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索橋的故事讀後感(通用5篇)

索橋的故事讀後感(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索橋的故事讀後感(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索橋的故事讀後感(通用5篇)

  索橋的故事讀後感 篇1

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有一座索橋,叫做安瀾橋。我們曾經學過巴金寫的一篇文章:《索橋的故事》,就是寫這座橋的。

他首先介紹了索橋的外觀,是用一塊塊木板鋪成的,且不完整,還露縫。三個人並排走在上面,就不大方便,幸好橋兩旁有竹索編的欄杆,即使失了腳,也不會落到水裏去。

關於這個欄杆,也有一個故事:這橋是清朝的一個姓何的教書先生設計修建的,但因爲沒有欄杆,不久就有人失足掉下水。官方把何先生處死後,何先生的妻子決心替丈夫雪冤,就用竹索把橋兩旁邊上了欄杆,從此,危險的橋變成了安全的橋。因此,這橋又叫何公何母橋。讀完這個故事,我感受到他們不怕困難、爲人民服務的精神。

站在鐵索橋上,作者又看到了兩千兩百多年前李冰父子留下的都江堰工程,想到那時人們的手和心,他們的心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而分水魚嘴只不過是塊石頭,但這塊石頭是會說話的,它是歷史的見證,見證了人們爲此付出的鮮血和生命,也見證了由他們的智慧和才幹換來的偉大工程以及他們爲民造福、無私奉獻的精神。我也被三百年前的人觸動和感染,心裏充滿了感動和感激。

高爾基在一篇故事中提到的勇士丹柯,他挖出自己的心拿在手上,心在燃燒、發光,給人們帶路。他不也像前面提到的人們一樣,捨己爲人同樣令人欽佩嗎?

整篇文章讀完了,我領悟到人間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那就是一顆想幫助多數人,想跟多數人貼近,爲了多數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的心。

是的,這顆心是不會死的,它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索橋的故事讀後感 篇2

《索橋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用心去設計建造的東西,總是會給予人們溫暖。讓人一想到這裏就會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即使在冰天雪地、寒冷徹骨的冬天,也會讓人打心底裏溫暖。

從這方面來說,何先生與他的妻子付出了很多,何先生爲此付出了生命,他的妻子爲此付出了丈夫。但是,如果那時沒有那個人失足摔下去,官府也不把責任完全推到何先生身上,可能就沒有今天我們看到的索橋—安瀾橋。

一些人留下的故事或物總是能讓人回想起那時的某人或某事、物。例如這安瀾橋,何先生夫婦的事情甚至身影,上了這橋彷彿就能看見,讓我們牢記在心,念念不忘,這就是一種思想。而在現在的社會上這種人越來越少,假如在某一個地方的電線杆旁,你拎着一袋子的錢,很多的錢,後面來了個人,騎着自行車或摩托車飛奔而來,一下子搶了你裝錢的包,這時在你前面的人看見了,一個劍步衝上去,又追了一段路,把搶錢的人抓住了,錢又回到你的手裏了,你非常感動,熱淚盈眶,以後,每當你走到這裏的時候,就會想到這件事,內心裏面一陣溫暖,熱淚盈眶......

假如你的錢忘在出租車上了,但開車的人給你送了回來;你在路上摔了一跤,有人扶你起來;你在路上突發心臟病,昏倒了,過路的司機送你上醫院,藥費他替交了;假如......你都會這樣被感動。

對某個人或某些人的給予,也是對自己的給予。幫助別人,等於幫自己。

現在這座百年古橋——安瀾橋,雖已被重新修葺。但是,它卻像一座大山,永遠不會消失,它會永存於世,還會再給更多的人打心底裏的'溫暖,永不消亡。

人們如果永遠活在這美麗的童話世界裏,那世界以至當今社會也不會進步。記住,要進步,就不能永遠活在這美麗的童話世界裏,但也不能永遠活在這乏味的當今社會,也要適當的沉迷於這美麗的童話世界。這樣,當今社會纔能有進步。

