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莊子》有感大綱

讀《莊子》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讀《莊子》有感1

那一日陽光明媚在上海柔媚的流雲下是一絲絲芊綿的野花。幾隻粉色的蝴蝶從波光粼粼的湖畔飛來穿過楊柳撩人的婀娜掠過蒲公英飛揚的輕盈在幾朵小野花上翩然落下。我捧着《孟子》獨坐一旁不願驚動她們一如不願打擾簾下悠然於夢中的睡美人把沉睡的美人定在做蝴蝶夢吧!

讀《莊子》有感

蝴蝶穿過我的雙眼流下了美的印記在我心靈中的畫廊翩然飛過。"昔者莊周夢爲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蝴蝶與在周亦飄然。蝴蝶如仙界閃爍着熒光的精靈飛過顯示與夢想的界限飛過天上與人間的聯結。飛來告戒世人擺脫慾望何必被慾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

在書中顯示所想常被你形之於夢。而在你的夢中我所探尋到的不僅只有美妙的蝴蝶更有常人難以想象的骷髏。你不是貪生怕死的人更不受慾望干擾死後你願讓蛆蟲蝕盡你身軀上殘留的最後一點餘肉讓野狗啃盡並任意玩弄你最後的骨頭讓禿鷲啄食你的雙眸。熱你始終躺在天地之間無力反抗卻又不願防抗我被眼前的一切所動容我祈求司命之神恢復你的身軀讓你重回人間還你父母妻兒送你回故鄉再做那個逍遙的孟子怎麼樣你願意嗎

不千萬別這樣。你懇求道:我死後在無慾望干擾着我。更不必爲其勞形傷體在這裏天地的春秋便是我的春秋我盡享南面之尊。我亦可用天地做棺槨用日月做雙壁用星辰做珍珠用萬物做禮物還有什麼葬僅勝於此呢我想這不就是骷髏給我們的忠告嗎只有擺脫了慾望方能無憂無慮盡享天地賜予的一切快樂這便是逍遙。隨風飄飄天地住逍遙。

讀《莊子》有感2

且站在人生之上看人生,脫於紅塵之外看紅塵。書卷之間盛滿他的反彈與覺醒,黑暗中,無爲亦無言。

人類生而平凡,何不從俗,去嘗那平淡中的欣喜呢。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化而爲背若泰、翼若垂天之雲的鵬,彷彿掌握了天地間最強大的力量。但是莫忘了,鵬徙於南冥,須借海運之機,季風之猛,方得扶搖而上。

故而,何不成爲風,自隨朝自隨暮去,於婆娑煙波中,四海遊走,無爲,無言。

世間有許多事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不如無爲,順其自然。春去秋,冬暖夏涼,因而春種秋收,辛勤耕耘。若是逆流而上,逆風而飛,這等連鯤鵬如此巨物也做不到的事,大概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閩南一帶颱風襲擊時,竹柏順風折下腰,“俯首稱臣”,雖彎不傷根;而堅硬筆直的鬆與芒果樹,卻因不願彎腰而被連根拔起。臨危不懼,迎難而上固然可貴,但於龐大的力量面前,這實在是一種愚蠢。

人生你要抓住的東西太多了,兩隻小小的手掌如何捉得住呢?且丟了機心、成心與分別心,有所捨棄,能放得下,才能遊刃人生。是言“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無爲即是理智權衡,有失纔能有得。恰如指尖沙。抓得愈緊,溜得愈快,不如張開手掌,任它們緩緩溜去,留下少許堆積手心中。道家守一思想言,只有有所不爲,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爲。爲何梅不於暖春開花?春是一個舒適安逸的舞臺,但春之後是酷熱的夏與乾燥的秋。梅放棄了春之舞的機會,選擇了靜靜修養,於深冬飽含生息之時,綻顏一笑,傲然而立,曠世皆香。成與敗,得與失,一念之間無絕對,該棄的、該留的皆爲身外之物,且順它而行,沿途採擷。

