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當時只道是尋常》讀後感大綱

《當時只道是尋常》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當時只道是尋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當時只道是尋常》讀後感

《當時只道是尋常》讀後感1

不知何時起,我開始看起了納蘭容若的詩詞,也許是往昔的記憶依舊烙在腦海;

高中時我們班開展的古詩詞演講,就是在這次古詩詞演講上,他就這樣走進了我的靈魂;

納蘭容若誕於清順治十一年(1655),正黃旗人,其祖於清初從龍入關,戰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權傾一時的首輔之臣。容若天資穎慧,博通經史,工書法,擅丹青,又精騎射,十七爲諸生,十八舉鄉試,二十二歲殿試賜進士出身,後晉一等侍衛,常伴康熙出巡邊塞,三十一歲時因寒疾而歿;

納蘭的詩詞就如他的人生一樣充滿了絢爛,卻也夾雜些許的憂傷,我很喜歡安意如對於納蘭一生的描述:“青衫淚盡聲聲嘆,融化得了冰山,喚不回已逝的人。終於他看見了老天的懲罰———是要他在最完滿的人生中體會到最大的不完滿,像梨花在春光最盛的時候凋謝。

沉思往事立殘陽,當時只道是尋常;看得見的開始,猜不到的結局———一生恰如三月花。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地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經十年蹤跡十年心;”每每讀到這,我不竟會潸然淚下,十年蹤跡十年心,是爲愛情,還是爲了知己已散而沉默悲傷,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也是正在經歷或已經經歷過;生活的無奈讓我們不能祈求事事的完美。

看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你可以感受到她是一個包攬羣書/才氣過人/氣質溫婉的年輕女子。她的書不僅僅拘泥於對古典詩詞字面的理解,也非傳統意義上的簡單賞析,而是以文字古典唯美的隨筆,引領讀者傾聽一段經典/震撼的浪漫往事,抒發現代人對於愛情的憧憬與感悟。

在這個信息發達得令人目不暇接的年代,“快餐文化”使我越來越浮於事物表面, “勤于思考”已變得奢華。在這樣背景下,一個超然脫俗、渾身書卷氣的女孩出現在我眼前,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啊!不管大家是否愛看這類書,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一書影響了我,通過她,刺激了我多讀書、讀好書的願望,我也想像她一樣能博覽羣書,才華橫溢。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雖然話語不多,但我已感到充實;

《當時只道是尋常》讀後感2

第一次接觸納蘭詞,是蘇纓。在蘇州小紅樓寫出《納蘭詞典評》的女子。她說過,人是一種自戀的動物,總在其他人身上尋找着合適自己的鏡子。容若就是這樣一面鏡子,一面適合許多人的鏡子。

安意如寫過一本名叫《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書,古典漫漫情,寫的也是納蘭容若。所謂真正透徹的看清,便是在讀過之後。抄襲之事甚煞風景,但是我愛她書里納蘭的精魂。

小心翼翼地捧起過往,凝視中的對方,淚光成皺,記憶綿長,無處盡頭。用一支飽蘸筆墨的筆,寫下驚人眼目的句子,成爲後世美談,家家爭唱,這是文人的極致。

富貴逼人的家世,權臣之子,嬌妻美妾,如花眷屬。凡是想要的,幾乎都會得到滿足。不同紈絝子弟的聲色犬馬,有着博大遠長的理想與智慧,這是權貴子弟的極致。

納蘭的一生總在追憶,他似乎不知道思君令人老的真切含義,也不明白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古往訓誨。沉靜在一個人的憂傷與回憶裏。嬌妻美妾,他在思念紅牆內初戀的青澀戀人,即使當初的那個她,早已破繭成蝶成爲宮心計裏那般善玩心術的女子;直到盧氏逝去,他才明白所謂失去之後的珍惜,續前世悼亡詞的遺風,成一家絕唱。人們在說,人生總在錯過中成長,我回眸,覺得這句話實在切合他不過。在逝去之前,總凝視過往;在逝去之後,總留心擁有時。可是,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容若說,人生若只如初見。我的理解並不侷限於人生與千古絕愛。就如同看詞,不用去理解意思,單看詞的表面,又不侷限於對辭藻的堆砌,就覺得那是美麗的事物。往往在深讀一首詞的前夕,被它吸引的,是詞的第一個亮相,而不是所含深切的寓意。納蘭詞就是容易被在入目一瞬間就記憶恆久的句子。納蘭容若爲清人所推崇,王國維贊之:“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習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納蘭詞不同於別的委婉悽絕的詞句,從深處透露出小家子氣的悽婉。他所說的愛,所說的情,自然而不扭捏,深切而不做作。詞的歷史上,甚至有文人故意模仿小女兒情竇初開的語氣去寫如花間集,還有“爲賦新詞強說愁”的微妙心理如辛棄疾。而納蘭詞屏卻了這一切,獨留一心“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當時只道是尋常》讀後感3

