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暑期讀物《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範文

暑期讀物《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導語:《致加西亞的信》 是100多年前的一個傍晚,阿爾伯特·哈伯德與家人喝茶時受兒子的啓發,創作了一篇名爲《致加西亞的信》的文章。小編與大家分享這本書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暑期讀物《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範文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範文1:

佛曰: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我說:一書一窗口,一書一世界。

人類最寶貴的東西是書籍,書是連接世界的窗口。讀書,是一種從感觀到心靈的高度享受,使心胸歸於寧靜淡泊,使生命超然於物外。孜孜以求,書讀百遍始通神;日積月累,學貫中西悟人生。

剛拿到這本書時,便被這書封面上的介紹給吸引住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暢銷圖書第六名”、美國前總統對它的評價“這本書太驚人了,它說明了一切”、沃爾瑪、大衆、寶潔、豐田、中石油等衆多世界500強企業首選員工讀物…..我在想,究竟是什麼內容使這本書充滿了魅力呢?一看之下,《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中講述的是:19世紀末美西戰爭爆發後,美軍急需與西班牙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繫,可是加西亞此時正隱藏在古巴遼闊的崇山峻嶺中,沒有具體地址,也沒有聯繫方式,根本很難找到。此時有人向總統推薦了羅文,他接受了命令,沒有任何推諉,隻身長途跋涉,穿越了沖沖艱險,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勝利的完成了任務。故事很簡單,但是它給我心靈的震感確實空前和巨大的。毫無疑問,羅文之所以讓人銘記,並不是傑出的軍事才能,而是他崇高的品德,忠於上級的託付,迅速行動,全力以赴,不怕困難用於生理的精神,這就是“羅文”精神的精髓所在。

有志者,事竟成,羅文正是通過他不畏艱險的敬業精神,完成了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任務,也正像許多公司的那些孜孜不倦,埋頭苦幹的領導人和員工一樣,他們的敬業精神有力地推動了公司事業的進步。企業需要能“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那些積極主動,堅忍不拔,積極和堅決完成任務的人,那些值得信賴,具有崇高使命感,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並不一定要像羅文一樣具備軍事知識,但一定要具備羅文一樣的道德品質,這些道德品質正是國家,企業和一個人事業成功的有力支柱。羅文般的敬業精神應該作爲我們每個人自身的敬業標準,對於工作任務不計得失,不怕困難,忠於職守,愛崗敬業,積極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務。

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能暢銷不衰,風靡世界,正是它倡導了這種理念: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現在有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滿意,所謂的“這山望着那山高”,總覺得別人的工作比自己好,而等自己真的失去目前的工作時,才發覺自己原先的工作有多好。我想每一個職業都有它自身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而且一份付出一份收穫,收穫總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我爲什麼說“收穫”而沒用“收入”因爲“收入”僅僅是“收穫”當中的一部分,正如書中所說:“不要爲薪水而工作,因爲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也是最短視的……面對微薄的薪水,你應當懂得,僱主支付給你的工作報酬固然是金錢,但你在工作中給予自己的'報酬,乃是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建立。這些東西與金錢相比,其價值要高出千萬倍。”這段話對我的心靈有很大的觸動,在當今這個快餐時代,人們越來越急功近利,而忽視了一份工作對於人內在品質和素養的深遠影響。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書中還提到了一種觀點:“每天多做一點”。現在很多人工作時往往是抱着應付的態度,即把老闆或領導規定必須做的事情做完就行了。這樣的話,只會使自己永遠處在被動的局面,換句話說,這樣無法爲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書中給出了這樣一個例子,艾倫在一個週六的下午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球賽,多做了點事情,結果不僅爲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現金收入,而且爲自己帶來了一個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職務。艾倫並不是速記員,他也沒有義務留下來幫那個律師做速記,可他還是留下來幫了律師的忙。他能這麼做,反映出他具有助人爲樂的內在品質,正是這種良好的品質,使他獲得了現金收入和更好的職務。每天多做一點,並不會佔用自己太多的時間,卻可以讓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何樂而不爲。

