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假如三天光明》小學生讀後感

《假如三天光明》小學生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假如三天光明》小學生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假如三天光明》小學生讀後感

《假如三天光明》小學生讀後感1

今年寒假,我懷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著名殘疾女作家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深刻地認識到人要在感恩中成長,纔會有一顆感恩的心。

作者海倫一歲時突發重病,失去了聽覺和視覺。從小她就嚮往着光明、嚮往健康。她在文中這樣寫到:“我們並不感激我們的所有,直到我們喪失了它,我們意識不到我們的健康,直到我們生了病——自古以來,莫不如此。”的確,在緊張忙碌的現代生活中,人們似乎忘記了感恩。我們不會感恩自己的健全,不會感激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因爲不會感激,所以不會珍惜,更不用提回報了。一旦生活不如意或失去了什麼,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埋怨,埋怨父母無能、埋怨社會不公平、埋怨老天不開眼……埋怨聲不絕於耳,生活浸沒在埋怨聲裏,從此人生也就失去了快樂感、幸福感。

海倫集聾、盲於一身,一直無法與其他人進行正常的交流,更無法去欣賞動聽的音樂,人間美景。在黑暗、封閉的環境中,她一度暴泣、倔強、任性,爲所欲爲。然而她十分的幸運,雖然身體殘疾,但她有關愛、呵護她的父母,幫助、陪伴她的摯友,引導、教育她的老師,支持、尊重她的社會各界。正是父母、朋友、老師的關心和幫助,海倫適應了生存環境,掌握了與外界交流的技巧,同時也學會了感恩。也許是失去了健全的身體,所以她更加懂得珍惜、懂得回饋。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反觀這無趣乏味、單調枯燥的生活,是不是我們自己出現了問題,是不是該改變些什麼?或許在起牀之後該感謝老師辛勤的教授;或許走在整潔的校園裏該感謝辛勤的園丁;或許在遊覽瑰麗的風景時該感謝上蒼給我們健全身心……人要在感恩中成長,纔會有一顆感恩的心。在感恩中成長,我纔會更健康。

《假如三天光明》小學生讀後感2

在暑假裏,我看了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是海倫·凱勒女士的自傳。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她出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在她一歲半時,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覺,聽力,與此同時海倫也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但她並沒有氣餒,鼓起勇氣,克服重重困難,面對這一切災難,終於成爲了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學院的畢業生。

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是海倫·凱勒的自傳,講述了海倫從誕生在這個世界上一直到莎莉文老師去世。哦!莎莉文老師還沒有向大家介紹呢!她全名是:安妮·莎莉文,是愛爾蘭移民的後裔,1887年海倫6歲9個月的時候,安妮·莎莉文成了她的家庭老師。從那以後整整半個世紀,安妮一直是海倫朝夕相守的良師益友。莎莉文老師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於海倫的生命,以無私的愛重塑了她的生命。海倫的成功,和老師的教育密不可分,老師使她成爲了一個不平凡的人。

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爲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

是啊!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類間的奇蹟。

《假如三天光明》小學生讀後感3

我是一個小書迷,整天遨遊在書籍的海洋之中。在這個海洋中,無數的好書令我受益無窮。我認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我人生的一位好的導師,帶我讀懂了海倫·凱勒的心聲。

海倫·凱勒的人生是不幸的。當上帝賜予她生命的時候,卻忘記了賜予她健康的身體。在她很小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奪走了她的視覺、聽覺與說話的能力,她失望了,用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她感覺生活沒有了希望,她是多麼渴望能重獲光明!就在海倫頹喪的時候,一位幫助她的天使出現了,她就是海倫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小姐,這位老師使海倫看到了希望,重拾了信心。在莎莉文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海倫學會了閱讀、識字,這也讓她感覺到了人世間的溫暖與柔情,還有自己身邊無處不在的愛。隨着時間的推移,海倫長大了,長大了的她學會了堅強,在學習中,海倫學會了講話、寫作。最終,她考進了哈佛大學,漫長的求學路磨練了她,使她成爲一個奇人。

讀完了這本書,我心中感慨萬千。海倫的88個春秋裏,87個春秋都是在漫長的黑夜中度過的,她利用自己不屈不饒的信心,越過前進道路上一個又一個的關卡,她無數次跌倒,無數次爬起來,向着自己的目標前進。不屈不饒,永不放棄!

