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高效習慣讀後感大綱

高效習慣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效習慣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效習慣讀後感

高效習慣讀後感1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剛拿到這本書,一看名字覺得實在普通,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獲益良多,給予我很多的啓發。看完了整本書才理解它銷量超億冊的原因。對於我這樣剛剛開始工作的新人來說,一本好書就如同一個好的嚮導。

書中所論述的七個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相輔相成。

習慣一:主動積極——個人願景的原則,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習慣二: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個人、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的組織與實踐。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當我們改變以回答的心態,而以瞭解對方的心態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在四個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會、情感、心智)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讀書使人進步,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纔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要事時刻作爲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

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

因此,我們在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重要的是一天一點實踐,一天一點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書時一陣激情,結果轉眼就又恢復了原來的自己。在不斷實踐“七個習慣”的過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高效習慣讀後感2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美國作家史蒂芬柯維所著,這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綜效、不斷更新。整體分析這七個習慣,發現執行力價值最高的習慣之一是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的習慣可以鍛鍊自我領導與自我管理的能力。書中解釋自我領導是在決定哪些事情重要,自我管理主要是將不同重要的事進行優先排序,並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做到自律和條理清晰。作者從生理學角度解釋在自我領導過程中是右腦在起主導作用,而自我管理的過程是左腦起重要作用,用來對重要的事進行分析和排序。

書中認爲做到自我領導和自我管理需要有獨立的意志,是否具有獨立意志的表現是誠實守信,品行合一。這種由內而外形成的自我管理,是獨立意志的具有體現。由於自我品行良好,因此在執行過程中不會很痛苦與艱難,同時,在獨立意志指導下的人們將容易控制自己的感情、衝動與情緒。讀到此,深刻體會到一個人品行的重要性,不僅僅是有助於我們進行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提高辦事效率,同時良好的品行又是自我的一場修行,在不斷歷練中淬取精華,這也許就是支撐人不斷奮鬥的精神食糧吧!

如何做到要事第一呢?這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我做的並不好,(嗯嗯,如果好的話也沒有必要再看此書了)。書中認爲,做到要事第一要對時間進行管理,分辨出輕重緩急同時培養組織能力,此過程的昇華便是個人管理了,個人管理最有效的結果是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書中作者提供了對周圍事物如何進行分類,書中認爲可以把身邊事物分爲四種,第一緊急而又重要的事,如危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定時間內需要完成的工作;第二不緊急但又重要的事,比如預防某種意外發生而做的準備、可以提高自我價值、培育高產能的活動、工作計劃等;緊急但又不重要的事如接待訪客、電話、會議、某些在自我能力之外的公共活動等;第四,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如電話、信件、消磨時間的活動等。書中指出,高效能認識一般都能把第二類事物做的很好,成績平凡者都把時間浪費在了第三類、第四類事物上,(嗯嗯,我是第三類)。如何糾正、改善自我時間管理能力,書中建議我們以周爲單位安排計劃,可以從自我不同角色着手,比如作爲子女,這周幾要給父母打電話,作爲女朋友,哪個時間要去約會等。

要事第一這個習慣的養成過程是自我領導跟管理的一個過程,願我們在整個過程中以自我原則爲中心,關注個人注重的焦點問題以便於對周圍事物的時間分配與管理做出合理判斷。

高效習慣讀後感3

這個月學習了一本關於職場成長的書籍,非常有感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職場人必讀的一本書了。恰逢同學的公司上了這門課程,分享給我文稿,系統翻閱了一遍。內容既系統又嚴謹,乾貨滿滿,收穫頗多。

本文的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始爲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給我影響最深刻的三個習慣,如下3點:

習慣一: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我意識、良知、想象力和獨立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本章節打動我的一句話:人有選擇的自由。

積極主動不僅指行事的態度,還意味着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個人行爲取決於自身的抉擇,我們無須存在優越感或是自卑感,只要一個人能爲他自己的選擇擔起責任,他就該享受其權利。

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本章節印象深刻的一個觀念:重要性與目標有關,凡有價值、有利於實現個人目標的就是要事。以前以爲“緊急且重要”的事情肯定是最重要,過分注重,消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忙於其中。這種認知一直持續到現在,作者表明其實緊急只是別人的要事,對你來說並不一定是要事。“不緊急且重要”的事情,比如鍛鍊身體、看書拓寬視野、學習專業知識、看望親人、與朋友保持聯繫、制定個人規劃、建立人際關係、撰寫使命宣言、規劃長期目標、防患於未然等等,纔是需要我們花費更多時間來減少“緊急且重要”事務的數量。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生活基本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中,不斷更新自己。對組織而言,不斷更新提供了願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之路。對家庭而言,不斷更新通過固定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就像建立傳統,使家庭日新月異。

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科研工作如此,個人成長亦如此!改變行爲,改變思維!20xx,積極主動,要事第一,不斷更新!