“誰年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醒,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深秋庭院,落梧漫天,一襲薄衫輕倚門前,夕陽殘照,籠着淡淡的金色,迷離中恍若隔世般,思緒飄飛得很遠,很遠……

這是納蘭容若的《浣溪沙》。初見,是在一本名叫《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書中。書中幾乎收錄了所有的納蘭詞,不乏流傳甚廣的名句,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見”。偏偏以這句並不是最出名的詩句爲名,這其中,包含的不知是怎樣的深意。

與多數詩人詞人的命運相反,他的一生短暫,卻一直富貴安逸,按說,使不該那麼才華橫溢的,若實在要顯擺,也只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爲賦新詞強說愁”罷了。他這如同溫室中的小花一樣的男子,究竟是經歷了什麼,才能喟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

他是“清詞三大家”之一,被譽爲“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王國維甚至贊他“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面對這麼高的評價,按理說,他的一生是成功的。而就因爲他年少得志,把一個人窮盡一生所追求的都擁有了,纔會去關注一些超越了物質的,精神上的東西

《當時只道是尋常》讀後感4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浣溪沙》

讀完納蘭容若的這首詞,總感覺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當時只道是尋常。是啊,人生種種,好多事情,都是等過去了纔回味其中滋味,身處其中時卻渾然未感覺出它的種種。

物是人非的感傷,經歷過的人都有深刻的體悟。曾經一起走過的路,一起看過的風景,一起有過的歡聲笑語,泣淚悲歌。從未想過會有一天會不能再在一起相度人生,可是造化弄人,在命運的岔路口相離而去,爾後再次回到曾經彼此熟悉的地方,留下的大概就只有滿地繁華與感傷了吧。

那是一種怎樣的心痛呢?陪着納蘭容若一同沉湎,不覺眉頭緊鎖。睡夢中都有亡妻的倩影,腦海裏滿是一起生活的點滴,醒來後發現這些原本十分簡單的生活已經不可能再實現了,所思所想不過是南窗一夢,夢醒人絕。當時只道是尋常,這是隻有到真正失去的時候才能發現的。愛的愈濃,就會愈發心痛,痛失世界的不是你,而是我。

亦有很多人說,失去後才珍惜,還有什麼意義?然後,於心所見,安心過好每一天,自然隨心的過每一天,這便是我所認爲的珍惜。並無需刻意的去追尋舊時花開。

很多時候我都在回憶過去,想起當年小學時的稚嫩,想起當年初中時的友誼,想起當年高中時的努力,想起軍訓,想起好多的第一次,總是饒有興致。或悲傷,或喜悅,或悲憤,反正這些種種情感,都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是對過往人的想念。往事種種,縱使無法回去,但總算存寄着一份美好,任時空翻轉也不曾忘記,如此而已。

常說希望世界上有後悔藥,能回到過去,可是就算回去了,又能改變什麼呢?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與其感傷過去,還不如珍惜現在。

在我過往的人生旅程中,接觸過的人中,有很多值得回憶的故事。好多好多的第一次,都是青春紀念冊上可愛又有意思的一筆。第一次包餃子,第一次打雪仗,第一次離家千里萬里。。。。。。

總是要到離家才能體會到媽媽的囉嗦是多麼親切,爸爸的頑皮是多麼可愛。在家時從未覺得這些事情多麼值得一提,而如今,曾經唾手可得的愛,卻因爲距離成了奢望。當時只道是尋常。。。。。。

曾經熟悉的朋友,熟悉的教室,熟悉的書本,曾經的彼此瞭解,現在已經再也無法找回,可是這也是人生必經之路。求學的道路註定是孤獨的,即使不能再與過去的友誼再一直時時在一起,只要心裏還存在着對它的紀念,就也不會很孤獨。況且新生活,必然會遇上新的人,那就好好經營現在的生活,將那些過去的回憶珍藏在腦海裏,滋潤着心田。

