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1

在瑞秋.卡森的著作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實,希望喚醒無知、愚昧的人們,不要再用使用蠻力,來對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蟲、植物。也呼籲我們,要尊重生命,謙卑爲上,不要自以爲是。否則將有一天,會爲人類帶來無可挽救的災難,毀滅性的滅亡。

當初,瑞秋.卡森女士,在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曾遭到利益團體,化學藥品製造商們的打壓和抹黑。但瑞秋.卡森女士,以其專業的認知,和對生命的悲憫,不畏流言,說出事實的真相,提醒世人:瞭解化學物質,毒害地球的真實事件,和環境生態,所面臨的嚴重危機。

作爲一個學者與作家,卡遜所遭受的詆譭和攻擊是空前的,但她所堅持的思想終於爲人類環境意識的啓蒙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

確實,長期流行於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並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人類的這種意識大概起源於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續到20世紀。沒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因爲人類文明的許多進展是基於此意識而獲得的,人類當前的許多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也是基於此意識而制定的。

在四十餘年後,書中所提,濫用藥物的情形,不僅沒有改善,更變本加厲。將人類帶入更深、更無可救藥的境地。因爲人類爲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許多事實的真相,被隱瞞和矇蔽。許多人因爲無知,陷人類於萬劫不復的境地而不知。

因此,我們必須停用這種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後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間。瑞.秋.卡森女士如此告訴我們。透過新穎、富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方式,嘗試去解決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會產生的問題。人類唯有更謙卑、尊重大自然,反省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停止錯誤的方式,纔有可能挽救人類自己。

環境保護,這個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而這在幾十年前卻是僅僅是一些生物學家腦子裏的想象,而真正使環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並直接導致後來將環保列入政策法規中的卻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識又不太熟悉的書——《寂靜的春天》,而這本書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將環保作爲主題的書。

1992年,該書被推選爲近50年來最有影響的書。這些年來,各國也開始了重視環境保護,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關注環境保護不僅僅是政府和工業界的事情,更是我們每個公民自己的分內之事。

愛護環境,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2

《寂靜的春天》該書是美國一個女生物學家卡森在60年代的時候寫的,有人說它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後世評論她:“沒有她,可能全世界的環保運動會延遲很多年,或者現在都還沒有開始。”

書在開章不久談到:在地球的歷史上,生物被自然環境改變着,但是反作用環境的效果相對很弱。但是人類出現發展到今天,情況發生了逆反,人類強力地改變着環境在大自然裏有很多很多物質,它們都與大自然經過千萬年的磨合,大自然懂得它們。而現在情況改變了,僅1960年一年,就有超過500種全新的化學合成的有機物在美國誕生,最後它們被排入自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於人與自然的鬥爭化學家巧妙地轉移着分子團。替換原子。製作各種各樣連他們也無法瞭解的未知。

在當時DDT和其他劇毒農藥被濫用的60年代的美國,書以無法辯駁的大量實例,給民衆講述了一個大自然悲傷的故事,“一個沒有鳥鳴的春天,這樣的現代世界是值得被建立的麼?”觸動了無數普通老百姓的內心。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後來評價說:這是曠野中的一聲吶喊。

書在出版後不久,身患癌症的女作者(她本身無疑也是被環境污染所害)在政府部門(地方政府,農業部、林業部)、實力強大的化工公司和和敵對輿論的惡毒攻擊聲中去世了,甚至連“美國醫學學會”也公開反對她。但是一種精神沒有死,反而喚醒了美國大衆,美國老百姓持續對書的關注使得“哥倫比亞廣播電視公司”製作了專題節目,因爲這件事兩個大投資人以撤銷對電視公司的鉅額資助爲要挾要求電視公司停止播出,但是節目還是衝破枷鎖播出了。(在此,一個權威媒體的獨立性判斷值得我們欽佩)

這本書是西方生態保護(環境保護)的開山之作,而在此之前在美國報紙報刊上幾乎找不到類似“環保”的字眼。幾年後,美國總統肯尼迪在記者招待會引用了書的內容,併成立專門調查組清查,第一個美國環保團體隨後也成立了,有人說“一個女作者對後世的影響可能會超越無數政客”。

