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呼蘭河傳讀後感450字

呼蘭河傳讀後感45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呼蘭河傳》的敘述以“呼蘭河”爲中心場景的鄉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國”鄉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即20世紀10年代中葉前後小鎮民衆的生態與心態,是一曲國民靈魂改造的挽唱。下面是小編推薦的讀後感,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鑑一下!

呼蘭河傳讀後感450字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在暑假裏,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裏面每篇文章都引人入勝,無時無刻地吸引着我。我跳大神、唱身歌、放河燈、小團圓媳婦,有二伯……

首先,作者以動人的筆調描寫了呼蘭河周邊的景色,由其是不斷給人帶來災難的東二道街的大泥坑,然後,描寫了小城的精神“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報廟會,其中野臺子戲描寫的最爲詳細,讓人印象深刻。

隨後,就寫了蕭紅小的時候與祖父生活在一起的景象。作者小的時候和祖父發生的搞笑的事有很多,有一次,作者摘了一大堆玫瑰花給正在蹲在地上拔草的祖父戴花,作者把祖父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還聽到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開的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這可讓作者笑的夠嗆,也讓我感到非常地搞笑,看來作者小時候也很淘氣。

但小團圓媳婦的慘死,讓人心碎,感到無比的可惜,就是因爲封建思想,才使小團圓媳婦死去,這也讓作者感到無比的惋惜,也表達了作者對於舊中國封建思想、封建習俗的社會現實的否定。

作者通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囤面,生動刻畫了許多人物。雖然有點悲傷,可是仍然有美,讓人讀起來感到十分地開心、愉快。

  呼蘭河傳讀後感2

作者蕭紅細膩地描述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在她的描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舊時代的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不像現在的城市。但那兒的人卻很善良,可是他們有封建時代的無知於迷信。灰色的社會,灰色的思想,一切都是灰色。

第一個故事反映了呼蘭河的人們的無知在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這個泥坑有五六尺深,不下雨就像粥一樣,下了雨就變成了河了。人們和家畜無論在晴天還是雨天,難免會有些災難。這泥坑裏邊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小狗、小貓,雞和鴨也經常死在裏邊。我想大家一定會想到填平泥坑,我想錯了,大家的想法五花八門,有種樹的,有拆牆的......

第二個故事反映了人們的迷信。東二道街上有幾家扎彩鋪,這是爲死人而預備的。人死了,魂靈就要到地獄裏邊去,地獄裏邊怕是他沒有房子住,沒有衣裳穿,沒有馬騎。活着的人就爲他做了這麼一套,用火燒了,據說是到了陰間就樣樣都有了。窮人們看了這個竟覺得活着還沒有死了好。

迷信還是迷信,說什麼跳了大神,給人看病。嫁人還得看生日,如果生日不好,只能嫁給錢財萬貫的男人。蕭紅爲什麼要寫這本書呢?是想告訴我們,讓我們瞭解歷史,瞭解過去,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傳讀後感3

《呼蘭河傳》是一本講述了在二十世紀初的鄉村故事,有新奇的,難忘的,感人的,有趣的……字裏行間都透露出了濃濃的農家風味。

這一本書是以散文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第一篇全部是用作者兒童時期的眼睛在看世界,感受每一件事情,並用樸實的語言給記錄下來。這當中,最有趣的就數跳大神了,作者把跳大神描寫的有生有色,那緊張而又期待的心情把我的心一下子給揪了起來,那熱鬧而又喜慶的氣氛一下子把我給拉到了那裏,有趣的跳大神令我陶醉,那情景真是一片和諧!

第二篇講的是關於春天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人們把早安說成是格得毛寧,因爲跟英語裏的早安的念法是諧音,我心想:原來人們在那個年代就開始趕潮了呀!

其中一篇,我非常同情那個團圓媳婦,她忍受着婆婆的打罵,最終,被活活的嚇死了,這麼小小年紀,卻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真可憐。這一篇中,我體會到了非常嚴重的封建社會,那種重男輕女的制度。

這一本書中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語,和好詞好句,可讀起來卻包含着一種和諧樸實的情感和那一張張灰色的畫面。

我們一定要學好知識,將來繼承好中華民族的精神!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呼蘭河傳》創作於1942年,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這使遠在香港的蕭紅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於是,她以自己的家鄉與童年生活爲原型,創作了這部小說。它在藝術形式上是一部比較獨特的:它雖然寫了人物,但沒有主角;雖也敘述故事,卻沒有主軸;全書七章雖可各自獨立卻又儼然是一整體。作家以她嫺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 造就了她 “回憶式”的巔峯之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它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簡要的內容是這樣的:那是一個既僻遠又熱鬧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個“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騾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熱鬧,沒有人出來加以整治。有的說應該拆牆,有的說應該種樹,但沒有一個人說要填平的,儘管填坑並不難。 又到了小城舉行盛舉的日子,人們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燈的、看野臺子戲的、看廟會的,熱鬧異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個慈祥、溫和的老人,家裏面只有祖父最關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門裏門外,我寸步不離他,他常教我讀詩,帶我到後花園遊玩,我走不動的時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動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孫倆相依相伴,有着無窮的快樂。

我們有幾家鄰居,西邊的一間破草房租給一家餵豬的;還有一間草房租給一家開粉坊的,他們常常一邊曬粉、一邊唱歌,過着很快樂的生活;廂房裏還住着個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裏還住着個趕大車的胡家。胡家養了個小童養媳——小團圓媳婦······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代表作,通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表達出作者對於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種“孤寂與苦悶”的情懷,其實也可以從這一角度予以理解。 當然,最值得重視的是這部作品的獨特的藝術個性。茅盾對此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堪稱精當。 “但是我卻覺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傳,所以更好,更有意義。而且我們不也可以說: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爲‘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書中有我喜歡的景色,情節。我愛《呼蘭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