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

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在賞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

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1

"我的教學勇氣"是一本書名,《教學勇氣》的姊妹篇。雖是書名,但我很喜歡這樣的表述,它其實是表明了一種教學的心態,一種教育生活的態度。

曾經無數次在迷惘與迷惑之中行走,曾經無數次在無奈與厭棄中想過放棄,曾經無限憧憬教學中的"高峯體驗",卻因爲這種"高峯體驗"的稀缺而日益喪失耐煩與韌性……直到我在耐煩與韌性的堅持中,遇到了《我的教學勇氣》。

這是一次心心相印的相逢。正是與它的相遇,重新點燃了我從教的豪情,重新喚起了我內心深處的發明需求,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從失望乃至失望之中擡開端來,看到了解脫失望和失望之路--如同魯迅般的"於無所盼望中得救".

本書如同《教學勇氣》一樣,自始自終沿襲一個這樣的重要觀點:"真正好的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全。"如此,教師的心靈便是關注的焦點。因爲,"教學得失與其說是取決於教師是採用的具體方法,不如說取決於教師奉獻的仁愛之心,取決於用仁愛之心穿針引線將自己、學生、學科編織在一起,使三者之間進行面對面、聲對聲、心對心的溝通和互動

但是,要維繫並呵護教師的心靈何其難也!且不說有如此衆多的從教者從未關注過自己的心靈需要,從未訊問過自己爲何從教,有的更不知心靈爲何物;也不說現今的教育制度、社會現實是如此疏忽教師的心靈需要,甚或以一昧打擊乃至摧殘教師的心靈爲己任,更遑論"尊崇教師心靈"之需要;單說呵護教師自我心靈之艱鉅。《我的教學勇氣》中,這樣的艱鉅話語隨處可見:

"崇奉教學的道德訴求,可又不得不在違反自己信念和原則的事情上隨波逐流,這種無可奈何造成的損害是苦不堪言的。"

"教學奇妙迷人,好不枯燥乏味,在各行各業中,這是一種你可以真正稱之爲'品嚐人生百味'的職業。可是,我儘管熱愛教學,明天也可能放棄教學"

總之,"我們感到待遇不公"、"我們感到信念被毀"、"我們感到負擔過重"、"我們感到孤立無助"、"我們感到底氣不足".

然而,並不是艱鉅就不做努力,並不是心靈受損,就放棄心靈。心靈是屬於自己的,心靈的尋找和號召也好,心靈的縫補與彌合也好,心靈的維繫與呵護也好,終歸都是自己的事情,別人是無法代替得來的。

或者說,當你對現今大行其道的教育制度、對社會現實,對這個世界,已經傷心欲絕不抱盼望之時,你只能轉向自我生命的內在,去問問自己的心,然後,盡個人之全力警惕呵護。

《我的教學勇氣》的目的,便是通過一些教師的敘述,"使人們瞭解他們如何找回和維繫自己的心靈,從而能在教學時兢兢業業的爲學生服務,養成怡然自得的心情,與同事攜手並肩實現共同目的,排除面對的一切障礙,盡己所能--如同帕爾默所說--'給世界帶來更多的光亮和生機'."

爲答覆"如何維繫心靈,重振精力,抵禦死氣沉沉的環境,解脫令人失望的孤獨"等諸多心靈問題,該書提供了三條道路:

1.轉向內部:維繫我們獨有的心靈

2.挺身而出:建立維繫我們心靈的關係

3.進行變革:實行尊崇教師心靈的改革

雖然書中的教師都在美國任教,而且他們的專業、從教領域各個不一,其經歷與心路歷程也複雜多樣,但並不妨害我在閱讀中發生共識。因爲,真正的教育是心靈的事業,而心靈是無邊也無界的。

