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四季裏的科學讀後感

四季裏的科學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四季裏的科學讀後感1

本週老師讓我們讀有關科學的書,我來到了書店,看中了一本名叫《四季裏的科學》的書,因爲馬上就要到夏天了,所以我就選了一本夏季篇。下面我就來簡紹一下它的內容吧!

四季裏的科學讀後感

這本書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樹啊,和我們一起玩吧!夏天的樹有很多種如:松樹,爬山虎,杜鵑花,南蛇藤等等,其中

我比較喜歡松樹,因爲松樹有許多有趣的地方。我從中知道了怎樣判斷它的年齡,除了看年輪,還可以看主幹。因爲松樹的樹枝

一年長一層,只要數一數樹枝的層數,就知道他幾歲了,記往還要加上四年的幼年期。除了樹,它還講了葉子的作用,有神奇的蒸騰作用,衆人皆知的光合作用等等。

第二部分——蟲子啊,你們在幹什麼呀?它講述的是一些小蟲子的故事。我對龍蝨很感興趣,書中說龍蝨沒有鰓,那它是怎麼在水中呼吸的呢?原來龍蝨先在氣門貯存了空氣,所以纔可以在水中生活。

第三部分——小魚,你叫什麼名字啊?本書主要向我們交待了淡水魚的種類,有馬口魚,高麗雅羅魚……我就介紹一下淡水鰾魚吧!這種魚形狀和馬口魚差不多,二者非常容易混淆。它們的區別在於:馬口魚眼睛小,呈紅色;淡水鰾魚眼睛大,呈黑色。馬口魚不太適應受污染的環境。以前水質好的時候,馬口魚的數量很多。

通過這本書,我對夏天有了更多的瞭解,神奇的植物讓我知道了樹木的作用。有趣的小蟲告訴了我一定要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活潑的小魚,讓我懂得了水中的奧妙。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四季裏的科學》的其他幾冊讀完。

四季裏的科學讀後感2

這個夏天,我拜讀了一本有關於科學的書,我來到了書店,看中了一本名叫四季裏的科學的書,因爲是暑假,所以我就買了這本書的夏天版本。下面就和我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祕吧!

經過一個春天,空蕩蕩的樹林變得綠油油,樹葉開始工作,給我們製造新鮮的空氣,有高喬木、矮喬木、松樹、灌木等,我知道了生長在樹林裏的植物是分層的,這是它們所默許的秩序,只有這樣它們才能更好更充分地吸收陽光與養分。這些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樹種,在這本書中我還認識了許多平時沒見過也沒聽過的樹。

原來高喬木包括松樹、櫟樹,矮喬木包括鹽膚木、三椏烏藥,就連灌木也只是小野珠蘭、野薔薇的統稱。你們說竹子到底是樹還是草呢?在這本書裏我找到了答案,因爲在冬天竹子的主幹不會枯萎死去,也不會變粗,而且它是空心的,沒有年輪,所以竹子既不是樹也不是草。書還教會我如何判斷松樹的年齡、今年和去年生長的松球的區別等。細長的柳樹葉子,圓溜溜的黃楊葉子,長得像松樹的小野珠蘭葉子,有漸變色的毛漆樹葉子有點像風鈴草的刺槐葉子還有有奇形怪狀花紋的葉子,啊,葉子種類真是太多了!

炎炎夏日,我們也下水游泳去吧!咦,翻開石頭,拂走泥沙,原來水裏有這麼多小昆蟲。側身縱躍的是淡水鉤蝦,缺氧時會快速上下運動身體的是石蠅幼蟲,喜歡生活在山谷淨水裏的甲蟲是龍蝨,喜歡生活在淨水裏的是白尾蜉蝣幼蟲,喜歡生活在髒水中的是小魚型蜉蝣幼蟲。聽說過壁虎爲生存可以斷了尾巴,其實在水中也有類似的昆蟲,它就是蝲蛄,蝲蛄在被人或天敵捉住時,就會自斷腿腳逃生,而且它的腿是會重新長出來的,是不是很神奇呢!連大鯢都可預知天氣,大自然真是神奇啊!

水中除了或浮動或蠕動或遊動的昆蟲外,更易被我們發現的就數遊動的魚兒了,這裏有我愛吃鯽魚,媽媽愛吃的`黑魚,爸爸愛吃的泥鰍。在這裏也一直髮生着奇特的事情,喜歡藏在泥堆裏只露出眼睛的似鮈交換着養孩子的高體鰟鮍和淡水蛤蜊,這些都是我們以前不知道的吧!

