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吳承恩西遊記有感大綱

讀吳承恩西遊記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讀吳承恩西遊記有感1

沙悟淨,又名沙和尚、沙僧。他自流沙河被收服,自從跟隨唐僧,忠心耿耿去西天取經,被封爲“金身羅漢”。但我認爲,沙僧在《西遊記》中,頂多只算個跑龍套。

讀吳承恩西遊記有感

或許有人會問:“沙僧怎麼只算個跑龍套呢?”而我認爲:沙僧雖說是取經團隊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但他整個人對團隊未做出大的貢獻。所以,他只算個跑龍套。

沙悟淨被吸收進取經隊伍後,第一干的事是挑重物、登山牽馬,第二乾的事是充當團隊“和事佬”,第三乾的事是……,乃至最後乾的一件事,是打妖。

縱觀全局,孫悟空肯定是“殺‘妖’如麻”,八戒倒也落個“橫掃千軍”。但沙僧極有可能是“第一滴血”。唐僧給抓走,不是一回兩回了;沙僧給團隊隊員抱怨“你怎麼又把師傅弄丟了”也不是一回兩回了。幾次,沙僧聽煩了,乾脆和師傅一起“同甘共苦”——得!不用給抱怨了!落得耳根子清靜!沙僧給救出,但唐僧又給抓回去時,沙僧一般行爲一:“二師兄(大師兄),不要盡說喪氣話,咱們救師父去!”然後和八戒或行者去妖怪洞前,吆喝兩聲“還我師父!”然後打破妖怪洞門,再“私闖‘妖宅’”,又給抓回去……捲簾捲簾,沒“卷”死多少妖怪,反“簾”累了不少人。

正因如此,沙僧貢獻不大,沒幫上取經小隊多少忙。另一個變相證明則爲:沙僧給佛祖排位供職時,僅爲倒數第二,僅高於白龍馬。大結局也未佔明沙僧到底殺死了多少妖怪,當悟空二副手幫了多少忙,僅落如來一句“保護聖僧,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天果,爲金身我漢。”在我看來,此句未免敷衍太過。

可能,沙僧在黑暗的書中哭泣:爲啥我只能如此弱小?這沒辦法,吳承恩的設定即是:沙兄,你哭去吧!

可憐了一名“大將”!嗟呼!大材小用!可《西遊記》已至此,我們也無可奈何!這名傳說中的“跑龍套”,僅能在我們的想象中,發揮出他真正的能力!

讀吳承恩西遊記有感2

《西遊記》的電視我看了無數遍了,但總覺得不過癮。在寒假裏,我捧起了書櫃裏那本厚厚的《西遊記》,天天出神入化得讀着,花了幾天的時間我就看完了。

《西遊記》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吳承恩寫的,全書以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爲了保護師傅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爲線索,講述了他們一路上降妖伏魔,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了真經的故事。

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孫悟空了,他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猴子,神通廣大。他還是一個醒目的人,一眼就能分辨出別人是人是妖,無論多麼厲害的壞人都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耍起金箍棒來,不到幾個來回妖怪要不就是被打跑了,要不就是被他打回原形,非常厲害,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怕他,一個跟斗一翻十萬八千里能不威風嗎!還有豬八戒,既貪吃又貪睡,不好好保護師傅唐僧,卻喜歡躲在一旁睡大覺,如果沒人叫他,不知道他要睡到何年何月呢?而且豬八戒特別嘴饞,看到或聞到好吃的東西就饞相百出,尤其是豬八戒吃西瓜的那一段文章,看得我真是捧腹大笑。

讀完了這本書,唐僧師徒不懼堅險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我想到了在我們的學習當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凡是遇到困難,也要象唐僧師徒那樣想方設法的克服它,戰勝它,只有這樣,才能取到真經,我們也才能學到知識,掌握真本領。

讀吳承恩西遊記有感3

《西遊記》,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吳承恩所著。書中主要講述唐僧師徒四人去往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得善果的故事。

本學期,我耐着性子看完了古文版的《西遊記》,掩卷長思,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自不必說,但對於“成功”二字卻有了不同的理解。

