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復活讀後感範文

復活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復活讀後感範文1

復活讀後感範文

看名著看的是種內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裏面,其實會發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在裏面。閱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昇華。對於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學習,多多閱讀名著,對自己提高修養都很有幫助!

讀着《復活》,心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撼,不僅是爲了男女主人公,特別是男主人公靈魂迴歸的可歌可泣,更是因爲自己內心與之產生的共鳴。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一次徹徹底底的復活。

《復活》概要: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誘*後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着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爲妓*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後,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爲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爲她減刑。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皇帝恩准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爲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儘管還愛着聶赫留朵夫,但爲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鬆結合。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

復活讀後感範文2

那天,我在書店看到了一本書,書名叫《復活》。於是我感到很好奇,就迫不及待地買回家看。

我很喜歡看書,有時候我還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戀書症。因爲我每次去到書店就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恨不得把全部書都買回家--一閱而盡。上次,我在書店買《復活》的時候,我又看到了一本我感興趣的書,書名叫《飄》。我立誓;下次去書店誓一定要買回來,因爲我真的很想看。

雖然,我沒買《飄》這本書,但我買了《復活》。這也是挺值得我高興的,因爲《復活》這本書真的很好看,從>故事的開頭就一直吸引我到結尾。因爲這本書的作者是俄國偉大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是文學的經典,難怪會那麼好看。這本書的主人翁是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聶赫留朵夫是一個貴族、欺壓無知少女的一個人,而瑪絲洛娃是被聶赫留朵夫欺壓過的受害者之一。由於聶赫留朵夫是一個貴族人,很有財富。他怕瑪絲洛娃對他前途有影響,於是就把瑪絲洛娃關進了牢房。但瑪絲洛娃上法庭時,聶赫留朵夫突然良心發現,決心要帶瑪絲洛娃遠走高飛,在救助瑪絲洛娃的同時聶赫留朵認清了社會,認清了自己。他心靈從死寂中開始復活。《復活》一書主要描述了當時社會的不公平,採用了對比手法來敘述無辜的人受苦受難,而有罪的人卻逍遙法外、淫逸生活,加強了作品的批判力量。使讀者看到都會感到心酸、難過。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真是獲益匪淺,原來以前的社會是那麼惡劣,人是那麼兇殘。我想世界就是這樣的不公平,社會總是那麼殘忍。需要的是我們要積極向上,不要讓有害之物留於社會之中。

復活讀後感範文3

《復活》是托爾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認爲是其創作的"最高的一峯"。它沒有《戰爭與和平》史詩般的恢宏氣魄和明亮的詩意,沒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瀾與不安的騷動——它,完全是體現了一位偉人的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一個純真完美,以前對生活和生命充滿了完美期盼的青年人。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會中墮落於花天酒地。一個美麗純潔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墮落。他們似乎是能夠就這樣生活下去的,他們也許能夠滿足生活中自己那種種簡單的快樂。

但是,當兩人在審判瑪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時,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夠心安理得地應對他以前傷害過的瑪斯洛娃直視他的眼神。似乎是靈魂的反省,兩個人在重逢時,眼神中充滿了疑惑。那個少年,成爲了一個漂浮在上流社會中的“老爺”,那個姑娘,成了一個來源賣弄風情的“窯兒姐”。涅赫留朵夫此時感受到了他以前給予他多麼大的傷害,他的靈魂揹負了沉重的罪惡感。在一次次探訪監獄的過程中,他證明了太多的不公平。當他把自己的土地廉價分給了農民的時候,他收穫的是農民懷疑的眼神,貴族們疑惑的言語;當他決定與瑪斯洛娃結婚以洗清自己罪惡的時候,他的得到的是親友們鄙夷的眼神,衆人以爲不可理喻的迴應。他應對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的精神世界裏認爲正確的事務無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然而貴族社會所推崇的卻只是花天酒地與吃喝嫖賭。一百多個年輕力壯的青年人只正因把身份證弄錯了就被關押到臭蟲漫天,疾病四溢的牢房中。

