森克人格調查表。然而調查的結果竟然與古老的占星學傳說完全吻合。這是不是就說明人的性格的確是和星座有關的呢?實驗並沒有結束。如果1個結論真的這麼容易就得出的話,他的可信度可想而知有多高。顯然,艾森克自己也對調查結果產生了懷疑,因爲他突然意識到參加調查的人事實上已經對占星學篤信不疑了。然後他又重新做了個實驗。這次的實驗對象是1000名孩子,他們幾乎不可能聽說過性格和星座之間的關係。這一次,調查結果出現了顛覆性的變化,而且顯然與古老的占星學傳說毫無吻合之處。爲了進1步驗證生日和個性之間到底有沒有關聯,艾森克將調查對象從孩子轉到了成人,這一次,調查對象對占星學的瞭解程度深淺不一。

《怪誕心理學》讀後感6

週末翻閱圖書,書架上失手掉下一本新書,定睛一看,原來是去年底買回但一直未看的《怪誕心理學》,今天不是我選它,是它提醒我,索性放下別的事情,把它啃掉吧!我把看書當成拼圖或者十字繡,拿起來就看完它,並不一定會立刻火花四射,但訊息已經儲存起來,有一天在現實中經驗類同時,會自動感應對接。

《怪誕心理學》單看書名就很吸引人,“怪誕”二字無疑是最大賣點,加上個性的封面設計和宣傳文字,在20xx年底一度成爲最暢銷的打榜書。心理學這個學科對大衆來說感覺很深奧和神祕,你如果說跟別人談歷史、文學,一般人很好理解;你若說跟別人探討一下心理學,別人多數會認爲你腦子有問題。可是心理學的範疇卻比歷史和文學距離人們更近,心理學無時不在:早上起來糾結是喝杯果汁還是喝杯牛奶,當爲買哪件衣服而猶豫,當你去安慰你的一個好朋友,離家出門走出一段又回去檢查門是否鎖好,當你見到領導就很注意自己的語氣和說話方式。可以說,只要醒着的時候,無時無刻沒有離開心理學,就算睡覺做夢時,也與心理學有關係,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著作《夢的解析》就是分析夢與人的心理之間的關係。

一天多時間看完,第一個感觸就是“一點都不怪誕”,其實就是最普通的大衆心理知識讀本而已,至於“怪誕”一說估計也是吸引眼球和提升人氣的廣告行爲罷了。即便如此,這本書還是值得了解和思考的,如果你沒有看過心理學方面的專著,那麼看看這本書,一定有好處。

有的人很排斥心理方面的書籍,排斥是怕被繞進去,應該說這本身就是心理脆弱的表現。開放的心態讀書,無論是哪一類書,哪怕是聖經或者釋迦摩尼傳,你都只體會不同宗教和文化給你帶來的氛圍和感受,學習其中的精華要義,轉化爲思想和力量,不會盲從和迷信,最終是爲了現實意義中的開解和提升。

這本書一共涵蓋六個部分,分別是時間心理學、撒謊與欺騙心理學、靈異心理學、決策心理學、幽默心理學、自私心理學。無論哪一個部分,都是在說明心理的作用對人和事件的影響之重,有時甚至會發展成爲決定性因素。

我來對每個部分簡單概述一下,以方便大家瞭解:

時間心理學——

人的生日有時會決定你將成爲什麼樣的人,因爲你會通過心理暗示使自己的生日靠近別人給這個日子的定義,如人們對星座分析的迷信,會加速你的性格向星座分析手冊上的性格靠攏,因爲你認爲那就是你的性格。本來星座分析並無科學依據。不信!則對你不會有影響!信!你將因爲心理暗示自動自願的成爲它的俘虜!