我的老媽,早出晚歸,一年只有幾天的假期,過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但她從不抱怨,十幾年如一日爲店而打拼,雖然前路漫漫,她卻仍堅守着自己的事業,相信自己能夠實現夢想,一天一天,如唐僧般負重前行,雖然不知何時到達靈山,但腳步並未因此而停止。

我的老爸,心如唐僧,見不得他人受苦,慈悲爲懷,卻如唐僧,不聽家人勸說,被人所騙,受了不少的苦。一時之間也曾茫茫然“敢問路在何方?”尋尋覓覓,終得結論,“路在腳下”,既然已無法挽回,但畢竟還有教訓可追!唐僧也有走錯路的時候,不聽悟空苦苦相勸,直到自食其果,方纔醒悟:僅憑自己的見解是會釀成大錯的。

月考的失利已讓我受挫、茫然,但我深知,求學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不管前方有多少荊棘,多少妖魔鬼怪,又有多少個九九八十一難,爲了直達“靈山”,我必須得頂風冒雨,世上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只要你有成功信念,錯誤是難免的,但是如果改之,即成大業。

唐僧其實弱不禁風,只是一個凡人而已,他沒有任何的本領,就像我們每個普通人,但他又是不凡的,因爲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在於對直達靈山的執着,也在於對釀成大錯的反思。

理想是船,信念是帆,反思則讓你的船不觸礁,不擱淺。一部《西遊記》,一人奮鬥史,感謝吳承恩,感謝《西遊記》,感謝我的父母,感謝我成長路上的考驗!

讀吳承恩西遊記有感4

吳承恩先生寫的小說《西遊記》。我們耳熟能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書裏有生動有趣的文字,個性鮮明的人物,使我記憶猶新,從小就對他百看不厭,愛不釋手。

孫悟空可是《西遊記》裏的主人公,他有了不起的本領,七十二般變化,天不怕地不怕。他有着大英雄的氣魄,而他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英勇善戰,他敢於玉皇大帝作鬥爭,敢於妖魔鬼怪作鬥爭,任何妖怪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他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遇到困難絕不退縮、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聞名遠洋,光彩事奪目的英雄。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可比孫悟空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聞名遠洋的大英雄。他滿身都是毛病,好吃懶做,喜歡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經常要打退堂鼓,分行李回家。心裏面還總是想着在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候喜歡撒謊,可是笨嘴拙舌的老是說不完整,他還經常挑撥唐僧念緊箍咒好讓孫悟空多吃點苦頭。可是人們去並不討厭他,反而感覺他十分可愛,憨態可掬。

沙和尚非常勤快,幫師徒四人挑行李,他可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哦懶做,遇到困難時,總跟孫悟空一起想辦法解決,可是也有缺點,那就是不會反抗人。

師傅唐僧,雖然沒什麼本領,但他品行端正,有堅定的信念,會念真經。

《西遊記》這篇小說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但只要取長補短,就一定能成功。

讀吳承恩西遊記有感5

《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說,共一百回,主要寫美猴王——孫悟空戰勝妖魔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全書可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7回》,敘寫孫悟空的歷史,交代它被衆猴擁立爲王,得道成仙,大鬧天宮,結果被如來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第8-12回》,寫唐僧取經的緣起,包括如來佛造經,唐僧出世,魏徵斬龍,唐太宗冥遊,唐僧應詔出發取經;第三部分《第13-100回》,寫取經的經過,這是全書的主體,主要寫孫悟空保護唐僧前往西天取經,途中戰勝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完成任務 .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人(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樅陽縣雨壇鄉高甸),以祖先聚居樅陽高甸,故稱高甸吳氏。先世漣水(今江蘇)人。因隨祖輩遷徙至淮安府(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四大著名小說之一《西遊記》的作者,而對於《西遊記》的作者,史學界存在很大爭議。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爲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羣書,做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貧老以終。

我的感受是:

《天啓淮安府志》評價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羣書,爲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不過都是他死後的事了。他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於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據記載有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只遺留丘度輯的《射陽先生存稿》四卷。一般公認他是中國的《西遊記》的最後定稿作者,但也有觀點認爲不是,在學術界保持着爭議《舊時傳說是元朝的全真教道人丘處機》。

吳承恩出生背景: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帖。少年時代他就因爲文才出衆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認爲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

他除勤奮好學外,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或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潛移默化中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隨着年齡的增大,這種愛好有增無減,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着重大的影響。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後完成《西遊記》的創作,歷時7年。

我要學習吳承恩的那樣勤奮好學的精神!

