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精選9篇)大綱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精選9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精選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精選9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

我隱約記得小時候家裏也有一本。但是我已經想不起來,具體裏面的內容。再次打開,對我也是受益匪淺。作者是美國人。美國人很信奉精英培養,講究效率。所以常常會用很高效能的方式去取得自己的目標。由此總結出一套通用的理論。還附帶了很多的可執行的條條款款。本書還在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讀者而言是極好的。對於我而言,裏面涵蓋的個人,團體,習慣的三個面,是很有幫助的。

迴歸我自己的生活,我很少系統的去迴歸和總結,但是想想身邊認識的事業和家庭做的很好的人。大致也是和書中提及的那樣去做的。在個人的事務中,要積極主動,以始爲終,要事第一。在公共關係中,雙贏思維,知彼解已,統合綜效。最後,不斷地回顧,更新完善。形成一系列的習慣,成爲一個更好的自己。

猛地看上去毫無問題,但我也在質疑。其一習慣是強大的。習慣到了一定的程度,是不是把人變成了機械人。我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就會變成了機械的應對。會失去很多的樂趣。其二高效能是個悖論。假如生活中只有高效能,木有低效能,地球就要爆炸了。人類的存在本身就是低效能的事情。在慢慢的時間河流中,淡淡的一筆。卻自以爲是的高效能,真的很幼稚。所以悠然自處纔是生活的意義。

質疑之後,我也認爲在一定的範圍內還是很實用的。至少可以很好地安慰和指導我們自己短暫的地球生存之旅。世界上其實本來就木有什麼規則可言。世界的規則就是現代人類自己的遊戲。參與了這樣激烈的遊戲,我們就要有裝備。這個遊戲中,我們的裝備是什麼呢?

是自己,是家人,是事業。所以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裝備,也就是不斷地完善自己,完善家人關係,完善自己的專業能力。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可以一定程度上可以幫我們提供技術指導。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具備了這些裝備,應該可以活很好的一段旅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2

作者開篇帶領讀者運用想象完成一個概念的詮釋:蓋棺定論。假如我們是已故之人,面對前來參加我們追悼會的親朋好友,我們希望聽到別人給與我們的評價是什麼樣的?回顧我們此生對他人對生活的影響與貢獻有哪些?是否有遺憾或者驕傲之處?由此讓我們真切的瞭解到何爲“以終爲始”。

讀到此處,我被震撼且認認真真的去想象了一下面對自己“蓋棺定論”時的心情。特別感謝能受教於此書,讓我現在就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目標,認清自己的人生方向,牢記併爲之努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找到自己正確的“方向”呢?作者提出一個基礎理論——“任何事都是由兩次創造而成”。一是思想,二是行動。

建築爲例,在開始建造之前,一定是先繪製出設計圖紙,然後再開始施工。這就是兩次創造的含義。所以想要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就要先開始第一次創造。我們要確立自己的願景和價值觀,找到自己的生活核心。

生活核心來源很多,在生活中常見的有工作、家庭、孩子、金錢等。但這些核心是對的嗎?我們要時常反思,假如以工作爲中心,那麼這可能會失去我們家庭,這種例子比比皆是。當一個夜以繼日全身心創業工作的男人,經過拼搏到達事業巔峯。此刻他相依濡沫的妻子兒女可能早已離他而去。

由此可見,大多數人的生活核心都是不穩定的,顧此失彼,難以恆定。唯一的恆久不變、歷久彌新的、值得信賴的核心就是原則。它不是存在於某一方面,而是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許此時你想問,原則是什麼?原則就是你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向具有怎樣的品德,扮演什麼樣的生活角色。原則因人而異,但整體方向都趨於一致。比如:善良的品質、孝順的子女、耐心的父母等等。

史蒂芬博士提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份個使命宣言,對自己的生活核心原則一一作出承諾和宣誓,誓死捍衛,作一名以終爲始的人。

以始爲終的習慣是自我領導的原則。它不僅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家庭和企業。用撰寫個人宣言的方式尋找人生核心目標同樣可以複製於家庭和企業。而全員參與宣言的制定是保證宣言被始終捍衛的核心,唯有參與,纔有認同。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3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讀完,可以用振聾發聵來形容,書中的很多觀念比如要事第一,迴應方式,傾聽理解,不帶自己的偏見,重視自己重視的人的重視的東西,這些觀念令我非常激動。