當然羅文的優秀是不言而喻的,而麥金萊的舉重若輕,瓦格納的知人善任,格瓦西奧,里奧等人的團結協作以及雙方的共同價值目標,也同樣給我們以深刻的啓迪,這些優秀的品質和精神都是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一個員工必不可少的。

讀過一本好書,精神得到了一次昇華,願我們將《把信送給加西亞》所體現的精神落實到我們的本職工作中,原則做事,本色做人。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範文2:

有這樣一本小書,它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也沒有高談闊論人生理想,而是用樸實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出了人生處事的哲理,然而它卻一度風靡全世界,印數高達四千萬冊,它就是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亞的信》。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本小冊子深得人們的喜愛,廣爲流傳呢?它的魅力何在?

《致加西亞的信》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1881年畢業於西點軍校的美國軍人羅文與美國陸軍情報局一道完成了一項重要的軍事任務——將美國總統的信送給古巴將軍加西亞的故事。美國在與西班牙交戰之時,古巴人民也正在爲擺脫西班牙的殘酷壓迫和統治,爲爭取民族獨立而戰鬥。美國總統急切地希望得到有關情報,他需要立即與西班牙的起義軍首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繫。然而,加西亞將軍在古巴叢林的深山裏——沒有人知道他確切的藏身地點,所以無法帶信給他。這時,美國情報局局長向總統推薦了年輕的陸軍中尉羅文。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羅文,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穿過槍林彈雨,躲過明查暗檢,歷盡千辛萬苦,最後終於把信交給了加西亞,勝利地完成了任務。羅文因此被授予傑出軍人勳章。

故事情節極其簡單,但它卻向人們深刻傳達了這樣一個理念: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Loyal ,忠誠。對自己的職業忠誠,對家人朋友忠誠,對自己的國家忠誠,我想,這永遠都不是一個落伍的動詞。

羅文正是通過他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完成了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任務。

這也正像許多公司的那些孜孜不倦,埋頭苦幹的領導人和員工一樣,正是他們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有力地推動了公司事業的進步。企業需要能“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忠誠與信念是企業和個人事業成功的有力支柱。羅文的精神應該作爲我們每個人自身對待工作的態度,對於工作任務不計得失,不怕困難,忠於職守,積極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務。

時下,我們卻常常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很多年輕人以頻繁跳槽爲能事,以善於投機取巧爲榮耀。領導一轉身就鬆懈下來,沒有監督沒有工作。工作時推諉塞責,劃地自封,不思反省,卻以種種藉口來着遮掩自己所缺乏的責任心。

本書的翻譯者和出版者也談了他們的想法:“現實世界裏,到處看到的都是有才華的窮人”,他們“只有才華,沒有責任心,缺乏敬業精神”,因此有必要發揚加西亞的“送信”精神。在譯者看來: “送信”是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行爲,是一種忠於職守,一種承諾,一種敬業、服從和榮譽的象徵。“忠誠和敬業並不僅僅有益於公司和老闆,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是整個社會。一種職業的責任感和對事業高度的忠誠一旦養成,會讓你成爲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個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

在書中還提到這樣一個例子,一份英國報紙刊登一則招聘教師的廣告:“工作很輕鬆,但要全心全意,盡職盡責。”

事實上,不僅教師如此,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盡心盡責,儘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斷的進步。這不僅是工作的原則,也是人生的原則。

這是我們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從書中獲得的啓示。

那麼,如果從一個組織和企業發展的角度去看呢?毫無疑問,我們會發現想要追求永續成長和永續經營,重點是要找到更多的“羅文中尉”。而這正是公司高層領導者必須要去反思的問題:你這個公司的領導人,能不能做到一點,就是讓下屬對你的信任,猶如羅文中尉對美國總統的信任一樣?