涅赫留朵夫本來是一個純潔善良、有理想,追求真正感情的青年,貴族家庭把他養成了種種壞毛病,貴族社會和沙俄軍界紙醉金迷、放浪荒唐的生活風氣又使他墮落。促使他去損害馬斯洛娃。聶赫留朵夫本身對於這種生活十分厭惡,但是人因環境而變,因此當他身處在黑暗的環境中時,變得墮落這是自己無法掌控的。但最終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期望,瑪斯洛娃的改變。讓他足以拋棄官場的地位與金錢的誘惑,他的精神復活了。瑪斯洛娃也改變了,她爲了不連累涅赫留朵夫,理解了政治犯西蒙林的求愛。

愛過,懊悔過,反思過,最終,他決定,他復活,他重生,他在紛雜的社會中找到了他道德的衡量準則。也許涅赫留朵夫追求的不僅僅僅是瑪斯洛娃,在這條尋求重生,精神復活的道路上,他見到了,他做了,他去用心的改變了。那夜,涅赫留朵夫花了一整夜讀福音書,那以前是他看不懂的教訓。經歷了這一切,他這次突然看懂了聖經的教訓,並且發此刻其中有他務必的、重要的、且是喜悅的東西。

想想聶赫留朵夫,再想想我們自己。他在一個不甚明朗的環境中復活,找回自己,而我們在一個十分光明的環境中就就應做得更好。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讓人無法理解的事實。善與惡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響便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仔細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纔不會迷失方向,永遠持續真正的自我。

去追尋,也許受用的不知是追尋最終得到的。還有這一路上看到的風景。

復活讀後感範文4

《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晚年花費大量心血寫成的一部長篇著作,《復活》講述的內容是托爾斯泰聽到的一個故事:一次,法院審理一個妓*被控偷竊嫖客一百盧布並將嫖客殺死的案子,在陪審團中有一位男士,發現這個案子的被告竟是他多年以前在一個親戚家做客時誘*的養女。於是他良心發現,設法去營救,並表示願意和她結婚。最後,這個女犯在牢獄中病死。而那個男士也不知去向。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了許多的感觸。書中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時期是一個善良,充滿活力,有着崇高志願的青年。但當他擔任上官職後卻完全改變了,整日沉寂在享樂之中,早已忘記自己的狂熱理想,變得腐朽,落魄,成爲了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見到瑪絲洛娃,他回想起許多往事,從而使他覺得自己是那麼的可惡,便對於自己以前過的生活產生怨恨。爲了贖罪,他給一些無辜的犯人起訴伸冤,將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他徹底的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將自己從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來。

這本書名叫《復活》,我想"復活"的就是聶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曾經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現後,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在書中有一對梅尼紹夫母子,因被人冤枉縱火而被關押。最後在聶赫留朵夫的幫助得到清白釋放,雖然最後被釋放,但是既然無罪爲什麼當初要受到關押?只因真正縱火的人有財,便可以將禍栽贓到他人身上。

《復活》這本書還從方方面面體現出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的道德喪失。聶赫留朵夫本身對於這種生活十分厭惡,但是人因環境而變,所以當他身處在黑暗的環境中時,變得墮落這是自己無法掌控的。這讓我懂得善與惡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響便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仔細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纔不會迷失方向,永遠保持真正的自我。

復活讀後感範文5

托爾斯泰的這本小說,就語言風格而言,讀起來簡明易懂,讓我感到輕鬆。而小說要表達的意義,卻不是那麼輕鬆,而是很嚴肅的,並且我認爲是多重的。這本小說應該說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圍繞聶赫留朵夫與瑪絲託娃之間的故事展開的,帶有主人公個人的感情色彩。這是1個曲折感人的故事;另一條則圍繞着男主人公對於這個社會法制和道德的思考展開,有着普世的意義,作者在此對全人類拋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也借主人公只口,給了我們他自己的思考和答案。當然,除了最重要的這兩部分,我認爲還有一些穿插於其中的一些關於人類的其他問題的思考(例如人的個性、信仰等問)