高效習慣讀後感4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不斷磨練自己,最珍貴的工具是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通過身體、智力、情感和精神四個層面的自我提升和完善,養成良好的習慣。

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

這段時間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對於探索自我,提升和完善自我與獲得成功自己都有了新的理解。對於高效能人士中提到的七個習慣,我認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對於目標我們既要全力以赴,也應當注重自身的修煉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且科學管理自己的時間,同時保持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的虔誠心態,從而走向獨立實現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要通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方式,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重點還要有創新精神從而促進前六個習慣的完善,關鍵的是從身心開始修煉自己。

在這個科技不斷變化知識不斷更新的世界裏,原則是不變的。在生命的長河中,要完成渴望的目標,戰勝艱鉅的挑戰,就需要我們改變自己,用原則和自然的法則去解決身邊的事情。首先,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在面對現實問題中,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摒棄個人魅力論等治標不治本的思想,由內而外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然後對於習慣,品德實際上就是習慣的合成,從一件事意願、知識和技巧出發,想要做到做什麼,爲何做到最終結果如何做這三方面協同努力。思想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人的行爲總是一再重複,卓越不是一時的行爲,而是一種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良好的習慣,從最初的依賴別人去學習和被督促,到自己可以單槍匹馬去完成一件事的獨立期,再到最後我們可以羣策羣力的協調一個團隊,通過不斷的更新,達到自我的完善,對於需要具備的習慣首先有積極主動、以始爲終,在過程中要以要事第一、雙贏的思維去對待,同時我們要做到知己知彼,綜合綜效的去完成一件事,最後還要做到不斷的更新自己。

對與習慣來說,我們不要去做環境的產物,消極的對待工作,而是應當做一個高效能的人—我是我自己選擇的結果,積極主動的去提升生命的價值。根據價值觀,有意識地選擇待人接物的方式,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或衝動行事,智慧地運用刺激和迴應之間的空間,開闊自己的選擇和心胸。同時自己也應當跳出自己的“關注圈”,專注於自己的“影響圈”,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圈”。最後對待習慣,自己應當做到挑戰內心的惰性,積極迎接學習、工作與生活的挑戰,用積極的語言,採取主動的措施。

對於以始爲終,所有的事物都應當現在腦海裏醞釀,其次纔是實際的創造,牢記自己的目標和使命,每天朝着自己的目標去不斷努力,擬出願景和目標,據此塑造未來。自己設計自己的人生藍本,並用來引導自己的未來。

高效習慣讀後感5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剛拿到這本書,一看名字覺得實在普通,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獲益良多,給予我很多的啓發。看完了整本書才理解它銷量超億冊的原因。對於我這樣剛剛開始工作的新人來說,一本好書就如同一個好的嚮導。

在書中,史蒂芬柯維提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七個習慣分別是:一、用心主動;二、以終爲始;三、要事第一;四、雙贏思維;五、知彼解己;六、統合綜效;七、不斷更新。這七個習慣交給我們人生的態度、處理人際關係的原則、團隊合作的精神,告訴我們要懂得抉擇、要學會換位思考,並強調永不止步,不斷學習,不斷創新。

對這七個習慣,我談談自我的理解。

習慣一:用心主動

我們要主動出擊,不要被動的去適應壞境,要勇於去創造環境,未來是掌握在我們自我手中的。以用心的心態去應對身邊發生的一切。我們更要學會去抓住機會,因爲機遇是一向在你身邊的。

習慣二:以終爲始

我們自我在社會中扮演的主角都是不一樣的,因爲每一個人都是唯一的,每個人都應按照自我的主角確定自我的目標,朝着自我的目標不斷的去努力。一個人如果沒有自我的目標就如同一艘沒有舵的船,只能在大海中隨波漂流,只有有理想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習慣三:要事第一

要懂得如何抉擇,注重分析事物的重要性。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第一位,合理安排日常事務。一個高效能的人必是一個有條不紊的人,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纔是真正的勝利,損人利己的人看到的都是短期的利益,這種行爲其實是自斷後路,對方在受到損失後必然不想再與你合作或者相處,甚至會尋機報復,以彼之道,還之彼身,損人利己其實就是損人損己。

