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故鄉讀後感範文1000字(精選3篇)大綱

故鄉讀後感範文1000字(精選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故鄉讀後感範文1000字,歡迎大家分享。

故鄉讀後感範文1000字(精選3篇)

  故鄉讀後感1000字1

《故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爲線索,依據“我”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着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後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與剝削之下農村破產、農民生活痛苦的現實;揭示了封建傳統觀念對勞苦大衆精神上的束縛,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當我讀完這本書時,強烈感受到舊中國的民不聊生,與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黨中央提出“改善民生”這一理念,讓中國人民在現實生活中切身感受到了建設小康社會帶來的福祉。我不由得想起太平鎮我姥爺家這幾年的巨大變化來。

一嶄新水泥路

從前我坐車回姥爺家的時候,村裏只有泥濘不堪的土路,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形容最恰當不過了,而且也有許許多多的大坑,我坐在車上,就如同在蹦蹦牀上一樣,上蹦下跳的。自從開啓“一事一議”和“平整土地”的項目,村裏修建了幾條機耕路,寬敞的機耕路筆直地從田間穿過直達村裏,鄉村就像換了一個新容顏:路變成了水泥路,再也沒有灰塵和泥巴,坐在車上,也沒有一絲的不平穩,公路兩旁也添加了許多的楊樹和松樹,成羣的'小鳥在樹上表演大合唱,小溪那歡快又輕柔的叮咚聲來爲小鳥們伴奏,各種各樣高大的樓房也在靜靜地凝聽。我興奮地跟姥爺說:“修好了新公路,真是太方便了,以後我經常回來看您!”姥爺樂呵呵地說:“乖孫女啊,修好了新公路,不僅方便大家出行,更大的好處是種出來的甘蔗、蜜桔和葡萄等農作物可以更快捷地運往外地。你不知道以前有多麻煩,隔壁家的張爺爺以前種了很多的甘蔗,因爲路太爛,大卡車都進不來,要用牛車拉幾十次到公路邊才能裝車運走,講多辛苦就有多辛苦!現在老闆直接開車到田間地頭把農作物拉走呢!”是啊,正是這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大路,讓農村發展的勢頭更猛了,村民們的生活也隨着進入了快車道。

二、廣場舞

火遍大江南北的廣場舞,如今也跳進了我們的小農村。每當夜幕降臨,村裏的文化活動中心——操場上就傳來動感的音樂,各家的大媽們都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一塊,隨着音樂像愉快的蝴蝶一樣翩翩起舞,誰又想到,就在幾年前她們可都是麻將牌桌上的主力軍呢!操場四周,老人們在下棋、聊天,孩子們在嬉鬧、遊戲,好一幅和諧新農村的動人畫卷啊!

當然,農村的變化遠遠不止這些,隨着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富強,惠民政策越來越多,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我相信姥爺家的生活一定會蒸蒸日上,繁榮昌盛!

  故鄉讀後感1000字2

地區錦標賽已經結束,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就在這個時節,我們學習了魯迅的《故鄉》。這是一部以20世紀一二十年代的中國爲背景的作品。

一般說來,“故鄉”二字會讓人感到溫馨和親切。但當我看到只有這兩個字的標題時,心頭卻莫名地涌出一種無法言傳的寂寞。作品還沒有閱讀,爲什麼會產生這種感覺呢?我實在不明白。文章以“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開頭,描述了沿途村落的荒涼,講述作爲一家之長的“我”之所以回到業已破落的老家,是爲了處理家產,並與父老鄉親告別。我瞭解這些內容後,才知道自己那莫名其妙的孤寂感是和作品內容相符的。

現實的生活讓人對未來失去希望,回到令人懷戀的故居,看到的是野草旁若無人地爬滿屋頂。“我”竟然沒有一處可以安息片刻的地方。不過,有一樣東西給了“我”安慰,那就是童年的美好回憶,它像一條暖融融的毛毯覆蓋到“我”疲憊的心靈上。這可能就是真正的故鄉吧。

故鄉原本是醫治心靈創傷、洗淨心靈污垢、安撫疲憊身心的地方。正因爲如此,當“我”回到那天真爛漫的孩提時代時,我覺得故鄉拯救了“我”。

然而,“我”得到救治的只是一瞬間。現實中的故鄉給了“我”迎頭一擊。楊二嫂尖酸刻薄,對“我”冷嘲熱諷,昔日小英雄閏土對“我”低三下四,卑躬屈膝。接觸到這些人和事,“我”感到痛心疾首:自己的故鄉已消逝得蕩然無存!“我”感受到的只是失望,那心情就像打開一個期盼已久的字禮品盒,發現裏面的禮品不是自己的期待之物時一樣。

