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給教師的建議》教育名著的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教育名著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名著《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的,全書共100條建議,每一條建議都是教育家給教師指路的,闡述着教書育人的真理,確實給我們教師在教學方面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教育名著《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教育名著的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給我們展現了教師教育人生態度的一種凝練,使我們明確怎樣去做一個優秀的教書育人者。通過學習《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使我們不知不覺的穿過時空隧道走進了1918年12月28日,去詳細瞭解作者的出生地,工作的地方,使人有一種急於認識這位大教育家的慾望。蘇霍姆林斯基從出生到上小學一直到工作,成爲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總是積極向上的,勤懇的,一生寫作了41部教育專著,1200篇童話,生前被評爲烏克蘭功勳師,獲得2枚列寧勳章,多枚馬卡連科獎章。

應該說,蘇確實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他把自己的全部的生命活力都投入到了前蘇聯的教育事業上,這一點是公認的,是我們現代教師應該學習的精神。當前,國際上的各種競爭例如經濟、科技、軍事等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又賴於教育去培養,所以儘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廣泛適應能力的各種人才就成爲教育改革和現代學校關注的中心課題。

而今,我國的中學生正處於新舊體制常常發生碰撞,許多問題不可能盡如人意和適時解決,各行各業的改革都步履艱難的背景下,受應試教育的驅使中學生被迫投入競爭,隨着父母離異的、破損家庭的增多,以及社會環境的某些消極影響,造成了中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面對中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僅僅靠原有的教育教學與德育工作難於應付局面。爲了改變學校教育的被動狀態,社會、學校、家長都在呼喚心理學直接參與學校教育工作。陳學詩、沈漁村、李心天等一批專家、學者呼籲“爲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人格、預防心理疾病”⑤應“廣泛開展心理衛生科普宣傳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中小學增加心理衛生課”⑥,所以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通過有效的途徑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的心理得以正常發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導,不良心理與行爲得到矯治,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積極性高、思維活躍,學習上沒有心理負擔與壓力,愛學、會學並富有創造性。個性健全發展,能夠適應學校、社會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礎上,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

《給教師的建議》成書於十九世紀初期,雖然在時間上和我們相隔很遠,但其內容中閃現的教育理念是和我們在同一時代的,尤其是書中要求教師培養和諧的全面發展的學生,強調學生應該善於自我表現的理念等等。總之,書中有許多建議是我們教師今天應該借鑑的。

<一>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呼喚綜合型的教師。

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教師的角色一旦確定,不少教師便畫地爲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教數學的不研究數學在物理、化學、生物中的應用,教語文的也不光顧歷史、地理、政治書籍,這種單一的知識結構,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探究性學習給教師的定位是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探究性學習是指從學科領域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教師作爲學習的引導者,應做的包括:指導研究題目的選擇,指導研究活動的計劃,參與具體活動的進行,指導研究結果的提煉、處理。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須有廣博的知識面、理論水平、認識能力等等。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據專家分析。

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由三個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必然導致師生關係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發生改變,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我們知道,教師作爲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是不被淘汰的,但是,與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師唯一的角色。

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爲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與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爲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這就要求師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的、融洽的新型師生關係。

業務筆記《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僅是一種演示工具,也是一種交流工具,但最終將成爲輔助學生學習的高級認知工具,並帶動教育的全面改革,也助使物理教學在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方面都要發生深刻的變革。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編制系列學科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同時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教學豐富的媒體表現形式、強大的教學交互功能、可無限擴展的知識信息鏈接以及方便自由的自主性學習特性來實現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機整合。對於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等方面,都有着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

1、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演示,能活躍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

在利用課件演示方面,可以使用現成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素材庫或上網搜索,選擇其中合適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講解中。例如,在教授物理興趣班的活動課教學中“聲音”一節時,利用網絡下載“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課件,其中導入部分有留聲機發聲振動、雷電發聲、鷹抓老鼠、蝙蝠發出聲波反射等課件;在“聲音的傳播”中用了留聲機音樂(聲源)、聲波動畫、人耳結構等。以上課件都配之以聲音、動畫、文字說明,生動逼真的再現了聲音的發生、傳播、接收的機理,演示出課堂教學無法企及的過程,是課堂教學很好的輔助。

2、關於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在教學整合的反思反思:

隨着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絕大多數實驗都能通過軟件虛擬(模擬)進行,確實很理想化、很方便、也很美觀。然而在教學中只能起輔助教學的作用,如果過分依賴和渲染,會誤導學生,以爲只能在電腦上實現。一定要明確通過軟件虛擬(模擬)進行,只能作爲常規實驗的補充。

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動手實驗,甚至課外小實驗,都希望儘可能以真實器材、簡易(學生容易獲得的)器材來實現,返璞歸真,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來探尋規律,來分析實驗數據,來認識實驗誤差,以提高對物質世界的組織結構與運動規律的認識,提高學習的興趣,培養觀察和創造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