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有感範文大綱

讀《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有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讀《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有感

讀《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有感範文

今天,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這篇文章,文章中說:“如果仔細觀察一下中學第二階段(四至八年級)和第三階段(九、十年級)的教學過程,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這裏,爲了無休無止地然而卻又完全徒勞地把那些尾巴學生拉上來,這件事無情地吞噬了教師的許多時間”。說的真好啊,我覺得我現在的教學就是這樣的,每天我都在爲一大片的學習困難的學生不停地訓練,不停地補課,這樣不但花費了我很多的時間,我還爲此筋疲力盡,頭疼失眠,而他們的進步還不明顯。

文章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小學面臨着許多重要任務,而其中佔據首位的任務就是:“要教會兒童學習。你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在兒童應當掌握的理論知識分量跟實際技能和技巧之間,確定一個正確的相互關係”。那麼我該怎樣教會孩子們學習呢?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我要教會孩子們閱讀,先讓他們讀懂教材,讓他們邊讀邊思考邊做筆記,然後集體交流,形成知識網絡,掌握方法,還可以讓一些孩子做一下示範,教會其它的孩子,最後讓孩子們反饋練習,找出缺誤進一步反思校正。這樣長時間的運用之後,再看孩子們掌握了學習方法沒有,再看他們的學習是不是還很困難。

  讀《教師的時間和教學各階段的相互依存性》有感

——小學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會學習”的能力

這是寫給小學教師的一篇文章,我讀了之後還是引起了我的共鳴。

我曾經在小學工作4年,從3年級到6年級,所以,我基本熟悉小學生的心理,知道小學生心理髮展規律,在書中所提到的一些問題,也不乏我曾經認真思考過的,其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更是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中學,中學生的心理髮展和小學生的心理髮展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學生有一種小大人感,自以爲自己成熟,想追求、張揚自己的個性,特別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想博得別人的好感,有很強的進取精神,但是,也有一些學生很落後,這種落後與先進有很強的差別,他們有時很自卑,不願意和較優秀的學生相處,他們有自己的玩伴,這樣就走向了兩個極端,導致的好的越好,差的越差,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現象?

教學中我發現,這樣的學生有另外的一個特點,就是,如果做一些簡單的體力方面的事他們很靈活,反應很敏捷,這說明,這些孩子不笨,而到了做到作業時就顯得很不好,有厭學情緒,他們不懂學習,不會學習,也不愛學習。教育這樣的學生牽扯着我過多的精力。

蘇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說,“小學階段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學習”。他告訴老師們,“教師要在兒童掌握的理論知識分量跟實際技能之間,確定一個的相互關係。”

他提出“要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教材,這種效果會大大地超出“出聲地讀”的能力”,他說,“前一種能力超過後一種能力的程度越大,學生在閱讀時進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細

——而這一點還是順利地學習和整個智力發展的極其主要的條件。”

在我國民間有句俗語叫“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小和尚也在念經了,爲什麼會有口無心?當然這可能會有小和尚唸經這個原因,但是,另一個方面的原因可能就是用“出聲的讀”與用“視覺和意識”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可能“出聲的讀”有其獨特的效果,但是用“視覺和意識”去讀所產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出聲的讀”中小學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間。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年的教育經驗告訴我們在教育小學生時教會小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我們經常放在口頭上的一句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力從哪兒來?怎樣提高閱讀能力,這是小學教師所應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值得研究的課題。在閱讀的同時,蘇霍姆林斯基還特別強調對小學生“迅速地、半自動化地書寫的能力”的培養。

有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到了中學還是不會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經常埋怨老師規定的作文字數太多,要求500字左右,而我通過事實也已經證明一個有話可說的孩子,不管他的水平有多高,只要心理有話,有真情實感他很容易地可以寫出1000字的信。爲什麼現在的中學生都不會作文了,這和小學教師的作用不無關係。從小學到中學我們過多的強調給學生題目,學生進行作文,學生沒有生活體驗,沒有素材,只能編一些荒誕怪異的故事,這還算是好的,差一些的乾脆就抄現成的作文。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兒童在三年級前就學會把自己的思想簡明扼要地寫出來,如果達到了這一目標,學生永遠不會成爲落伍的、不及格的學生,因爲他們學會了自己去獲取知識的餓能力,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學習。”

當今,在高舉素質教育的大旗、如火如荼的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春天下,爲了中學教師們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研究上,不致於被幾個所謂的差生牽扯過多的精力,請小學教師們真正思考一下,我們應該較給學生什麼纔會使學生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