習慣五:知彼解己

對於我們這些剛開始工作的新人來說,學習處理人際關係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課程。史蒂芬柯維交給了我們最關鍵、最基礎的原則:知彼解己、換位思考。辦公室裏,和諧的氣氛最重要。處理好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營造和諧的氣氛,才能更好進行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習慣六:統合綜效

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優點,每一個人都能成爲自我的老師善於聽取他人意見,相互學習,相互增長。統合綜效就在這種學習型、創造型合作中使效益到達最大化。一根鋼管、一塊石頭,這兩者都是最簡單的東西,單獨每一個的作用都很有限,但是如果用這塊石頭作一個支點,兩者結合就變成了一個槓桿,足以撬動千斤巨石,這就是統合綜效的作用。

習慣七:不斷更新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如同池塘裏的水一樣,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進行更新。從身體、精神、心智、社會情感等四個方面磨練自我。經過良性循環使我們不斷成長。

史蒂芬柯維說習慣是知識、技巧和意願三者的混合體。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所以要想成功,這七個習慣是關鍵,要想養成這七個習慣,我們務必要有養成這七個習慣的意識。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它務必有個開始,開始就是此刻。

高效習慣讀後感6

近日,利用春節假期的時間,拜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俯卷仰思,感觸頗深。這本書通俗易懂,讀來頗爲受用,作者史蒂芬.科維博士通過運用大量生活、工作中的實例和生動形象的圖表,向世人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則,最終告誡我們,如果能遵循這七個原則,並把他們化爲行動,那麼實現真正的卓越的人生就不會遙遠。

這是一本關於每個人的人生成長的書,書中認爲人生成長需要經歷三個階段:1、依賴階段2、獨立階段3、互賴階段,也就是從0到一1 ,1一N的過程。

我們不難發現,處在依賴階段的人,最常用的一個字就是“你”,如“這事都是因爲你,纔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爲在這個階段中他們常常需要別人來對他的問題負責,需要別人對自己情緒負責,最終需要別人對他的人生負責。如果我們能真正擺脫依賴,那麼,我們的人生就到了第二階段:獨立階段。在獨立的人的語言中,經常會聽到“我”字,比如“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我”的計劃、“我”的觀點。然而,從依賴到獨立是人生成長中最艱難的一公里,很多人都不能完成蛻變。所以,當我們一個人靜下心來的時候,不妨想一想,在人生最艱難的一公里徵途中,我們走到了哪裏?是0.1還是0.9?

經歷了前兩個階段,科維認爲接下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互賴。互賴階段的人,追求的是你贏我也贏,即以實現“雙贏”爲目標,他們不僅能看到雙方的差異中各自的價值,也能看到雙方合作的潛力,最終達到1+1>2。

20xx年我就要踏上寧杭文旅市場部的新崗位,對我而言面臨的是人生的又一段新的征程,在這樣的時間節點讀到這本書,彷彿讓我看到了一盞明燈。書中講到的兩大思維模式“遵循原則”和“由內而外”,就像是新徵途上的指南針和發動機,可以幫助我理清思路,指引我選擇正確的方向。

文旅工作對我來說既是陌生的又是具有挑戰性的,特別是進入市場銷售這一隊伍,就越發有難度了,這不禁讓我壓力倍增。如何才能快速地適應新崗位,轉變原有的思維模式呢?科維在書中給了我答案,那就是從七個習慣的第一個習慣做起:積極主動。我們常常會說:“人生就像是一場沒有彩排的演出”,我們人生的這場演出,導演就是我們自己。沒有哪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經歷一些困難和挫折,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是失去信心,放棄希望,還是自己當導演,去積極主動地應對困難呢?我的答案,當然是後者。積極主動,是做好每一件事的第一步,也是邁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更是從依賴到獨立最關鍵的一步。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想要真正成功的人,首先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從正心、修身做起。那麼,在工作中也是一樣,我們不妨經常問一問自己,我是否做到了盡職盡責,我是否保持着一顆“初心”。

高效習慣讀後感7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美國作家史蒂芬·柯維寫的一本教育類型的書。這本書以作爲美國公司員工、政府機關公職人員、軍隊官兵裝備書而出名,中國青年出版社甚至將這本書稱爲“在美國影響力經次於《聖經》”。我認爲這本書可以有它這樣的成功是因爲它徹底的改變了讀者對自己思維的理解。它讓讀者們認真思考:爲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思想,有這樣的行動?