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有一個護士,曾經看護過世界上最挑剔,最難伺候的病人。無論這個護士做什麼他都覺得不夠好,不但從來沒有一句感謝的話,而且還處處找茬,與其作對,結果她每天都過得特別痛苦。可是你剛纔卻在臺上大談積極主動,說什麼除了我自願,否則沒有什麼事可以傷害我,我的痛苦都是我自找的,這實在讓我接受不了。可是後來我又反覆思考了這番話,從內心深處問自己:我真的有能力選擇自己的迴應方式嗎?結果居然發現我自己有這個能力。我承認自己選擇了痛苦之後,我漸漸認識到自己可以選擇不痛苦。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站了起來,我自由了,我擺脫了牢籠,不再受限於別人對我的方式。

其實我一直也受別人對我方式的制約,很多時候,因爲怕被拒絕,所以不會選擇主動做什麼,如果能夠擺脫制約,不再關注別人對我的方式,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朋友,不怕朋友的拒絕,其實對自己不會有什麼傷害,所有的傷害不是別人對我們造成的,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人能從精神上傷害我們。有時候我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別人可能一句話,或者嘲諷,或者冷漠,都會讓我猜測對方是不是有什麼惡意,或者對我有什麼意見,其實是自己太敏感了,別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用積極的態度去思考問題,不怕受到傷害,別人不能傷害到你,別太敏感,把別人想的太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在所有進步的社會中,愛都是代表動作,但消極被動的人,卻把愛當做一種感覺。愛必須通過行動來實現,愛的感覺由此而生。

第二個習慣,以終爲始。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現在頭腦中構思,然後付諸實踐(多麼像明先生的知行合一)。

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

其實,要想提高做事效率,要先明白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這可以由第二個習慣來決定。比如對我來說,畢業了去什麼單位很重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明白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然後在實踐中,把最好的時間和精力分配給相應的工作。

情感賬戶的六種投資方式:

1、理解他人,如果你重視一個人,那麼必須同樣重視他所重視的事情。

2、注意小節,一些看似無關既要的小節,如疏忽禮貌,不經意的失信,最能消耗感情賬戶的存款,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就是這些小事。

3、信守諾言

4、明確期望

5、正直誠信

6、勇於致歉

第五個習慣,知己知彼,移情聆聽,以理解爲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

有效的溝通:

第一階段是複述語句,這至少使人專心傾聽。

第二階段是加入解釋,純用自己的語句表達,但仍用左腦的邏輯去理解。

第三階段深入個人的感覺,右腦發揮作用。

第四階段即加以解釋,又帶有情感,左右腦並用。

同別人交流的時候,試着拋開自己的經驗,盡力真正瞭解對方。聆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受到的傷害,並作出迴應。何不從現在起立刻付諸行動,不論在辦公室或家中,敞開胸懷,凝神傾聽。不要急功近利,即使短期內未獲反饋也決不氣餒。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4

世界無時無刻不在面臨着巨大的改變,生活更加多元化,生活也對人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但是經典的原則不會改變,管理者的七個習慣正是在不斷的變化中產生的不變的原則。

史蒂芬柯維提出了七個習慣,我想他的精神世界一定很富有,他在不斷的尋求生命的意義,讀完這本書,我不僅是感受到七個習慣的重要性,更是要不斷的追求自己的生命意義路程。

本書強調以原則爲核心,以人品爲基礎,達到個人效能的提升,不斷的修內,如“我命在我,不在天“。可以說,這本書是一本一直讀的書,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感悟。人在經歷依賴、獨立到互賴的過程中,會形成不同的習慣。

《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並沒有單單從宏觀的角度講述七個習慣,不斷的細微的案例進行佐證:

本書給我最大感觸的就是積極主動原則——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書中講述的不僅僅是態度的轉變,更不是魯莽行事,而是要從技巧、知識、意識三個角度積極主動行動,也以爲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積極主動不受外界的影響,而是決定於自身,理智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梳理感情。在工作中,我們需要積極主動的去完成的自己的工作,履行自己的職責,而不是一直在等着領導安排工作。安排工作的工作方法,不僅效率低,也無創收效益出現。