無爲而治是樂觀而快樂的本質,因爲順勢而爲才能無憂無己。“無”字的甲骨形似一個人手持鼓,一邊敲擊一邊起舞,古義便是“學而知其樂”。因而莊子所提倡的“道法自然”,便是追隨自然的腳步,“以天爲徒”,從平淡與尋常中探求道。爲何孩童總是歡聲笑顏,快樂無憂?不是因爲那年紀沒有悲傷的事,而是因爲他們能及時把痛苦放開。孩童的眼永遠是明澈的,他們沒有控制世界的非分之想,沒有駕馭別人的野心,亦沒有對聲名權勢的熱衷。而成人卻因想得太多,常常患得患失,沉浮於塵世囂囂中,找不到片刻清閒快樂。這便是泰戈爾《飛鳥集》中的孩童之道吧,無爲而治,順其自然,方能知其樂,品其樂。

莊子夢靨中所幻想的巨魚與巨鳥,儘管擁有強大,卻沒有無上的力量。卻是無形無言的風,默默掌握了控制世界的把柄。

莊子一輩子沒有說過話。他在看,在聽,在思考,雲遊在天地之間,以無言的姿態,抒寫有言而不言的神韻。

讀《莊子》有感3

讀《莊子》,總會感覺自己心裏堅持的信念在一瞬間坍塌。

馬蹄》這一篇,在一定程度上是消極的。但事物總有其矛盾之處。莊子的言論之中總有貶斥孔子、伯樂等衆多名家大儒的內容,但莊子仍是一位名人,後人仍對他的思想趨之若鶩。究其原因無非是他的思想帶給後人的驚異,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創新。

我們要學的,要做的,便是取其精髓。

人活在這世上,匆匆的一生中被着許許多多的規律束縛,但這些規律究竟是什麼?尊善滅惡?但,何爲善?何爲惡?這些都是說不清楚的。人的心靈在一瞬間便會閃出無數的念頭,但表面卻可以紋絲不動,人們的有些舉動只是做給外人看的。

縱觀千古,功成名就的人何其之多,他們中的哪一位有的都是自己的思想。而我們今天的思想卻固化了,有一些東西一定是對的,有一些東西一定是錯的。但是何爲對?何爲錯?何爲美?何爲醜?何爲成功?何爲失敗?正如天之大,地之廣,但天與地也不過是這廣闊宇宙中的一粒微塵。

我們要做的不是人云亦云者,而是敢於打破,敢於真正創新的人。一方自由,首先心要自由,人才會自由,思想才能自由。

讀《莊子》有感4

我們的祖先爲我們造出了很多意思相對的詞:小與大,多與少,贏與虧,有與無……而祖先們卻沒有將其劃清界限,所以現在沒有人能真正分清它們,自從讀了莊子,我對有與無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實這些詞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就如物理上的動與靜,宇宙萬物都是運動的,而靜止只是相對於某一個物體而言。這些詞亦如此:富人會認爲一間三室兩廳的舒適的房子過於狹小,而對於一位飢寒交迫的流浪者,一個屋檐下也許就足以他避雨容身;一塊麪包渣如果是人將其掉在地上當然不會撿,但那卻是一羣螞蟻的午餐……人生中的有與無也如此,沒有誰能真正劃清它們的界限,而且有時候,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莊子雲:“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有時人無求反而會得到很多:公司裏有些人雖然嘴上不追求太高名位,但他們腳踏實地的工作,也會獲得老闆的賞識;買股票時如果你急於追求眼前的小利或盼望着每次都能賺大,反而會虧得很慘,而別無高求的人也許會找對時機。也許有些人認爲這是錯誤的,現在的社會人只有有官欲、會做事、會說話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進一步想,那些人真的什麼都擁有了嗎?有官欲即會失人慾,有野心即會失善心,有地位即會失自由……由此可見古人造詞之精妙,“捨得”一詞就可以理解爲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會舍,如果想得到所有,就要失去所有,這便是“有即是無,無即是有”的道理。