讀吳承恩西遊記有感6

寒假裏我讀了吳承恩寫的名著西遊記。

西遊記裏的大師兄是孫悟空,也是西遊記裏的主人人公,有很大的本領,還有一對火眼金睛。孫悟空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唐僧年緊箍咒。他有英雄的氣概,一路上斬妖除魔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也是非常機智勇敢的。二師兄豬八戒,他貪財好色,愛偷吃。偷懶。在西遊記裏,一旦師傅被妖怪抓去,就喊着要回家,各奔東西。他還常常挑孫悟空的刺,叫師父念緊箍咒,伺機報復大師兄。雖然這樣,但是人們並不討厭他,反而有喜歡他的意思。

三師兄沙僧,他心地善良,任勞任怨,忠心耿耿。但是於是不知道反抗,反應慢,做事思考不全面。

最後就是唐三藏了,他也叫唐僧。他沒有孫悟空的本領高強,也沒豬八戒的好吃懶做,唐僧是軟弱,迂腐的一個人。每次被妖怪捉去都是膽戰心驚的,但是他並沒有失去取經的信心,最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全靠他的矜持不懈和堅強的意志。

西遊記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從中也反映出現實生活中得種種事情,希望大家有機會也能去看一看。

讀吳承恩西遊記有感7

對於我國的《四大名著》,我想大家一定不會很陌生吧!我最喜歡的就是中國明朝的吳承恩寫的一本中國人民家喻戶曉古典小說《西遊記》。

《西遊記》裏面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孫悟空,因爲,他很正值、善良、並且他的法力很厲害,而且做了很多的好事,雖然他有時很自大,但是他對師傅是忠心耿耿的,他的這種品質讓我非常敬佩。

三打白骨精這一章,白骨精不管是變村姑、她的娘、她的爹,都被孫悟空識破了,並且將白骨精打死,但是他被善良的師傅誤會了,只因爲唐僧是肉眼凡胎,他認不出是妖精來,認爲孫悟空把好人打死了,也不聽他解釋後,唐僧發現冤枉了孫悟空,真是追悔莫及,當忠心的孫悟空知道後,又義無反顧的回到了師傅身邊。

通過閱讀《西遊記》這部文學鉅著,我受益匪淺,讓我知道了不論什麼,都要敢於面對,不要退縮,做事要有決心。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不要氣餒,這樣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只要肯吃苦,沒有幹不成的事!

讀吳承恩西遊記有感8

神魔小說《西遊記》源於社會現實,基於浪漫主義的根石,它融入斑斕的想象,形成了奇幻詼諧的藝術特色,是我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本次研究性學習,我主要談一下《西遊記》得藝術特色與思想。

在歷史的長廊裏,文學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象徵,也是其在發展中最真實的社會寫照,更是承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綺麗的文化藝術寶石。誠然,科學無國界,文學亦美焉!但由於各民族,各國家的文化差異,人們對於文學的.欣賞有着不同的見解。但是文學精華,無論在中西方都是一顆永不凋零的文學星,一直在人們的心中閃光。就像哥倫比亞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暨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作者用全新的創作手法,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元素,展現出一個多彩的想象空間。同樣追溯中國古代文學—《西遊記》,開闢了中國神魔長篇小說的新篇章。作者吳承恩成功地運用了積極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巧妙地將辛辣的諷刺,善意的嘲笑,嚴肅的批判相結合,把神魔小說《西遊記》表達得淋漓盡致,出神入化,從側面抨擊當時社會的黑暗,統治者的昏靡來表達自己懷才難遇明君,不能重任的悲憤心情。