在對待客戶中也是這樣的,就像之前一位老師說過的,你不要一位銷售不重要,積極的銷售自己無處不在,就好比我們去超市買肉,大部分的人都以爲超市的肉不能夠談價格的,其實,超市很多時候就會有特價肉的,超市人員自己都會囤貨的,我看就了一個超市人員囤的貨,主動把它拿到肉鋪前面,跟前面的超市人員說:“您好,我剛剛看見別人亂放的肉,我幫忙拿回來了,你們這現在肉這麼好啊,也給我來一點哈。”超市大媽聽聽的哈哈大笑,我也拿到了打折的肉。積極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第二大感觸比較深的就是雙贏思維。很多時候我們認爲這個社會是一個角鬥場,所以,事物也就是“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爲自己之失。利人利已者則把生命看作是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鬥場。

史蒂芬列舉了六個交往模式,即:

損人利已(贏/輸)捨己爲人(輸/贏)

兩敗俱傷(輸/輸)獨善其身(贏)

利人利己(雙贏)好聚好散(無交易)

如果讓你選,你會選哪一個?我認爲最理的答案肯定是雙贏。那我們爲何不向它發展呢?要做到雙贏其實並不難,只要做到:誠信、成熟、知足就可以了。

本書的任何一個習慣都值得擁有一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5

在噹噹網上剛看到這本書名時,並不覺得很吸引人,總覺得這些什麼習慣啊、品質啊,說來說去都大同小異,沒什麼好看的。後來在本書的封面上看到有這樣一行字:在美國,此書影響力僅次於《聖經》。所以就買了。

這本書確實經典!它表達的是一種新的思想水平,即基於原則的思維定式。這種新的思想水平就是強調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他對“由內而外”的定義是從自身做起,甚至更徹底一些,從自己的內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維定式、品德操守和動機。這種思想模式我現在只是有點膚淺的瞭解,把這種思想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是我所要追求的。

本書共探討了七個習慣。

習慣一是積極主動。現在的大部分關於成功學的書籍都不約而同的強調積極主動的態度是成功的必備條件,看來這招需要下番苦工把它練習起來。

習慣二是以終爲始。以終爲始說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對目前處境瞭如指掌,而且不至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工夫。因爲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後,反而感到空虛,發現自己犧牲了許多更寶貴的東西。這讓我想到以色列國第三任國王所羅門,在他晚年的時候他以一種懷疑和消極的論調寫了《傳道書》這卷書,在開篇的第一章第二節寫到“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當時以色列國正處於鼎盛時期,那個富有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才貼切。所羅門王有妃嬪1000個,正宗的老婆一個,像他這樣的人說出虛空兩個字真讓我們一般人想不通。他嘗試了一切的追求,並取得極大的成就,但在他寫這卷書時,發現除了上帝以外,沒有什麼可以令他快樂。所以對他來說敬拜上帝纔是他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其他的都是虛空的。那麼對於我們來說也需要明確真正的目標,然後纔好勇往前走,堅持到底,實踐使命。

這裏我也想起張弈在《離亭燕》中的一句話:“多少六朝興廢事,皆入漁樵閒話”。意思就是當年那些英雄業績,到頭來只不過成爲漁夫,樵夫閒言碎語的話題而已。人們窮其一生的力量去追求更多的財富、更大的勢力等等,但到頭來可能這一切根本就沒什麼意義,根本就不是我們真正所要的。當康熙皇帝看到長城後,感嘆到:“萬里長城萬里空!”所以“以終爲始”就是要我們先認清方向,明確真正的目標,找到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然後去奮鬥去努力!

習慣三是要事第一,就是把最重要的事當做最重要的事情來處理就行了。

習慣四是雙贏思維。

習慣五是知彼解己。

習慣六是統合綜效,統合綜效談的是創造式的合作,就是1+1>2。

習慣七是不斷更新。“不斷更新”談的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包括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中,不斷更新自己。這七個習慣非常值得我們去追求實踐的。

今天的我們是有無數個過去所組成的,我們重複舊有的習慣,只能得到舊有的結果。我們想要有所突破,就要修正即定的軌跡,就像薩達特在自傳中寫道:“如果一個人無法改變自己的思想構造,就永遠無法改變現實,也永遠不可能取得進步”。讓我們先改變我們的思想,然後讓思想來決定行動,讓行動來決定習慣,讓習慣來塑造品格。一個人有優秀良好的性格,想不成功都難!