《假如三天光明》小學生讀後感4

最近,讀到馬克.吐溫的一句話: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究竟取得了怎樣的成就,能和赫赫有名的法國皇帝拿破崙相提並論呢?帶着這種疑問,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我深受啓發。

這本書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系統而完整地介紹了她豐富、生動、真實而偉大的一生。她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但19個月後,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她永遠失去了光明和聲音,從此她和有聲有色有光的世界隔絕了,她也脾氣暴躁過,但她沒有放棄自己。在親人和老師的幫助下,尤其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讓人難以想象的成就。在這本書中,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這本書中最精彩,也是影響力最爲深遠的一篇文章。作者希望在這假想的三天時間裏,能看見自己的老師、朋友,去參觀自然史和藝術博物館,能看見紐約城的日常世界,最後還要去看一場戲劇,三天的活動表達了作者對光明和美的嚮往與追求,表達了作者對人類創造的高度讚美。

海倫.凱勒是一個奇蹟,一個神話,而創造者就是她自己!我們要像她那樣樂觀,堅強,不放棄,創造我們的奇蹟和神話!

《假如三天光明》小學生讀後感5

她頑強的意志使我感到敬佩。從她還是一個幼稚的孩童開始就生活在一個無聲無色的世界,但與她同齡的孩子卻有着多姿多彩的童年,這對她來說是多麼的不公平,這是常人所能體會到的痛苦嗎?但她並沒因此放棄追逐着她自己的夢想,她努力着,像自己的夢想前進。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因爲一點挫折就想不開,這和海倫凱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實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但還有一二呢,他們就是希望,他們需要你的勇敢自信來爭取,我相信有勇氣站起來的人一定會有回報,或許不多但你的勇氣值得嘉獎。

冰心奶奶說得好“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大部分人只羨慕別人成功的一面殊不知他們爲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所以我們不應只一昧的`羨慕別人,也應該要向他們一樣付出,畢竟付出就會有回報,相信有了自信並且付出的人,就一定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取得成功。

《假如三天光明》小學生讀後感6

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深深地被主人公海倫?凱勒給打動了,一個弱女子,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可是她卻頑強地度過了她那悲痛的人生。在這本她用一生的心血寫成的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在她一八九零年時,開始學習“說話”。 她被父母送去了波士頓的霍勒斯學校上學。海倫?凱勒上課,老師讓她把手放在老師的臉上,當老師發音時,海倫就可以感受老

師舌頭和嘴脣的變化,然後再由海倫來模仿老師的發音。然而,這種方法學習說話非常困難,就連二十六個英語字母,海倫也要讀上老半天,更何況是這些繁多的英語單詞了,海倫並沒有放棄,她用頑強的毅力,日以繼日地學習那些單詞和句子。最終,她學會了德語、法語、拉丁語、英語等六種語言,學會了說話。

然而,在1897年6月29日到7月3日,海倫考上了哈佛大學,並在7年後以優異的成績從學校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爲馬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更加爲盲人們服務。到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但在工作中,她還是完成14部著作.在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離開了她那87年的人生,可是,她那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卻永遠載入了史冊。

《假如三天光明》小學生讀後感7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自傳記敘了:可愛的海倫在19個月時由於急性腦充血而喪失了視力和聽力,且變成了啞巴,躺在牀上昏睡着,連當時最有名的大夫也沒有把握醫好她,大概上帝想留住她,一天清早,海倫奇蹟般醒了,但她的三個器官是一塊磨刀石,時時刻刻都在阻撓着她,年幼的她開始自暴自棄,常常摔東西,搞得一家不得安寧。都說上帝爲一個人關上了門,也會爲那個人開啓另一扇窗。在海倫7歲的時候,海倫的生活中出現了她的導師——安妮·沙利文。這位導師耐心地幫助着海倫,想盡一切辦法,在海倫的手掌上努力地拼寫着字母,試圖讓海倫輕鬆地學會。日子在一天天流逝,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海倫漸漸地走向成功大道,從黑暗的心靈一直到光明的世界,她,海倫以內心的執着,調理了自己暴躁的個性,學會了最基本的常用手語,最後她成爲了教授。

我十分同情她,從小失去了視力,看不到美麗的地球;失去了聽力,聽不到美妙的歌曲;不會說話,心裏的話無法與人溝通。然而她是如此堅強地活着,活出了人生的意義跟價值,那是多麼美好,多麼精彩的人生。她的人生有那麼多的障礙,她都跨過去了。有誰的一生會如此的坎坷,她卻如此的堅強,世上有幾個呢?

