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全球通史讀後感範文

全球通史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全球通史這本書是斯塔夫裏阿諾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爲《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後的世界》兩冊。作者採用的是另類的史學觀點,將整個世界看成一個統一體,再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人類歷史事件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上,努力反映局部與整體的對抗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全球通史讀後感範文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讀的相當吃力,但是,在讀通篇讀完以後,我發現,這本歷史書與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歷史書所不同的地方。我們所學習過的歷史,都很奇怪,注重細節,例如時間、地點、主要人物等,卻沒有什麼連貫性。歷史在我們眼裏,跟“洋片”差不多,是割斷的、靜態的、前後沒有關聯的。而這部《全球通史》,卻展示了我們似乎學習過,卻從未真正明白過的歷史,即這些片段串成的序列,一部本來完整的歷史大戲,一部真正冠以“經典”之名的電影。君王和聖賢,甚至有可能不記錄他們的名字,只陳述其作爲在歷史的長河中,究竟激起怎樣的漣漪。這是何等的眼界,何等的胸襟!

歷史,過去的事,不是爲了讓後人慨嘆流淚或者沾沾自喜,而應該讓後人明白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責任必須承擔。歷史必須是聯貫、動態的,否則讓人如何把握?既然學校裏面要講歷史,那就應該真正講能給人以啓發的歷史,而不是考察學生的記憶能力,且還是對於離散的事件當中,帝王將相的名稱的記憶能力。 這部書的威力很大,讀之前最好深吸一口氣,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因爲你的世界觀也許就此翻天覆地地變化,你的視野將穿透那上古的蠻荒與近代的刀光劍影,看到一個從來就存在,卻被大多數人無視的真實世界。

我本人對於這本書中的亞洲部分,尤其是對提到中國的部分十分感興趣,畢竟想看看其它國家人對於自己國家歷史的看法。與大多數外國史著一樣,斯氏的《全球通史》對中國的介紹始於商朝,把商朝作爲中國第一個國家來展開中國文明,這與我們從小接受的夏朝是中國首個國家是相悖的。目前史學界尤其是外國曆史學家對我們所宣揚的“五千年文明”還持有質疑態度,這一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夏商周斷代工程”這一國家級計劃的出爐和高調且如火如荼的進行。這是一個有趣而有些悲涼的現象,雖然這一計劃取得了些成果,但需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們似乎過於看重他方的態度以至於心浮氣躁,甚至歇斯底里地以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歷史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潛在着演變爲“韓國式心態”的不穩定的因素。另一方面,我們有時又過於的看重自己,諸如伏爾泰讚揚孔子和推崇儒家文化,我們便如何地強調儒家思想在啓蒙運動中的作用;又如西方認爲科舉制度是中國最重要的發明,我們便高調地宣揚這種制度無與倫比的優越性。斯氏引用伏爾泰“我們大可不必對中國人的成就念念不忘,以至於承認其帝國體制是

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好的” 的話,或許就是西方人對中國文明客觀普遍的看法。我們感覺似乎缺少的點什麼以至於總是左右的搖擺,其實,我們缺少的,是一種平和的心態和一種真實存在的民族自信。曾有學長教會我一個經驗:如果你想把一件事情看的更清楚,你不僅要置身事件之外,更要有凌駕於事件之上的姿態!這本書正是擁有着比我們傳統意義

上的歷史書凌駕於事件之上的姿態來看。相對於我們的歷史書,依然膚淺的帶有一些形容詞彙,以及一些主觀立場。然而這本書卻告訴了我們什麼纔是真正的歷史,如許多評價所說,作爲一部史書,相比高中時代所讀的許多,能以一種公正客觀的又深刻 的辯證史觀來講述人類歷史,體現當今社會的發展,給於人們啓示和反思,尤其顯得偉大。總說“文史哲不分家”,如今看來確實沒錯。最近靜下心來讀完了上下兩 冊,總的想來,哲學中的矛盾觀,以及貫穿歷史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相互影響作用,依然是歷史的精華。倏忽感到,歷史帶給我們的真的不僅是那些時而冗長時而 驚心動魄的故事,更多的,是讓我們學會以歷史的眼光去縱觀整個人類,啓發我們自己。

此刻我不想多談書中的更多內容,大師用畢生的精力已經爲我們闡述的很清楚。我只想說說自己的感受。人類從石器時代到現在的信息時代,飛躍數千 年數萬年,走到了今天的這一步。正如書中所說,“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在地球上第一次面對的只有他們自己,他們發現再沒有任何其他的夥伴或者敵人。”我們 人類,像是站在歷史的山峯上孤獨求敗的巨人一般,一度傲視着自己生存的整個世界。的確,從人類學會使用工具的那一刻起,希望的光芒就照耀在了人類的身上。 經歷了克里特,中華,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這幾大文明的滋養,我們第一次有了真正屬於我們的文明,從古代跨入古典,智慧將我們一步步引向更廣闊的世 界。於是,地球上居住的人類,開始走到一起,這最初彼此聯繫的目的純粹與否在我看來是那麼無關緊要。因爲從茫茫的駝隊行走在波斯大地上,從西班牙的船隻航 行於海上時,人類就已經留下了最重要的腳印。這意味着人類從此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團體,人類開始爲了不斷髮展的各種原由一起去創造屬於人類的世界。正如作者 所言,“雖然人類會認爲不公正是人類天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貪得無厭和富裕侵略的本性。”人類依然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前進方向,即便是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 人類依舊會俯首反思,轉身看看祖先,想想後輩。

歷史讓我們銘記在心的,也許會是那些真正的偉人,那些真正影響了國家乃至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人。一個蘋果讓我們記住了推動工業革命的艾 薩克牛頓,一匹戰馬讓我們想到了那個身材短小智卻不窮的那個法國人拿破崙,是他讓法國的啓蒙精神傳遍了整個歐洲乃至世界,解放黑奴的林肯總統,改革開放的 小平同志,那些無數的留名青史的人們,是他們的卓識,讓全人類的歷史畫卷多彩深刻。但同時,更多的讓我第一次如此強烈的感到自己作爲人類一份子的自豪。 “當然這不是一個自我欺騙幻想的時代,但也不是一個悲觀預言的時代。” 我們理應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整個人類世界,在當今的時代中,思索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