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墨子》有感

讀《墨子》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讀《墨子》有感1

歷史的舞臺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有名的大師,春秋戰國時期更是大師如雲,孔子,孟子,韓非子。同樣,也有着被大家遺忘的大師。去年,我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就是以他命名的,那就是我今天的主人公,一位偉大而又神祕的大師——墨子。

讀《墨子》有感

春秋戰國時期,墨子開拓了具有新精神的學派,他很平凡,他只是不斷開拓和創新出一個又一個驚天動人的事件,從古至今,偉人不斷浮出,可是,在我看來,他們的影響遠不及墨子的思想理論偉大。我國也不斷傳承着優秀傳統文化——墨子的思想。儒墨學派個個都是技藝精湛的優秀工匠。他們將技藝經驗上升到理論層面,形成了《墨經》。讀了《墨子》之後,我深受感觸,因爲儒墨家是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傳奇色彩濃厚的學派,它永遠旗幟鮮明,組織嚴密,凝聚力強。墨家主張的要貧苦大衆追求和平正義,公平對待每一個人,就是這樣的思想才讓我們永不忘懷。

墨家主張的思想個個貼近民生。“兼愛”是首要思想。在社會動亂時期,人們相互殘害,墨子認爲是人們“不相愛”造成的。所以,在當時,墨家認爲“兼相愛,交相利”纔會使人們相處友好。這是墨家思想的核心,這也反應了墨子要調節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矛盾。墨子希望人與人之間不僅僅要停止產生矛盾,還想讓人們停止一切侵略的戰爭,對於防禦性的戰爭,他是非常支持的。他 的主張一次次說出了小生產者的政治地位和他們的思想。

“節用”、“節喪”是墨家思想中的精華。墨子認爲,爲政者應該增加生產,使物質財富成倍增長,這在當時落後的農業經濟時代,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意義。

墨子的主張數不勝數,個個都貼近民生,即使現代化社會的我們讀來,也都感慨良久,不得不歎服。

我要高聲吶喊:請大家記住這位偉大的墨子吧!

願墨子的精神永久存在我們的心裏。

讀《墨子》有感2

在春秋戰國,這是中國歷史上大師扎堆誕生的時期,中國古代哲學就此翻開了新的篇章。當孔子的名聲已經走出國門;在五大洲四大洋留下足跡,另一位大師的名字,好像被冷落了,他就是墨子。

當大家都陶醉莊子的縹緲的世界,列子玄幻的神話傳說,韓非子的鐵血野心,孟子的遠大理想,老子的安然平淡,墨子,卻像一個孜孜不倦的執教者,也曾盛極一時,成爲了與儒家分庭抗禮的顯學。戰國初期,大有超過儒家之勢,致使荀子哀嘆“禮樂滅息,聖人隱伏,墨術行。”儒家雖然高唱民貴君輕的口號,但實際行動卻是爲統治階級服務的。其核心思想是鞏固王權,安撫人民,使各司其職,以達到社會穩定的目的。當然,就當時來說,確實具有歷史進步性的。強大、穩定的王權在當時也就意味着社會的相對穩定。回頭看看墨子,也是主張仁政,墨子不僅是同情還是真抓實幹的幫助窮人。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尚同”、“節喪”、“非樂”、“天志”、“明鬼”、“非命”這十大理論,該理論體系本質上是俗化的。

墨家思想中唯一帶有神祕主義色彩的觀點是相信鬼神,但這不會改變整個墨家體系的.高度。如果不以堅定的信仰爲基礎,禁慾的生活、無私的行爲就不會有普遍而長久的吸引力。

此時,我真想借一雙手幫我轉交墨子一封信:

墨子,感謝你讓我明白了這個簡單而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謝你讓我的生命擁有了最恆久的動力。蒼茫中,我看到了那塞下騎着春牛緩緩西去的老者,望天吟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着那杏壇上侃侃而談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臨淄稷下學宮中百家爭鳴的一派繁榮,也見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隱士正陶醉在“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境界。

恍惚,我看到了你,你並未選擇歸隱,也不願去與諸子整日無謂的論戰。你只是奔波在華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態觀於人間,奔走疾呼,救百姓於水火,解萬民之憂若“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你是如此腳踏實地,你的腳步是如此的堅定不屈。

