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曼昆經濟學原理有感大綱

讀曼昆經濟學原理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曾創造了兩次吉尼斯世界記錄:一是書還未完稿時,出版商就出價140萬美元買下版權,從而創下經濟學着作賣價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二是書一出版便很快風行美國,出版僅3個月就被300多所大學採用作爲教材,其英文版發行量在1998年出版當年就高達20萬冊,成爲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經濟學教材,其暢銷速度與暢銷數量又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

讀曼昆經濟學原理有感

這本書特點鮮明,簡明、有趣味、思路清晰且邏輯嚴謹,是一本絕對值得去細細品讀的書!我是在2015年夏天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讀後有種醍醐灌頂的新鮮感。

通常認爲,經濟學是一門艱深的學科,常常需要運用大量深奧的數學知識,令人望而卻步,但在讀完本書後,卻有了另一番感受。這主要因爲曼昆從容易理解的經濟學的十大基本原理入手,循序漸進,旁徵博引,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向讀者展示經濟學的無窮魅力。限於本人的專業知識與文字駕馭能力,就書中前三條基本原理淺顯地談談我的一些讀後體會。

  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書中告訴我們,由於資源的稀缺性,我們面臨權衡取捨,這纔會在生活中面臨着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相信大多數人對於其中的道理並不陌生,但能夠時時做出正確取捨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嘆,“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這充分說明了取捨的痛苦,如何取捨,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維模式了。曼昆在提到這個原理時寫到:“也許一個人一生中沒有一種取捨比工作和閒暇之間的權衡取捨更明顯和更重要。”我完全贊同這句話。尤其對於個人來說,時間是最大的稀缺性資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要是把時間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棄了學會改變境遇的奮鬥和追求。

其實,我們自己也在被取捨中生活着。無論我們在找工作時,還是與他人合作時,甚至找女朋友時,如果想脫穎而出,就必須擁有稀缺性資源,如高學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這樣纔可以發送有效的信號,纔可以讓他人權衡取捨時更多的考慮我們。當然,其信號的成本是昂貴的。

個人行爲的取捨或許是簡單的,當個人組成社會時,將會面臨更多、更難的權衡取捨。對於社會,效率與公平永遠是“魚與熊掌”的關係。效率決定整個經濟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則是指如何分割這塊蛋糕。當政府想要把經濟蛋糕切得更均勻時,就減少了人們做大蛋糕的熱情,從而這塊蛋糕本身也就變小了。這就要求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取捨。

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爲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讀研,對於一個沒接觸過經濟學的人來說,他認爲的成本是:“學費+住宿費+生活費+考試費用”,時間是一個不會計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卻認爲:住宿費和生活費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會明白,因爲這些開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會更貴。這樣說來,那不如接着讀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實際的成本卻正是我們所忽略了“機會成本”。如果六年的時間用來工作,我們能賺多少?你想過嗎?最重要的`是六年寶貴的工作經驗,提前建立起來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讀書的成本。當然,對於更多繼續讀書深造的人以後所創造的收益會大於所有付出的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最高層:“自我實現”。

引用這樣一個例子是爲了更好說明“機會成本”。經常用這種想法你會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曼昆談到,工作是閒暇的機會成本,正是因爲如此,經濟條件不充裕的人很願意選擇加班,甚至有人會選擇幹副業。同樣曼昆也認爲閒暇是工作的機會成本,這也就是爲什麼旅遊業得以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吧。

  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剛讀書時好好學習是爲了爭當“三好學生”,讀到中學挑燈夜戰是爲了“中考”“高考”,在大學博覽衆書是爲了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崗位上還得爲了職稱拼死拼活……也許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奮鬥,從一個頂點向另一個頂點攀登,不知疲憊。而這一切完全是符合經濟學的另一個重要原理: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這常常可以作爲我們工作的出發點。作爲一個職業人,能夠儘可能考慮你的同事、下屬和領導的利益,工作才能更加和諧。

往大的方面說,政府在制定政策時,需要準確把握民衆的利益所在。曼昆在書中舉了一個關於租金控制的有趣案例,就是政府對房屋實行最高限價,長期中會導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爲此時政府限制了潛在房東的激勵,誰也不願做不賺錢的生意,此時房子的質量環境都會大打折扣,反而未達到政策制定的初衷,這也說明政府的任何一個政策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艱難的事。現實生活中我們接觸太多由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