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學與問》有感範文

讀《學與問》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讀《學與問》有感範文1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習和思考的道理,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鞏固和提高,要有學問必須兼學兼問,只學不思或只思不學都不能成其學問。這裏的問不僅是提問,更是疑問,有疑而生的問,需要思考去解決。

讀《學與問》有感範文

學貴有疑,這是廣大學者公認的道理。一個不會用自己思想的人是不會進步的,他所學的充其量也只是一些死板的道道,是不能致用的條條框框而已。疑是什麼?疑在哪裏?疑是徜徉在知識海洋邊時被浪花濺溼的樣子,疑是登攀在知識的奇峯險壑中莫名的驚歎,疑是仰望星空時發現熟稔的影子又變了模樣,疑是凝神於花開花落時叩問生命的變化。疑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與未知,在偶一低頭的剎那,在注目凝視的恆久中,在擦肩而過的飛鳥裏,在靜靜佇立的槐樹下,疑在心頭閃過,在口中唸叨,在眼裏迷失,似虹般絢麗多彩又生命短暫,連起似不可能連接的兩端,串起屬於它們的精彩。

學因疑而生動有趣,因疑而豐富多變。知識是點,疑是線,將它們串成玉澤般光亮的'金石。學生的學因有疑而快樂,認知加上自己的思考,繼而在探索中求解,豁然開朗時樂趣頓生,進而樂學喜研,學習不催而自動。有好問的學生,雖然紀律欠佳,每有問題總喜歡插嘴發表個人觀點意見,但成績往往出色,就因其善思有問,在學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地產生問題並尋求解決,自然,這樣的學習效果比只聽不思的好上幾倍,而且還可以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讓自己在存疑析疑解疑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學習上我們應當更多地去問,問課本,問自己,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問課外書,問社會。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習纔會更有效,更快樂,也纔會有更大的人生潛力。

讀《學與問》有感範文2

初讀23課課題,我不禁產生了疑惑。“學與問”,一下子就讓人聯想到“學問”一詞,本課也必說“學問”無疑。可學問從何處來的呢?帶着這個問號,我走進了課文

而只一課,老師便基本講完了這一課,只剩下一條小尾巴掃一下。但不得不承認,這節課由於老師的生動講解與同學們的積極配合,完全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原先的疑問,也找到了答案了。

學問何處來?從勤學好問中來,因爲勤學好問,纔有了哥白尼《日心說》的偉大成就,因爲勤學好問,纔有了沈括舉世無雙的《夢溪筆談》。

而說到問,我便想起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那天是語文考試,可我們幾個自以爲穩操勝券的人望着一條熟悉的考題傻眼了,互相遞着眼色,可得到的卻全是無奈的聳肩。最後只能瞎蒙,可當時自己估計正確的可能性幾乎與中國男足贏世界盃的可能性一樣高。

何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請君用一成語概括。若放在平日不會也情有可原,可偏偏這題昨日剛出現在我們家庭作業中,整班全滅,老師只冷冷拋下一句“下午講”,可誰知下午率先迎接我們的卻是一考試。

那次考試那一題只有M君對,答案是瓜田李下。吾們不服,逼問M君如何知道,他平靜地回答了一句“上午問老師的。”吾們頓時抓狂,大有把M君吞了之勢,面對如此情景,他仍平靜地回答了一句“上午問下午考,有何不妥?你們怎麼不曉得問?”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我們都有無語地從M君座位旁離開。

一道昨日不會之題不問個究竟,導致了下午考試直接丟分,老師沒有什麼不對,M君也沒有什麼不對,不對的卻是我們。我們剛愎自用,自以爲天下無敵卻輸給了一個無名小卒,我們難擱面子,只因爲平時在同學面前裝得無所不知,再問老師豈不甚是虛僞?

而今天學的《學與問》這一課也解開了我心裏許久的一個結,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也頓覺孔聖人所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極是也。

向人請教不是恥辱,面成熟謙遜的表現,而在千萬個“爲什麼”中我們也能學到的知識,做到真正的有學問。

我請教,我學習,我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