納蘭詞的刻骨的悲傷,在於由生活點滴反映其思念,映射其愛之深。沉思往事立斜陽,回憶過去的尋常生活,感覺生活處處有她的影子,可是物是人非,生活照過可是故人已不再。

當時只道是尋常,此時更覺有悲傷。

《當時只道是尋常》讀後感5

入手安意如的這本《當時只道是尋常》,是因爲某個機緣喜歡上了納蘭容若,想着以自己的理解能力,要一下子讀懂他的詞,癡人說夢罷了,更別說要去品其中的意境,那不如就借前人之手,走走捷徑好了。還好,有那麼多才思機智,又有美好心境的人,喜歡着他,對他寫出來的美文美句,挨字琢句的去品讀,去體會,去考究…在她的書裏,毫不掩飾她對他的欣賞和喜愛。通過她獨到的分析解讀,也帶着我越發的入了境界似的,對他的作品愛不釋手起來。

拿到書以後就找了各種機會去讀它,其實我也怕,我以前並不是個喜歡詩詞古文的人,我怕差距太大,讀到一半讀不下去想放棄怎麼辦。但原來真的是自己杞人憂天,現在,翻開一篇新的來,我都很認真地將它抄寫在紙上,去度娘那裏查每一句的釋義,查裏面某個詞的出處典故,直到了解了整篇的大意,再回過頭來輕輕誦讀安意如那帶着畫面感的陳述。跟着她筆下的他,或悲或嘆…唏噓彈指…這會有點欲罷不能的感覺是要怎麼辦纔好…

我覺得納蘭容若應該是個處女座!光是這成天深更半夜不睡覺的功力就可見一般啦。還總理想現實傻傻分不清楚,成天幻想着能在一方淨土上,和某個相愛的女子,互相賭墨潑茶,神仙眷侶,不問世事。但那種地方,終究只是太虛幻境而已。況且,以他的性格,根本拋不開世俗的包袱。不管是在事業上的責任心,還是對家中兩老的銜食反哺之情,他都不可能輕易放得下。這樣的人兒,什麼都看得太過通明透徹。人可以渾渾噩噩,傻里傻氣地過一輩子,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心如明鏡的他,被層層現實束縛,衝不破掙不脫,就只能苦了自己,連帶着身邊那羣靠他越近,就越會心疼他而甘願委屈自己的紅顏知己們。他的紅顏知己實在也都沒什麼好下場,人活短短一輩子,真的只要有那麼一個人記得自己,懷念自己就夠了麼?!

仔細想來,容若這樣的男子,活在哪個時代,其實都是不太合時宜的。他身在相府大家,卻不圖功名;他憂國憂民,卻又無法施展才華改變現狀;他癡心一片,卻終究是傾盡所有也換不來一個紅顏知己陪伴一生。容若對待名利的涼薄態度,在世俗男子那裏得不到共鳴,喜他念他戀他的,從古至今都是女子。但即便是如安意如般欣賞傾慕着她的女子,也不能完全苟同於他。我相信她應該是極喜歡他的,他的才情氣度,他對生活在那個時代裏的女子們給予的呵護和尊重,他的癡心和長情,他對愛情深入骨髓的依戀,都讓人沉迷,叫人深陷。但她也對他遇事不爭,不滿現狀便嚷嚷着要避世而居的做法頗有微詞。他只願活在自己虛幻出來的那個田埂茅舍,竹林梨樹,滿牆春花的世界裏,同愛人長相廝守。但現實就是現實,終究是公平的,不曾得到,就體會不到失去的痛苦,不管怎樣都不應該怨天尤人,凡事都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爭取,把握住機會纔會成功。不應只是那般日日糾結在自己的癡念和小我的拘束中,活着逃不開,就用死亡來逃避!!!膽小懦弱絕不應該出現在形容他的詞彙裏,我不捨也不願!!

《當時只道是尋常》讀後感6

莫言說:“時光實在是令人感到恐慌,日子像流水一樣一天天滑了過去。”浮生只如白駒過隙,轉瞬間歡笑已然湮滅成塵。這跌宕逼仄的人生路啊,總是不遂人願。你看,天邊的流雲緩緩而逝。“青春是本太倉促的書。”是啊,倉促,我還沒來得及構思好如何書寫,可它已經草草收尾。時光是掌間的沙,你越是想握得越緊,它就流的越快,你只能看着它逝去,卻無能爲力。這世間最壓抑的詞便是“無奈”。當我們垂垂老去的時候,我們也去才知道有些東西,失去了,再也不會回來。

都說紅顏彈指老,可是彈指老的豈止是紅顏呢?就算是同一個人,在同樣的地點,在不同的時間裏,心境也是不一樣的吧。就像李易安也曾寫下“風住塵香花已盡”,那些馥郁紛繁的花,那些微暖和煦的風,那些迤邐繾綣的景緻,那些氤氳往事都如那一縷花香,掠過鼻尖,悄然逝去,湮滅在這九萬丈的紅塵紫陌裏。如今這雙溪載不動許多愁的小舟,也不似當年那西亭日暮時穿梭在藕花深處的小船了。這時的李易安已韶華已逝,孑然一身。