在今天的中國,我們面臨比當年的美國更嚴重數倍的環保亂象。後發展國家本應吸取前人教訓,避免重蹈覆轍,但遺憾的是這樣的事情並沒有在中國發生,我們迫不及待地走上了“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而且很大程度上願不願治理,能不能治理,還是未知數)。很多地方工廠就在把混合着各種毒物的污水直接排到大自然的河流中進入水循環(一些癌症村就是例證)。

這並不是關閉一些不合格的工廠、出臺一些新法規、執法嚴一些就能解決的問題,也絕不是單純的技術、法律或者政策問題,而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問題”,從根本上老百姓的觀念還沒有得到“革命”。有一種典型論調:現在這條路是社會發展一定得走的路,沒有辦法。這其實是不正確的,發展經濟不該是第一要素,靠犧牲環境帶來的GDP不是真正的GDP,這樣的高速發展是不健康的,後果會很嚴重。

我們學習過印度的課題,印度有印度的問題,但是他們有“環境部長”,人與自然的關係相對中國而言和諧太多。獅子大象老虎孔雀都可以看到(在中國都殺絕或者接近殺絕了),印度有其特有的宗教背景原因,但說到底是人的觀念。“環保”不該是貶義詞,它也不應該是有錢人玩的“概念”,認爲環保標準都是西方強加給我們的苛刻的標準是不公平的,畢竟地球只有一個是事實。

當我們失去了乾淨的空氣(因爲外國使館的問題,對人體健康影響極大的2.5終於在2011年從暗室曝光了)、乾淨的水源(爲什麼我們都要喝桶裝礦泉水,爲什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水管擰開就可以喝)、安全的食物(舉不勝舉,老外對於中國“地溝油”他們叫回收油,表現出極端地恐懼。在很多不好的事件上,我在新西蘭的老師說,中國人心壞了,他們用毒藥去毒自己的下一代),這樣的生活不是現代化生活,不是我們追求的。卡森說:“將來的歷史學家可能會爲我們權衡利弊所表現出來的低下的判斷力感到無比驚訝”。

拋下不談這些與人的健康生活息息相關的命題,更宏大的是人的心理層面,這個或許是國人多沒有體驗的心境?卡森的《寂靜的春天裏》有一段論述:“是獨裁主義者的決定。他並沒有把真實的情況告知他的人民。對於成千上萬的人來說,大自然的美麗和秩序本身就具有一種無可替代的意義”“當公衆對提出質疑時,只找一些所謂專家提供一點半真半假的話作爲鎮定劑,我們急需結束這些爲善的保證和包在令人髮指的事實外面的糖衣。”

事實上,在卡森的時代,很多著名的昆蟲學家、醫學家都是支持DDT的(化工公司的利益綁定),他們公然否認DDT會給人和野生動物帶來危害研究農藥危害和毒理的科學家反而拿不到政府的科研經費而這並不是“資本主義國家所特有”,而恰恰就在今天的中國重複着。我認識的一些國內做環評的朋友說,他們的數據都是僞造的,真實的數據從來要反覆修改才能提交,不然也就別吃這碗飯了。

中國“自然之友”的創始人樑從誡(梁啓超的孫子,2011年已故)說:“總有些所謂專家學者以各種方式惡意詆譭剛剛誕生的民間環保組織”一些關鍵媒體和學者的良心被經濟所操控着,而老百姓得不到真相。

卡森寫《寂靜的春天》的動機是因爲一個美國家庭婦女在1958年給她寫了封信觸動了她的內心。信中說:自從我們這裏給榆樹打了農藥以後,再也看不到一隻活鳥了我孩子上課學過,聯邦法律保護鳥類免受捕殺和殘害。所以我不太好向我的孩子解釋它們是怎麼死的。

