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重視培養孩子好問的習慣》有感

讀《重視培養孩子好問的習慣》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我們首先應該尊重孩子提問的權利,孩子們在課堂上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打斷老師的話,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對孩子的問題要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一方面要允許幼兒提簡單的問題。 孩子提簡單的問題,往往被大人們認爲沒有思維價值,冷淡處理之。其實,問題的簡單與深入,與幼兒觀察事物的細緻程度與積累的認識經驗豐富與否等有關。孩子在簡單問題的思考中能發現更多深層次問題。我們首先應該不厭其煩地聽取孩子的簡單問題,給他們一個積極寬鬆的提問環境。有了適宜的環境,良好習慣養成纔有可能。另一方面要給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在一些教學活動中,還是存在孩子圍着老師轉的現象,沒給孩子提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特別是時間。老師提供孩子操作材料讓幼兒活動,希望幼兒能夠提出老師預設的問題,以便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活動。這時孩子的玩受老師控制多,孩子一時半會兒不能提出老師需要的問題,老師就急於引導個別孩子能夠提出,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絕大部分孩子往往根本沒有同樣的感受與問題需要,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讀《重視培養孩子好問的習慣》有感

我們還應該關注孩子的問題表現。孩子提不出自己的問題,只能被動接受老師的指導,形成不了師生雙向互動的活動,漸漸地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就弱。孩子缺乏獨立思考,老師就更有可能想當然地採用傳授、灌輸式的教學。這是我們老師所不願看到的,然而卻會在自己不經意忽視孩子的問題表現中發生着。其實孩子的問題往往有其獨特的表現,需要我們去發現。一方面要在孩子的操作過程中,發現孩子的問題。我們能夠相信孩子有一百種語言,那麼在培養幼兒善於思考問題習慣的時候,就不該只有一個用語言表達問題的標準。有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弱些,但並不表示他就沒有自己的問題思考。孩子的思維是直覺行動、直觀形象的,他們對事物產生的問題往往多藏在操作活動中,而我們習慣於組織操作後的交流,好象只有在交流中孩子提出了問題才真正進行了探索活動,所以常出現操作時孩子熱情高漲,交流時孩子懶懶洋洋,這種現象在年齡越小的孩子中越明顯。另一方面要做孩子的知音,與孩子想到一塊兒去。當還不會說話的孩子依依呀呀的表達被大人所領會時,會因興奮而更多表達,所以當孩子有自己的問題,但不能準確表達的時候,老師要耐心傾聽,再根據觀察瞭解,幫助孩子準確提出問題。這樣孩子提問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提問是孩子積極思維的外部表現,我們要鼓勵孩子多提問,有愛提問的好習慣。但任何一種習慣要形成都離不開一貫地堅持與練習,養成好提問的習慣也一樣需要練習。孩子細緻觀察的能力還較弱,他們對周圍變化、新鮮的事物容易引起興趣,不變的環境對孩子提問習慣培養不利。我們可以通過變化區角活動的材料,帶幼兒外出參觀,使幼兒每天都接觸新事物,有提出問題的練習機會,一個孩子有問題就可展示給許多孩子,引發更多孩子的問題,讓提問與討論解決問題的孩子都能獲得成功感,良好習慣的養成也就不成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