  索橋的故事讀後感 篇3

今天我們學了巴金爺爺寫的一篇文章《索橋的故事》,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作者在四川灌縣二王廟山腳時,曾站在“安瀾橋”上向下望去,在索橋上看到的想到的及走下索橋時的感受…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五段,因爲那段寫出人們爲了幫助人類甚至犧牲自己偉大的心,希望每個人的心與心能夠貼近,和睦相處,不要心存不安,做出對人類有害的事。何公、何母這倆個人使我非常欽佩,他們那種造福於人類、無私奉獻、一心爲他人着想、創造新生、默默奉獻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讀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了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那些人也做了我們常人想不都敢想的事。如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兩點多時,我們正在上課,可一場地動山搖,震塌了四川汶川,也搖動了半個亞洲。

在這次高達8級的特大地震災害中,全世界人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俗話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我們學校也舉行了捐款活動,我也捐了一些錢,雖然錢不多,但我也盡了自己的力量,在這次救災現場,感人的故事那就更多了:如《用偉大的母愛保護自己的孩子》、《用堅硬的翅膀保護四個孩子》、《廢墟中那隻攥筆的手》……我最感興趣的是《用偉大的母愛保護自己的孩子》和《廢墟中那隻攥筆的手》;先介紹第一個吧!有一位母親在地震時,石頭壓在了自己的身上,當時她還抱着自己的孩子,這時她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護着自己的孩子,當救援人員趕到時,將大難不死的孩子救了出來,身上還圍着一條毛巾,毛巾裏有一部手機,上面寫了一條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有幸能夠活下來,一定要記住,媽媽是永遠愛你的。看了這條短信,在場的所有救援人員和醫護人員忍不住哭了。當我看到這,我也禁不住低聲哭了起來,心想:這位母親真是太偉大了,竟然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護自己的孩子,這位母親也是非常愛自己孩子的,在自己和孩子之間,她選擇了自己死,孩子活,因爲她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廢墟中…的手》這個介紹了在廢墟中伸出了一隻手,一名死難學生的手,那隻沾滿灰塵、手背和手指都血肉模糊的手,但是手裏卻緊緊的捏了一隻筆,看到這震撼人心的手,我又一次落淚了,也許在剛纔那隻手還在寫作業,突然地震了,他還來不及放下手中的筆,就永遠被埋在了廢墟之中;也許是他太愛學習了,在臨死之前還想回到教室裏學習,所以他才如此掙扎,但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他只能伸出手…。那是一隻對知識渴望的手,對未來生活憧憬的手。還有很多關於這種故事,我也不能一一敘說了,總之希望人們能夠和睦相處,珍惜自己而又只有一次的生命吧!

何公、何母和那位母親……一些人都具有無私、真誠、渴望的品格,他們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向你們致敬!

  索橋的故事讀後感 篇4

四川灌縣二王廟山腳有一座索橋,叫做“安瀾橋”。橋身有一里光景長,是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面鋪着一塊一塊的木板,木板鋪得不整齊,中間還露縫。木板不寬,也不長,三個人並排走在上面,就不大方便。有的板上有洞,有的木板斷折。人走在橋上,看得見木板下面岷江的綠水,也看得見橋下的砂石。冬天水少,橋顯得更高,要是人在橋上走,眼睛只顧穿過縫隙望下面,就會看得頭暈眼花。幸好橋兩旁有竹索編的欄杆,即使人失了腳,也不會落到水裏去。索橋並沒有橋墩,高高的竹架代替了他們。架子比欄杆還高,還有一個頂蓋,在豎立架子的地方,橋身就像小山坡似的高起來,過了頂蓋下面,橋身又往下斜,然後再向第二個頂蓋升上去。

凡是到都江堰參觀的人都要來看看索橋。那天我從山上二王廟下來,在索橋上來回走了兩次。橋身微微地擺動,我往前走,橋也好象在往前走。一個鄉下人挑着擔子迎面走來,橋一下子動得厲害了。我走過他身邊,加快腳步往高處去。忽然起了一陣笑聲,兩個小孩從高處跑下來,橋接着大大動了一會兒。我連忙走上高處,又繼續往下走。我剛走了—半路程,就停下來,站在欄杆前埋頭看下面。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魚嘴”上。我起初看不出來這個光滑的、魚嘴般的“石頭”是什麼東西,後來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爲內外兩條江的工程。這個“魚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兩千兩百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築的一條大堤。二王廟就是爲了紀念李冰和他的兒子二郎修建的。