“有無”的概念可以引伸到生命的誕生和湮滅。莊子認爲人之初就是一陣風,所以人死後也將化爲一陣風仍然飛在人世間,因此世間沒有生與死的差別。這種想法也許很荒謬,但這都是因爲他看淡了一切,在他的眼中人世間萬物都是無,也因此他寫下了流傳後世的《逍遙遊》。身爲青少年的我們也許不能像莊子那樣齊生死,等萬物,然而莊子看淡一切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莊子認爲逍遙就是無所待,學習處事亦如此。學無旁貸,心無旁騖,看淡一切成敗、悲喜,人生即是無,無中即是有。

讀《莊子》有感5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輕輕朗誦着。心中不禁有感而發。

君子友誼是心與心的交流。一種天和地共有的默契,互相理解`配合,這樣的友誼最爲珍貴;小人的友誼是雞鴨魚肉的交情,我認爲,這種友誼是虛假的。不存在的!

而小人友誼常常在我們身邊徘徊,我曾經見過這樣一件事:有2個人。其中一人常常請另外一個人吃大餐,就這樣,他們覺得自己和對方的感情十分親近。便成爲了一對好朋友,直到有一天,他們倆在一座陡峭山上騎自行車,剛一起步。發現前方有一個急速彎道,只能容納一人,就在這時,靠裏面的一個人把外面一人一推,隨着一聲慘叫,那人已掉下山去。。這樣的遊戲往往不可靠,這便事小人的友誼~!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又輕輕朗誦着。

讀《莊子》有感6

暑假裏讀到了《莊子傳》這本書,我開始喜歡上了莊子。這是我對莊子的思考,也是對人生的思考。

這本書中寫到的莊子不像孔子、老子、墨子等只談仁義禮樂之人,他視天下如彈丸,視官位如糞土,傲視王候,本可做各國大官,卻只是以做草鞋爲生,非禮非仁。他的寓言讓人十分容易理解,在他看來,這是拋開一切束縛,遊於天地無窮之間,如果得道的人,就像醉漢一樣,物不能傷他,也可長壽。

我覺得這本書中的道,不像我們正常人的理解,物處不分,善惡美醜也不分。其實十分好理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材,可是這成了一個自我毀滅的機會,就如漆樹一樣,正是有用,纔會被人毀滅而取有用的部分。有人會說:如果一隻鵝會打鳴,另一隻不會,不就無用的要被先殺了。對於這問題,莊周說:“成材與不材之間雖會相似,但還是不能擺脫被殺的危險,就像我們種的物一樣。達到道之人,沒人誇獎,沒人抵毀,像龍一樣善變,如蛇一樣機靈,會真變化,能主宰別人,而不會被奴役,不會有被殺的危險”。

我愛這本書,我更愛莊子這個大哲人。

讀《莊子》有感7

千古一逍遙——讀《莊子》有感作文他們的光線輻射會讓人的眼睛產生疲勞,長期與它們交手會使你的視力就會呈直線下降趨勢;儘管繁華如三千東流水,但依然可以發現:其實平凡也美麗。只見林則徐的塑像氣宇軒昂地聳立在那裏。在當今迅猛發展的社會大潮流中,只有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不被人類拋棄,纔不會慘遭淘汰;

……

於是,你悟到了你人生的最高境界,無爲界。

意起思行,神遊天地,無拘無束,你是人間逍遙的神!

然而,又有幾人把你看的明?後世的學者,追不上逝去的風,只能握着卷卷殘集,望文生義:

你,成了消極避世的人。

可笑,可笑他穿不過千古的時空,望不到你頭上的天,踩不到你腳下的地,卻偏又說了不負責任的話!

後世的人用後世的思維觀念,總以爲自己是最聰明,可也知一時當一限?那是千年前的你!此"無爲"非彼"無爲",你的."無爲"怎能用今世的"無爲"來定論?

而你,卻又穿越了千古,你的"無爲",在那戰亂的年代,是最理想的完美境界,這不正與我們將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知道我的解說是多餘,你就是你!精神的鉅子,心靈月亮的守護神,又怎會管他後人如何評論?