撒謊與欺騙心理學——

撒謊是心理的需求,有時是有危害的,有時又是有益的。試問,你每天所看到的普通天蓋的的廣告中隱藏了多少的謊言和心理暗示。瞭解謊言,你才能夠辨認謊言,辨認出謊言才能不被謊言矇蔽。

靈異心理學——

很多靈異現象是由於心理暗示造成的,超低音波也是無法目視卻實質存在的,它可以干擾人的正常感官,產生幻覺或錯覺。人自身的神經系統過分緊張而感覺到靈異,人爲因素很大。其實在《克服恐懼》一書中有一句話很好解釋這個問題:當你敢於勇敢的直面恐懼的那一瞬間,恐懼會瞬間潰敗;反之,當你退卻時,你會在瞬間被恐懼淹沒和吞噬。

決策心理學——

人們通常觀點會對符合大衆標準的優秀者更有利,甚至幾公分身高決定了總統的當選,美國排名前100的富豪基本上都是高個。高大、英俊的人獲得成功的機率更高,這就是決策心理的.暗示作用。當然這是常規,如果有別的引導和干擾措施,也可以製造相反的結果。心理暗示對於促進銷售方面相當有效。

幽默心理學——

因爲人羣的各種特質不同決定了對幽默的見解不同,全世界無法找到一個令所有人都感到好笑的笑話。但科學研究表明,幽默感使人增加快樂指數,更容易成功、順利,並增長壽命。沒有數據能表明喜劇演員或滑稽劇演員更短命,相反他們快樂指數也很高。

自私心理學——

自私心理是以自我爲中心的心理,表現在現代社會中會造成社會道德的沉淪,但分析這樣的心理,採取何種的措施可以有效阻斷自私心理,爲世界創造更多的愛心,這是自私心理學的使命。瞭解心理的極端反面,是爲了有一個參照點,遠離並引導向正面。

《怪誕心理學》淺顯易懂,讓人感覺心理學並不遙遠和玄虛,可以很好的指引大衆心理向陽光、健康方面靠近,從而也積累起來對心理分析的一些基礎認識。有興趣就看一看吧,多讀書總不是壞事情!

《怪誕心理學》讀後感7

記得青春年少時,不是與同學三五成羣,用撲克牌算運氣,就是讓別人看看手相,瞭解自己的運程,那種對未來結局的渴知,伴隨自己成長,直至如今工作、婚姻已成定局,自我認知能力加強,才慢慢不再去看運程。無意間看到《怪誕心理學2》封面標題所言,一切超自然現象均可被心理學解釋的宣傳語,內心蠢蠢欲動,立即跟隨理查德.懷斯曼教授的目光,探索八個超能力,本書由成爲你的預言家拉開帷幕,靈魂出竅,大腦騙人就這麼簡單等等,最後落筆於感知動物的心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互動的旅程中探索超自然現象的祕密。

書中開篇講到D先生邀請懷斯曼教授觀察他如何做通靈閱讀,D先生起先對43歲女招待麗莎,一無所知,他通過看手相、算塔羅牌,對麗莎通靈閱讀十幾分鍾。當她離開實驗室時,懷斯曼教授採訪了麗莎,她說D先生,果然與衆不同,對她的性格、最近的困難,及她哥哥的職業都描述的相當準確,她給D先生通靈閱讀打了滿分。

通靈閱讀真的這麼神奇?在互不相識,有限的時間內,通靈師就能對志願者的情況描述準確?帶着一個個疑問,慢慢閱讀,才發現靈異世界的真實謊言,超自然現象並不存在。

讀着此書,我突然想起,被敬一丹、李亞鵬、馬雲等社會名人推崇的道長李一,現任中縉雲山紹龍觀住持,號稱身懷"駕馭220伏電"的絕技,在上海電視臺《天下第一》欄目中使用道家胎息法,創造水下閉氣生存2小時22分鐘的記錄,被人們捧爲神仙。可惜假的永遠是假的,李一走紅時間不長,在網友的質疑聲中,從神仙的寶座跌落凡間,虛構弟子三萬也露出馬腳,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在這個五彩世界,要有一雙慧眼,去僞存真,隨時揭開事實真相......

《怪誕心理學》讀後感8

怪誕心理學只要是解釋我們日常裏會接觸到或者已經經歷過了的奇怪事情,在常人看來它是帶有詭異色彩的事件,因爲有的事件是用科學道理也難以解釋,但是它與“心理”兩字密切聯繫,往往在心理方面能說得通。如讀心術、黑色星期天死亡人的背後原因等。

