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跟着張鳴上大學》有感1000字大綱

讀《跟着張鳴上大學》有感100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我這個年紀,應該不會再去翻讀張鳴爲大學生寫的書《跟着張鳴上大學》了。但我還是把它認真地讀完了。

讀《跟着張鳴上大學》有感1000字

一來,我的許多同學的孩子都在上大學,總會有各種問題相詢於我。二來,我這些年與高校的交道也多。我對於教育問題也多有關切。所以,張鳴的這本書勾起了我的興趣。我想看看,張鳴筆下的學校,與我通過斷續瑣碎的信息而組接、勾勒的高校圖景,是否相合。我對青年朋友的建議,是否合適。

翻完《跟着張鳴上大學》這本書,我要說的是,一直在高校任教的張鳴對於高校的描述,與我的認知幾乎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書中所描述的高校現狀,就是真實的存在。而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法,也是相似的。

我的大學時代,1980年代後期,那時的教學條件、教育水平、與外面世界的聯繫,遠比現在粗淺感性。但那時的學校的主導,是啓蒙主義和理想主義,而非今天的即時功利主義。那時,老師的水平在今天看來也不過如此,但卻真誠地想把他們所理解的學識教給你,真正的“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因此,那時的學校教育,在我成長的關鍵時期,爲我打開了對新世界的思維鑰匙,至今猶享餘蔭。

今天的大學教育,忽視了教育獨立性和超越性的一面,漸漸失去了教育本身的目的和方向。如,張鳴筆下描述的,高校早已不是象牙之塔,而是名利之場。今天社會上骯髒黑暗的現象,在高校裏以自己的形式呈現。

當前,一些功利主義、物質主義的價值觀滲透高校。許多大學被詬病爲一個逐利的公司,大學教育也有窄化爲職業培訓教育之勢。有些大學,對適應工作技能的培養,壓倒了在更高層次上對健全人格的培養。有的則無論在專業設置與招生中,還是在同學師生關係間,充滿了明規則、潛規則的暗示。大學不能自外於社會,獨善其身。

當年,柏拉圖在阿卡德米學院設立的“沒有學問者不得入內”的碑文,早已被恥笑並當作歷史的垃圾扔向了爪哇國。

學生們必須面對這樣的環境,這樣的社會存在,無法逃脫。他們將在這樣的環境裏,度過人生最美好的時光——4年、6年,甚至更長。這一段時光留下的印記,將內化爲文化基因滲入其骨血,影響其一輩子的內質與走向。

大學生如何面對挑戰,不放棄自己,不隨波逐流?如果沒有人指導,靠自己摸索,難免會走很多彎路。這也是我的許多朋友與我討論如何指導孩子們過好青春時光的初衷所在。

現在,每個高校、每個年級,甚至每個班都設有輔導員,但真正給學生們人生指導的輔導員並不常見,倒是常遇充滿官氣的輔導員。張鳴這本書,很好地承擔了輔導員應該承擔而事實上未能盡到的責任——第一,告訴年輕的大學生大學的真相;第二,面對這樣的現狀,如何給自己打氣鼓勁。在適應環境的同時,養育自己健康的人格和應對挑戰的能力。

關鍵是,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里,如何不隨波逐流,不自我放棄,而自我涵養,成爲一個獨立的有思想有尊嚴的人?在不順意的'環境中,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如何應對各方面的挑戰?這更要緊。

張鳴在書中給出了諸多途徑。如,學會讀書,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做事做人,學會適應社會、適應就業。都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也很具有實操性。

如,書中談到與人相處。“大學生來自不同地方,不同的社會階層,接受教育的背景各不相同,他們需要學會平等的價值觀,尊重他人,學會與他人平等相處。同學之間的感情最是真誠,沒有功利,在後來的歲月裏,依然需要珍惜”。

如,“大學時代,正是青春年少,精力旺盛,生理和心理需要雙重釋放。該談戀愛談戀愛,該讀書就讀書,做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事,這纔是大學生活應該有的。”“還有一個非常要義,就是認識社會、瞭解社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然,帶着眼睛帶着心去行走,對於社會的理解會更深”。

正如書裏所描述,“現在的高校並非淨土,高校也是大學生了解中國的一個地方。大學生可以把高校裏的經歷當作一種社會歷練。當然,大學生心裏要有定見。而這定見,就是不放棄自我,要有尊嚴。”

“別人墮落,不能成爲自己墮落的理由。即使在螺獅殼裏,也要養育一顆做道場的心。這樣,我們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跟着張鳴上大學》不僅可成爲大學生了解大學生活的必讀手冊,也可成爲大學教師的行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