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2

《我的教學勇氣》一書是在我閱讀完美國教育學者帕克·帕爾默的著作《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之後,爲加強對後者的理解而進一步閱讀的一本相關的書籍。華東社也有趣,硬是把兩本書的封面設計都一樣,差別僅是在顏色的調配上。作者是美國的一個教師山姆·英特拉託,主要內容是通過一系列的教師訪談,介紹美國教師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時,如何點燃教育激情,尋找教學的勇氣,堅守教育信念的故事。跟帕爾默的作品相比,這本書明顯要遜色很多,儘管它也有自己的特點,比如,這本書比較傾注個人尋找教學勇氣的實踐、帕爾默親自爲本書寫了篇幅不算短的“前言傾聽教師”和“後記 聽後感言”兩部分內容等等。從前言與後記中,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帕爾默教授對教育一如既往的熱情與智慧,以及爲教育改革中的教師地位和尊嚴的執著的疾呼。

“我們輕慢教師本已夠虧心,動輒怪罪老師則更顯失德”、“明明是我們社會或顯或隱地製造了形形色色滋生粗野、暴力、忽視兒童的溫牀,可偏偏把過錯一股腦兒地推到教師頭上,我們當中還有誰能比教師這個專業羣體更對孩子盡心盡責?”作爲一個非常熟悉教師工作的人,他對教師充滿了敬意。“教師所做的這一切,之所以完全不畏艱難,根本不管利害,就是因爲他們胸膛裏跳躍着一顆願意盡其所能幫助孩子氣學習和成長的摯愛之心。”“如果我們期望學校有所成功,社會有所進步,總有一天,我們應把所有這一切(指較高的工資,較優厚的物質待遇,較舒適的工作環境)完完全全地給予教師。”他面對現實,不勝其煩地呼籲:“傾聽,寬厚而專注地聽一聽教師們急欲一吐爲快的有關他們工作的酸甜苦辣、內心的喜怒哀樂。”

透過書看美國的教師生活

美國發達,但顯然跟美國老師無關。在書中,我們看到,原來美國的老師跟我們一樣,也過着一種很屈辱很可憐的生活。作者山姆·英特拉托出生於教師世家,但父母親對自己的兒子決定做教師感到十分的不解與失望。父親不悅:“什麼?你爲什麼這樣做?你真該選個其他的工作。”母親憂心忡忡:“你哪知道今後要活得多苦多累啊!”帕爾默教授也說:近年來,教師以創紀錄的速度棄教改行,有一份數據說新教師中任教不到5年就離校的比例高達50%。他們迫於無奈離開教學崗位(書第2頁)

美國教師的待遇也好不到哪裏去。在書18頁提到山姆的一個同事說:“我明知教書不能發財致富,但仍然選擇這份工作,可是憑着我的收入別說過上舒適的生活,就是省吃儉用也才能勉強度日。一想起來,真是又生氣又悲哀。” “20xx年,美國教師聯盟的調查報告說:教師的平均年薪爲 40574美元。而工程師爲68294、會計師爲49247、計算機系統分析師爲66782美元。對許多教師來說,在執教之初對低薪尚可忍氣吞聲,可當日後面臨着償還住房貸款、支付子女大學學費等開支,尤其是看到有類似學歷要求的其他行業的工資遠遠高過自己時,對低薪就忍無可忍了。”“許多教師工作時用的是殘破不會的教學設施,有時還自掏腰包購買教具,缺少電話、電腦、最新教材等必備用品”在書13頁有一位73年就開始從教的老教師談到:“我整日忙着與職業工作截然不相關的私人事務,爲了多掙錢不辭辛勞,做了幾份零工;爲了想改行到處打聽,看看是否有可供選擇的其他工作。”在書第46頁中有一封給新教師的信中說到:“你的親朋好友或許曾苦口婆心地勸你不要以教學爲業,可你不聽勸告依然決心從教。促使你從教的理由不會是入職薪酬或所謂的聲望,因爲你完全清楚,在我們這個重財輕義的自由企業社會,教師得到的是何等可憐的回報和敬意。”