這本書確實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6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一本書是由史蒂芬柯維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也許很多人在翻看此書時會覺得“天哪,這本書說的什麼啊,講的這些理論我全都懂,沒有什麼意義,就是一本洗腦的書”。沒錯,這就是我最初瀏覽此書的真實想法,就像是一本寫滿了準則和制度的說明書。

其實很多書籍總免不了有很多長篇大論,但這並不妨礙它所包含的精彩之處,只要有一點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是有用的,那我們就算沒有白讀。比如,在人際交往中教會我們如何與人溝通和處理矛盾;在職場中教會我們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在生活中如何變得更加幸福……

言歸正傳,由書名不難想到本書主要介紹的就是能夠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七個習慣。下面我們就一起認識、學習這“七個習慣”。

習慣一:積極主動,操之在我

積極主動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和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受害者的角色,發揮人類四項獨特的秉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創造改變。

人生三種主要的價值觀:

經驗價值觀,來自自身經歷;

創造價值觀,源自個人獨創;

態度價值觀,面對絕境時的迴應。

總之,重點在於我們每個人自身,積極主動,變被動爲主動。

習慣二:確立目標,以終爲始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首先是智力上的創造,其次是實質上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以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對公司來說,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之後,創造出一個文化。

創辦企業也是如此,要想成功,必須先明確目標,根據目標來確定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然後整合資金、研發、生產、行銷、人事、廠房、設備等各方面的資源,朝既定目標奮力前行。

“以終爲始”的兩個原則基礎,一個是任何事都是兩次創造而成;另一個是自我領導,但領導不同於管理,領導是第一次創造,管理是第二次創造。

對企業來說,市場瞬息萬變,積極的領導者必須緊盯商業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消費者購買習慣和購買心理以及員工隊伍的變化,以便合理整合企業資源,撥正企業的發展方向。

以終爲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寫一份個人使命宣言。宣言主要說明自己想成爲怎樣的人(品德),成就什麼樣的事業(貢獻和成就)及爲此奠基的價值觀和原則。

習慣三:掌握重點,要事第一

一、運用時間管理理念分辨事件的輕重緩急,並按序加以處理。關於時間管理的方法可以參考《時間管理:小強升職記》,這篇文章中有一定的介紹。

二、管理方法六標準:

和諧一致:個人的理想與使命、角色與目標、工作重點與計劃、慾望與自制之間,應和諧一致。

平衡功能:管理方法應有助於生活平衡發展。

圍繞中心:不要就日程表訂立優先順序,應就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加以安排。

以人爲本:個人管理的重點在人,不在事。

靈活變通:管理方法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便於攜帶:管理工具必須便於攜帶,隨時可供參考修正。

三、個人管理四步驟:

確定角色:考慮自己下一週的角色和任務。

選擇目標:思考下一週計劃中任務欄下最想做的幾件要事,作爲選定的目標。

安排進度:爲每一項目標安排具體的實施時間。

每日調整:根據突發事件、人際關係的意外發展及嶄新機會對每天的要務安排進行適當調整。

四、高效率的祕訣——授權

第一種授權:指令型授權。讓別人去做,做完告訴我。

第二種授權:信任型授權。關注的重點的最終的結果,允許人們自行選擇做事的具體方法,併爲最終的結果負責。

“信任型授權”類型要求雙方就以下五個方面達成清晰、坦誠的共識、並作出承諾。

1.預期成果。

2.指導方針。

3.責任歸屬。

4.可用資源。

5.明確獎懲。

習慣四:利人利己,雙贏思維

一、雙贏思維的五個要領:

雙贏的原則是所有人際交往的基礎,包括五個獨立的方面:“雙贏品德”是基礎,接着建立起“雙贏關係”,由此衍生出“雙贏協議”,需要“雙贏體系(結構)”作爲培育環境,通過雙贏的“雙贏過程”來完成。