我還看到了一位穿着補丁衣服,蓄着長長鬍須的清瘦老人,帶領着弟子們躲在屋檐下避雨,雖爲狼狽,但很坦然,呵呵笑着,明亮的目光穿透朦朧的雨簾。

不論怎麼說,墨子也是一位不拘於現實,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理想主義者。

我敬你,墨子。

讀《墨子》有感3

原文: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所譽善者,其說將何哉?爲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譽之與?意亡非爲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譽之與?雖使下愚之人,必曰:“將爲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譽之。”今天下之同意者,聖王之法也,今天下之諸侯,將猶多皆免攻伐併兼,則是有譽義之名,而不察其實也。此譬猶盲者之與人,同命白黑之名,而不能分其物也,則豈謂有別哉!是故古之知者之爲天下度也,必順慮其義而後爲之行。是以動,則不疑速通。成得其所欲,而順天、鬼、百姓之利,則知者之道也。是故古之仁人有天下者,必反大國之說,一天下之和,總四海之內。焉率天下之百姓,以農、臣事上帝、山川、鬼神。利人多,功故又大,是以天賞之,鬼富之,人譽之,使貴爲天子,富有天下,名參乎天地,至今不廢,此則知者之道也,先王之所以有天下者也。

今王公大人、天下之諸侯則不然。將必皆差論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車之卒伍,於此爲堅甲利兵,以往攻伐無罪之國。入其國家邊境,芟刈其禾稼,斬其樹木,墮其城郭,以湮其溝池,攘殺其牲口,燔潰其祖廟,勁殺其萬民,覆其老弱,遷其重器,卒進而柱乎鬥,曰:“死命爲上,多殺次之,身傷者爲下;又況失列北橈乎哉?罪死無赦!”以憚其衆。夫無兼國覆軍,賊虐萬民,以亂聖人之緒。意將以爲利天乎?夫取天之人,以攻天之邑,此刺殺天民,剝振神之位,傾覆社稷,攘殺其牲□,則此上不中天之利矣。意將以爲利鬼乎?夫殺之人,滅鬼神之主,廢滅先王,賊虐萬民,百姓離散,則此中不中鬼之利矣。意將以爲利人乎?夫殺之人爲利人也博矣!又計其費此--爲周生之本,竭天下百姓之財用,不可勝數也,則此下不中人之利矣。

今夫師者之相爲不利者也,曰:“將不勇,士不分,兵不利,教不習,師不衆,率不利和,威不圉,害之不久,爭之不疾,孫之不強。植心不堅,與國諸侯疑。與國諸侯疑,則敵生慮而意羸矣。偏具此物,而致從事焉,則是國家失卒,而百姓易務也。今不嘗觀其說好攻伐之國,若使中興師,君子,庶人也,必且數千,徒倍十萬,然後足以師而動矣。久者數歲,速者數月。是上不暇聽治,士不暇治其官府,農夫不暇稼穡,婦人不暇紡績織紝,則是國家失卒,而百姓易務也。然而又與其車馬之罷斃也,幔幕帷蓋,三軍之用,甲兵之備,五分而得其一,則猶爲序疏矣。然而又與其散亡道路,道路遼遠,糧食不繼,傺食飲之時,廁役以此飢寒凍餒疾病而轉死溝壑中者,不可勝計也。此其爲不利於人也,天下之害厚矣。而王公大人,樂而行之。則此樂賊滅天下之萬民也,豈不悖哉?今天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若使此四國者得意於天下,此皆十倍其國之衆,而未能食其地也,是人不足而地有餘也。今又以爭地之故,而反相賊也,然則是虧不足,而重有餘也。