美國教師也有考試壓力。書19頁說:“有些學區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考分數和考試準備上,教師不得不捨棄久享盛譽的教學單元,因爲其內容與考試無明顯關聯;”20頁又說:“在田納西州,要以學生的標準化考試成績來定教師的獎懲。”在書99頁講到了TAAS考試,即得克薩斯學術技能評估考試,在考試壓力之下,布萊克希爾小學,教師士氣低下,校長唯考試成績爲標準。考試成績不佳,校長被解職,教師下崗重組。

美國教師也感到負擔過重。在書21頁一位教師談到:“每週工作遠遠超過40小時。正常的上班時間幾乎全都花在對學生的課堂教學上,結果,大多數必不可少的備課、寫教案、批改學生作業等事情常常得在晚上或週末去做。”在書53頁,作者山姆開着一輛破車,車出了問題後送到修理廠,在汽車修理的空隙,他掏出一摞需要批改的學生作文——158份學生作文。

美國教師也感到孤立無助。書22頁說:“學校同事象那些每天在車站等着搭車上班的人一樣,每個人雖然都要朝同一個目的地,可以候車的時候卻獨自想着自己的心事,讀報紙,似乎有着不容他人侵擾的個人空間。”在書23頁說:“教師工作時無人目睹、無人助陣,既無中肯的批評,也無切實地表揚。”在第一編的第五頁,講到了一個教師在課堂上覺得窩火,遲到懶散的學生、干擾課堂的瑣事令老師筋疲力盡。在書47頁提到:“自你從教的第一天起,就可能會和我一樣,在漫長的歲月中,焦慮和自我懷疑日夜相伴。在我最難熬的時候,我感到孤立無援,束手無策,甚至覺得同事和校方要把我遺棄不顧。”作者山姆說要。在他工作的頭二年裏,沒有任何一個同事來他的課堂看他如何上課,除了要對他的教學工作給予評價的督導人員之外。

我原來以爲只有中國教師最可憐,只有中國教師是最屈辱的,工作負擔重,待遇低下,考試壓力大。現在才知道,這不是中國特色。教師待遇與地位不是由中國國情導致的中國難題,而是世界性的難題。

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3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默然一笑,原來我們從來不是一個人;原來,地不分南北,人無論東西,對最初的熱誠逐漸消退的遺憾,對日復一日重複工作中積澱下來的煩躁、倦怠情緒的苦惱,甚至,對於選擇這份職業是否真能實現自我價值的疑慮,從事教師這份職業的我們,都曾經糾結過。

這本書中的一個個故事,給我很多共鳴,很多啓發。同時也促使我思考,在類似的處境下,是什麼,令我仍熱愛這個職業,即使在最頹喪的時候也不曾徹底失去從事這份職業的勇氣?

是的,我喜歡學生,喜愛他們的朝氣蓬勃,享受在課堂上思維碰撞的'光華四射,享受啓迪學生心智的成就感。但是,不止一次,不止一個,他們也曾用消極、懶惰甚至是對抗來使我倍感挫折。

是的,我尊敬這個職業,不僅因爲我的父輩是我的同行,更因爲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曾有幸受到過很多值得尊敬的老師的教誨和幫助,能與他們爲伍,與有榮焉。但是,因爲職業而承受的不理解和輕視,呵呵,同樣不止一次。

爲什麼我,仍然熱愛這份職業?