蘇軾在被貶去嶺南時,寫下了千古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莫言說,他與故鄉的關係是魚與水的關係,是土地與禾苗的關係。那麼我呢?那個曾經被舅舅們哄着,晚上一定要聽“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故事的女孩;那個拿着爺爺寫的“疏影斜橫水清淺”,念得磕磕絆絆的女孩;那個喜歡在阡陌縱橫的田間,玩得一身泥回來的女孩。現在,只停留在了煙波浩渺的記憶裏了,被時光打磨的像是隔了層毛玻璃,看不太真切。現在的這個女孩變得開始越來越沉默,不習慣與人打交道,把自己關在小房間裏,才感到自由,有時讀讀幾行字,寫寫幾個字,便消磨了一個下午,或是一天。生活對我來說就像一汪古井裏的水,乏善可陳,只有偶爾奮力扔下幾塊石子,才悄悄然的盪開幾絲漣漪。平淡的生活,只有經歷過大起大落,被命運世俗絆了腳的人才期待。可我想要的並不是這些。

畢夏普說,掌握失去這門藝術並不難;很多東西似乎本來就是會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災難。可是我只不過是想找回當初的那份讓我甘之如飴的回憶。

我喜歡在所有我喜歡的東西前加上一個前綴——“我的”,彷彿是對全世界的人宣告這個東西的所有權是我的。我的故鄉,那個普普通通的江南小村,青瓦紅磚,屋檐高高翹起,如一隻只青色的鸞鳳,。只是幾年未見,卻早已物是人非。各家門口的紅色對聯在風雨裏呆久了,便都染上了歲月厚重的斑駁,漸漸褪了顏色;那幾個兒時的玩伴,見了面也不再多話,只是淺淺的打個招呼便形如陌路一般繞開了。回想以前,最愛的便是在天氣漸冷的時候,和他們一起,偷偷從別人家的地裏挖出番薯,埋在火堆裏,烤熟了吃。那種軟糯泛甜的味道,不是任何山珍海味可以比擬的;或是在春夏的時候,吃着從山邊拔來的野菜,吃的滿嘴都是綠色的汁液;又或是愜意得躺在河邊,讓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罅隙,暖暖地撲在眼皮上,嘴裏嚼着茅草白而微甜的根。就像莫言在書中說的“我們像傳說中的神農一樣,幾乎嚐遍了田野裏的百草百蟲。”現在,那份回憶和味道只限於記憶中了。曾經跟我玩的最合得來的小七,如今已經到了那個永遠有八個時差的城市。想來,我們相隔的不只是距離,還有我們之間無法跨越的空間和時間,永遠錯開。

莫言說:“每年麥收的`季節,是我

《當時只道是尋常》讀後感7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這是出自納蘭容若的一首《浣溪沙》精品小詞,而我本人對納蘭容若的個性知之甚少,尤其是對他的詩詞更是瞭解的不多,對他真正深入的認識,去走進這位清朝初期年間的一代多情才子詩人,是從一個那賦於晶瑩剔透般的女孩,通過她的筆下流淌一股涓涓的溪流,激盪着一滴水珠去穿越四百年多前的時空,回落到詩人的心湖上,盪漾美麗的漣漪,而這個女孩就是安意如。我無法想象,一個現代女孩是怎樣去認知、去感知四百年多前納蘭容若的內心世界的感動,也許這也算是一個時空上相遇的知己知音吧。

曾幾何時,我們都曾有過不經意之間的錯過,有太多的東西,在尋常中往往卻被忽略掉,如錯過的花期,錯過韶光的季節,錯過給予生命中最爲寶貴的一滴露珠,而容若的一生,情墜紅塵,在他曾經失去的時候,忘記擁有;當他醒悟得到的時候,卻又一次真實的痛失掉,容若的一生爲兩個女人而活着,年少時的青梅竹馬錶妹納蘭雪梅,也就是在他的詞中多次所提到的戀人“謝娘”,只因被選進宮,從此,卻錯失木石良緣,還有與盧氏共度三載,卻又早早的撒手人寰。據說野史上還有另一個傳說,就是紅顏知己的江南才女沈宛。在容若的衆多詩詞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在寫給他的亡妻盧氏,是悔恨在他不經意間對盧氏的忽略,與其說過去是對戀人的留戀,那麼在他以後的幾年裏,是對盧氏痛切骨髓般的追悔莫及的一聲長嘆,如在他幾十年後的小字輩曹雪芹寫下《紅樓夢》一書,書中的賈寶玉在林黛玉死後始終都是沉浸在揮之不去的舊夢中,那麼試問一下,對待薛寶釵是否是合情合理的呢?人往往是“當時只道是尋常,”失去才知道珍惜。在剖析他的詩詞方面,可見安意如用她的超然靈慧般的獨到見解,爲我們一頁頁掀開《飲水詞》,引領讀者去剖析容若的點點滴滴真實情感,再現他的所感、所傷、所思、所痛,一生都是在追憶和悲苦中徘徊,在無奈與嘆息之間逝去,如斯,如人……