我們來看看這個熟悉的人物,比爾·蓋茨。他的微軟團隊從一開始就一直跟着他,蓋茨對團隊的充分信任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十三歲那年,他與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相識,而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和他在哈弗大學時就成了好朋友,正是這種牢固的私人關係提供了一種超越工作範疇的信任度,而這種信任度保證了員工將爲他最賣力地做事。

每個領導者當然都希望大家忠誠勤奮,有主人翁精神,可是你要不斷反問自己:憑什麼讓人信任你,憑什麼讓人義無返顧克服困難努力不息,你有這樣的能力嗎?

我相信如果有這樣的領導者,如果有這樣讓人深感神聖的任務和使命,那麼,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會像羅文中尉一樣的。

  《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範文3:

一些書短到令人吃驚的程度,而它所發揮的作用卻並不小。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亞的信》,就是這樣一本書。

什麼東西使這本書充滿了魅力呢一看之下,情節簡單到了極點:19世紀美西戰爭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的手中,可是加西亞正在叢林作戰,沒人知道他在什麼地方。此時,挺身而出的一名軍人——羅文,不講任何條件,歷盡艱險,徒步三週後,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把那封信交給了加西亞。

羅文正是通過他不畏艱險的敬業精神,完成了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任務,也正像許多公司的那些孜孜不倦,埋頭苦幹的領導人和員工一樣,他們的敬業精神有力地推動了公司事業的進步。企業需要能“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那些積極主動,堅忍不拔,積極和堅決完成任務的人,那些值得信賴,具有崇高使命感,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並不一定要像羅文一樣具備軍事知識,但一定要具備羅文一樣的道德品質,這些道德品質正是國家,企業和一個人事業成功的有力支柱。羅文般的敬業精神應該作爲我們每個人自身的敬業標準,對於工作任務不計得失,不怕困難,忠於職守,愛崗敬業,積極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務。

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能暢銷不衰,風靡世界,正是它倡導了這種理念: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現在有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滿意,所謂的“這山望着那山高”,總覺得別人的工作比自己好,而等自己真的失去目前的工作時,才發覺自己原先的工作有多好。我想每一個職業都有它自身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而且一份付出一份收穫,收穫總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我爲什麼說“收穫”而沒用“收入”因爲“收入”僅僅是“收穫”當中的一部分,正如書中所說:“不要爲薪水而工作,因爲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也是最短視的……面對微薄的薪水,你應當懂得,僱主支付給你的工作報酬固然是金錢,但你在工作中給予自己的報酬,乃是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建立。這些東西與金錢相比,其價值要高出千萬倍。”這段話對我的心靈有很大的觸動,在當今這個快餐時代,人們越來越急功近利,而忽視了一份工作對於人內在品質和素養的深遠影響。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書中還提到了一種觀點:“每天多做一點”。現在很多人工作時往往是抱着應付的態度,即把老闆或領導規定必須做的事情做完就行了。這樣的話,只會使自己永遠處在被動的局面,換句話說,這樣無法爲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書中給出了這樣一個例子,艾倫在一個週六的下午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球賽,多做了點事情,結果不僅爲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現金收入,而且爲自己帶來了一個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職務。艾倫並不是速記員,他也沒有義務留下來幫那個律師做速記,可他還是留下來幫了律師的忙。他能這麼做,反映出他具有助人爲樂的內在品質,正是這種良好的品質,使他獲得了現金收入和更好的職務。每天多做一點,並不會佔用自己太多的時間,卻可以讓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何樂而不爲

當然羅文的優秀是不言而喻的,而麥金萊的舉重若輕,瓦格納的知人善任,格瓦西奧,里奧等人的團結協作以及雙方的共同價值目標,也同樣給我們以深刻的啓迪,這些優秀的品質和精神都是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一個員工必不可少的。

讀過一本好書,精神得到了一次昇華,願我們將《把信送給加西亞》所體現的精神落實到我們的本職工作中,原則做事,本色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