雙贏品德三個基本特徵:誠信、成熟、知足。

雙贏關係:以雙贏品德爲基礎,才能建立和維護雙贏關係。雙贏的精髓是信用,即情感賬戶。

雙贏協議:在雙贏協議中,對以下五要素應該有明確的規定(1)預期結果;(2)指導方針(3)可用資源(4)任務考覈(5)獎懲制度。

雙贏體系:雙贏只能存在於體系健全的組織機構中,必須有相應的體系支撐,包括培訓、規劃、交流、預算、信息、薪資等,而且所有體系都應建立在雙贏原則之上。

雙贏過程:不同的人和機構採用以下四個步驟完成雙贏過程

首先,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真正理解對方的想法、需要和顧慮,有時甚至比對方理解得更透徹。

其次,認清主要問題和顧慮(而非立場)。

第三,確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

實現這種結果的各種可能途徑。

二、情感賬戶的六種主要投資方式:

1.理解他人。

2.注意小節。

3.信守承諾。

4.明確期望。

5.勇於致歉。

6.無條件的愛。

習慣五:設身處地,知彼解己

一、聆聽的層次:

第一層:充耳不聞,壓根不聽;

第二層:裝模做樣,心不在焉;

第三層:選擇性的聆聽;

第四層:聚精會神,但不一定聽出真意;

第五層:移情聆聽,以理解爲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

二、四種自傳式迴應

我們在聽別人講話時總是會聯繫我們自己的經歷,因此自以爲是的人往往會有四種“自傳式迴應”的傾向:

價值判斷——對旁人的意見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價值觀探查別人的隱私。

好爲人師——以自己的經驗提供忠告。

自以爲是——根據自己的行爲與動機衡量別人的行爲與動機。

三、有效的溝通

正確的溝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聽,至少包括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複述語句,這至少能使人專心聆聽。

第二階段加入解釋,純用自己的詞句表達,但仍用左腦的邏輯思考去理解。

第三階段滲入個人的感覺,右腦發揮作用。此時聽者所注意的已不止於言語,也開始體會對方的心情。

第四階段是既加以解釋,又帶有感情,左右腦並用。

四、表達也要講技巧

古希臘人有一種很經典的哲學觀點,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請注意這個順序:品德、感情、理性。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後是你同他人的關係,最後是你表達自己的能力,這是另外一種重要的模式轉換。多數人習慣直接用左腦邏輯表達自己,意圖說服別人,卻從來沒把品德第一,感情第二放在心上。

習慣六:集思廣益,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就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也就是說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也是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又不僅僅是一個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發、分配、整合和激勵作用的部分。統合綜效的精髓就是判斷和尊重差異,取長補短。

溝通三層次:

低層次的溝通源自低度信任,其特點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提防,經常藉助法律說話,爲情況惡化做打算,結果只能是讓人們更有理由進行自我防禦和保護。

中間一層是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但是爲了避免衝突,雙方都保持禮貌,卻不一定爲對方設想。即使掌握了對方的意向,卻不能瞭解背後的真正原因,也不可能完全開誠佈公,探討其餘的選擇途徑。

統合綜效意味着高度的信任,每一個參與者都能認識到這一點,並全心享受這種創造性的事業。

習慣七:均衡發展,不斷更新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個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

身體層面:鍛鍊、營養、壓力調節。

精神層面:確立、堅持、學習、思考價值觀。

智力層面:閱讀、想象、組織和規劃、寫作。

社會/情感層面:服務、移情、統合綜效、內在安全感。

總結:雖然很多東西我們全都知曉,但是做起來卻不容易,更不用說堅持做下去。這也是人與人在現實生活中逐漸拉開差距的其中原因之一,把我們自認爲是廢話,廢事堅持不懈的做下去。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7

本書將七個習慣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的成功,個體如何從依賴走向獨立;第二部分則是公衆的成功,如何從個體的獨立走向羣體的互信互;而第七個習慣則是要求通過不斷的更新來尋求更多的成長。簡單說七個習慣爲:

1、積極主動

那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會羞恥嗎?或許會,因爲也許你要怪自己當時爲什麼沒有積極主動的去爭取機會,而是在空等機遇垂青。當看完積極主動這一習慣時,有一種心得很簡單:不用等往前走了那麼一大段路再來扼腕回首,現在就該積極主動地去爭取機會。