記得十多年前,那時,我的職業生涯開端不久。雖然經驗並不豐富,但有的是忘我的熱誠和勇氣,不計較付出,全身心投入,帶那班學生順利畢業,高考成績不錯,自覺功德圓滿,卸下一挑重擔。假期休息,意外收到班裏一個女孩的來信。信裏,這個孩子真誠地稱讚我是個盡職的好老師。令我感動的是,很多我覺得應該做就做了的事,她都默默地記得,一一道來。

被肯定的感覺是很美好的,尤其是來自已經畢業的學生,真的會讓你覺得挫折和委屈都不算什麼,這份職業除了安身立命之外另有價值。

非常感謝這個孩子,她也許不會知道,在消沉的時候,倦怠的時候,煩躁的時候,我會重讀她的信,從中汲取勇氣,守護心中的一點光。更因爲她的這封信,我更感受到肯定和鼓勵的重要,更不吝於以此去對待我的每一個學生,我相信,他們會和這個孩子一樣,感受到我的真誠和愛意。

是的,教師這個職業需要心靈、意志、精神不斷的更新,以獲得力量和勇氣。我想,這一切的源泉,是因爲這份職業要求你付出熱愛,同時也會回報以熱愛。

我的教學勇氣讀後感範文4

出於教書育人的需求,閱讀教育著作成了業餘的習慣之一。辦公室裏擺了許多的著作,也確實有很多書令人愛不釋手,但最先拿起的來閱讀的卻是《我的教學勇氣》,不僅因它是《教學勇氣》的姊妹篇而心嚮往之,也因爲在此階段,“勇氣”一詞與我的教學心理不謀而合。

我生來不像蘇珊·埃瑟麗姬被她的大學導師贊爲“你天生就是教師”,也不像多數人那樣充滿自信和勇氣,但我該努力地使自己成爲後天的教師。作爲剛踏上講臺的新教師,我有滿腔的熱情,在這熱情還沒消逝前,我必須爲多數人的預言做好準備,我不想自己爲師多年後就消極懈怠。

開學還不到兩個月,我常覺得疲憊困頓,這種狀態無法在每天的忙碌中得釋懷便抑鬱不已。在本書的前言標題“傾聽教師”映入眼簾時,我竟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平日裏,前輩常會提醒我要學會傾聽學生,也一直強調傾聽學生的重要性。這以後我努力地學着傾聽學生的心聲,可從未想過作爲老師的自己是否也需要傾聽。反觀同行,我們真的身不由己,卻很少有人能夠傾聽我們的心聲。於我這個新教師,則常感到自己孤立無助、底氣不足。我常想,自己的教學勇氣到底何在?當我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生身上時,誰來傾聽一下我們心聲呢?

《我的教學勇氣》第一篇 “轉向內部:維繫我們獨有的心靈”裏一個個真實的故事着實令人動容。我驚詫他們的經歷和內心體驗竟也能在我的身上找到,原來教學旅途上我並不孤單,任何一個老師都會有焦慮與愁苦的,那些優秀教師也不例外,這樣想以後心情似乎舒坦了一些。從教以來,我常常思索要如何改進教學,如何更好的管理課堂,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卻始終無果。因爲我始終被教學瑣事束縛而不能真正轉向自己的心靈深處聽聽自己的心聲更不用說走向外界求助於他人。 “沒有獨處,與人頻繁來往是倍感傷神,最終可能使人漸失本色。你不能天天爲了別人與別人吃飯,總得從裏面帶給你一點提神鼓勁的東西。”(p3)作者反借薩特的這句話一語點醒夢中人。是啊,終日面對學生、糾結於教學得失差點使自己漸失本色。“獨處”對於我來說是在太難能可貴了,我必須從“裏面”帶給自己一點提神鼓勁的東西。就在上週末,我毅然決定一個人留在寂靜空蕩的校園裏面。難得週末,有家不回,同事不解,我笑而不答,何不就這樣留下一人靜靜思索的空間,聽聽自己心靈的呼喚。

我的這種獨處勇氣源何?書中布吉蘭的話或許可以解答:如果你對難以指明的事物感到渴望,爲不知如何行動感到悲傷,那麼毫無疑問,這時你就像所有勢必成長的生物那樣正在成長,昇華到更高遠的自我。(p18)因了這句話,我的勇氣倍增,同時我也始終記住自己天生不是教師,我需要這樣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