我看看“魚嘴”,看看“魚嘴”兩旁數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回來的時候,我把“魚嘴”再看了一陣。“魚嘴”依舊擺在那裏,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麼變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兩千兩百多年前人們的手和心。這個“石頭”是會說話的。那許多用手建造了這個“魚嘴”的人,雖然沒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們的心。就在離這裏九公里的紫坪鋪,在將近一公里長的河谷的兩岸,上千的忙碌工作的年輕人,他們的心不是跟兩千兩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樣的麼?大的水電站就要在那裏動工修建了。

我走下了索橋,同來的友人剛看過山腳的一塊石碑。他告訴我,這索橋又叫做“何公何母橋”,是清朝初年一個姓何的教書先生設計修建的。那個時候人們沒法在這麼寬的兩岸上修一座橋。何先生想出了造索橋的辦法。橋造成了,人們來來往往,感到便利。可是橋上沒有欄杆,在搖擺的木板上走起來,並不是十分安全的事,不多久就有人失腳從橋上摔下去,死了。不滿意何先生的官府把責任完全推到何先生的身上,將他逮捕處死。何先生的妻子決心要替丈夫雪冤,要實現丈夫的真正的願望,她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辦法,用竹索在橋兩旁編上了欄杆,從此,危險的橋變成了安全的橋,使得三百年後的小孩也能夠在橋上跑來跑去,發出一陣陣的笑聲。

我不能說這個故事是千真萬確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讓我們看見了那一對夫婦的心。我走下索橋,滿頭大汗,不用說,我走得疲乏了,我的腳也開始發熱。可是三百年前人們的心也給我帶來溫暖。那樣的心,那種想幫助多數人、想跟多數人的心貼近、爲了多數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的心是不會死的,不管經過百年千載,它都會發光,就像高爾基在一篇故事裏所描寫的“燃燒的心”那樣。勇士丹柯挖出自己的心拿在手上,心在燃燒、發光,給人們帶路。“何公何母”的心給每一個走過索橋的人添溫暖,甚至在三百年以後的寒冷的冬天,我站在橋頭還會揭下帽子當團扇來扇。

索橋的故事自然不止這麼一點,都江堰也還有許多動人的故事。然而故事是講不完的,誰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誰要是在索橋上站片刻,他一定會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

  索橋的故事讀後感 篇5

巴金不愧是我國的著名作家,寫的文章就是讓人心情激盪洶涌、熱血沸騰。他的《索橋的故事》也同樣是一篇佳作。

故事的大概內容是這樣:四川灌縣有座橋,名子叫“安瀾橋”。它是座索橋,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鋪着一塊塊木板,橋兩邊有竹索編的欄杆。橋沒有橋墩,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竹架。走在上面,橋身不停地擺動,讓人心裏感到不安。橋下有魚嘴狀的石頭,是把岷江分成內外兩條江的工程。“魚嘴”怎麼看都是不動的,可巴金卻從中看到了兩千多年前勞動人民的心,那溫暖的心。橋的一頭有一塊石碑,上面說索橋是清初由一位姓何的教書先生建的,因無欄杆,有許多人失足看掉到了水裏死了。官府就把責任全部推到了何先生身上,把他逮到處死,何先生的妻子決定爲丈夫雪冤,就在索橋兩邊加上了用竹索編者按的欄杆。使三百年後的小孩還能在上面跑。

像何公何母這樣的人有多少呢?他們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來爲別人服務,像這樣的“雷鋒精神”是多麼可貴,兩千多年前李冰父子爲了防止洪水發生費盡了心力,才修成了都江堰。難道就求一個流芳百世的英名嗎?不是的,他們是因爲有着一顆火熱的心,一顆發光的心,一顆不願見到別人受苦的心。所以幫助別人而犧牲了自己的所有。如果今世所有人都像李冰父子、何公何母那樣幫助人,世界該多麼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