今逮夫好攻伐之君,又飾其說,以非子墨子曰:“以攻伐之爲不義,非利物與?昔者禹徵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此皆立爲聖王,是何故也?”子墨子曰:“子未察吾言之類,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謂“攻”,謂“誅”也。昔者三苗大亂,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龍生於廟,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穀變化,民乃大振。高陽乃命玄宮,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徵有苗。四電誘祗,有神人面鳥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師大亂,後乃遂幾。禹既巳克有三苗,焉磨爲山川,別物上下,卿制大極,而神民不違,天下乃靜,則此禹之所以徵有苗也。逮至乎夏王桀,天有(車告)命,日月不時,寒暑雜至,五穀焦死,鬼呼國,鶴鳴十夕餘。天乃命湯於鑣宮:“用受夏之大命。夏德大亂,予既卒其命於天矣,往而誅之,必使汝堪之。”湯焉敢奉率其衆,是以鄉有夏之境,帝乃使陰暴毀有夏之城,少少有神來告曰:“夏德大亂,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予既受命於天,天命融隆火,於夏之城閒西北之隅。”湯奉桀衆以克有,屬諸侯於薄,薦章天命,通於四方,而天下諸侯莫敢不賓服,則此湯之所以誅桀也。逮至乎商王紂,天不序其德,祀用失時,兼夜中十日,雨土於薄,九鼎遷止,婦妖宵出,有鬼宵吟,有女爲男,天雨肉,棘生乎國道,王兄自縱也。赤鳥銜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國。”泰顛來賓,河出綠圖,地出乘黃。武王踐功,夢見三神曰:“予既沈漬殷紂於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武王乃攻狂夫,反商之周,天賜武王黃鳥之旗。王既巳克殷,成帝之來,分主諸神,祀紂先王,通維四夷,而天下莫不賓。焉襲湯之緒,此即武王之所以誅紂也。若以此三聖王者觀之,則非所謂“攻”也,所謂“誅”也”,則夫好攻伐之君又飾其說,以非子墨子曰:“子以攻伐爲不義,非利物與?昔者楚熊麗,始討此睢山之間,越王繄虧,出自有遽,始邦于越;唐叔與呂尚邦齊、晉。此皆地方數百里,今以並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是故何也?子墨子曰:“子未察吾言之類,未明其故者也。古者天子之始封諸侯也,萬有餘;今以並國之故,萬國有餘皆滅,而四國獨立。此譬猶醫之藥萬有餘人,而四人愈也,則不可謂良醫矣。”

則夫好攻伐之君又飾其說,曰:“我非以金玉、子女、壤地爲不足也,我欲以義名立於天下,以德求諸侯也。”子墨子曰:“今若有能以義名立於天下,以德求諸侯者,天下之服,可立而待也。夫天下處攻伐久矣,譬若傅子之爲馬然。今若有能信效先利天下諸侯者,大國之不義也,則同憂之;大國之攻小國也,則同救之,小國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之絕則委之,幣帛不足則共之。以此效大國,則小國之君說。人勞我逸,則我甲兵強。寬以惠,緩易急,民必移。易攻伐以治我國,攻必倍。量我師舉之費,以爭諸侯之斃,則必可得而序利焉。督以正,義其名,必務寬吾衆,信吾師,以此授諸侯之師,則天下無敵矣,其爲下不可勝數也。此天下之利,而王公大人不知而用,則此可謂不知利天下之臣務矣。是故子墨子曰:“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繁爲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今欲爲仁義,求爲上士,尚欲中聖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當若“非攻”之爲說,而將不可不察者此也!”