在學會做到積極主動的同時,不要忘了遵循原則,沿着上一棒傳遞的方向:學會自我領導、清晰個人使命。

列一張使命宣言、定一個生命中心,這是實現自我領導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2、以終爲始

“以終爲始”的習慣可以適用於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爲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後付諸實現。

3、要事第一

工作生活中我們會有很多事情,響不停的電話鈴聲,回不完的電子郵件,理不清的來龍去脈。作者在書中畫出了四個象限,提供了六標準和四步驟,指明瞭要分清什麼是重要的事情,告誡說要把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位。希望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這些讀者能夠找到實現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積極主動添加成長動力,自我領導指明成長方向,自我管理理清成長重點。當培養出前三個習慣的時候,一個人的成長也就從依賴走向了獨立。

4、雙贏思維

我們有雙贏思維,我們要雙贏。但,有一點很重要,你理解對方想要的贏嗎?你的贏又被對方理解了嗎?可見,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對成長及成功是多麼重要。

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5、知彼解己

人們高呼理解萬歲,是因爲還有太多的不被理解隱藏在背後。我們有雙贏思維,我們要雙贏。但,有一點很重要,你理解對方想要的贏嗎?你的贏又被對方理解了嗎?可見,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對成長及成功是多麼重要。

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6、統合綜效

我們要雙贏,我們開始相互理解,我們該開始協同合作。綜合分析你我的方法和我們共同的目標,然後協同研究達成目標的最佳途徑。這時候,1+1就不僅僅是等於2。協同合作可以取長補短,博採衆長,變阻力爲助力,最終實現雙贏的結果。

當許多獨立的個體抱着雙贏的態度,彼此傾聽理解,然後協同合作一致努力,他們所產生的向心力將爲他們帶來公衆的成功。

7、不斷更新

企業先開發出一個信息化系統,然後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優化、完善,最終滿足企業的信息化的需求。當企業的需求發生變化時,這一信息化系統再通過不斷的優化、完善來滿足新的需求,如此循環發展。人生的成長又何嘗不是如此。當我們達成某種成功,畫好某個成長的圓,我們又得通過不斷的鍛鍊、磨礪,再爲某種成功努力。

七個習慣是關於個人成長和管理的,這是一般教育裏所沒有的;七個習慣在於強調品德,讓我們以富足的心態看待世界,以雙贏的意識與人合作,以傾聽的方式與人交流;七個習慣鼓勵人們確立自己的使命宣言,爲自己建立在原則的目標基礎上而奮鬥!所以,請,打開這扇“改變之門”吧!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爲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培養這七個習慣,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成長爲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優秀人才。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8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美國作家史蒂芬·柯維寫的一本教育類型的書。這本書以作爲美國公司員工、政府機關公職人員、軍隊官兵裝備書而出名,中國青年出版社甚至將這本書稱爲“在美國影響力經次於《聖經》”。我認爲這本書可以有它這樣的成功是因爲它徹底的改變了讀者對自己思維的理解。它讓讀者們認真思考:爲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思想,有這樣的行動?

這本書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心品德的重要性。在現在的社會中,很多人都爲了成功而改變自己的外表。比如說,很多課程就教那些領導者如何微笑、如何着裝、如何讓別人喜歡自己等等。這樣的個人魅力卻也是表面的,因爲他依靠欺騙和玩弄。柯維告訴我們這樣的表面的行爲並不能達到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來自於內心品德的強大,就像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友好要比一個機械化的微笑和優美的着裝更能說服別人。這也就體現出了現在社會的一個問題:重點從對內心的培養轉移到了對外表的注重。這樣的轉移會讓人們更難獲得成功。

這本書告訴我的第二點就是人必須以原則爲中心纔可以高效和成功。原則是指引我們行動的價值觀。原則指引着我們的思想,而思想引導着行動。有些原則無法否認地給人們帶來成功和幸福,比如公正、安全、勤勞等等。如果我們所有的行動都是以這些原則作爲標準,那我們就更可能獲得成功和幸福。但是如果我們忽略這些原則,那麼效率也許就會變低。