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懂得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讓我對夏天有了更多的瞭解,我真爲擁有這本書感到自豪。

四季裏的科學讀後感3

讀了《四季裏的科學》後,我有了許多的感觸,你有沒有讀呢?如果讀了,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觸呢?

以前的社會不如現在的社會發達,很久以前,沒有玩具、沒有零食,大自然就是孩子們的遊樂場。只要有好奇心,你就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瞭解大自然的很多祕密。 每逢換季的時候,路邊的樹木是否會改變摸樣?它們的果實又是什麼燕子的呢?樹下的世界又有些什麼呢?這些你都可以自己去觀察哦。 剝開紫花地丁的果皮,你會看見很多小小的種子聚在一起,笑得很可愛;蒲公英的種子呢,催着你快點兒吹吹它:還有葶藶的果實,招手讓你過去搖一搖。 當你在大自然中盡情地玩過以後,那裏的每一堆土、每一株小草、每一棵樹,在你眼裏都會顯得不一樣,你會覺得它們是你親密的朋友。而且你會練出一雙敏銳的眼睛,善於發現新奇的事物。沒準兒因爲了解大自然,你還會成爲生物學家或遊戲大師呢。不用別人教,你就可以親身體會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恩惠。嚐嚐小草或果實,爬到樹上或岩石上,在草地上連滾帶爬,釣魚,追趕小蟲或小鳥……就這樣用嘴巴和眼睛、鼻子和耳朵、手和腳、心和大腦同大自然交流。你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時,也會變得善於觀察,還可以體會到大自然的奇妙之處。 “四季裏的科學”會引導你在大自然裏遊戲。 孩子們,不需要任何東西,只要玩就可以了。 “想了解大自然的孩子們,快來這裏!想快樂地玩遊戲的孩子們,快來這裏!”雖然以前的社會不如我們現在的社會發達,有進步,可是以前小朋友們都用自己的雙手去做玩具,現在,不用自己做了,直接去買就可以了,我認爲買的還不如自己做的好,因爲是用自己的雙手做的,自己做好了,自己會很高興,可是買的現成的,沒有絲毫的意義,只是供自己玩。

這本書不僅詳細介紹了山鳥、樹木、水鳥是如何過冬的,還教我們一些我們的爸爸、媽媽小時侯玩的遊戲。比如做弓箭、捉小鳥、做羽毛筆……讓我們在玩的時候不知不覺學會很多科學知識,認識更多動植物。書中有許多精美的插圖和富有韻律的小詩,它們好像有一種獨特的魔力,讓人有一種讀了還想讀的衝動。

讀完這本書,我眼前好像打開了一扇窗,窗外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世界。媽媽常常說起他們小時侯,那時侯他們沒有電腦,沒有玩具但他們很開心從不覺得無聊,寂寞,有好多朋友,大自然裏有的是玩具。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好多倍,可是,天天在家裏看電視,玩電腦,都與大自然隔離了。

四季裏的科學讀後感4

暑假裏老師讓我們讀一本關於科學的書,於是我走進了書店,看中了一套名叫《四季裏的科學》的書,這套書籍是探索自然奧祕的絕佳讀物,因爲現在是夏天,所以我就選了一本夏季篇。下面我把這本書的內容和我讀後的感受介紹給大家。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夏天裏的科學。它的內容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樹啊,和我們一起玩吧!通過閱讀,我知道了竹子既不是樹也不是草,因爲它是空心的,沒有年輪,所以竹子的主幹不會枯萎;而當我看到書上說銀杏樹是屬於針葉樹時,我很好奇,心想:銀杏樹葉子那麼大怎麼會是針葉樹呢?再往下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銀杏的葉子雖然寬,但胚珠是裸露的,屬於裸子植物,所以,也就是針葉樹了。哈哈,看來,有不少人和我一樣都被銀杏像小扇子一樣的外形給騙了吧!