安意如,一個出生在80後的安徽宣城女孩,或許是因爲她生於江南的原故,爲讀者展開的是一幅細膩,婉約,靈氣淡雅江南才女所特有的秀美氣質,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廣識淵博的女孩呢?而她的二十一萬多字的一部古典詩詞鑑賞集《當時只道是尋常》,給讀者是以全新的方式去詮釋,去認識容若的文學上價值,精闢,到位,是這本書的最大亮點,從中我們在精神層面上看到了一個更爲真實的容若,一個多情善感的才情詩人,他的愛,他的思,他的悠怨情懷,與他的錐心刺骨般離別愁緒裏,都在時空下的同一位江南女子筆下相遇,也源源不斷的向讀者娓娓道來。我很喜歡她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當時只道是尋常’一句清空如話,知己兩兩對座閒聊,淡而深長。人會老,心會荒,這已不是最初天真到可恥的誓約,而是愛情在情愛中翻轉輪迴多次後,看到,會讓人沉着寂靜。”

當然,我對容若的詩詞認識是很晚的,也很膚淺的,過去也曾有幾個朋友向我推薦過他的詩詞,只因爲本人對中國古典詩詞認識上持有嚴重偏見的原故,今後我會在這方面真的要好好惡補一下了,呵呵。真的很感謝能遇到‘這樣的一本好書,帶給我們的是別一番人生感悟,只因尋世難相遇,知音卻在文字中。

《當時只道是尋常》讀後感8

《當時只道是尋常》是安意如的一本古典詩詞鑑賞集。她不做學究式的考據,而是聯繫當下實際,聯繫如今男女的愛恨情仇,以今注古,發掘今古相同的悽豔情感。如此,她的鑑賞美文受到了很大一批讀者的喜愛,人們從她的作品中讀到了欲說還休的話,找到了感同身受的情。

儘管他的詞作數量不多,因他的身份經歷所限,眼界也不算開闊,但這並不妨礙納蘭詞獨具真情銳感,直指本心。其中尤以愛情(悼亡)詞最哀感橫豔,引人共鳴。“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一詞《浣溪沙》,是納蘭的經典作品之一,爲悼念妻子盧氏而作。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中蟄伏着多少甜蜜得刻骨銘心的記憶和哀傷。

問世人,誰能夠主宰自己的出身。納蘭容若生在權貴之家,卻不能選擇自己的心儀對象。儘管妻子溫柔嫺淑,但也是與自己心儀的女子有所差距。對於妻子的感情,最多是憐憫。忽然覺得古代權貴之人很可憐,自己所能擁有卻不是自己想要擁有的,面對的不僅僅是父母的媒妁之言,更爲重要的是那恐怖的三從四德。可是現代人又有多少人希望入主權貴之家,享受日榮華富貴,寧願坐在寶馬裏哭也不願坐在單車上面歡笑。可悲的不是時代,可悲的永遠都是凡人。

前不久,做了一個奇怪的夢,我夢到自己的另外一半。或許有些可笑,但是其實也反映了自己渴望一份真摯的愛情。但是,現實中並不是那麼的隨心所欲就可以碰到自己心儀的。碰到了,人家會爲你駐足嗎?經常聽人家說,怎麼也先表白了,即使後悔,也是自己起碼曾經努力過。但是,表白是你的權利,不要忘了你的表白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煩惱。幸運的話,兩者甜蜜的走到一起,不幸運的話,以後見面會是多麼的尷尬。還不如小心的把這份心意埋在心底!

初三的時候曾經喜歡過一個男生,現在還是保持着這種感覺。自從高一之後就很少來往了,連網聊也幾乎沒有了。但是,我一直在默默的關注着他。年少的感情很單純,單純到可以心裏埋着一份情感變可以應對所有的困難,當然,條件是這種感覺一直保持着。

沉思往事立殘陽,當時只道是尋常。對啊,世事何時是你想怎樣就怎樣,在無能爲力時,接受就行了。不接受又怎樣?沒有怎樣,你自己一個悶着而已。退一步,前面還是會看到康莊大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