管理有感:領導者要想獲得人民的讚揚與美譽,那麼所做所爲必須符合宇宙的規律,自然的規律,以及人民的利益。領導者要成爲人民利益的代表人物,始終不渝地維護人民的利益,那麼就會得道多助,並且人民會永遠記住他的恩德,一代代地歌頌與讚美。讓人民得利,人們就會讚美他;讓人民利益受損,人們怎麼會讚美他?真要出現讓人民利益受損的情況,人們還會讚美他,那人們肯定瘋了。但現實是,誰讓人民利益受損,上天不會幫他,人們憎惡他、詛咒他、甚至於欲除之而後快。只有符合人民的利益,人們就會讚譽他。讓人民得利,是合乎公義的,則號令不疑而速通於天下。人民願意追隨與擁戴讓他們得利的領導者,並且聽從他的號令與指揮。利人越多,則領導者功勞越大;功勞越大,所以上天賞賜他們,鬼神富裕他們,人們讚譽他們,使他們貴爲領導者,富有天下,名聲與天地並列,至今不廢。在企業裏,高管讓股東得利,讓員工得利,讓消費者得利,那麼他就能夠擁有這家企業。戰爭使得統治者無暇聽政,官員無暇治理他的政務之事,農民無暇耕種,婦女無暇生育與撫養小孩,工人無暇生產,那麼國家就會失去法度,而百姓則要改業了。在企業裏惡性競爭,使得管理者無暇管理,員工無暇工作,機器無暇運作,企業肯定會虧損,這是衰敗的前奏。戰爭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與物資,而這些都是納稅人的血汗錢一分一角向政府交納的。惡性競爭需要耗費企業大量的金錢與物資,這些都是員工們辛辛苦苦創造的。所以,在國家層面上,不發生戰爭是最好的結局,在企業層面上,不搞惡性競爭是最好的結局。對待員工要寬厚而恩惠。寬容不同意見的人,寬容有小過錯的人,寬容有缺點的人,並且不刻薄待人很好,員工們都會歸附於你。給予員工們應得的利益;在員工需要幫助時,雪中送炭;制定政策時,給予弱者以恩惠,那麼員工們都會歸附於你。以公正督察別人,以義爲名,務必寬待我們的員工,取信於我們的消費者,以此援助我們的競爭對手,那麼企業就可以縱橫天下,且對企業產生的好處會很多。管理者要興企業的利益,興員工的利益,除去企業的禍害,除去員工的禍害。惡性競爭是企業最大的禍害。企業上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制度,下要符合股東、消費者、員工的利益,這樣的企業纔是長盛不衰的。

讀《墨子》有感4

原文: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爲政於國家者,情慾譽之審,賞罰之當,刑政之不過失……。”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語:謀而不得,則以往知來,以見知隱。謀若此可得而知矣。”

今師徒唯毋興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爲者也。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今唯毋廢一時,則百姓飢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今嘗計軍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撥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勝數。又與矛、戟、戈、劍、乘車,其列住碎拆靡弊而不反者,不可勝數。與其牛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勝數。與其塗道之修遠,糧食輟絕而不繼,百姓死者,不可勝數也。與其居處之不安,食飯之不時,肌飽之不節,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勝數。喪師多不可勝數,喪師盡不可勝計,則是鬼神之喪其主後,亦不可勝數。

國家發政,奪民之用,廢民之利,若此甚衆,然而何爲爲之?曰:“我貪伐勝之名,及得之利,故爲之。”子墨子言曰:“計其所自勝,無所可用也;計其所得,反不如所喪者之多。”今攻三裏之城,七裏之郭,攻此不用銳,且無殺,而徒得此然也?殺人多必數於萬,寡必數於千,然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且可得也。今萬乘之國,虛數於千,不勝而入;廣衍數於萬,不勝而闢。然則土地者,所有餘也;王民者,所不足也。今盡王民之死,嚴下上之患,以爭虛城,則是棄所不足,而重所有餘也。爲政若此,非國之務者也。

飾攻戰者言曰:“南則荊、吳之王,北則齊、晉之君,始封於天下之時,其土地之方,未至有數百里也;人徒之衆,未至有數十萬人也。以攻戰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數千裏也;人徒之衆,至有數百萬人。故當攻戰而不可爲也。”子墨子言曰:“雖四五國則得利焉,猶謂之非行道也。譬若醫之藥人之有病者然,今有醫於此,和合其祝藥之於天下之有病者而藥之。萬人食此,若醫四五人得利焉,猶謂之非行藥也。故孝子不以食其親,忠臣不以食其君。古者封國於天下,尚者以耳之所聞,近者以目之所見,以攻戰亡者,不可勝數。”何以知其然也?東方有莒之國者,其爲國甚小,閒於大國之閒,不敬事於大,大國亦弗之從而愛利,是以東者越人夾削其壤地,西者齊人兼而有之。計莒之所以亡於齊、越之間者,以是攻戰也。雖南者陳、蔡,其所以亡於吳、越之間者,亦以攻戰。雖北者且不一著何,其所以亡於燕代、胡貊之閒者,亦以攻戰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情慾得而惡失,欲安而惡危,故當攻戰,而不可不非。”