1958年,我國正要開展驚天動地的“大躍進”,戰天鬥地的口號震天響。美國一個主婦的這封信不但觸動了那個時期的卡森,也同樣能觸動我。18XX年,美國的託斯夫人寫了一本著名的書《湯姆叔叔的小屋》,描述了黑人奴隸的`悲慘生活,一本“暢銷書”激發了革命,南北戰爭拉開了序幕。美國和整個西方的環保運動也被卡森燃起直到今天,可以想象,環保遠比“廢除奴隸制”複雜得多,當人們想到將要失去眼前可以得到的財富時總是會很痛苦,無論東方西方。所以“環保”一開始的步伐總是舉步維艱。美國的生物學家喬治.沃爾德在研究“眼睛視覺”的時候有一段論述也許很適合描述這樣的社會狀態,他說:“空曠暗室裏有一扇狹小的窗戶,當你站在遠處時看只能看到那裏有一個亮點。隨着你不斷接近窗戶,光明越來越多。最後你站在了窗戶前,發現外面有整個世界。”

曾經國內一個旅行雜誌的副主編對我說:“我們該發你的‘生態遊記’,我們成天發的文章都快是吃喝玩樂了,太沒有責任感了!”

我期待站在窗戶前面的那個時刻。並且爲之努力。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3

我感恩,感恩生活,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更感恩大自然。每天,我都以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

在《寂靜的春天》我走進了自然,也認識到自然的重要性。《寂靜的春天》1962年在美國問世時,是一本很有爭議的書。它那驚世駭俗的關於農藥危害人類環境的預言,不僅受到與之利害攸關的生產與經濟部門的猛烈抨擊,而且也強烈震撼了社會廣大民衆。在60年代以前的報紙或書刊,幾乎找不到“環境保護”這個詞。回想一下長期流行於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在這兒,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並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我們只是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卻從未感恩過大自然所給予我們的一切美好生活。

第一章寫明天的預言,當時我就被這個預言給震驚了。試想如果我們自己生活在那樣的地方,該是一件怎樣的可怕事情啊!是什麼使我們的美好世界變的那樣恐怖?“不是魔法,也不是敵人的活動使這個受損害的世界的生命無法復生,而是人們自己使自己受害。”書中這句話給我的震撼非常大,原來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用雙手造成的!我們該如何的擺脫這樣的景象,我們要爲次付出什麼樣的代價,當汽車尾氣刺激我們的肺,當紫外線傷及我們的皮膚,當森林與綠地被沙漠覆蓋,當象徵古代文明的雕塑被酸雨腐蝕…我們唯一的母親,我們生命的唯一家園,已經被我們人類破壞殆盡。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陷入沉思中。如今我們都意識到自然對我們的重要性,開始感恩自然所賦予我們的一切,開始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自然爲我們的自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愛護我們的自然了,比如,我們建起了水力、風力發電站,開始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森林,保護水源,節約用水,提倡節能減排,開始綠化、美化我們的自然了。

我感恩自然,它總在謙讓我們、原諒我們、理解我們,雖然我們對它是那樣的不負責任,看起來它還是那般祥和,而不是目露兇光。我們往往追求一種意境,完美的人生的信仰,卻不知道全部都是自然所賜,它明明的給予了我們如此浩瀚的神奇的文化,爲何還要去破壞與它的友誼,是它寬廣的胸懷包容了我們,我們又吸取了多少其中的精華,可是人們出其不意,它竟會帶着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我們。這次,我們滿心愧疚的來到自然,我看到的依然是種莫名的情感,綠色的生機又在朝氣蓬勃的生長了,它在塑造着自然生態,那個時刻,雨水刷洗的大地,風兒颳去所有的塵埃,帶走所有的污垢,它準備開一桌生命的宴席,人們就會似風不邀自來,雨不求自到的彙集在一起,帶着一顆感恩的心去赴宴,一同舉杯,感謝自然。

我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愛她的青山綠水,愛她的碧草藍天。更感恩自然的美,自然的好,自然這位偉大的母親所帶給我們的關愛。

感謝自然,等於拯救萬物生靈,我們已經錯了,就讓歲月燃燒,重新開始吧,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發出的愛的真諦——沒有健康的自然沒有幸福的未來!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4