托爾斯泰爲這部傑作起名叫《復活》,書中寫到聶赫留朵夫的日記裏有這樣一句話”我覺得她的內心在變化,連我都無法相信,可是我覺得她就是在復活。“看到這裏,我就明白了爲什麼書名叫做”復活“。作者指的便是聶赫留朵夫和瑪絲託娃2個人的復活,這是”精神“的復活。從在法庭上認出瑪絲託娃,羞愧得回憶起自己做過的無恥的事情,包括髮覺自己目前生活圈是多麼的卑鄙無恥,決定與之完全斷絕關係;從他決定幫她上訴,到最後堅定信念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來幫助她,爲她的內心一絲一毫的波動,變化而感到憂慮,到最後明確自己是真的又像當年那樣愛着瑪絲託娃。這整整3個月的時間,他在一點點,1步步地完成自己”復活“的過程。瑪絲託娃的“復活“,也是前而易見的:一開始她痛恨聶赫留朵夫,認爲他將她當成玩樂的工具後,又想把她當成救贖自己的工具,但她也在內心裏發生變化,她發現他的真誠,便開始願意做任何一件讓他滿意的事情----爲了他她不再喝酒;去醫院裏認真工作;不再與男人有任何關係;在監獄裏關心,幫助獄友;在與政治犯同赴西伯利亞的路途中被感動,被影響;她原本的善良純真又凸顯出來;她寧願犧牲自己的愛情,不願意因爲自己曾經的妓女身份讓聶赫留朵夫受苦而最後拒絕與他結婚。她表現出的一切都說明她已不再是那個賣弄風情,自甘墮落的瑪絲託娃。

在聶赫留朵夫爲瑪絲託娃的案件上訴而奔走的過程中,他四處求人,見到了各色人物如數位將軍,公爵,還有將軍夫人,小姐,他們醜惡的嘴臉,不光明的勾當讓他生理上感到噁心,心裏上感到鄙視。書中好幾處有這樣的細節,描寫到聶赫留朵夫一覺醒來,就立刻開始對自己昨天做過的事情和昨天的思想進行自我反思和鄙視,批評。他就是這樣在這段時間裏不斷地悔過,不斷地審視自己,慢慢將心裏的疑慮和困惑解開。

他在各大監獄裏見到了太多的囚徒,監獄裏陰暗殘忍的一切使他思考起這個世界的法制和道德問題。書中那些監獄外的官員,所謂的正義的人,說起監獄裏那些“有罪”的人,都是用“他們就這號兒人嘛”,並且說起來還帶着蔑視和嘲笑。好像他們自己本身是有多正義,多光明磊落。殊不知這些制定法律,將那一號兒人繩之以法的人,其實也沒什麼差別,只不過他們隱藏得好,在官銜的.庇護下,在上頭“指示”下,他們也一樣幹盡壞事,甚至更加地殘忍。就本書前半部分描寫的陪審團審理案件這一情節,就很諷刺。順便說一句,這讓我想起《十二怒漢》這部電影。書中情節和電影裏一樣,陪審人員就根本不在乎自己的這個決定對被告意味着什麼。還有庭長大人,由於急着去與情人約會,而想草草結束案件的審理,即使陪審團提交的結論有矛盾之處也想不了了之----這樣的法庭,這樣的裁決體制,從上到下都充斥着對人性的蔑視!

描寫案件審理這一段還只是用間接的諷刺手法,讓讀者暗自感受到這樣的荒謬。而本書的高潮和結尾部分,就是托爾斯泰借主人公之口,提出了自己對這種畸形的社會道德和漏洞百出的所謂法制體系的抗議。這樣本身也有罪,本身也不正義的一部分人,怎麼可以去定另一部分人的罪呢?(而因爲社會上的各種腐敗風氣,很多人根本是無辜的,卻進了監獄)而把這樣一羣人集中到一起,關押起來,那樣惡劣,殘酷的環境恰恰會使這一羣“罪人”變得更加墮落,離光明越來越遠。所以作者在擔憂,要知道這樣是根本不可能根治犯罪,使百姓真正幸福的。

