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新月集的讀後感大綱

新月集的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在時光的洪荒中,不早不晚,就在此刻,我遇見泰爾。 ——題記

新月集的讀後感

“如果十二點中能在黑夜裏來到,那爲什麼黑夜不能在十二點來到呢?”

我就是被這一行字吸引才決定把它帶回家的。我喜歡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沏一壺茉莉花茶,坐在窗前靜靜地摩挲它靛藍色的硬皮封面,摩挲它封面上那三個燙金的微微立體的清秀楷體字,然後呷一口茶,輕輕翻開它,擁抱屬於我的油墨香氣。

它有一個美好的名字——《新月集》,是一位名叫泰戈爾的印度詩人的心血之作。

我喜歡讀現代詩,因爲它們可以讓我浮躁已久的心沉澱下來,讓我心甘情願地墜入詩人所編織的夢境。泰戈爾的詩與顧城、海子和普希金的不一樣,雖然他的詩與他們的一樣都有如夢似幻的辭藻,但對我這樣的不願太費腦筋的人來說,泰戈爾的不需要讀者深入探討與現實背景的聯繫的詩,纔是真正的溫柔鄉。

在《新月集》裏,泰戈爾多次化身成一個天真活潑、稚氣未脫的孩童,他會化成一朵金色花悄悄爬上樹梢,與媽媽玩起捉迷藏,靜靜地欣賞媽媽午後坐在樹下讀書時投射在她身上那斑駁而安靜的葉影;他會和媽媽抱怨做功課這件累人的事;他會每天都往溪流中放下一隻小紙船,然後做關於小紙船的夢;他會細聲細語地安慰媽媽說不會像爸爸那樣離開她;他會……

他又會從孩子的角色中走出來,在星光下漫步在田間小路,聽男孩尖銳的歌喉;或看孩子們在海濱無憂玩樂;或渴望做一個釋夢者,弄明白孩子多彩而無厘頭的夢境,爲他們驅走那可怕的夢魘;他會……

這便是《新月集》,這便是《新月集》中的泰戈爾,這便是《新月集》中泰戈爾所創造的溫柔世界。

當年,泰戈爾的作品轟動一時,中國的青年知識分子如徐志摩受其作品的薰陶,漸漸走上寫新詩的道路,爲此還成立了“新月派”,《新月集》在文藝界的影響可見一斑。

最近我的腦海裏冒出一個問題:爲什麼泰戈爾可以寫出這麼美好的詩呢?

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關於泰戈爾爲什麼可以把詩寫成這樣,或許可以歸因於他對生活那份經久不息的友善。

印度是一個“詩的國”。泰戈爾的家庭是印度望族,這使他從小就對文學耳濡目染。由於母親去世得早,他在兒童時代寂寞而不快樂。好在父親的開明,使他有幸接觸到他的兩個大教師——自然界與平民,這直接影響了他的詩所選取的意象以及歌頌對象。

《新月集》是泰戈爾有了孩子之後寫的.,沒有一本詩集比《新月集》描寫的更有童真的美好。母親的神祕與美,孩子的天真爛漫,從詼諧又俏皮的詩句中流出。雖然他的妻子在他三十五歲時夭亡,愛女也不幸離世,但即使深處這可怕的殷憂的籠罩之下,他依舊作出了這世上最優美柔和的情歌。令人更欣喜的是,他的靈魂更堅強有力了,這些情歌般的詩甚至比之前的更美好。雖然後來他轉向頌神路線,不復作情詩,但他依舊就是一名文學巨匠。

——他至始至終都對生活很友善,就算生活曾對他毫不仁慈。

友善,這不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對個人層面的要求嗎?對自己友善,對身邊的人友善,對大自然友善,對生活友善,對得到的與失去的友善,對世間萬物友善……友善是多麼美好的字眼,也確實是正確的處世態度。它是拂去人們心中那股怨恨的一陣風,是輕吻自然萬物的一束陽光,是人們內心深處柔美的一首詩…… 有人說,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想說,內心不只當下的浮躁,還有詩與友善。

孩子在纖小的新月的世界裏,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即使你不再是孩子,也能活的愉悅。當你認爲生活欺騙了你,當你覺得世界遺忘了你,不要心急。心若向陽,無畏悲傷。願我,也願你,在將來能友善對待萬物,微笑看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