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在路上》的讀後感

《在路上》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50多年前,美國作家凱魯亞克寫了一本小說《在路上》,書中寫了一夥叛逆的年輕人,坐上一輛車,沿着美國進行了一場自由乃至放蕩的旅行。這本書還有一種歷史性的意義,它被認爲是60年代嬉皮士運動和“垮掉的一代”的經典之作。

《在路上》的讀後感

在旅行中,迪克對薩爾說:“你的道路是什麼,老兄?——乖孩子的路?瘋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蕩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麼地方?怎麼走呢?……”我看到這麼多的問號,心裏不禁生出一個疑問,就是我正走在一條什麼樣的路上?並且我們呢?

然後我開始審視自己每天的生活,似乎全在忙碌中又似乎全在空虛中,而到底怎麼樣又很難說清楚,每天也按部就班的上課,和大家一起寫作業,但是一天過完了又覺得沒有一種可以值得自己驕傲的東西,沒有內在的充實感,好像自己變成了盲從的軀殼,只知道不停地走,卻不知道路在哪裏。

有一天,我翻開一本書,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我才忽然像發現了什麼,就是每人必要有一條精神的路途,擁有一個自己的精神家園,這纔會使自己不至於迷失於浮躁的喧囂裏,不至於空虛。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有今生今世還不夠,他應該有一個詩意的世界。”我想了想,這詩意的世界怎麼去修築和建造呢?顯然,想象是靠不住的,那就如一片雲,就如空中樓閣,就如詩人的理想。我們真正需要的應該是知識,是美的情感,是一團凝結的思想。而這些,當然是要靠讀書,要靠思考,要靠走很多路,想很多事情,然後我們纔可能擁有一條精神的路途,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想想現在的我們,缺少了知識,冷漠了情感,懶得想一些東西,走一些路,我們的大腦裏只藏有更多的空白,更多的幼稚,更多的隻言片語啊!當與那些豐富而幽默的人交談時,我們只知道呵呵的傻笑,這樣的時候,我們又何止矮了半截呢,這樣的時候,我們想沒想到就地挖個坑把自己的頭埋進去呢?

不過,當我們知道這些時,我們不要灰心,灰心只能是我們的阻力。正如魯迅在《我觀北大》中說:“凡活的而且在生長者,總有着希望的前途。”是的,我們都還有醉人的希望,因爲我們年輕,胳膊有勁,腿也很結實,夢想也都紛繁。我們可以讀書,也可以闖蕩出一番事業來,路是絕不止一條,而是四通八達的,誰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而在這些路的背後,我們都要記得還有一條我們必須走的路,那就是精神的路。

羅素有言:“對於人來說,不加檢點的生活,確實不值得一過。”是的,對於我們的每一個抉擇,首先要扣問我們的內心的追求。而對於明天的路能走多遠,就要看看我們今天的腳印吧,精神的路不只會給我們希望和指引,它還給我們力量和勇氣,引領我們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