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了付出纔有收穫是無法否認的事實,正如沒有耕地就沒有收穫似的。如果我們把它作爲一個價值觀,一個原則,並讓它來指引我們的行動,那麼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因爲去嘗試各種各樣的捷徑而浪費時間,而是踏踏實實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時我們就會更成功、更高效。因此我自己創建了一些我認爲可以幫助我成功的原則,比如勤勞和誠實。如果我要做的事情與這些原則互相矛盾,那我就會立即放棄做那件事來避免走彎路。

“七個習慣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習慣就是積極主動。作者相信的是一個人環境對他的影響是有限的。不同的人在同樣的環境中作出的反應是不同的。柯維提倡的就是不能讓環境對我們造成太大的影響,而是鼓勵我們去積極的改變這個環境和調整自己來得到最大的成功和效能。比如在我們學校,我們經常會聽到“我現在的成績就是全是因爲我的老師太差了”之類的抱怨,但是其實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很有限的,所以同樣的老師會有不同成績的學生。我們都會下意識的去怪我們的環境,並以此把指責從自己轉換到了環境,卻沒有意識到我們自己纔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主要原因。這讓我更清楚和正確地看待環境與成功的關係,並讓我更容易地總結我失敗的原因。

雖然我對這些複雜地概念的理解仍然是很初步的,但是這本書對我的正面影響已經是是十分巨大的,因爲它讓我更容易地做出正確的行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9

這次重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相比第一次讀完後的運用,這次的感觸和收穫更大,讓自己對運用時遇到的小問題有機會對照書中的某些章節和觀點做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吸收。在日益變化和挑戰共存的生活中,需要我們學習一些基本原則來指導我們更好更高效的生活工作。此書講到的原則值得我們反覆去閱讀。

書中提到從個人領域成功到公衆領域成功的七個習慣:

個人領域的成功:

1、積極主動:

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關注自己的思維模式來看待事情,逐漸讓“影響圏”不斷擴大。以前遇到同伴的消極和被動時,自己只想着獨善其身地完成自己的部分,或者是把同伴的事情直接做了,因爲在做之前沒有和同伴瞭解情況和溝通,也沒有徵得同伴的同意,在自己完成的時候,會對同伴的不合作行爲產生抱怨,而同伴也覺得他需要的不一定是直接幫助完成事情,從而導致產生了誤會。重讀這篇文章聯想到自己以往的做法,意識到首先應該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讓大家一起參與進來,這樣大家纔會一起成長共同精進,當遇到同伴停止不前時,會先耐心地聽取對方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難,和對方一起分析問題所在,在商討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對方需要時再予以協助,這樣既鍛鍊了自己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伴也會因爲得到尊重而主動承擔自己的部分。自己的影響圈也會變得越來越大了。

2、以終爲始:

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根據目前的處境,找到清晰的方向和明確的目標併爲之努力。在遇到迷茫或被其他事情牽絆時,我們需要經常問自己的初衷到底是什麼,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被次要的事情矇蔽了雙眼而偏離了方向。

3、要事第一:

平衡產出和產能的關係,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不緊急的事務上,但實際上經常會被不重要緊急的事情弄得效能低下,所以我們要每天列出自己的三隻青蛙,重點要關注自己持續的成長和學習。

公衆領域的成功:

4、雙贏思維:

互相信賴的社會中,取得傑出的成就需要靠相互信賴和彼此合作才能實現。當遇到別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致時,爲了達成既定目標,以往會採取折衷的辦法來處理。這篇文章中提到店鋪中通過調整薪資結構,先讓店員賺到錢,店長才可能有錢賺的模式後,實現了真正雙贏的獎勵體系。將注意力放在結果而不是方式上,這樣就可以跳出以往的思維模式,找到第三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5、知彼解己:

首先去了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

6、統合綜效:

尊重差異取長補短,共同參與讓總效能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模式不一樣,通過坦誠溝通可能會發現,對方的觀點正好是以往一直被忽視或完全沒想到的觀點,而這些觀點有可能會左右事情的結果,分歧點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多角度地去思考和學習成長的機會。

7、不斷更新: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習、創造和適應能力,讓自己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

每章節的付諸行動部分部分提供了詳細的指引,教我們更好地使用本書,通過實踐來提升自己從而達到高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