《西遊記》的問世,在民間廣爲流傳,版本層出不窮。據載明清就有十三個版本。中英戰爭以後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廣傳世界各地,且發表了許多研究論文,並作出極高的評價。小說以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歷史事實爲題材,以神怪爲引線,運用生動貼切、明快流暢的對話描寫,設計曲折離奇的情景,刻畫鮮明詭異的人物個性。小說具有詼諧性,隱喻性的藝術風格,揭露了真實的社會生活,可謂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鉅著,它閃耀不朽的靈光,恩澤萬代,福及千古。

神幻小說《西遊記》是以虛幻境象的表達形式,客觀地反映真實的社會生活,寄託人們在精神生活方面對自由公平的一種渴望。相比歷史故事,傳奇故事,英雄故事小說,它是隱喻的,是它們無法比及的。它既是歷史故事,傳奇故事,英雄故事小說後的文學新門類,也是對社會現象,文化傳承及它自身發展的獨特見解。

讀吳承恩西遊記有感9

暑假期間,我在家看了《西遊記》這本書,它講述了唐朝長老唐僧,和他的徒弟一起去西天取經,可是中途遇到了許許多多困難的事!

在東勝神州,海外有個傲國,海中有一座山,名叫花果山,就在這座山頂上,有一塊仙石。這塊石頭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圓,裏面有個仙胎。一天仙石裏突然蹦出了一個石猴,五官具備,四肢健全,這隻猴發現了水簾洞,衆猴稱他爲“美猴王”。可是有一天,美猴王說:“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嚴,但是將來年老血衰,暗裏有閻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豈不枉生世界之中了。”美猴王飄揚過海了好久才找到,上面刻着“靈臺寸山,斜目三星洞”十個大字。一個仙童出來,對美猴王說:“正在登壇講道,”他還未開口,就叫他進去,本來師傅以爲它是胡說八道,最後還是把它留下來,又給它取名孫悟空。孫悟空學了七十二變,筋斗雲……一日,悟空在衆人面前賣弄七十二變,被祖師看到,便把它趕走了。悟空回到了花果山,去東海龍宮拿了金箍棒和裝甲,玉帝知道了,下令捉拿妖猴,故意把悟空招上天庭,給他當弼馬溫,因官小,悟空回到了花果山,悟空想要在天庭做齊天大聖。玉帝知道了很生氣,派了許多大將去捉拿妖猴,可是都不是它的對手,最終,給悟空當了齊天大聖,還要悟空管蟠桃園。一日王母娘娘要開蟠桃園盛會,因沒有請孫悟空,它很生氣,大鬧天宮,結果被如來佛祖押入五行山。五百年後,唐僧去西天取經,經過五行山,收了孫悟空爲徒,接着,還收了豬悟能,沙悟淨,白龍馬一起去西天取經。經過九九八十一重磨難,終於大功告成返回大唐。

這本《西遊記》一書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

讀吳承恩西遊記有感10

我從小就聽說過這本書,可是媽媽說我看不懂這類書,所以一直沒有給我買。直到我踏進三年級校門的那一天,媽媽把那本厚厚的書交給了我,並囑咐我要仔細研讀。

這本書講了一段充滿神奇色彩的神話故事,讓我百看不厭,回味無窮。這本書驚險刺激的情節多年來一直受到大家的喜愛與歡迎,故事作者吳承恩也因此非常有名。

小說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歷經千辛萬苦上西天取經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細膩而深刻塑造了四個不同的形象:神通廣大的神猴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任勞任怨、忠心耿耿的沙僧和慈悲寬厚的唐僧,他們懷着共同的目的走上了西天取經的道路,在路上,他們遇到了許多妖魔鬼怪,歷經艱難險阻,大家時常發生矛盾,可關鍵時刻總能團結一致。最後,他們終於取到了真經,這是他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結果。

這本書告訴我們,不管條件有多惡劣,不管困難有多大,只要團結一致,就一定能成功。讀了這本書,相信每個人都會受益匪淺,從中取得人生歷練的“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