最後,那個英國人到監獄裏去傳教,作者便讓一本福音書解答了聶赫留朵夫的所有疑慮,給了他1個肯定的答案。那就是要無數次的寬恕人。因爲每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是有罪的。書中作者也多次寫到有關宗教,信仰的問題。他諷刺而氣憤地寫道,人們利用了宗教。官員利用宗教馴服百姓,愚弄百姓。這個問題在人類歷史上存在了很久很久了。可以看出托爾斯泰贊同的是宗教本身,他讚揚宗教的聖潔思想,並且深信宗教思想裏宣揚的真善美能夠“拯救”全人類,讓大家都像主人公一樣能夠“復活”,但不幸的卻是,自從宗教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人打着它的名號,爲自己斂財;甚至是爲自己消滅敵人,以上帝的名義進行各種聖戰,實則爲了自己的利益荼毒生靈。

聶赫留朵夫弄明白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他復活過來開始了全新的生活。但是,在現在,我們的社會中都還在不斷地涌現只爲自己享樂的行屍走肉,托爾斯泰憂慮的問題,到現在也沒能在全人類範圍內解決。

另外,我覺得,這本書給了我太多的信息量,很多其中的道理,我還需要時間慢慢吸收。

復活讀後感範文6

<復活>是托爾斯泰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階級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說。

<復活>托爾斯泰在<復活>中,對地主資產階級社會進行了尖銳無比的批判,表達了他對國家、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的看法。他以強烈的憤怒,揭發專制制度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主人公:瑪斯洛娃、涅赫柳多夫。

在托爾斯泰的臉上,沒有他所有作品裏,肖像、照片上流露出來的那種令人生畏的表情,沒有因五官線條分明而使人感到的那種生硬的感覺,沒有像塊塊壘起的花崗岩似的那種剛強然而呆板的神情,沒有一生中使所有的人都服從於他的那種無限的威勢,這些特徵都沒有了。而這些特徵過去是有過的,而且曾經一度正是托爾斯泰的基本特徵,但是隨着歲月的消逝和他本人的努力,卻消失了。

托爾斯泰以接近數學般的正確性在走完生命的歷程時,性格變得非常柔和,感情變得十分純潔,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

復活讀後感範文7

當我初次看到“復生”這個書名時,我心裏就產生了疑問:誰,怎麼就復生了?但是當我把這本沉甸甸的大書從書架上拿下來時,我知道了答案就在這一片片的白紙黑字裏,只需用心去讀,才華體會到作者叫它“復生”的意圖。

看完了書,合上冊頁後,聶赫留朵夫成了一個考慮的方針。這本書的主人公便是他。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家中的女僕卡秋莎產生了愛情,但沒有過多的發表。當他做了幾年的軍官回來後,正本仁愛的他變成了一頭野獸,他玷污了卡秋莎,給了她一筆錢後就扔掉了她。在一次法庭審理案件時,聶赫留朵夫作爲陪審員,目擊了審理馬斯洛娃(卡秋莎)毒死人命案的經過,當馬斯洛娃的雙眼掃過他時,他心裏極度驚懼,併產生了自個無法控制的悔恨心情。隨後的幾天裏經過思想的奮鬥,抉擇“救助”馬斯洛娃,及其他一些遭受苦楚的人並與馬斯洛娃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亞。

所以經過多日的思想奮鬥,他找回了自個的本色,他要去“救助”馬斯洛娃,並要徹底挽救她,與她成婚。這便是聶赫留朵夫的初次復生,這讓他從頭認識了這個世界。它有許多被污染的地方需要收拾。但是,我認爲聶赫留朵夫能做到這一點的確是很不簡單,這也是給我感受最深的一點。在周遭可以說是十分惡劣的環境中,他蛻化了。可他能被與馬斯洛娃的重逢所震撼,並抉擇從頭做人,這說明了他的本質仍是仁愛的。他從頭開始記日記,“同自個說話”,“同人人身上都存在的真實的純潔的自個說話”,這是他人生的改動。

復活讀後感範文8

《復活》是托爾斯泰的世界觀轉變以後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思想、宗教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它是以一個真實的案件爲基礎構思而成的小說,表現了主人公的“心靈淨化”過程,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爾斯泰世界觀的終結作品。小說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以託翁晚年爐火純青的老辣筆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爲深刻地反映了男性與女性在“靈與肉”之間的痛苦掙扎。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被譽爲“19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

聶赫留道夫爲什麼會從一個積極向上的青年成爲以後不思進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學時最好的朋友—曾經善良、講義氣的謝列寧最後都變成了惟利是圖的、庸俗的、不思進取的人。這不能不承認他們所處的環境對他們真的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們處在一個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層社會,在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漸漸的原來在他門身上的美好品質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們自己卻全然不知!