這本書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心品德的重要性。在現在的社會中,很多人都爲了成功而改變自己的外表。比如說,很多課程就教那些領導者如何微笑、如何着裝、如何讓別人喜歡自己等等。這樣的個人魅力卻也是表面的,因爲他依靠欺騙和玩弄。柯維告訴我們這樣的表面的行爲並不能達到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來自於內心品德的強大,就像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友好要比一個機械化的微笑和優美的着裝更能說服別人。這也就體現出了現在社會的一個問題:重點從對內心的培養轉移到了對外表的注重。這樣的轉移會讓人們更難獲得成功。

這本書告訴我的第二點就是人必須以原則爲中心纔可以高效和成功。原則是指引我們行動的價值觀。原則指引着我們的思想,而思想引導着行動。有些原則無法否認地給人們帶來成功和幸福,比如公正、安全、勤勞等等。如果我們所有的行動都是以這些原則作爲標準,那我們就更可能獲得成功和幸福。但是如果我們忽略這些原則,那麼效率也許就會變低。

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了付出纔有收穫是無法否認的事實,正如沒有耕地就沒有收穫似的。如果我們把它作爲一個價值觀,一個原則,並讓它來指引我們的行動,那麼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因爲去嘗試各種各樣的捷徑而浪費時間,而是踏踏實實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時我們就會更成功、更高效。因此我自己創建了一些我認爲可以幫助我成功的原則,比如勤勞和誠實。如果我要做的事情與這些原則互相矛盾,那我就會立即放棄做那件事來避免走彎路。

“七個習慣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習慣就是積極主動。作者相信的是一個人環境對他的影響是有限的。不同的人在同樣的環境中作出的反應是不同的。柯維提倡的就是不能讓環境對我們造成太大的影響,而是鼓勵我們去積極的改變這個環境和調整自己來得到最大的成功和效能。比如在我們學校,我們經常會聽到“我現在的成績就是全是因爲我的老師太差了”之類的抱怨,但是其實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很有限的,所以同樣的老師會有不同成績的學生。我們都會下意識的去怪我們的環境,並以此把指責從自己轉換到了環境,卻沒有意識到我們自己纔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主要原因。這讓我更清楚和正確地看待環境與成功的關係,並讓我更容易地總結我失敗的原因。

雖然我對這些複雜地概念的理解仍然是很初步的,但是這本書對我的正面影響已經是是十分巨大的,因爲它讓我更容易地做出正確的行動。

高效習慣讀後感8

鄙人看書從來不寫讀後感,此次破例寫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因爲這本書對我來說真是二十年難得以見的好書,我對好書的定義是能和我產生共鳴的書、能幫我解決問題的書、能吸引我讀下去的書,這本書完美地符合了以上三條標準,其二是這本書的建議,此書作者在書中建議道,"在閱讀過程中,應有心理準備,預計在48小時以內,與人分享或討論讀書心得",所以我打算就這本書寫一系列的讀後感,應該是按章節來寫吧。

我對這本書可謂是久仰大名,經常在各種場合,各種雜誌裏面看到對此書的推薦,印象最深的是上次去香港,一位上課的教授推薦的書單裏面就要這本書,他就是把這本書做爲最後的壓軸來推薦的,今次回家,偶然在老爸的牀頭上發現了這本書,想不到老爸"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的書櫃幾十年都沒變過,現在終於有更新了。

我看書喜歡先看自己想看的章節,覺得這本書還不錯,再從頭看起,昨天先看了第六章——人際關係的本質,書中的內容與我產生的強烈的共鳴,所以今天早上看完了第一章——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第一章中一個核心的概念是思維定式,我如果要去北京旅遊,一定要準備的就是地圖了,而地圖只是對北京整個地域的顯現,並不是真正現實中的北京,而思維定式就好比一張地圖,是我們對現實世界的理解、感知與詮釋,與現實世界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別。如果我們改變行爲和態度,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到達目的,而如果我拿着一張錯誤的北京地圖,改變行爲和態度,恐怕只能幫助我更快地達到錯誤的地點吧,所以僅僅改變表面上的行爲和態度,卻忽略作爲源頭的思維定式,那麼改變的成效一定有限。

而改變一定要遵循一些原則,這些原則就像燈塔一樣立在那裏,我們要麼改變方向,要麼在違背原則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有列舉的一些原則中,有一條原則中的一句話,使我眼前一亮,"實踐是特定的行爲或活動,在某一情況下適用的實踐未必能在另一種情況下適用。而原則適用於任何個人、婚姻、家族以及公私機構,如果我們把原則內化爲習慣,就能用不同的實踐方法應對任何局面",這裏面有一個詞"習慣"讓我心中一震,學而不用是未學,知而不做是不知,遵循這些原則只有去實踐它,將它變成生活中的習慣,才能發揮這些原則的功效,也才能由內而外地改變自己。