“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比如說,鳥兒都到哪兒去了呢?許多人談論着它們,感到迷惑和不安。園後鳥兒尋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僅能見到的幾隻鳥兒也氣息奄奄,它們戰得很厲害,飛不起來。這是一個沒有聲息的春天。這兒的清晨曾經盪漾着烏鴉、鳥、鴿子、倌瘛鷦鷯的合唱以及其他鳥鳴的音浪;而現在一切聲音都沒有了,只有一片寂靜覆蓋着營田野、和沼地。是什麼東西使得美國無以數計的城鎮的春天之音沉寂下來了呢?這本書試探着給予解答。”——《樹林寂靜的春天》。

這本書開篇就虛設這樣一個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容易地找到上千個這種翻版的城鎮,對齊的一景一物作細緻的描寫,以此來帶領讀者進入這本書的主題,同時也讓讀者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這種環境變化的迫切感。《寂靜的春天》是一本引發了全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書,書中描述人類可能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作者是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於1962年出版。這是這本不尋常的書,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人們對野生動物的關注,喚起了人們的環境意識,這本書同時引發了公衆對環境問題的注意,促使環境保護問題提到了各國政府面前,各種環境保護組織紛紛成立,從而促使聯合國於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大會”,並由各國簽署了“人類環境宣言”,開始了環境保護事業。

蕾切爾·卡遜1907年5月27日生於賓夕法尼亞州泉溪鎮,並在那兒度過童年。她1935年至1952年間供職於美國聯邦政府所屬的魚類及野生生物調查所,這使她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環境問題。在此期間,她曾寫過一些有關海洋生態的著作,如《在海風下》,《海的邊緣》和《環繞着我們的海洋》。這些著作使她獲得了第一流作家的聲譽。

蕾切爾在本書中強調了人類自身對地球的環境的作用,“地球上生命的歷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歷史。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動物的自然形態和習性都是由環境塑造成的。就地球時間的整個階段而言,生命改造環境的反作用實際上一直是相對微小的。僅僅在出現了生命新種——人類之後,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圍大自然的異常能力。新情況產生的速度和變化之快已反映出人們激烈而輕率的步伐勝過了大自然的從容步態。”主要闡述了人類新型的化學產品或者生化武器給大自然的平衡帶來很大的破壞,而且遠遠超過了其自身修復的能力,已然造成無課挽回的傷害。分別從人們從小就接觸的各種化學生產的非自然的藥品食品開頭,其中透出了深深的無奈,這是每個地球人都無可避免的,再從整個大自然的循環鏈子來展開,污染了水源,如地表水、地下海;污染了土壤;“地球的綠色帳篷”——植皮也隨之被污染;小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地方都被污染了,同樣的也遭殃了。這一切都是人類不加節制的破壞環境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森林中生命的協同互濟關係就變得完全失調了,而且寄生蟲災害反覆出現的間隔時間也愈來愈短。因而,我們不得不結束這些違背自然規律的粗暴作法,這種粗暴作法現已被強加到留給我們的、至關重要的、幾乎是最後的自然生存空間之中。”作者在書中最後一章提出這種結論,綜合了前幾章分別舉出的例子,呼籲人們要重視自然規律。“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發明了許多新的、富於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方法;隨着這一形勢的發展,一個要反覆提及的話題是:我們是在與生命——活的羣體、它們經受的所有壓力和反壓力、它們的興盛與衰敗——打交道。只有認真地對待生命的這種力量,並小心翼翼地設法將這種力量引導到對人類有益的軌道上來,我們才能希望在昆蟲羣落和我們本身之間形成一種合理的協調。”這就是作者呼籲麻木無知的人們要開始進行環境保護的話,也就是要遵循自然規律走,即使發明了什麼厲害的科技,也要以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爲首要考慮因素。

同時作者還提到“控制自然”的想法很幼稚,我們人類想要更加順利更加長久的在地球上繼續生存下去,靠的不是所謂的“控制自然”的狂妄想法,而是用心的去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去愛護大自然的一切。畢竟誰喜歡寂靜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