世界上一直流傳着一種能知道人在想什麼的讀心術,當看着對方的時候。有位有天賦的讀心表演者畢曉普,在他的舞臺上,觀衆經常會見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表演,他會在觀衆中隨機抽取一人,並讀懂這位觀衆的在想什麼,比如他會要求觀衆將一顆鈕釦交給觀衆席中的某個人,在這一過程中,畢曉普會和另外一名作爲監督的觀衆退到幕後,等一切完畢,他會走出來,拉着那位藏好了鈕釦的觀衆的手,先示意他不要緊張,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移動的方向上。接着,畢曉鋪就用自己的胳膊拖着觀衆的手,在觀衆席下快速走動,很快便找到了鈕釦。其實在我看來這就是很詭異的,怎麼能在那麼多人中找到鈕釦,真的很不可思議。然而,答案是在他牽手的放鈕釦人的身上。他只要是根據他的緊張程度和麪部表情去找,當他走在拿着鈕釦的觀衆的大概位置的時候,放鈕釦人變得緊張起來,在確定位置時看當事人的表情變化確定具體位置,這樣很快能找到答案,經過這麼解釋之後覺得一切合情合理了。

黑色星期天是很奇異的事件了,當我第一次聽的時候就很迷惑,很好奇想去聽聽,然而是沒有機會的,這首歌是已經被禁起來了。但是很迷惑爲什麼那麼多人能被一首歌迷住了呢,選擇輕生結束呢?據瞭解製作這首曲的作者是匈牙利的音樂家魯蘭斯.查理斯,這首曲是他在和他女友分手後在極度悲慟的心情下創作出來,這首曲是帶着抑鬱的色彩,能令人想起悲傷的事情,這就是這首曲的特點“心理暗示”,所有聽這首曲的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傷心往事,抑鬱難以排解,往往做出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再加上當時是處於戰爭時期,生活所迫,物質貧乏,所以那時聽這首歌的人會選擇死亡,也就是心理在作祟。

這本書解釋了很多個日常能經常碰到的異議事情,如爲什麼有的人那麼禁忌數字4,7;爲什麼有的店鋪要裝修暖色系的牆面;爲什麼會經常做噩夢且會是同一個夢;看了此書後覺得原來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往心理方面去解釋的,才知道人的心理作用這麼強大,以及瞭解一點心理知識的必要性,覺得此書值得一看。

《怪誕心理學》讀後感9

有人曾經問我:你從事的這項研究到底能有什麼用呢?但我從沒有因諸如此類的懷疑或非議而動搖過。我始終堅守着這樣一個信念:只要能夠滿足人們的好奇心、能夠給人以些許的啓迪、能夠讓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解讀我們置身其中的這個社會,那麼你所做的一切就是有價值的!_

斯坦利·米爾格蘭姆《社會生活中的人》

什麼是怪誕心理學?這門學問的意義何在

以科學的方法探究泡茶的奧祕、祈禱的力量、水果的個性和人浪的形成。

長久以來,人類行爲的古怪面一直都在撩撥着我那充滿好奇的神經。

在大學裏讀心理系時,我曾把倫敦的國王十字車站當成心理實驗室,在那裏一呆就是好幾個小時。我的研究對象是那些剛剛見到自己的另一半走下火車的人。在他們深情相擁的那一刻,我會立即走上前去,同時啓動藏在口袋裏的秒錶,然後對他們說:"打擾了,你們不介意做個心理實驗吧?從我剛說’打擾了’這幾個字到現在,你們覺得已經過了幾秒鐘?"研究結果顯示,沉醉在愛河之中的人會大大低估時間的流逝速度,正如愛因斯坦所言:"如果在一個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上一小時,你會覺得只坐了一分鐘;如果你在一個熱火爐上坐了一分鐘,你卻會覺得彷彿坐了一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我一直對心理學中不同尋常的方面心存好奇。當然,我並不是第一個對這種行爲測量法感興趣的人。在時間的歷史長河中,每一個時代都會出現幾位致力於探索稀奇古怪事物的研究人員。

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是維多利亞時代一位特立獨行的科學家,很可能也是這種行爲測量法的創始人,他把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研究不尋常的主題上。他曾偷偷衡量同事演講時怪誕心理學讀書筆記 聽衆煩躁不安的程度,由此來客觀評判同事的演講是不是很枯燥乏味。他曾在口袋裏放着計數器,在英國各主要城市的大街上游走,暗中記錄和他擦身而過的人是貌美如花、相對醜陋或是相貌平平,並由此繪製出了英國的"美女地圖"(倫敦的美女最多,阿伯丁的情況最爲糟糕)。

