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故事的讀後感

三國演義故事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三國演義故事的讀後感1

今天,我成功地讀完了《三國演義》這一篇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國演義故事的讀後感

在三國中,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臥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故事的讀後感2

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可真是“計”藝高超呀!

在書中,孔明這一位像神一樣的軍師,常常做出一些讓人震驚的事。比如《草船借箭》,在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已經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他竟然自己將十天的期限縮成三天,還立下了軍令狀,這不是自已往陷阱裏跳嗎?讓人看得心驚膽戰,迷霧團團,最後才豁然開朗,孔明成功地借到了十萬支箭,讓前來收箭的周瑜自嘆不如,輸得心服口服。《華容道釋曹》中,孔明令將士在有兵的地方點上煙,這不是明擺着對曹軍說:“喂!別過來,這有重兵把守,來了你會吃不了兜着走的!”可生性多疑的曹操,認爲天上那一道煙是孔明虛張聲勢,於是就帶着他的殘兵敗將,進入了進而伏圈,要不是關羽放他一馬,他早就片甲不留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的一條條妙計不僅獲得一次次勝利,把我也迷得團團轉,是什麼讓他有這麼大的魔力呢?難道他天生就是聰明的,難道他的腦袋結構與別人不同的呢?通過反反覆覆地細讀《三國演義》,我終於發現了孔明計計得逞的祕密,那就是: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識人的心理,這些過人智慧都是孔明隱居茅廬,通過不懈地學習而獲得的。

我小時候經常惡作劇,每一次都以爲自己人的計劃點水不漏了,可是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不是被人識破了,就是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讀了《三國演義》之後我才發現孔明的四法寶是缺一不可啊!無論是誰,擁有這四寶,絕對可以成爲現代的孔明。

讀了《三國演義》使我明白了要努力學習,做一個有謀有略的人,碰到問題要想方設法去解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嘛!只要有計謀,用智慧,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定會比問題多的。我要把自己的一生過得多姿多彩,像孔明一樣用自己的謀略建設社會,創造社會,爲自己的祖國走向世界的頂端盡一份微薄之力。

三國演義故事的讀後感3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爲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此書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這本書讓我瞭解了古人的足智多謀,比如說:諸葛亮三氣周瑜、諸葛亮建七星壇引東風等,還讓我知道了古代軍士的英勇善戰,比如說:趙雲殺進幾十萬人的,如同入無人之地;關羽過五關斬六將。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諸葛亮了,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羣出衆,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爲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臨死之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算得上模範軍師、模範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是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故事的讀後感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豪邁的詩句,寫出了東漢末年三足鼎立時的情況。然而,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個古典名著,心裏更多的是對它的不滿。

羅貫中的文筆自然絕妙,但它用這絕好的文筆,或多或少地添入了自己對人物的看法。他不喜歡才智過人的周瑜,便把他描寫成妒賢忌才之人;他不喜歡英俊帥氣的蔣幹,就把他寫成面目醜陋的人……

就拿那個被我們誤讀了千百年的曹操來說,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一個狡詐的小人。最令我覺得血腥的一幕便是曹操誤殺了呂伯奢全家,還大言不慚的說出了“寧我負天下人,也不讓天下人負我”的狂言。當時陳宮看到這件事便棄他而走。但是歷史上,曹操做了兗州牧時,陳宮也做了兗州東郡的太守。如果他的真的不齒曹操所爲,怎麼可能在曹操得意之時做了太守呢?

周瑜善妒的形象在中國婦孺皆知,連語文課本上都出現過他醜惡的嘴臉。但是宋朝大文豪蘇軾卻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這麼寫:“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從這句來看,周瑜很帥,很有謀略,聰明絕頂,老婆還是個公認的大美人。他有什麼好嫉妒諸葛亮的?應該是別人嫉妒他纔對啊!

最後我來評價一下“草船借箭”這件事。我認爲有幾個疑點:1、大敵當前,孫劉聯盟連箭都沒有還談什麼抗曹?2、周瑜是個顧全大局的人,他不是個會在強敵面前謀害戰友的小人。再說了,就算周瑜妒賢忌才,那程普怎麼會感動地說出這種話——“與公瑾交,如飲醇繆,不覺自醉。”這說明周瑜很大度呀!那他怎麼會容不下個比他小的諸葛亮呢?

《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好的文學作品,而不是史書,從歷史角度來看,它還是有着很大的缺陷的。

三國演義故事的.讀後感5

在那戰火紛飛的公元3世紀,天下大亂,各地諸侯紛紛起兵,各佔一方。這,就是三國,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年代。

我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就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我敬佩書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劉玄德(劉備)、張翼德(張飛)、關雲長(關公)、趙子龍(趙雲)等。

看完這本書,我想到了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三人。劉備,字玄德,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皇帝。他結交了被人們稱爲“武聖”的關羽和愛結交天下豪傑的張飛。我還記得,他們走進桃園,備下青牛、白馬等祭禮,三人一起焚香跪拜,立下了誓言:“今劉備、關羽、張飛在此結拜爲異性兄弟,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下共戮!”是啊,他們有難同擋,有福同享,真是好兄弟啊!

