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一地雞毛》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一地雞毛》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地雞毛》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地雞毛》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一地雞毛》讀後感1

最近拜讀了劉震雲先生的《一地雞毛》,這是一本不錯的書,說是短篇小說,思想卻很綿長,平凡的語言敘述着雞毛瑣事,大學畢業的小林和小李進了一家不錯的單位,純真的小林灑脫不羈,文靜的小李眉清目秀,美好的愛戀眷屬在單位的筒樓裏,和別人同住,共用一個衛生間也沒有可在意的。

然而隨着小孩子的出生,擁擠、拮据的生活尾隨而至,小林不在意氣風發,小李不在溫柔婉約,他們操心的是孩子的牛奶太貴,晚飯的白菜哪裏買便宜,共用的衛生間不在整潔,孩子的哭聲和音樂聲交織出焦躁、煩擾的情緒,這些生活瑣碎的雞毛磨去了他們的驕傲,逼迫着他們墜入世俗。文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林半夜做了一個夢,夢中他夢見自己睡覺,上邊蓋着一堆雞毛,下邊鋪着許多人掉下來的皮屑,柔軟舒服,度年如日。

又夢見黑壓壓無邊無際的人羣向前涌動,變成一隊隊祈雨的螞蟻。懷揣着夢想的小林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幾年後夢想變成了一堆雞毛,真是讓每一個人唏噓不已。這其實就是麪包和自由的選擇題,假如你選擇了麪包,便就要在柔軟的雞毛中尋找藉口。

文章的結尾很是耐熱尋味,曾救過小林老師的過世,小林爲此難過了一整天,但是他坐上班車後卻想到的是家裏的大白菜。

我們不能評價小林好與不好,但是他的生活卻給我們作出提醒,提醒我們想要怎麼度過自己的生活。我想這也是劉震雲先生寫這篇文章目的所在。生活有許多種,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選擇。

  《一地雞毛》讀後感2

太陽靜悄悄的從東方升起,雖然是冬天,寒風呼呼的颳着,但陽光還是透露着絲絲的暖氣。

不想早起的我在被窩裏拿起了本名叫《一地雞毛》的書讀了起來。《一地雞毛》中用簡潔,平常的白話描繪出一幅幅家庭的場景。讓我讀後深有感觸,起初小林那純真的內心在經歷了數年的社會風氣的洗滌之後也變的圓滑,世俗了。而小林老婆從沒有結婚之前的一個文靜,不愛說話不愛打扮,眉目清秀的姑娘變成了一個愛嘮叨,夜裏偷水的家庭婦女,是什麼讓作爲大學生的小林和小林老婆,從昔日的宏圖大志變成了庸俗甚至卑瑣的地地道道的小市民那?我想這就是那看似雞毛蒜皮的社會現象的所起的作用吧。大學生面對這些世俗又能如何那?以他們這些年的變化,所反映的社會的黑暗,庸俗的社會風氣,瑣碎的,庸俗的社會風氣壓的大學生喘不過氣來,很容易就會被世俗化。大學時代的理想也會隨之拋到九霄雲外。看來社會風氣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就像這位“小李白”,一個有才,又勤快的還帶有一點豪放灑脫的人最後還不是賣起了板鴨,從之前的很有詩意,每天寫幾首詩,到後來的操着大嗓門叫賣,已沒有了當年的暖暖爾雅,現在的滿嘴髒話與大學時代的“大詩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什麼理想,抱負,早就沒有了蹤跡。以前的奮鬥目標也已變了,變得更現實,更實際了。感慨之餘我不禁害怕起來,社會就像是一個大染缸,等到進入社會之後就會被染得面目全非,我們這些在校的大學生難到也要被這些世俗變得連自己也不認識自己了嗎?我們這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有將何去何從,難道真的要變成他們那樣嗎?難到也要淹沒到這黑鴉鴉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羣之中嗎?我想大多數的`人都不會甘心的。現在的我們在學校,暢談我們的夢想,在爲我們的明天而一步一步的奮鬥,讀者一頁一頁的詩詞,學者一首首流行的歌曲,跳一支一支不太優美的舞蹈,繪畫着我們走過的逝水流年。回首過去在教室裏用心的學習,讀書,雖然艱苦,但很充實,回憶起來還是很美很甜。展望未來更是光陰似錦爲夢想堅持不移,滿懷大志,但讀完這篇文章才懂得,原來現實是那麼的不如人意。我們的夢想還能實現嗎?我還是堅信,有理想的人會活得更好,我不願重蹈覆轍,走前面大學生的路。就像現在熱播的電影《老男孩》,讓大多數的80後認識到,原來夢想是可以追求的。多少人停住了腳步,多少人注視着電視,多少人爲他們流淚,爲他們鼓掌。他們爲自己的夢想奮鬥了,也實現了夢想。是他們讓我們這一代人看到了希望,爲自己的夢想而奮鬥的希望。歌曲《老男孩》則唱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心聲。也告訴我們這些即將進入社會的大學生,不能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更不能隨波逐流,相信我們這一代會經得起考驗的。爲社會注入新的生機,新的力量。 來吧,爲我們的夢想而加油,努力吧。

