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北京北京馮唐讀後感

北京北京馮唐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導語:《北京北京》,是馮唐“萬物生長三部曲”的第三部,情節與風格都一脈相承。由青春步入成熟,從萌動收穫迷惘,濃重的男性荷爾蒙是馮唐作品一貫最大的特色。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北京北京》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北京北京馮唐讀後感

  北京北京馮唐讀後感範文【1】

“貧”即“貧嘴”,亦即“侃”、“擺龍門陣”。京油子,衛嘴子。我是“衛”人。上中學時候屬於班裏比較沉默的一撥兒,然而在混跡長江以南地區這六年半中,常常有人發自肺腑地對我說:“天呀!你太能說了太幽默了!”

——這真是以吾下駟,敵彼上駟,猶勝。

以我的體驗,天津人的能說,是一種自嘲和調侃:咱是嘛嘛也沒有啊(天津挺窮的,爹不疼娘不愛,在首都邊兒上,是很尷尬的一個直轄市),錢也沒權也沒,也就自己拿自己開個涮、找把樂兒,“樂呵樂呵完了”。馮鞏電影版《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背景就是天津,主角們以一口天津話“演繹”(這詞真俗)了貧嘴的最高境界——貧出幸福來了;北京人的能說,每句話都恨不得抖個機靈,骨子裏是種傲:倒驢不倒架,輸嘛不輸嘴,誰也打擊不了爺們兒這份牛逼!他們大多議的都是國家大事,北京出租車司機對政治的高談闊論全國聞名,人家有資本啊——咱的小道消息都是從****紫光閣傳出來的,你們鐵嶺的,知道紫光閣的防盜門朝哪邊兒開嗎?!

典型的北京作家如王朔、莊羽、石康、趙趙,典型作品如《夢想照進現實》(這真是北京大貧的極致了)、《晃晃悠悠》、《和青春有關的日子》、《奮鬥》。那些書裏電視劇裏的人,嘴頭兒一個比一個厲害。臺詞裏說“特別”時省略“別”,用數詞時不用量詞(比如“這一什麼老太太啊?!”省略“個”字),連愛意都絕對不溫柔地說,得這麼痞着說:

——夏琳:(想要陸濤跟她一起吃橘子)吃橘子嗎?吃,我把皮剝了,不吃,我把你的皮剝了。

這種風格還有南方人模仿學習,然後就像佛教起源印度、盛於中國一樣:2003年,好多人告訴我有本書能把人樂死,叫《夢裏花落知多少》。最近看到莊羽(我不知道算不算被人抄出名了,我自己是打從那回事後才知道她的)的一套小說集,封面的宣傳語是“新京派女作家”。

我認爲最好的北京作家是老舍。老舍的《正紅旗下》和《牛天賜傳》是最好的寫北京的小說(我看了不下十遍)。我們可以看到裏面拉車做小買賣的北京人像現在一樣在貧嘴鬥悶子,但舒老可不是在炫耀這種對話的小聰明,他讓那些靈光閃現的對話幽默,如鹽入水,成爲四合院先農壇北海白塔的背景Rap。而當代北京人小說裏,年輕人**裸地爲貧嘴而貧嘴,爲顯得機靈而抖機靈,那些好玩的話都在故事表面漂着,如油在水。你看的時候跟着傻樂,撂了書就真傻了:咦,我剛纔樂了?爲嘛樂了?

馮唐是北京人。沒翻書勒口上的作者簡介,我在圖書館的架子上拿起來翻了兩眼就知道了。那種滔滔不絕的話癆似的事無鉅細鋪天蓋地,非北京人莫辦。當然,馮唐的話癆表現得斯文得多書生得多,簪着古典詩詞的大花,時不時就出警句。是已入化境的京派貧嘴了。

但他沒有真的寫出北京來。雖然他的書名把家鄉的名字充滿愛意地連呼兩遍。

  北京北京馮唐讀後感範文【2】

第一次看馮唐的書,我就像回到了我可愛的北方,重遇了我們可愛的北方的男孩,然後跟他出去喝了一趟大酒兒——你就閉上嘴聽着、等着樂呵吧,他把他那些哥們兒、他學校的老師挨個拎出來損一遍,平均半分鐘抖一個包袱,比上春晚的小品笑點密集多了。

第二本書。我又遇見了他,又跟着喝了頓大酒兒。又聽了兩耳朵笑話。

第三本書。我心裏開始琢磨了:您還有沒有點別的玩意兒?

