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育在十字路口》的讀後感

《教育在十字路口》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篇(一)

《教育在十字路口》的讀後感

在假期,斷斷續續讀完了法國哲學家、教育家雅克馬裏坦的《教育在十字路口》。沒有想象中的外國作品那麼生澀,有一些觀點對今天我們身邊的教育還是很有幫助的。

作者從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動力、人文學科和自由教育、當代教育面臨的考驗四個方面闡述了他對教育的理解,發人深思,耐人尋味,能夠激發讀者不斷地反思我們需要怎麼樣的教育。

在我心目中,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它使精神得到傳承,也使受教育者終身獲益。教育者的責任是引領受教育者熱愛知識並願意自己發掘新的思想。

我作爲一名幼教工作者又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常常在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我們的下一代培育成一個有用的人。幼兒在個性上的差異,一部分是由先天氣質決定的,很大程度上是受後天環境的影響,特別受大人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以及大人的榜樣的影響。也就是說,孩子的個性特徵是在不斷變化,是可以改變的。像我的兒子現在兩歲多就已經很會察言觀色了,他能從大人對他不同的態度和言行而做出相應的反應。比如因爲我比較嚴厲一點,他跟我在一起的時候獨立性很強,而我的母親就比較寵愛他,當他和我母親在一起的時候,積極主動性差,依賴性強,比較任性,什麼事請都讓我母親幫他做,就算是自己會做的也不願意動手。其實在這個時候就要培養他的獨立性,鼓勵他自己動手,讓他鍛鍊自己吃飯,自己穿衣,家長不能愛護幫助過多,助長他的依賴性。此外,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特徵時,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讓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如喜歡音樂的孩子,要多給些機會讓他唱歌、表演;愛好畫畫的孩子,給他提供蠟筆和紙,喜歡工具的孩子就給他買些組裝玩具。總之,不要以大人自己的興趣來安排孩子的活動。這樣,可以培養幼兒個性向完善、良好的方面發展,以逐步發展成他自身穩定的個性特徵。

因此更重要的是,教育也是人格的一種浸透。我們看人,會發現,他她的人品和性格都與其家庭息息相關。家庭教育尤爲重要,其原因顯而易見,父母在講話時做事時把自己的人格注入的下一代。同理,教育者扮演着相似的角色,他們的理念在不知不覺中灌入了受教育者。許多偉人們都贊同自己受的最重要的教育是在幼兒園時期,是幼兒園老師教會了他們基本的做人道理,教會了他們善良和積極。很多極簡單的'道理是需要虔誠地來講授,一個不虔誠的人教育別人虔誠,這是毫無意義的。教育者應當心懷高遠,在帶領受教育者看到更廣闊的天地的同時,也讓受教育者明晰做人的最基本道義。

每個人都有所長有所不長,也有所愛有所不愛,教育者當讓受教育者對生活對人生都抱有理想,並因理想而執着奮鬥。抱有幻想的人絕對比過分現實的人可愛。幻想、理想這一類的信念是每個人心靈裏留的一方淨土,是這一方淨土讓我們前進時不彷徨不迷茫。

篇(二)

打開《教育的十字路口》,就是打開一扇教育之門,看到的是另一個視角的教育,看到的是一個獨特的心靈對教育的操守恆心。傾心的眷注中有哀傷、追逐、憤悶,而又充滿期待。峻緩而又別有機趣的文字中,娓娓道出一個個的教育故事,一絲絲的教育愁慮,一汩汩生命至愛的情流。清新透明,不假雕琢,內功深厚而張力宛然。無不令人爲之動容、隨想,細細反芻而直抵心靈深處。

“我怎麼會想到自己會成爲一名對教育耐心而又細緻的觀察者呢?然而,一旦進入其中,我卻因爲生命,因爲愛而得到了真正的力量。”這是作者心靈的獨白,也是本書的意味。《教育的十字路口》爲我們打開的正是作者細膩的教育觀察視野——他從生命的高度、從人文精神的視點,細緻品評着教育的細節,耐心反芻品出人性的力度,教育原始的淳樸,教育的本質就是生命的自由以及教育現狀的沉重。通過自己對教育愛的深深情懷,進行着百折不回的追索,而直截了當地噴發生命的強度,厚重的思想卻以輕盈的姿態站立在我們的視野裏,讓人精神衝動而情感隨之潛流,在喜憂相伴中看教育、看學校、看師生;在流水落花中看制度、看資金、看環境;在文字靈性與生命強度中看內心、視經驗、審靈魂。汩汩滔滔而出的心靈絮語,真摯、親切、深邃、深情,如同醇酒,稍一品咂便會讓人酣酣迷醉,與他同愁、同憂、同喜、同思教育的人性、人文。

在人們的貫性思維中,當一個事物處在十字路口時,便是一種艱難、一種痛苦,是一次需要小心翼翼的關鍵的抉擇。然而有着獨特思維的張文質先生卻對十字路口有着獨特的情懷,渴望教育十字路口的到來,他生動地描述道:“新的教育創生於十字路口。沒有傍徨,就無須選擇,無須抉斷,甚至不需要有隨時承擔責任的勇氣。十字路口意味着多元、多樣,意味着選擇的自由。如果這個世界上存在着真的愛,那麼必然就會有自由,因爲愛意味着自由,一定也會帶來自由。”與其說這是對教育的思考,不如說這是對教育長期眷注後的祈盼,是對十字路口教育充滿愛與自由的熱忱渴望。這也是他作爲一位人文學者的精神闡釋。“十字路口證明了一種屬於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