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後有感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後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幾年前,初涉職場,經驗不足的我很是焦慮,正當迷茫的時候,有朋友推薦看《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她說張德芬的見解很能寬慰人,我卻武斷地牴觸這類心靈雞湯的書,認爲它的作用像一塊軟布,拭過傷口,卻不能治癒根本。

讀遇見未知的自己後有感

如今有了婚姻,工作尚可,卻也有困惑不已的時候。偶然到書店逛逛,我看到最新印刷的版本,封面上沙漠黃的背景上,坐着位長髮翲逸的托腮女子,像極了夢中的場景,於是把書買回來讀。

全書以女主角若菱的視角,當她面臨工作、婚姻同時出現問題,尋求高人指點的過程。若菱與志明是大學同學,在周圍人的眼裏是絕對的才子佳人,兩人從美國留學歸來後,就各自奔向工作崗位,志明留校當上教授,而若菱成了外企骨幹。隨着各自工作上的壓力,交流越來越少,互要以冷戰應對,感情出現危機。工作上,若菱兢兢業業,卻要遭受不公正的排擠,她異常的憤怒;回到家,看到志明與不認識的女子摟在一起,她更是沮喪。一切的不順利,加上兒時痛苦的回憶,讓若菱頓覺崩潰,人生不知如何繼續,這時出現了位靈脩的老人,寬慰她,幫助她慢慢找回本我,認同自己。

讀完,我感覺豁然開朗,若菱的故事沒有結局,並不像衆人所願的美好團圓,而是順期自然,認同自我。市面上很多類似題材的書籍,能做到通俗易懂的並不多,作者將理念融合到故事對話裏,對簡單事情的討論引發我們對世界的思考,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點。

我們看見的世界,是我們選擇看見的.世界。有個小故事,男子天天打老婆,後來拋下妻子和三個兒子,遠走他鄉。三個兒子長大後,老大認爲是罪惡的世界造就父親,而父親的拋棄造就了他痛苦的一生,他到處偷竊搶劫,報復社會;老二認爲父母的模式就是自己人生的模式,娶了老婆回來,天天拳打腳踢;老三認爲母親很可憐,自己長大了成爲男人,要疼愛自己的老婆,對母親更是孝順。

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待事件的發現,源自於觀察者的主觀判斷,然而事件本身就是那樣的。所以要追求內心的真我,主要是四層:關心身體的變化,與身體聯結;臣服於發生的事實,不被情緒左右;負面思想是自己加上去的,檢視自己的心態;認同自己的身份,所處工作、社會地位、家庭、財富,接納自己,才能歡迎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