高爾頓對祈禱效果的研究引起了較大的爭議。他做了一個假設,如果祈禱真的有效,那麼神職人員應該比大部分人更爲長壽纔對,理由很簡單,他們祈禱的時間顯然更長,態度也更爲虔誠。他對各種人物辭典中收錄的成百上千名人進行了非常廣泛的分析,結果發現神職人員的壽命其實遠沒有律師和醫生那麼長,這讓極爲虔誠的高爾頓開始質疑祈禱的力量。

甚至連泡茶這件事也引起了高爾頓的注意,爲了用科學的方法找出泡杯好茶的完美之道,他花費了數月的時間,還做了一個特殊的溫度計,讓他可以隨時測量茶壺裏的水溫。經過嚴謹的測試後,高爾頓得出瞭如下結論:

當茶壺內的水溫維持在180~190華氏度之間,而且茶葉浸泡時間達到8分鐘時,泡出的茶味道最醇,喝起來最香,而且絕對不會太苦,也不會太淡。

能夠對泡茶進行如此徹底的研究,高爾頓很是得意,於是驕傲地宣稱:"茶壺裏再也沒有什麼祕密了。"

從表面上看,高爾頓對無聊、美貌、祈禱和泡茶的研究可能顯得比較分散。不過,這些都是同一種人類行爲研究方法的早期絕佳案例,我把這種方法稱爲"怪誕心理學"。

簡單地說,怪誕心理學是以科學的方法研究日常生活中稀奇古怪的各個方面。在過去的幾百年裏,雖然已經有少數先行者在心理學研究中採用了這種方法,但這種方法卻一直未被認定爲一門嚴肅的社會科學。這些研究人員追隨着高爾頓的腳步,在主流科學家怯於涉足的領域內勇敢前行。他們業已完成了以下創舉。

《怪誕心理學》讀後感10

我一直對心理學懷揣敬意。在中國,這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而在國外,卻頗有研究。

有人說,學心理學的人都有心理疾病。事實上,每個人的心理都會有那麼一些障礙的,只不過外在的表現不同而已,有些人其實挺內向的,可是面對生活的時候又不由得作出積極開朗的態度,那麼從這一點來說,他就是在違背自己內心的意願,也算是小小的心理疾病吧。所以,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人的心理是完全健康的,只有相對健康和相對不健康一樣。舉個簡單的列子,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人的身體是完全健康的,能夠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並且永遠不生病,心理亦然。人生來都是不完美的,從而造就了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所知道的心理學,他們對生物還有統計學科的要求頗高,因爲研究的是人類的心理,就必須對人類的生存系統有所瞭解,並且需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調查研究,給出讓人信服的數據答案。

這是我的小小猜測,人們對生活的不可預知性感到恐懼,在平日的生活中,在與人的交往中,總是有恐懼感的存在。一方面,人們想要更加的瞭解自己,另一方面,人們想要了解別人,於是,心理學便誕生了,從而蓬勃發展,蒸蒸日上。當然,這是我的猜測啦。

這本叫《怪誕心理學》的書滿足了我對心理學的一些好奇心,也讓我把心理學從自己劃分的直覺範疇轉向了科學。怪誕心理學就是用科學的手段進行各種各樣的實驗,瞭解人類心理的各個方面。

用科學來解釋,爲什麼人們對星座抱着信服的態度,那是因爲星座中涉及的更多的是人類的共性,有着先入爲主的態勢,爲什麼幸運的人總幸運而倒黴的人總倒黴,那是因爲已經形成了強烈的心理慣性。總之,這讓我理解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及其強大。

何爲心理暗示,就是不斷的提醒自己某件事情,然後你就真的可以實現。換一種方法,如果有人一直在你耳邊對你說你做過某件事,你會覺得你可能真的做過或者你會去做,這也可以理解成是教唆啦。

我更願意把心理暗示理解成爲一種鼓動的力量,這種鼓動來自自己的內心要更好一些,對於自己想要實現可有困難重重的事情,可以進行心理暗示,畢竟人類的潛能很大,還有很多的力量並未發掘。可是,從另外的方面來理解,我總覺得心理暗示像一種謊言,包含着自欺欺人的性質,可又一想,反正欺騙的是自己,別人也不一定能夠知道,於是,就很坦然了。

我仍然對心理學滿懷敬意,認爲如果能夠通過表象瞭解人類的內心,那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