當然其實改變還有一個前提,俗話說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要重新審慎自己的全部,不要被無謂的強烈的自尊心阻礙而不願邁出改變的第一步。這一點我自己覺得還好,從來阻礙我的都不是所謂的自尊心,而是對於新事物的恐懼。所以就自尊心這條在此就不贅述了。

高效習慣讀後感9

首先非常感謝公司能有這樣的讀書活動,促使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時間去讀書,看到很多點不論於生活還是工作都覺得受益匪淺。

最簡單明瞭詮釋書本7個習慣的是一張圓形圖,意思爲:從第一階段依賴期,達到1.積極主動,2.以終爲始,3.要事第一;達到這三點可進入第二階段獨立期,再通過4.雙贏思維,5.知彼解己,6.統合綜效;達成以上六點即進入互賴期,最後還要7.不斷更新,纔算是完成的七個習慣。

如何擁有習慣,此書的定義爲:知識、技巧、意願相互交織的結果。因爲知識可以讓我們知道做什麼,爲何做;技巧可以告訴我們怎麼做;最後意願是想要做。只有這三個交集才能完成做什麼,怎麼做,去做,整個完整鏈。

然後如何激發團隊產能,有三句話最爲影響深刻。第一句:“像這種只重金蛋的態度和思維定式,實在難以激發員工的熱情和潛能”,第二句:“你可以買到員工的時間,卻買不到他的心,而心纔是忠誠與熱忱的根源”,第三句:“唯有在金蛋(產出)與鵝的健康和幸福(產能)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實現真正的效能”。

“積極主動”模式爲:自我意識、想象力、良知、獨立意志。這裏感受最深的一句爲“真正有效的策略是從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也就是先改進自己的缺失,努力成爲模範妻子或丈夫,給予對方無條件的愛和支持”。

“以終爲始”讓我認識到——“從現在開始,以你的人生目標作爲衡量一切的標準,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論發生在何時都必須遵循這一規則。”;第二“確定角色和目標——人生在世,扮演者各種各樣的角色”第三“唯有參與,才能認同”。

“要事第一”——“別讓瑣事牽着鼻子走”、“勇於說不”。

“雙贏思維”中我看到有六個交往模式:利人利己(雙贏)、損人利己(贏/輸)、捨己爲人(輸/贏)、兩敗俱傷(輸/輸)、獨善其身(贏)、好聚好散(無交易)。其中好聚好散是我之前沒有考慮到的,在工作的往來、生意的交集中,我盡力想考慮雙贏模式去互推結果,但是有時候不想對方受傷,也不想自殘的情況非常矛盾,此書中一句話,點明我“不能雙贏就好聚好散”。

知彼解己”中“表達也要講技巧,如何獲得理解,這也是雙贏之道不可缺少的”。

“統合綜效”的溝通層次,劃分合作層次爲橫座標,信任度爲縱座標,總共分爲三個階段:互相提防(贏輸模式)、互相尊重(妥協)、統合綜效(雙贏)。此種“尊重差異——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是我停留在妥協的重要原因。

“不斷更新”需要從四個方面磨練自己——1.身體:鍛鍊、營養和壓力調節;2.社會/情感:服務、移情、統合綜效、內在安全感;3.精神:實現價值、忠誠、學習、冥想;4.智力:閱讀、想象、規劃和寫作。除此外,就是通過學習、堅持、實踐來螺旋式上升。

以上爲我本次也是第一次讀此書的觸動點,也是留給之後的我來反省生活及工作中是否遵循以上的習慣來做人做事。

高效習慣讀後感10

前幾日閱讀了大名鼎鼎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作者是史蒂芬·柯維。本書看似平淡無奇,但讀完之後,我由衷欽佩作者的遠見卓識。藉着讀書筆記,首先整理下本書的知識框架。

本書框架:

一個普遍規律,個人成長的規律:依靠—獨立—互賴。這個普遍規律引出了本書的兩個重要章節,個人成功領域的成功,從依靠走向獨立,與之對應的前三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公衆領域的成功,從獨立走向互賴,對應着中間三個習慣: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

習慣的定義:

將習慣定義爲“知識”、“技巧”與“意願”三者的混合體。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

高效能人士的定義:書中並沒有明確定義何爲高效能人士,我們普遍理解的是大家認爲的在事業、家庭、生活中取得普遍成功的人士。

書中提到“要提高自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務必從改變自我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對事物的認知方法以及對競爭環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輔助一些必要和實用的有效方法。”這是非常深刻而又見地的理解。