  《一地雞毛》讀後感3

“啤酒雖然奪了過去,但小林腦袋已經發懵,這天夜裏睡得很死。半夜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睡覺,上邊蓋着一堆雞毛,下邊鋪着許多人掉下來的皮屑,柔軟舒服,度年如日。又夢見黑壓壓無邊無際人羣向前涌動,又變成一隊隊祈雨的螞蟻。一覺醒來,已是天亮,小林搖頭回憶夢境,夢境已是一片模糊。”

生活中的物質追求如同一個黑洞,精神上的匱乏使人陷入瑣屑的洪流。人的頭腦中無時無刻不是牽掛着“發餿的豆腐”、單位裏的人事評調、每天的啤酒和燒雞,宏圖大志、事業理想在麪包面前微不足道。

吃喝拉撒睡等關乎人眼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淹沒了是選擇麪包還是選擇自由這個問題。光是爲了追求麪包,人就掉了一身皮屑,哪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兼顧自由?對於這一隊隊祈雨的螞蟻,堅持纔是問題,堅持站穩腳跟,堅持跟着大部隊前進,堅持不掉隊纔是問題。

看完小說,朋友甲說:“一個滿懷理想滿懷激情的大學生,在社會上打滾了幾年後竟只剩下一地雞毛。生活瑣事磨平了理想磨掉了精神的事情太可怕了。我希望以後可以搞些純粹的研究工作,離瑣屑遠一點,這些瑣屑讓我害怕。”他正在準備考數學系的研究生。

朋友乙說:“其實,面對生活你有選擇的機會。你可以選擇過這樣的瑣碎的生活,也可以選擇不過這樣的生活。關鍵在於你自己。”

提到選擇,我想到了主人翁小林思想轉變前後的對比。這個對比並不是在《一地雞毛》中出現的,而是在《一地雞毛》的姐妹篇《單位》中。剛開始來到單位,小林學生氣不輕,跟個孩子似的,對什麼都不在乎。經常遲到早退,上班穿拖鞋,不主動打掃辦公室衛生,說話不注意等等。到單位三年才知道該改掉自己的孩子脾氣,而且,悔悟還不是自身的反省,是外界對他的強迫改造。別人入了黨他沒入,別人評了各種職務他還是個大頭兵,別人都有房子了他一家三口還是和另外一家合居一套房子。當小林的目光開始關注別人與自己的物質上的種種差別時,他已經很自然地淹沒到黑壓壓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羣之中了。我不知道是生活出現了問題還是人本身有了問題,是生活太強硬還是人太軟弱?

可是我以爲,生活本不應該出現這樣的選擇。生存爲什麼竟會成爲一種困境?現實與理想爲什麼竟會產生矛盾?在追求物質的同時難道就不能追求精神?物質與精神本身沒有矛盾,產生矛盾的是人自己,人在物慾的不滿足中迷失了自己,卻又不能接受自己放棄精神追求的事實,於是就抱怨麪包與自由有太大的矛盾,兩者必須取其一,於是,大家都找到了只爲麪包而活的藉口,於是大家都睡在雞毛堆裏柔軟舒服,度年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