我認爲,我們都要向海倫學習,愛護自己的生命,活出自己,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的精彩有力。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要堅強地走下去,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加光彩美好。

《假如三天光明》小學生讀後感8

今天,我讀了一本好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對故事裏的主人公-海倫·凱勒既感動又佩服。

使我感動的是,可憐的小海倫出生十九個月就失去了視覺和聽覺,她的內心一定很絕望。但是一位家庭老師的出現-安妮·莎莉文老師卻讓海倫擁有了不一樣的人生。莎莉文老師在小海倫手心上一橫一數地教小海倫識字讀書,讓她忘掉心中的絕望,能夠打開心靈的窗戶接觸到外面的世界。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莎莉文老師的不屈不撓,有可能就沒有後來的海倫·凱勒。

令我佩服的是,海倫沒有把她身上的殘疾當成她對知識渴望的阻攔。她寧願比常人花幾倍的努力來換取少得可憐的一點知識,也不願意躲在房間裏爲自己的殘疾而感到自卑。每一天她都迫不及待的認字、閱讀,就像一塊海綿一樣不斷的吸取知識。她以頑強的毅力客服了種種困難,竟然還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許多國家的語言,真是不可思議!就算一個身體健康的正常人,也很難做到這些啊!她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毅力是多麼令人讚歎啊!

如果我們都能像海倫一樣,在受到挫折時用微笑來面對困難,用雙手來擁抱整個世界,每時每刻多吸收一些知識,懷着友善,熱情的態度去對待他人,愛護他人,那麼,我們的人生該是多麼幸福呀!

《假如三天光明》小學生讀後感9

暑假時,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不幸的是剛生下來不久眼睛失明瞭,耳朵失聰了。我真替她感到悲哀!

當海倫·凱勒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着知識的甘霖。有了知識,使她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她是一個殘疾人,竟然能拼命地學習德語、拉丁語······我們正常人都無法做到,我真佩服她。

文章最精彩的一部分就是給海倫三天光明:

“第一天,她要看到莎莉文老師的面龐,因爲當海倫還是一個孩子時,爲她開啓了通往外部世界的人!俗話說‘一日爲師終身爲夫’,這句話說得好!”

“第二天,海倫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她將懷着敬畏之心,仰望太陽用光芒來喚醒沉睡地球的萬千宏偉景象”海倫的這句話觸動了我的心,看個黑夜變成白晝都要懷着敬畏之心,這是爲什麼呢?

············

長大之後,海倫跟沙利文老師一樣,去幫助殘疾人,她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身上。

《假如三天光明》小學生讀後感10

提到海倫·凱勒和她的那本不朽名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許很多同學都不陌生,許多的報刊、書籍中都有對海倫·凱勒及她的這本書的或多或少的介紹。我在這裏談談自己讀完這本書以後的感受。現在,有許多同學都感到英語難學。的確,我們缺乏必要的英語環境,很難自然而然地學會英語。

可是,同學們想到過沒有,海倫·凱勒從小就聽不見、看不見,但是她一共學會了多少門語言呢?有五門之多——英語、德語、法語、拉丁語和希臘語。更難能可貴的是,海倫·凱勒在根本看不見的情況下,靠用直的和彎的鉛絲做成了幾何圖形的辦法學會了幾何,並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弗大學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有意感受是,我的眼睛比以前明亮多了,我的耳朵比以前更靈敏了。海倫·凱勒在書中諄諄教導我們,不要對周圍的事物熟視無睹,要睜大眼睛。集中精神去發現、去聆聽我們這個世界的美,要勇敢的去探索我們周圍的一切。

所以,我現在特別喜歡看,特別喜歡聽。海倫·凱勒曾經這樣說過:“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做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做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做我的快樂。”誰說海倫·凱勒看不見、聽不見?她所看到的和聽到的也許要比我們這些視覺和聽覺正常的人所看到的和聽到的還要多得多呢!同學們,讀完我的上述讀後感之後,你還畏懼英語嗎?我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有一對靈敏的耳朵,是不是很幸福呢?美好的明天,美好的世界就成現在我們面前,還猶豫什麼呢?讓我們來迎接美好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