飾攻戰者之言曰:“彼不能收用彼衆,是故亡;我能收用我衆,以此攻戰於天下,誰敢不賓服哉!”子墨子言曰:“子雖能收用子之衆,子豈若古者吳闔閭哉?”古者吳闔閭教七年,奉甲執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注林,出於冥隘之徑,戰於柏舉,中楚國而朝宋與及魯。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齊,舍於汶上,戰於艾陵,大敗齊人,而葆之大山;東而攻越,濟三江五湖,而葆之會稽。九夷之國莫不賓服。於是退不能賞孤,施捨羣萌,自恃其力,伐其功,譽其志,怠於教遂。築姑蘇之臺,七年不成。及若此,則吳有離罷之心。越王句踐視吳上下不相得,收其衆以復其讎,入北郭,徙大內,圍王宮,而吳國以亡。昔者晉有六將軍,而智伯莫爲強焉。計其土地之博,人徒之衆,欲以抗諸侯,以爲英名,攻戰之速,故差論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車之衆,以攻中行氏而有之。以其謀爲既已足矣,又攻茲範氏而大敗之,並三家以爲一家而不止,又圍趙襄子於晉陽。及若此,則韓、魏亦相從而謀曰:“古者有語:脣亡則齒寒。趙氏朝亡,我夕從之,趙氏夕亡,我朝從之。詩曰:魚水不務,陸將何及乎!是以三主之君,一心戳力,闢門除道,奉甲興士,韓、魏自外,趙氏自內,擊智伯大敗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兇。今以攻戰爲利,則蓋嘗鑑之於智伯之事乎?此其爲不吉而兇,既可得而知矣。”

管理有感:實行法治是國家穩定不會有大過失的治國好方法。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公平公正地執行法律,賞罰分明,一切都會秩序井然,人民安居樂業。在企業裏又何嘗不是這樣?企業管理者以身作則遵守規章制度,並且公平公正地處理各種問題,做到賞罰分明,那麼員工們是沒有什麼怨言,這樣的企業是穩定的。企業競爭的最高至勝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企業妄圖消滅所有競爭對手,這是不可能的,因爲“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需要損耗自身各種資源,樹敵過多,容易自傷元氣。還有另一個原因是消滅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又有更多的競爭對手崛起,滅不完的。除非利用政府權力進行壟斷,但這又違背了市場競爭規律,損害了消費者們的利益。壟斷企業比較難以形成低成本的價格與優質的服務。企業不要輕易發動價格戰,這是損人不利己的做法。世人所追求的東西無非名利,聖人除外。古往今來,歷史上能出幾個聖人?自古不愛名利的聖人,鳳毛麟角。衣食住行所需一切都是利,面子、榮譽、地位、聲望都是名。人在俗世間,都在爲“名利”兩字而奮鬥。一國對另一個國家發動戰爭,其目的是爲了搶佔更多的領地與資源;企業對競爭對手發動攻擊,其目的是爲搶佔市場份額,獲得更多的利潤。國家也好,企業也好,個人也好,都跳不過“名利”兩字的束縛。國家窮兵黷武,這個國家會滅亡;企業任意攻擊對手,這個企業會滅亡。往往溺水死亡的人,是那些會游泳的人居多,不會游泳的人不會下水遊,所以溺水死亡的概率極低。國家滅亡多的是因爲其好戰導致,企業滅亡多的是因爲其好戰導致。國家的好戰是因爲不義戰爭,企業的好戰是因爲惡性競爭。以水爲境,可以知面容;以人爲境,可以知吉凶。企業都是人組織起來的。從企業領導者的行爲方式、主觀好惡、生活習慣、思想觀念,可以判斷出這個人做事是順利還是不順,從企業高管層制定的規章制度、決策方式、利益分配、管理理念,可以判斷出這家企業的興衰程度。

作者簡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學家。《博銳管理在線》《中華品牌管理網》《中國管理傳播網》等知名管理網站專欄作家。又是多家媒體與網絡作家。研究:歷史、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