歷史長河滾滾東逝,你在風尖浪口依舊高唱: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試問,有此境者,當有幾人?

千古一逍遙,你,莊子,當之無愧!

讀《莊子》有感8

《莊子》是道教的一部名著,《逍遙遊》爲《莊子》的首篇。逍遙,顧名思義,是指一種自由自在的境界。莊子應該是想人們通過這種逍遙的思想,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地。

開篇先用鯤鵬來寫,寫他們的自由自在的境界。然後用一個事實,“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說明了厚積薄發的重要性。最後莊子以“至人無已,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三句結尾,體現了“逍遙”的道理。

世人往往一味的追求慾念而迷失本性,這就是“觀濁水而迷於清淵。”當然慾念是無窮無盡的,但是滿足總是有限的,這樣通常會導致悲慘的後果。但這個觀點,現代人卻很難接受,因爲現代人往往沉湎物慾,然後深深陷入物慾的沼澤。

那麼,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人們每天行事匆匆,卻好像都是在徘徊,找不到盡頭。生活工作方面的壓力使人們無所適從。總是抱怨太苦太累,從來不想去放鬆一下,逍遙一下,就這樣讓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可悲的是,對生活的抱怨卻日漸增加。於是大好生活就在嘆息中悄然流逝。人們總是不願意忘記該忘的煩惱,沒有人正真試過把自己放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中,盡情地去放鬆,盡情地去享受人生的快樂。其實,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將自己故意壓在一個狹小的世界裏。因此,人生應當多一點逍遙,讓自己生活在一個快樂的世界中。

在莊子的人生哲學中,“順物”與“遊心”是相互依託的。這種輕視功名利祿的人生態度,在當今,仍有學習的價值。

讀《莊子》有感9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爲“聖人”,稱莊子爲“神人”。之前看過於丹的《論語心得》之後,我又在暑假中閱讀了于丹《莊子》心得。

最初知道莊子,是從一首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雖不知道什麼意思,只覺得詩句挺特別。後來知道莊子寫了逍遙遊,逍遙遊代表了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對世俗社會的功名利祿及自己的捨棄。

如果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麼莊子就是道家的化身。莊子留給我們的,是他那些充滿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爲,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而莊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他的《逍遙遊》。

莊子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雖是一個幽默而有涵養的人,但並不是一個衣食無憂的人,他貧窮到極點,處處求人,等米下鍋德地步。

在於丹《莊子心得》裏,我很喜歡“境界有大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也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爲。世間的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世間的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因爲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個太大的葫蘆,惠子因爲“其堅不能自舉”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認爲它沒用,莊子卻說;你怎麼就認定它非要剖開當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遊江海呢?有人將可以抗凍的家傳祕方用於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凍傷,而世代漂洗爲生;有人卻高價買了此祕方使吳國兵士不被凍傷在向越國發起的水戰中大獲全勝,而裂地封候身價倍增。

所以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地去判斷事物地價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價值

順應外界,與外界相處要通達,而內心又要有所堅持,這樣才能在複雜社會中不迷失自己。作文

讀《莊子》有感1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輕輕朗誦着。心中不禁有感而發......

君子友誼是心與心的交流。一種天和地共有的默契,互相理解`配合,這樣的友誼最爲珍貴;小人的友誼是雞鴨魚肉的交情,我認爲,這種友誼是虛假的。不存在的!

而小人友誼常常在我們身邊徘徊,我曾經見過這樣一件事:有2個人。其中一人常常請另外一個人吃大餐。就這樣。他們覺得自己和對方的感情十分親近。便成爲了一對好朋友,直到有一天,他們倆在一座陡峭山上騎自行車,剛一起步,發現前方有一個急速彎道,只能容納一人,就在這時,靠裏面的一個人把外面一人一推,隨着一聲慘叫,那人已掉下山去.....這樣的遊戲往往不可靠,這便事小人的友誼!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又輕輕朗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