第二部分——蟲子啊,你們在幹什麼呀?它講述的是一些小蟲子的故事。我對龍蝨很感興趣,書中說龍蝨沒有鰓,那它是怎麼在水中呼吸的呢?原來龍蝨先在水面用背部的氣門吸入空氣,並將空氣貯存在翅膀和背部之間,然後潛入水中,利用儲存的空氣呼吸。

第三部分——小魚,你叫什麼名字呀?這一部分主要介紹了淡水魚的種類。有馬面魚,高麗雅羅魚,淡水鰾形魚等等。我最感興趣的是泥鰍。爲什麼泥鰍會不停地扭動身體呢?原來它在進行腸呼吸呢。泥鰍的鰓不發達,在缺氧的環境中,它可以通過腸呼吸和皮膚呼吸來獲得氧氣。這是不是很有趣呢!另外根據魚的形狀可以判斷出它生長的水域:身體長而扁平的魚適合在淺灘快速遊動如馬口魚和淡水鰾;身體比較圓背鰭比較大的魚生長在水流比較急的水域如高麗雅羅魚,它還有一個別名叫“沙灘美人”呢;身體比較寬而扁平的魚生長在水流緩慢的水域如鯽魚等。

讀完這本書,讓我對大自然很嚮往,也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其實科學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保護大自然,在大自然裏學知識吧!

四季裏的科學讀後感5

在這個暑假裏,媽媽給我買了好多有趣的課外書,其中有一套書叫〈四季裏的科學〉,寫的是一年四季裏的很多趣事。

“咚。咚。咚,咚。咚。咚”,這是誰呀?這麼吵?走進一看,哦,原來是一隻啄木鳥醫生在幫樹木“看病”呢!書上許多啄木鳥的圖片也畫得栩栩如生,啄木鳥的樣子非常可愛。通過讀了這本書,我發現了啄木鳥走路的時候會沿着樹杆往上跳着走,還會來來回回的轉圈玩,動作非常輕快,非常敏捷。小樹林裏,樹木上面會有許多的小洞洞,這些小洞洞都是我們的啄木鳥“醫生“爲了抓蟲子而啄出來的哦!

通過讀了這本書,我還知道了麻雀,山斑鳩和喜鵲,它們的走路形態都是不一樣的,麻雀體態很小巧,走路是一蹦一跳的,而山斑鳩卻是兩隻腳交替着邁步,像個優雅的企鵝一樣。喜鵲的走路姿態就更好玩了,它是一會像麻雀一樣跳着走,一會兒又像斑鳩樣兩腳交替邁着步子走!呵呵,真是非常有趣。

書上還介紹了好多種在冬天捕捉小鳥的方法,這裏我就不寫出來了,因爲我們要愛護小鳥,愛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哦!

四季裏的科學讀後感6

在我們的生活中,科學是無處不在的。不論是一個現象、一些變化、一個季節,它們都包含着科學知識。秋天,就是一個充滿着科學的季節。

你聽過秋天裏演奏的昆蟲音樂會嗎?你知道泥土會呼吸嗎?你見過果實會旅行嗎?如果你不知道,就讓《四季裏的科學—秋天》來告訴你答案。

秋天的昆蟲音樂會主角有鳴蟬、蟋蟀、蟈蟈……鳴蟬的發音器官是它的鳴肌,鳴肌位於鳴蟬的上齶。當它發音時,鳴肌會產生震動發出清脆的叫聲,是當之無愧的“男高音”。蟈蟈的發音器官位於翅膀上,通過刮片和摩擦脈的摩擦發出聲音,並經過發音鏡放大變得響亮。蟋蟀不但會發出“歸嘟歸嘟”的叫聲,還長了一對位置奇特的耳朵—長在前腿關節上。

在我們的眼中一塊泥土很不起眼,可在他的背後卻有很多的科學道理。我們說泥土會呼吸、泥土要吃飯是因爲泥土裏面有很多生物需要呼吸和吃飯。你知道泥土的構成嗎?它是由25%的空氣、25%的水、45%的礦物質和5%的有機物。所以聰明的農民伯伯會常常給莊稼鬆土、澆水、施肥以保證泥土的“生命”。挖一鍬泥土,裏面有數量驚人的微生物和小動物。泥土裏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動物的排泄物、屍體、落葉、枯樹和小草,使泥土有充分的養料;泥土裏的小動物不停地穿梭、進食、排泄、翻土使泥土變得鬆軟透氣。他們是地下的農夫。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到處上演着果實和種子的聚會。小小的果實種子裏隱藏着大大的科學,他們是聰明的“旅行家”,用各自的方法到四面八方去安家。有乘風飛行的,有帶着刺或者黏黏的跟着動物走的,有躲在鳥兒肚子裏跟着鳥兒走的、有的隨着果實的綻放蹦到遠處的……這些果實會在地下沉睡,等到第二年春天發芽成長。

無論是昆蟲音樂會、會呼吸的泥土、會旅行的果實都有科學的道理。科學無處不在,我們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去用心尋找無處不在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