到了這個時候,“我”除了向現實中的故鄉道別之外,也決定告別心中的故鄉。在如此失望之中,“我”踏上了新的人生旅途,看到了一線希望。對於讀者的我而言,這或許是惟一的安慰。

故事到這裏結束。我讀完這部作品後產生了一個疑問:本應讓人依戀的故鄉雖然使作者大失所望,但難道“我”就再也不曾回首故里麼?在那以後的人生路上,“我”真的把故鄉抹去了?若如此,那就太叫人感到心寒了。我覺得人人都在心中擁有自己的故鄉。不管是在何種情況下離開故鄉,也會像詩人石川啄木所描寫的那樣:“鄉音難忘,爲聽鄉音去車場,人來人往……”

《故鄉》中的“我”不再留戀故鄉,他懷抱希望,勇往直前。我在爲他的雄姿吶喊助威的同時,心裏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讀完了《故鄉》,但我心中的波動並沒有結束。那天放學回家後,我想起房間角落裏有套世界文學全集,便到書架上去尋找。很幸運,在書架盡頭翻出了一本已經發黃的《阿Q正傳·狂人日記及其它》。我立刻抽了出來,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身子。

打開一看,裏面果然有《故鄉》一文。我翻到《故鄉》那頁讀了起來。文字雖然和課本中的完全一樣,但重新閱讀一遍,卻產生了一種與讀課文時截然不同的、新鮮的感覺。

  故鄉讀後感1000字3

在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大作家魯迅寫的短篇小說《故鄉》,學完以後我一直深有體會,所以趁這個假期我就又再讀了一遍。而這次我又別有一番感受。

童年的魯迅,彷彿是一個生活在天堂的魔鬼,豐衣足食卻寸步難行;而閏土則是生活在地獄的天使,生活艱辛但充滿快樂。閏土的童年必須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樂。魯迅的童年雖豐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閏土還可以去做無窮無盡的新鮮事,看無邊無際的海洋;而魯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沒有了自由,多少財富都是破銅爛鐵。自由纔是真正的金子!

“和我一起去我那撿貝殼……”“那猹可狡猾了,它……”“潮汛來到的時候,魚都像青蛙似的有兩隻腳……”“老爺……”“這就是水生,我家現在困難,我……”

閏土那經過三十年磨損而相差巨大的話語,久久迴盪。

三十年後,因爲那封建社會的帝國主義,使兒時天真活潑,健康快樂,見多識廣的閏土,不見了;帶來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手也不像當初那麼細嫩,而是滿手褶皺,口子;眼深陷進去,看起來似乎有什麼煩惱令他睡不着覺。在他的家裏,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一棵苗子,就這麼被泯滅了。

那時,魯迅第二次見到閏土的時候,閏土叫了魯迅一聲老爺,讓魯迅好不驚訝。

當魯迅母親說:“不要叫他老爺了,還是照舊,叫迅哥兒。”

他卻搖了搖頭,說:“老太太說什麼呢,這不和規矩,不行。”

魯迅的心也頓時涼了,心中的那些話語也漸漸消失了,一時竟不知說什麼好。一顆主僕關係的種子,已在閏土心中深深紮根。那一夜,再說什麼也覺得陌生。

這就是封建社會的帝國主義造的孽。

我們改變不了環境,於是只有隨着環境所變。而閏土就是這樣,有事我也想,他是長大了,還是變傻了,友誼畢竟不是用身份地位與金錢可以衡量的啊。

可那畢竟是幾十年前的封建社會,離現在已經有那麼漫長而浩瀚的一段歷史。可是,到了現在的社會,大人們還是大同小異、異曲同工地爲我們打造一個標準童年:束縛。

我覺得束縛再加上比較再加上無窮無盡的學習,與監獄相比也已經只有毫釐之差了。作爲社會未來的新動力,我們的生存狀態難道沒有理由受到關注嗎?大人們總是以爲吃飽穿暖學習好,就是一個孩子的全部,可這些卻恰恰是我們這些孩子最忽略的。

《故鄉》中,魯迅不僅點到了家鄉的改變給人一種惆悵的感覺,更用閏土和楊二嫂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證明一個詞——改變。不論是家鄉的改變還是人物的改變,魯迅的文章總是給人一種微言大義的感覺,特別是最後一句: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更是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