有句話說:環境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其實我並不認爲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因爲人是主觀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雖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我覺得一個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我們不得不重視環境在一個人的成長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在幼兒成長階段,環境的影響十分明顯:一個人的性格表現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而千差萬別。假如一個孩子所處家庭環境,父母經常發生爭吵,常常充斥着緊張與對抗,這樣他往往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封鎖起來,慢慢變得不愛與人交流,對任何人都缺乏足夠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個別時候遇到某些敏感問題時會採取對抗的心理,情感變化無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擊傾向,這是幼時情感受到壓抑的結果。聽起來好像有點可怕,但這裏我沒有一點誇大其詞的說法。這是有關專家研究的結果。

由此看來,一個良好的環境對自己的成長非常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處於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中,大家之間互相關心,平等相待。這種待人處事的態度會很自然的影響到你在學校與同學的交往中,將來走向社會對待他人的態度中,這樣的人更容易與周圍的人產生良好的關係,有一個融洽的人際關係。久而久之會養成好的性格。

後天的環境和條件對人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少的。對於個人而言,複雜一些的環境對人的鍛鍊可能會更大一些,我們從“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身,睏乏其身"也可以看出艱苦環境對有大成人的磨練。然而有時自己周圍的環境自己是無法選擇的,一個優越的環境如果利用好了,是一個人發展的優勢,若只是安逸於裏面,不思進取,那麼就會不知不覺地喪失自己的鬥志與追求,迷失自己。

人生常常是苦和樂同行,悲和喜攜手,挫折和順利與我們的相伴。環境鍛鍊人,環境塑造人。讓我們以微笑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以微笑面對挫折。嚴酷的自然環境鍛鍊人的意志,增強人的體質。艱苦的環境鍛鍊人,它使人發憤,使人振奮,使人不得不調動起全部精力爲生存和發展而鬥爭。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千萬別讓安逸的環境寵壞!舒適良好的環境應該成爲我們成長進步的基石,在這樣的路上我們應該走的更快,而不是沉迷於路邊的風景,忘記自己前進的路還很長很遠。

復活讀後感範文9

人這一輩子或多或少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尤其是因爲人性的弱點,所犯下的錯誤是最應當懺悔的;因爲這錯誤的性質是人性的罪過,懺悔即是爲了受害者能夠得到心靈的慰藉,而且也是能讓自己從罪惡感當中解脫出來,這也是自我救贖,不懺悔就不可能獲得自我救贖,心靈被罪過感糾結的人就是罪過感的囚徒。

如果把復活比作一個人的話,我想它應該是我的心靈的導師!

復活讀後感範文10

法國著名評論家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度,鎮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於是,我懷揣崇高的敬仰緩慢而鄭重地掀開書的封面,一步步走進托爾斯泰的心靈深處,去探尋人類最美好的東西。

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後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着身孕被主人趕走,淪爲娼妓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後,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遣責。爲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爲她減刑。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皇帝恩准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爲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儘管還愛着聶赫留朵夫,但爲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鬆結合。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

《復活》是一個以真實案件爲基礎構思的作品,表現了主人公“心靈淨化”的過程,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人類最美好情感的復活體現了一位偉大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在《復活》中作者唱出了人類藝術最崇高的歌:“我們爲不幸者撒一掬淚,人世的悲歡感動我們的心。”當我們打開這本書時,我們不禁感受到有一種心靈的復活——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即使是當代,許多人也許正在悄悄地埋葬自己的感情,卻毫無所覺。在這種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復活》這樣的作品來喚醒沉睡的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