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我看電商有感

讀我看電商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篇一:讀我看電商有感

讀我看電商有感

第一點,黃先生並不避諱人的因素,比如說孫彤宇的事,如果他知道孫彤宇被離職的話,絕對不會接手淘寶商城的組建工作的。相信工作一段時間之後的人都能理解黃先生的心情。

第二點,黃先生對於平臺和買手製的看法,黃先生對平臺的長遠未來並不看好,因爲mall只是解決流量的問題。沒有解決從庫存到銷售端的各種問題。而亞馬遜有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更能提高賣方的效率。關於這點我持有不同的看法,首先現階段國內整體的流量還是愈加的集中的基本在幾個大的巨頭手裏,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爲商圈更少,且幾大商圈的主要持有者,正在走向一條附屬商圈通吃的方向。而通吃不是提高各種內部效率,而是不給接口,或者直接抄襲。流量及網民人口結構不改變,這點很難改變。

其次,職業經理人當政的情況下,能掙容易錢而且面臨本身巨大kpi壓力的情況下,很難有人這麼去做。

再次,本身自營平臺的數據能力十分一般的情況下,數據分析沒有意義,數據分析後的執行纔有意義,執行中涉及到整個流程重新梳理和利益均衡打破,動作太大很容易出事,只能徐徐圖之。

第三點,黃先生認爲移動電商的未來會是一家不在現有版圖內的商家。並認爲這是一新的市場環境。這點也不敢溝通。

首先無論是以何種形式發生交易。背後供應鏈能力,數據能力要求幾乎是一樣的。何況我並不認爲有一個叫移動互聯網的東西,而是一雲多屏,數據支撐。

至於最近某導購渠道所說的那些移動購物更喜歡蒐藏,比較之類的。完全可以看一下打通pc端和手機端賬戶體系和購物車系統後的轉化數字。在做定論。

第四點,黃先生現在在做投資,他投資一家企業的角度是考慮角度是模式,運營效率,顧客留存率。這點還真是打那些說投資就是投人投資人的臉面,打的好。

第五點,黃先生認爲騰訊,百度已經喪失了挑戰淘寶的機會。但是品牌商還有很多機會。

第六點,這本書值這麼多錢。或者對於一個高級管理者值得更多。如果能和我們這樣的一線苦逼聊一聊,值得更多。

篇二:讀我看電商有感

如今電商行業在中國發展迅速,並且對於我們的蜂蜜銷售也有着較大的影響,在這個信息流通日益加快的年代,我們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不至於被社會所淘汰,因此我最近讀了《我看電商》這本書,以對電商的形式和發展有所瞭解。

《我看電商》的作者從地面零售到電子商務,從天貓模式到噹噹上市,作者用簡易的話語,介紹了電子商務領域的一些寶貴的工作經驗,爲我們普及了電子行業的基礎知識,並且全面點評了國內各大電商企業的是是非非,詳細講解了他們的融資模式、運營效率、優勢劣勢等,如爲了避免同一款尚品無休止重複陳列,要根據競爭去限制經營商個數,所以應該從品牌導入才能避免同一品類下過多的重複陳列,造成用戶搜素購買的困惑,而且同一款尚品不能僅僅由一家公司獨斷銷售,要引進競爭機制,淘寶有討價還價的習慣,而這個習慣會花費大量時間用在比價、問價、還價上,因此我們應該將一口價作爲售價政策。作者語言幽默風趣,對我啓迪頗深。

通過此次的閱讀,確實讓我學到了不少電商的知識,這本書無論對於投資電商或服務電商的業界人士還是有意從事電商領域的年輕人、創業者,都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

篇三:讀我看電商有感

上班第一天無意中遇到這本書,因爲沒有鼠標墊,暫且用之。休息之餘,隨意翻看,久之,發現確是一本關於電商的.好書。作者黃若,一個具有跨國、線下線上30多年零售經驗的經營者,用一個相對理智的角度和我們分析如今的電商經營環境。

本書從作者和馬雲初次見面談起,簡單介紹了自己的經營歷程和對馬雲的看法。隨後,作者談及當年有名的淘寶和ebay中國的市場爭奪站,指出淘寶的成功不僅僅是免費這一策略,根源在於淘寶抓住了中國用戶的需求,並在後面談及免費的策略帶來“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結局,即後面淘寶爲尋求贏利點而受免費策略的制約。

作者同時用較大的篇幅闡述了天貓的曲折成長,主要探討電商模式的創新和盈利模式。作者對電商一味的燒錢追求規模流量以及打價格戰爲主爭奪市場的方式並不看好。規模和流量對於企業初期而言確實非常重要,沒有規模流量,企業就沒有辦法生存。但是,企業終究是要盈利的,找到贏利點才能長期存活下來。天貓的交易收費就成了一個很好的突破。

書中,作者還對百度和騰訊電商之路、京東口水站、蘇寧發展等道出了自己的看法,這裏就不一一說明,縱觀此書,個人覺得作者的見解非常的大衆化(一看就明白,而且也會是人想到的),卻又是被很多人在電商熱中所忽視的,其中有幾個點,覺得非常值得記住:

1、線上低價源於低成本運營。線上銷售最終歸是零售,而零售需要盈利,賺的是運轉效率的錢,即低成本的控制。我們真正能夠買到比線下便宜的商品不應該是商家虧本銷售或是偷工減料,而應在商家線上經營成本要低於線上體現出來。

2、雖然線上、線下都是零售,但終歸是有區別。線上要發展線下業務不能照搬線上運營模式,因爲雙方面對的顧客羣、成本、物流等差別甚大。比如,線上的顧客羣面向的是全國甚至是全球,線下的就固定集中在某一區域。舉個例子,我們看到的校門口的南寧百貨,輻射的範圍就很有限,說句玩笑話,都過不了馬路,爲什麼?因爲馬路對面是華聯,爲了方便,估計很多人也不願意過來。而,線下傳統企業需要觸網也不能照搬線下傳統的成熟體系,可能你那套成熟的體系反而制約了線上業務的發展。

3、互聯網容易成功,也容易默默無聞,甚至倒閉。在觸網經營時,首先想想三點,第一,你的商業模式是否是創新的。第二,你的運營效率是不是比別人高,第三,你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方式吸引顧客並長期留在你這裏,也就是黃若說的留存率。投資人必須找到其中一點希望,纔會給你投資。

4、不管你經營什麼,找到核心業務,找到自己的標杆,讓別人一想什麼就能記住你。比如,你想買打折化妝品,你會想到聚美;你想買書,你會想到卓越亞馬遜、噹噹等。

5、最後一點,如果你感興趣,自個好好去看吧,哈哈,喜歡這本書的朋友,可以聯繫我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