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兒童繪本讀後感

兒童繪本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繪本最值得強調的就是它的文學性和藝術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兒童繪本的讀後感,歡迎大家的閱讀。

兒童繪本讀後感

兒童繪本讀後感

近期幼兒園老師推出親子閱讀活動,我和貝貝閱讀的第一本繪本是《有一天》。讀了這繪本後,心裏有種簡單的幸福,有種期待、有種祝福還有種牽掛。孩子有着美好的童年,還將慢慢長大,經歷人生的各種美好,各種酸甜苦辣。只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幸福快樂!

繪本像詩一樣優美 感傷的語句,簡單柔和的線條畫面,結合在一起充滿了愛和真摯的情感。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喜歡,讓我想起自己的媽媽辛苦養育我長大,現在自己也身爲人母,當自己的孩子長大的時候,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這不僅是給孩子讀的繪本,我覺得更多的是給天下的爸爸媽媽讀的繪本,特別適合家有女兒的父母細細品讀。文中深深的母愛無需用華麗的詞藻就能描寫的生動感人。用什麼樣的語言,才能傳達出母親深深的愛?當初雪飄落時,母親把嬰兒高高舉起;當孩子熟睡時,母親會開始暢想,暢想有一天孩子會獨自去體驗成長中的種種酸甜,有一天會離開家,有一天會感受到堅強的脊背上所負擔的小小重量。而當孩子滿頭白髮的那一天到來時,她會想起母親的愛。就是這樣簡單質樸的語言,能傳達出如天空和海洋般遼闊的母愛。無論是孩子,還是爲人父母,抑或扮演着兩種角色,都無法抗拒這樸實而深情的夢想所帶來的感動。短短數百字,詩歌般的語句,既飽含關切,卻又不無感傷,彷彿是一位母親 在喃喃自語。輕柔舒暢的節奏中,流淌着最濃厚、最真摯的感情。

每次讀到最後的畫面,母親化爲窗口花瓶旁的一幅照片,貝貝就問:媽媽,我的媽媽呢,我的媽媽去哪了,等我長大了我還有沒有媽媽? 從孩子的疑問中,我體會到的是她對我深深的愛,正如我也是那麼的愛她一樣。

我心目中的大愛並非把孩子捆在自己身邊,爲她安排好一切,甚或事事爲其代勞,培養永遠長不大無法自立的“啃老”一族;而是希望能引導她不斷去學習,儘早學會人格獨立,樂觀,堅強,放手讓她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和幸福。

讀了幾遍,現在貝貝自己都會看着繪本的畫面 講述着裏面的故事情節了,那一天,初雪飄落,我把你高高舉起,看雪花在你柔軟的肌膚上融化......

兒童繪本的介紹

繪本源起的西方,它的概念至今也並未有統一的定論。繪本是源自日文的習慣,繪本在英文中是PictureBook(圖畫書)。在我國臺灣地區,圖畫書與繪本常常被混用,繪本用於較爲嚴格意義的圖畫故事書,而圖畫書的界定有時相當寬泛,甚至包括非虛構的知識類圖畫書、 玩具書、歌謠等。

繪本不等於“有畫的書”,它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特別強調文與圖的內在關係。文字與圖畫共同擔當講故事的重要角色,圖畫不再僅僅起輔助和詮釋文字的作用。一些相當著名的繪本甚至只有圖,而完全沒有文字。不過也有許多繪本是在圖、文之間取得一種平衡的關係,相互襯托,營造出整個繪本的感覺出來。繪本實際上包括兒童繪本和成人繪本兩種類型,但二者之間的界限不是很明確。

一般認爲,現代意義上的繪本(圖畫書)誕生於19世紀後半葉的歐美,凱迪克、格林納威、 波特都是早期的傑出代表。在亞洲,日本的繪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至70年代崛起,目前已成爲繪本的泱泱大國。我國臺灣地區繪本大致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起步,至80年代後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