解決問題不僅僅要在術的層面想辦法,還要回到道的層面,從價值觀和方法論上去思考,以及從瞭解周圍環境入手,綜合一句話就是提高自身素質。

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是“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爲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已”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和“不斷更新”的創造,它們相輔相成,不管是領導還是職工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得失。

積極主動,就是對待生活、工作都要勤懇主動,勇挑重擔,高效能人士爲自我行爲以及一生所做的選取負責,他們效力於實現有潛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的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透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我的影響範圍。

要事第一就是自我管理的原則,也是作爲管理者要時刻提醒自己的原則。在有限的精力下要時刻明白要事第一,這也是二八定律的一個現實應用。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我們的重點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見、情緒或衝動所左右,從這個好處上說,自我管理的實質就是自律和條理,是對計劃的實施。

總結一下,所謂道理都是相通的,中西方都是一致的,這七個習慣中的前三個: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是從價值觀和工作觀入手,講述自我驅動,自我管理,自我領導,相當於儒家講的修身;七個習慣中的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是從理念、溝通、合作等層面講述處世之道,相當於儒家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當然第七個習慣—不斷更新,相當於道家的應物變化思想,強調我們要隨着環境的變化不斷適應,唯有變化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高效習慣讀後感11

天氣炎熱,工作量大,但是銷售額確沒有得到相應的增長,收入不高,員工士氣低落,如何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是現在首先需要解決的事。

基於這個問題,我有機會讀了這本書,從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路徑。下面我就從這本書中學的一種習慣於大家分享一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積極性。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積極性。積極主動不僅指行事態度,還意味着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個人行爲取決於自己的抉擇,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人類應該有營造有利的外在環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瞭解了積極性,我們再來聊三個問題;其一、是什麼影響了人的積極性;其二、我們面對的問題是什麼,怎麼解決;其三、我們該怎麼做;

其一、影響人積極性主要來源於三個論點,是基於我們在面對環境或者問題時的反應,也可以說是用來解釋人性的三種觀點。第一是基因決定論,認爲人的本性是由祖先遺傳下來的。比如說,一個人不善於言談,那麼會說是遺傳原因,因爲他父親就是這樣;

第二是心理決定論,這個是強調人的本性是有父母的言行或者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決定的。例如一個人不敢與陌生人說話,是因爲小時候留下的陰影;

第三、環境決定論主張環境決定人的本性,也就是說周圍的人與事,經濟狀況、國家政策都可能影響到。例如一個人會因爲今天是晴天或者陰天來影響自己的心情。瞭解這三個論點可能讓我們更容易分析我們面對的問題,從而找到解決的辦法。

我們面對的問題可以分爲三類:其一是可直接控制的(問題與自身的行爲有關)——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培養正確的習慣來解決,這個關係我們日常管理的現象是我們的時間管理、個人魅力、知識儲備、身體健康等方面,都是可以通過自我約束達到的。

其二是可間接控制的問題(問題是與他人的行爲有關的)可以通過改進施加影響的方法來解決。例如,管理員工的日常考勤、業績達成層面,以身作則的管理方式可能比制度與說教更爲有效。

其三是無法控制的問題(我們無能爲力的問題,例如過去,和現在面對的問題)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好我們的心態,微笑面對即將到來的一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瞭解了以上的三個層面,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做一個積極主動地人呢?

第一步、直面自己,真正認識解決問題的本質,那就是當問題來臨時我們做出的反應是由我們自己決定,我們要學會正面面對;第二步是加強自我修養,保持學習力,日常表達是把如果變成我可以模式;第三步是做出承諾,養成立即行動,言出必行的習慣;第四步是把以上的模式堅持30天,變成習慣。

聖雄甘地曾經說過:除非拱手相讓,否則沒人能剝奪我們的自尊。人與動物不同之處在於,當問題來臨時,鴕鳥會把頭埋入沙堆,而人會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讓我們露出燦爛的笑容積極面對未來的每一個挑戰,祝大家在下半年取得優異的成績!

高效習慣讀後感12

自從畢業以後,放下書本已經好多年了,好久沒有靜下心來去看一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由於好久沒有看書了,剛開始讀起來確實有些費勁,每天也就讀個十來張,就放在那裏不讀了。這或許就是一種推翻一種習慣的難度吧。但是堅持,堅持,堅持。這本書也漸漸的摸清了他的思路,讀書的習慣也漸漸的養成。現在習慣在車裏放一本書,中午休息時可以讀一讀,等客戶時也可以看一看。晚上回到家,在牀頭放一本書,靜下心來時讀書,可以讓自己完全進入到書的情境之中。讀書真的是好,當自己沒有目標時可以找到目標;當自己缺乏知識時可以補充知識;當自己陷入困境時,可以找到方法。所以點滴的習慣從讀書開始。