我還想到了給關羽刮骨療毒的華佗。關羽在樊城之戰中,左臂中了毒箭,骨頭髮青。他四處尋找醫生,最後,華佗來了。他看看關羽傷勢,嚇了一跳:如果再不治,幾天後這隻手就廢了!華佗於是問關羽:“我需要把你的皮肉割開,刮骨頭上的毒。你能忍住嗎?”“我視死如歸,當然不怕。”關羽說。就這樣,關羽喝了幾杯酒,邊與馬良下棋,邊伸臂讓華佗醫治。華佗取出尖刀,讓助手捧盆在下邊接血。華佗割開皮肉,就“嚓嚓嚓”地刮起來。關羽邊喝酒吃肉,邊談笑下棋,全無痛苦。刮骨聲仍在沙沙作響。衆人屏住聲息,沒有一絲動靜。華佗鄭重地縫完最後一針,閉上雙目靜默了許久,彷彿剛從空前的激動中解脫出來,同時也佩服關羽的堅韌。

英雄就是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人。

三國演義故事的讀後感6

今年暑假,我看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聯繫了史實《三國志》,我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用了小說的手法,記錄了從漢末到晉初這幾十年的歷史。這期間,先是出現了許多的勢力,後來只剩下蜀、魏、吳三足鼎立,最後由司馬家族一統天下作爲結尾。但這其中,作者總是有意神化蜀國,到後來,似乎劉備是正義勢力,而其他兩國都變成了反派角色了。

其實,沒有真正的對與錯。劉備、曹操、孫權其實都一樣。因爲他們都是爲了一統天下。所以,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不一樣。換種說法,如果三個人互相爲敵,那麼每個人都會看到其他兩個人不順眼。而作者就是站在蜀國的立場上的。就說說咱們耳熟能詳的諸葛亮吧。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羽扇綸巾明明是周瑜的衣服,羅貫中搬到了諸葛亮身上。火燒赤壁,周瑜好不容易等到了東風,卻變成諸葛亮借來的了。草船借箭明明是孫權乾的,卻又用來體現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周瑜之死與諸葛亮無關,把周瑜寫成心胸狹窄,讓他太委屈了。歷史上,諸葛亮是常敗將軍,而周瑜纔是百戰百勝,而作者看待事物,就是從蜀國百姓們的角度來看的。

我們看事物,也要從多個方面來看。雖然說每個方面可能都沒錯,但是我們一定要用最冷靜的頭腦,最公平地看待事物。作文

三國演義故事的讀後感7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中的一部歷史小說。作者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在書中着重地描寫了歷時約半個世紀的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

這本書用淺近的語言把百餘年間發生的錯綜複雜的事件敘述得有條不紊。它塑造了一個個形形色色的人物,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知天時、曉地利,知人知面更知心。“舌戰羣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大擺空城計”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足以體現孔明當屬智慧的化身。有一副對聯是這樣概括諸葛亮一生功績的——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 收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我覺得十分恰當。

武將中,我最欣賞的是關羽。他驍勇善戰,立下無數戰功:水淹七軍、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後,一直跟隨玄德,忠心不二。可惜這樣的大英雄最後因大意而失了荊州,敗走麥城時不幸遇難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與人物深深吸引着我,其中的文化與智慧更是引領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去感受……

三國演義故事的讀後感8

從小到大,我就特別喜愛看四大名著,最愛的就屬《三國演義》了。今天我在一次翻閱,受益非淺。

《三國演義》中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威風凜凜的關羽了。關羽是劉備手下的一名大將,他曾經刮骨療傷都不曾喊過疼痛,真是男子漢大丈夫。他“溫酒斬華雄”的情節更爲精彩。當時,董卓權力大,到處爲虎作倀。曹操、袁術等人就招兵買馬,擴大勢力,在一起共同商量如何討伐董卓。關羽在一旁聽着,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曹操聽了,十分欣賞。於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而關羽卻要把華雄打敗在去飲酒。他武功高強,不到一會,就把華雄的人頭提上前來。曹操心中大喜,連忙把酒遞給關羽,當時酒還是溫的。

我還從曹操身上體會出一些道理。曹操雖被後人稱爲奸雄,可是他也很有義氣。對待英勇無畏的勇士,他也會像對待家人一樣熱情。曹操的聰明才智一點不比別人差,可是他有一點驕傲。一打敗了敵人就會大肆慶祝,而不是想着猛起直追。有時候還甚至低估了敵人的能力,導致許多戰事都敗退了。從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聰明、在英勇的戰士都不能驕傲,因爲驕兵必敗。

《三國演義》教會了我許許多多的道理,給了我心靈上的震撼。那些勾心鬥角的場面依然在我腦海裏迴盪。歷史的故事會永遠陪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