青春期的故事和情緒就像青春痘一樣,大夥兒都多多少少有過點兒。沒什麼太新鮮的。那段事兒沒那麼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咂摸吧?現在有些小男小女們青春期真是天長地久有時盡,眼裏總是藍色小憂鬱,臉上總是傷感的淚痕,說是等着風乾卻老也不幹。不能跟他們看齊啊。

《北京,北京》正文一共228頁。直到227頁纔看出點味道來。故事結尾是一個酒局,昔日嬉笑怒罵的少年已經而立,在酒桌上醉倒(在馮唐的雜文裏我看到這是真事兒),他說了三段對萬里之外的好友的醉話。這幾段話使整本書瞬間蒼涼起來,讓前面所有的貧嘴都有了點深遠的意味。我覺得這三段話兌上水可以是三個中篇小說。

——那少年愛過的美麗少女嫁了,離婚了。在美國。深夜,她化了妝一個人坐着,把抗抑鬱藥填進嘴裏,用紅酒下藥,兩瓶紅酒;得了美人又失掉的男人,在世界各地失魂落魄地飄,被世界各地的雞騙了一次又一次;人人豔羨的好學生夫妻倆在國外唸到哈佛博士,但他再怎麼努力也跟不上她,她爲了面試工作取消了婚禮教堂的預訂,取消了,就再也沒有了。(註明:有些是我自己理解發揮的。)

散落在天涯的、不再是少年的少年,你們在夢裏是哭着,還是笑着呢?

最後,我看到一句屬於成年人的句子:

——想不明白的事情就忘掉或者當作公理好了。

曲終奏雅。圖窮匕現。就像督亢地圖鋪開到最後,終於閃起凌厲的刀光;就像辛稼軒的《破陣子》,整篇的橫刀躍馬、風發意氣之後,一句“可憐白髮生”,一切大夢初醒,煙消雲散。

我看到喝大酒兒的少年飲幹了最後一瓶小二(紅星二鍋頭),苦笑着離席而去。我目送他。北方特有的、晚秋的高爽星空下,他沒有回頭。他的背影,已經是個中年人了。

  北京北京馮唐讀後感範文【3】

讀完《北京北京》,打開貝九,開始思考現實與幻想,虛構和真實的交媾。這有可能是一種精神疾病,或者是一種心理疾病,也可能是一種強迫妄想症,逼迫我去思考這些毫無現實意義的瑣碎問題,同時讓我的敘述充滿累贅的修飾詞和看似天馬行空的想象。實際上這些敘述最終會像一隻吃多了牛糞的折翼天使一樣狠狠的摔死在瀝青的柏油馬路上。

這是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第九交響曲是也是有編號的交響曲的最後一部。可惜的是我沒有讀過前兩部。第九交響曲也是經過長久的準備之後不好意思不聽的第一次試水。不過這並不妨礙我的閱讀,不管是對文本還是對音符。在某種程度上,我相信自己的理解水平。因爲這與個人體驗的角度有關,不管是閱讀書籍還是閱讀音符,從情緒開始,迴歸理性而止。好的作品都是從個人的獨特經驗出發,最後迴歸到普遍,用個體的經驗帶給人普遍的思考和理解,更甚者,激發其似乎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想象。

《北京北京》是一個個人的截面,充滿了噴張的慾望和愛情,涌動的荷爾蒙和**的味道。“以花代替如來,以沙子研究世界,通過**和牛逼了解世界,這樣用最少的力氣,明白最多的道理。”後記裏這樣寫。

文字,畫面,音樂,影像。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是否有着相似的聯繫?或者是否可以創造出相似的聯繫?當那些橫在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阻礙一點點的被排除,情緒便從其中蒸發,昇華。即使並不是所有的危險的嘗試都有如此的特點,但是那些稱得上偉大的破壞卻都因爲情緒而變成了重要的里程碑,這些偉大的破壞開創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當敘述的時間與空間被打破,當和聲引入文字的主旋律,當畫面清晰的出現在第八個小節,偉大的破壞者就開始了和居心叵測的批評家們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並最終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之中訴說的情緒的重要作用。

所以當那些激揚的文字和音樂在我腦中流動的時候,我只想用手緊握**,和着文字的節奏和想象運動以安撫住原始慾望的躁動。

情緒是這樣一種難以把握的東西,以至於很多人在衝動的引導下走向失敗的極端。偉大的破壞者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們在破壞之前已然窺探到了情緒的祕密。他們小心的掌握着情緒,製造着情緒,在文字,音樂,和影像的三重想象中帶你一探究竟。可是他們從來不會直接掀開隱祕的帷幕。他們帶你在幽深的迷宮中走了一遭又一遭,在你放棄的時候給你致命一擊,在你以爲發現了世界的祕密的時候又給你一記棒喝。終於在一次又一次的遊移與撫摸中,任你走向一次難以想象的高潮。這樣的結果就是,真想再來上那麼幾發。

這就不僅僅是自己緊握**的問題了,而是一次十分精彩的性愛。偉大的藝術與偉大的性愛同樣需要把握,偉大的破壞者就是這些把握着節奏的人。

在看電影的時候我經常會在各種各樣神奇的場景之後跪拜於導演的想象。然而電影是最直白的表現,文字其次,音樂則要隱晦的多。這些情緒製造者們,這些生活在想象中的詩人們,這些令人羨慕嫉妒恨的破壞者們,卻總是能在你望其項背之時帶來又一重驚喜。這是技術。正因爲此,敘述才變成了可能,超出可能的敘述才變成了可能,於是想象才呈現出如此多元的無限可能性。

《北京北京》遠不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但是卻在這個上午帶給我不少驚喜。因爲它讓我這些積澱在頭腦中的淺薄想法得以集中爆發,也許這是一個階梯也不一定。畢竟在這一刻,我感覺到幸福。因爲我進行了一場長久以來一直期望的充滿了精神病特質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