書的開篇就是很多大咖對這本書的高度評價,可見這本書的高度,在以前也讀過很多類似勵志書籍,但從來沒有讀過一本這麼多大咖認定過的書籍,我覺得與其他書籍最大的區別,就是書籍在開篇反覆強調的要推翻過去的一種思維,是啊,人們往往認定過去那種已經習以爲常的思維,及時看再多的書籍,再多的文獻,也很難改變過去的思維。中國古代大思想家王守仁也曾經提出“知行合一”四個字。可是要做到是要有多難。自己就是個例子,曾經我以“知行合一”作爲自己的座右銘,實際到了生活能做到五分之一也就不錯了。要做事,先做人,人是成事的根本,自我反省,自我進步,才方能成就一番事業。

感覺此書第二大的論點便是1+1>2的論點,在當今社會尤其凸顯出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再也不是一個人打天下的時代了。只有強強的聯合,資源的共享,方能使其更快的達到目標。在以後個人也是要注意到這一塊,我實際也是個獨行俠,在團隊協作上表現的稍微差一些。積極改正優勢互補。

後面所講個高效的七個習慣,從積極主動到不斷更新,作者也是讓我們循序漸進,從依賴期到互賴期讓我們從思想上發生積極的改變。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自我感覺還是比較良好的,從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到現在熟練的醫藥人員,我所經歷的機會,我感覺每一個都去把握了。需要改進的也是要發現更多的機會,有新的事物就要努力去嘗試。

習慣二以終爲始任何事物都是兩次創造出來的,有先天的不能改變的東西,和後天需要更加的努力。我們改變不了先天的,但後天的努力是我們要追求的。

習慣三要事第一,大家都明白着急的事情要第一個去完成,卻忽略了什麼樣的事情是最重要的。發現最重要的事,或許是作者最想表達的吧。

習慣四雙贏思維,習慣五知己知彼,習慣六統合綜效更多是在講述我們的人際關係的思維。我們這一行業也是最需要的習慣,在談判時站在對方角度想一想,大家互利,整合所有想法,我想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習慣七不斷更新,習慣也是需要慢慢的養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小事做起,從思想做起,嘗試與客戶接觸時用我們的一些行爲習慣接觸客戶。我想我們很快就會得到收穫。我也一定會積極向前,在希爾安的大家庭裏,不斷努力學習。爲公司的輝煌,添磚加瓦。

高效習慣讀後感13

最近讀了史蒂芬。柯維所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感覺受益匪淺。書中通過一些細微生動的故事來漸進引入自己的觀點,在強調品行修養的同時,還介紹了爲人處事的技巧。本書將習慣定義爲“知識”、“技巧”與“意願”三者的混合體。將七個習慣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的成功,個體如何從依賴走向獨立;第二部分則是公衆的成功,如何從個體的獨立走向羣體的互信互賴;而第三部分則是要求通過不斷的更新來尋求更多的成長。

  習慣一:積極主動

當看完這章節,你會了解:一個積極的態度與一個消極的態度會給你的人生截然不同的結果。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和選擇負責,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行爲準則併爲之努力。

  習慣二:以終爲始

把你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作爲衡量一切言行是否應該發生的基礎,要牢記自己的目標,否則你就會把時間浪費在許多不應該做的事情上,甚至南轅北轍。

  習慣三:要事第一

一個人要能夠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人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緊急的事情當成重要的事。工作生活中我們會有很多事情,響不停的電話鈴聲,回不完的電子郵件,理不清的來龍去脈。作者在書中畫出了四個象限,提供了六標準和四步驟,指明瞭要分清什麼是重要的事情,告誡要把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位。希望讀者通過學習和實踐,能夠找到實現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當培養出前三個習慣的時候,一個人的成長也就從依賴走向了獨立。

  習慣四:雙贏思維

“雙贏”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它強調雙方的利益兼顧,即所謂的“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角鬥場。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並非自己之失。《易經》有云:二人同心,其力斷金。作爲團隊的一份子,上至高層領導,下至普通員工,都應秉承攜手並進、同舟共濟的理念,最終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習慣五:知彼解己

這是一個應用在人際交往當中的準則,就是先要了解對方,再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要學會聆聽,學會換位思考,而不能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或憑藉自己的經驗猜測來提要求、下評論。日常中的很多誤會和爭端實際上都是因爲沒有做到‘知彼解己’。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許多自然現象顯示:全體大於部分的總和。不同植物生長在一起,根部會相互纏繞,土質會因此改善,植物比單獨生長更爲茂盛;兩塊磚頭所能承受的力量大於單獨承受力的總和。這些原理也同樣適用於人,當然也有例外。只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尊重差異時,才能衆志成城。

