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五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範文大綱

五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美國盲聾學校有位女學者,名爲海倫·凱勒。她雙目失明,又失去聽力,可是她卻憑着超強毅力,學會講話,學會了五種語言以及文字,爲人類作出了許多巨大貢獻,深受各國人民的愛戴與讚揚,她聞名各地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永遠在人與人之間飄蕩,廣爲流傳。

五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範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眼睛,人類心靈的窗戶;耳朵,人類接收信息的倉庫;嘴巴,傾訴自己心聲的門戶。當一個人失去它們的時候,簡直無法想象該如何生活。可是,就有這樣一位小姑娘,她名字叫海倫凱勒,她是一個又聾又啞的女孩。

海倫凱勒出生在塔斯甘比亞鎮——美國南部亞拉巴馬州的一個小地方。她的童年本來是一個快樂的世界,她自由地玩耍,愉快地學習。可命運實在是無法預知啊!它把海倫凱勒從快樂拉到了痛苦絕望的邊緣,她失去了視覺、聽覺,而且還不能說話了。這個時候,海倫凱勒的家庭教師莎莉文小姐來到她身邊,陪伴她從痛苦中慢慢地一步一步的走了出來。在海倫凱勒最困難的時候,莎莉文小姐鼓勵她;在她最傷心的時候,莎莉文小姐安慰她;在她快樂的時候,莎莉文小姐爲她高興……海倫凱勒的童年就是這樣,是多的是心酸和痛苦。

失明的時候,她曾非常傷心,曾經摔過花盆,甚至與母親發脾氣。但她仍然是懂事的,知道母親爲她傷心難過,於是她一個人偷偷的跑到花園裏,藏在花叢裏,向她們傾訴。只可惜,她也不能說,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心靈與她們溝通。在這樣的環境中,海倫.凱勒漸漸長大成人了。她遭遇過別人的歧視,受到過別人的冤枉,可她並不灰心,並不因爲自己是個殘疾人而氣餒。

長大後,海倫凱勒順利地進入了劍橋女子學校,這與她的家人、朋友的幫助和鼓勵是分不開的。接着,海倫凱勒先後出版了《我的後半生》、《我的天地》、《走出黑暗》等著作,世界有名的.大作家曾這樣評價:“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觸很多。我非常驚訝,海倫凱勒——一個身患嚴重殘疾的女孩,競能克服那麼多的困難,走出黑暗走向光明,成爲影響世界的著名人物。這肯定與她那份不怕困難,執着向前的精神有關。我們真應該學習海倫凱勒的這種精神,好好地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看了幾本書,還是覺得這本是最好的,裏面說的是一個女孩子的夢想,她爲了自己的眼、嘴、耳能像正常人一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猜?是什麼書?就是一本讓讀者感人肺腑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一個一歲多的女孩名叫海倫·凱勒因患有腦的疾病而失明失聰了。當時,她是個脾氣暴躁的女孩子,就是家教沙利文改變了她的命運。剛開始的時候,沙利文老師教她摸盲文。這個僅有幾歲大的小女孩日日夜夜都不放過練習,直到手指出血,沙利文老師心疼地給她包紮。包紮完後,又把手摸在盲文板上。學了一陣子時間,沙利文老師教她說話,可這畢竟是個啞孩子,怎能說得準呢?可過了不久,奇蹟出現了,她會說話了。

讀者肯定會想:這途中肯定經歷了不少次放棄吧!可這萬萬沒想到她居然沒有討厭過和放棄過。

讀完這本書,我就被這個故事感動了。爲什麼上天會這麼不公平,給了她那樣的命運?爲什麼這個對世界迷失了方向的小女孩會找到成功之路呢?正常人就很難行呢?因爲這個女孩有堅持不懈和不屈不撓的追求夢想的精神嘛!

可我覺得我自己有點兒跟她相反,我學過很多才藝,可每樣都學不久。海倫·凱勒在生活中可能受到過許多人的另一種目光,她在黑暗和無聲的世界中,她把慈愛傳遞給有需要的人。她告示我們痛苦也是快樂,不斷提高自己;不怕挫折,對生活要有一種樂觀的態度。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我看了這一本非常傑出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非常的感動,也非常的震撼。因爲一個小朋友承受了一個巨大的打擊,同時,我也知道了她的喜、怒、哀、樂……

故事裏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她出生在美國部亞拉巴馬州的塔斯比亞鎮。父親亞 ·凱勒曾是南北戰爭時的南軍上尉,母親凱蒂·亞當斯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妹妹米珠麗。海倫·凱勒十九個月大的時候因病失去了視力和聽力,陷入了盲聾啞的黑暗。

她小時侯很淘氣,但在恩師莎莉文的教導下成爲了一位很聰明,也很懂事的少女。她六歲的時候開始學習說話和盲文讀寫。

過了不久,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成爲一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殘疾人。

海倫·凱勒樂愛生活,興趣廣泛,喜歡旅行、騎馬、滑雪、下棋、戲劇演出、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

她一生寫下十四部著作,被稱爲二十世紀最富感召力,爲殘疾人演講、募集資金,把人生毫無保留地獻給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

1919年她的故事被好萊塢搬上銀幕。她曾獲得“總統自由章”,美國《時代週刊》評選她爲二十世紀美國時大英雄偶像之一,歷屆美國總統邀請她到白宮做客,她被譽爲全美爲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傑出人物。

1960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發了“國際海倫·凱勒獎金”,獎勵那些爲盲人公共事業做出貢獻的人。多年來,她的名字成了人類意志力的象徵。

1968年6月1日下午,海倫·凱勒在睡夢中平靜地離開了世界。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有一本書,它使我有深深的感觸,但它同時也教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就算遇到困難,也要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這樣纔能有克服困難的自信心。這本書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只有三天光明!有些人可能認爲擁有光明的時間太少了。三天時間能幹些什麼呢?但是這三天的時間對於這本書的主人公——海倫來說是多麼的寶貴!她從小就雙目失明,兩耳失聰。看不見嬌嫩美麗的鮮花;聽不見小鳥歡快的鳴叫,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多麼的痛苦啊!可就是這樣一個不幸的孩子,在她自己的努力下和一直陪伴着她一起學習的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順利考上了哈佛大學,成爲了一個有用的人。

當我合上這本書之後,我便發現了一個小問題:這個不幸的孩子怎麼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仔細一想:對了!在這本書中,海倫並沒有在意她的眼睛和耳朵,彷彿她自己跟普通人沒什麼區別,依然那麼活潑開朗。這也正驗證了海倫生前時說過的一句話:“我只看我擁有的,不看我沒有的。”

我是一個正常的人,但我卻不能做到和海倫一樣珍惜光明。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我認爲自己擁有光明的時間很多。其實只要你一天不如一天珍惜光明,那麼你就會發現,光明其實會飛快地與你擦肩而過,你會瞬間失去光明。光明是有限的,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在自己還擁有光明的時候充分利用它。如果海倫有一天真的獲得了三天光明,那麼我相信,她利用光明的次數和珍惜光明的程度一定會超過許多人獲得的一年時間的光明。難道不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