當許多獨立的個體抱着雙贏的態度,彼此傾聽理解,然後協同合作一致努力,他們所產生的向心力將爲他們帶來公衆的成功。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一種平衡的更新,包括在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等幾個方面。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有永遠的經濟保障,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七個習慣是關於個人成長和管理的,在於強調品德,讓我們以富足的心態看待世界,以雙贏的意識與人合作,以傾聽的方式與人交流;七個習慣鼓勵人們確立自己的使命宣言,爲自己建立在原則的目標基礎上而奮鬥!

高效習慣讀後感14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是美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創始人史蒂芬·柯維博士著的,據稱,“在美國,此書影響力近次於《聖經》。”

沒有閱讀的時候,以爲這無非是一本勵志類書籍,等到讀起來,卻知道它所論述的涉及每個人的事業、婚姻、家庭、生活、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對如何搞好合作與溝通、提高幸福指數和成功的機率而最終達到“高效能”做了具體而又深刻的論述。

事實上,正如作者所說,“人們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樣的不同。”爲了生計或實現自己的某種理想和願望(或者是達到某種慾望),現代的人們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可是,如果你細心觀察一下身邊的人,其實,他們的工作效能是不同的。

人人都有美好的願景——良好的人際關係、出色的工作業績、不菲的勞動收入、美滿的婚姻、和諧的家庭……然而,這些願景不會降臨到每個人的頭上。人們總是心懷憧憬而又必須面對現實。那麼,有沒有一劑良方使渴望這些美好願景的人們做得更好一點?答案就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裏。

書中推薦的七個習慣是:

1、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2、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6、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7、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逐條對照上面所列出的七個習慣,我們做到了幾條呢?恐怕在第一條“積極主動”方面就會有很多人沒有做到。尤其是作爲一名員工的角色,你做到積極主動了嗎?“太多人只是坐等命運的安排或貴人相助,事實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爭取來的。”近年來,一些管理層人士經常講“職業倦怠”,可見,消極被動是廣爲存在的。

所謂“以終爲始”,就是“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可以對目前處境瞭如指掌,而且不至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功夫。”而“要事第一”的原則,卻是指集中精力於當急的要務,排除次要事務的羈絆,即“別讓瑣務牽着鼻子走。”我們做得如何?

說到了“雙贏思維”,可能我們做得更不好了。對於這一點,我們是喊聲震天高,而在內心卻只想自己贏。“知彼解己”重點強調“移情溝通”。所謂“移情溝通”是指以理解爲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這對於我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和合格的教師大有裨益。

最後兩點是“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其中,“統合綜效”是講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例如,疊放在一起的兩塊木片所能承受的重量大於疊放前分別承受的重量之和。我們做教師的善於敞開胸懷,博採衆議,善於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智慧都在這個範疇。“不斷更新”比較容易理解,但是人們卻往往熱衷於躺在祖宗留下來的牀上悠閒地睡眠,不願意開啓自己大腦創新的大門。

渴望美好,並追求卓越的人們,讀一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會像我一樣受益匪淺。

高效習慣讀後感15

最近,讀了一本書,名爲《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完此書,感覺有很多收穫,現將體會談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從書中所談到的"七個習慣"來看,人的品德和觀念是取得高效能的基礎。七個習慣分別是:

習慣一:積極主動 ------個人願景的原則

積極主動這個詞如今經常出現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中,它的涵義不僅僅是採取行動,還代表人必須爲自己負責。個人行爲取決於自身,而非外部環境:理智可以或者戰勝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習慣二: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以終爲始"的習慣可以適用於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爲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後付諸實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有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他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所左右。要集中精力於當急的要務,就得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牽絆,此時要有說"不"的勇氣。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是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鬥場。一般人看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爲自己之失。

習慣五:知彼解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則

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後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在互賴關係中,綜合效益是對付阻撓成長與改變的最有力的途徑。助力通常是積極、合理、自覺、符合經濟效益的力量;相反地,阻力多半消極、負面、不合邏輯、情緒化、不自覺。不設法消除阻力,只一味增加推力,就彷彿施力於彈簧上,終有一天引起反彈。如果配合雙贏的動機、同理心的溝通技巧與統合綜效的整合功夫,不僅可以破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爲動力。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

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己,因爲生活與服務人羣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七個習慣的前三個習慣可以使人從依*達到自立,而進一步養成了後四個習慣的人則是最高境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