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薦】《西遊記》讀後感

【薦】《西遊記》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薦】《西遊記讀後感

【薦】《西遊記》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西遊記》讀後感1

看完了《玄奘西遊記》,再一次看到了真真實實去印度取經的玄奘,而不是吳承恩筆下那個去西天取經的笨笨的唐三藏,頗有些感概。

玄奘十三歲皈依佛門,二十八歲隻身一個遠赴西天求法,經過過無數艱難險阻,終於求得真經返回祖國。十九年的留學生涯,十九年的譯經弘法,玄奘終成正果,安然地去了自己一生所向往彌勒佛淨土。

玄奘的一生,可謂是取經譯經的一生,也是求道弘法的一生,他的不畏艱難,百折不撓,忍辱負重,大智大勇,在一個難以想象的環境中取得了難以想象的偉業。作爲一個僧人,它完成了一個僧人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在他的求法過程中,由於他的聰慧和勤學,他在印度和中國都達到了專業的頂峯。無論是民衆和國王都以能見玄奘爲榮,以能請他講法爲幸,在印度的戒日王和鳩摩羅王對玄奘的尊崇就說明了這點。而那爛陀寺更是以外國留學生身份的玄奘代表本寺進行辨經,多次擊退小乘佛教和外道的挑戰,玄奘儼然成爲了那爛陀寺的一個品牌。

在中國,玄奘得到的榮譽和待遇就更高了,唐王一直關心着他,關注着他的譯經工作,並給予他的工作極大的支持,這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然而在這樣一個神聖而正氣的靈魂裏,求經弘法的目的是主要的,其方法和手段則是可以通融的,他並沒有表現出像人們對聖人要求的那種通明。爲了求法,他可以偷渡出境;爲了博得國王的高興,他可以按他的要求做國王喜歡的事,說國王喜歡呼的話;爲了譯經工作能夠得到開展,他可以住去唐皇身邊,隨時聽候差遣;爲了自己的信仰,他也不惜打擊的排擠不同意見者......

可以說爲了真知,他捨棄了自身。

季羨林先生對玄奘的評價是中肯的:

對玄奘的評價也應該採取實事求事的態度。從中國方面來看,玄奘是中國佛教史上一個繼往開來承先啓後的關鍵性人物,他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家,同時又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政治活動家。他同唐王朝統治者的關係是一個互相利用又有點互相尊重的關係。由於他的關係,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季先生同時也指出:“一方面,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有道的高僧。另一方面,他又是周旋於皇帝大臣之間,歌功頌德,有時難免有點庸俗。”

是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無損於他的偉大。他做人的方式也可以爲我們提供一種借鑑。因爲他的目標的偉大的,其它的問題相比於這遠大的目標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爲真理而犧牲的人是勇敢的,但爲真理而忍辱負重活着的人才是偉大的!

我們重溫一下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的一段擲地有聲的話吧: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然等於爲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往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而玄奘這種捨身求法的人,當然也是中國的脊樑!

《西遊記》讀後感2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電視版的《西遊記》吧?那麼你們對西遊取經團的印象如何呢?是不是覺得孫悟空忠心耿耿,豬悟能好吃懶做?還是覺得沙悟淨沒什麼用,唐三藏是非不分?哈哈,其實並不是這樣,想知道爲什麼嗎?那就往下看吧。

  取經團的實力

不知你是不是覺得取經團裏就一個孫悟空厲害,其餘的都是渣?可真正的事實是:豬八戒和沙悟淨可能比孫悟空還厲害。

大家應該還記得,在原著版的《西遊記》的第十九回中,孫悟空爲了教訓豬八戒,與它從二更時分直鬥到東方發白,就是未拿下。據說最後還是豬八戒肚子餓了才敗下陣來。更何況豬八戒還是天上的二十萬水軍教頭,實力又會差嗎?

再說沙悟淨吧,原是天上的“捲簾大將”因失手打碎了琉璃盞而被貶下界來。然而大家知道“捲簾大將”是什麼意思嗎?“捲簾大將”是負責保護黃帝的人,也就是貼身侍衛。而“捲簾”二字,就是負責在黃帝上下馬車的時候將車門的簾子捲起來的。一個帶刀侍衛天天在黃帝身邊保護他,這代表了什麼,相信不用我說了吧。

所以呢,真正的西遊記取經團實力可不容小覷哦。

  豬八戒的身份

豬八戒在大家心目中是什麼樣的?好吃懶做、色膽包天、還是癡呆低俗?哈哈,在知道他的身份面前,一切都是浮雲。

不知大家可否記得,當年孫悟空是什麼罪名?沒錯,大鬧天宮。然後就被壓在五行山下,還壓了五百年之久。而沙悟淨呢,失手打碎了琉璃盞,就被貶下界了,還受七日一次的飛劍穿心之苦。最後他們隨唐僧而去,看似沒什麼,其實是受到利益的:孫悟空不必再被壓在山下,沙僧不必再忍受飛劍穿心之苦。而豬八戒呢?醉酒狂言,冒犯了嫦娥,就被貶下界了。然而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嗎?你可能會說它不是變成了豬嗎?那只是豬八戒在投錯了胎,與懲罰無關。它跟唐僧西行有得到什麼嗎?成了菩薩,受人尊敬?當年它當水軍教頭時一樣受人尊敬,那時它還能吃香的喝辣的呢。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豬八戒是玉帝安插在取經團中的“內奸”。更何況在西行中,豬八戒經常讓唐僧念《緊箍咒》,甚至讓唐僧把悟空給趕走了!再加上前面說的豬八戒與孫悟空實力差不多,更加讓豬八戒坐實了“內奸”甚至是“暗殺”孫悟空的位子。

所以說,豬八戒的所作所爲很可能是爲了給“暗殺”做準備。

  沙和尚的心機

大家看到題目肯定很奇怪,沙僧明明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淳樸”的,怎麼會說他心機呢?哈哈,這你就不知道了,請你先想想,自打加入取經團來,沙僧打死過幾次妖怪?幾乎每次沙僧打怪,看到孫悟空和豬八戒一來就把主戰場讓給他們。這不是大方,相反,沙僧在自己的心中打着“如意算盤”呢:“反正我也打過了,到頭來的好處也有我的一部份,現在這麼努力幹嘛?”正是這份心態,西行的成果中,沙僧得到的最少——“金身羅漢”。按佛家的排行來算,佛第一,菩薩第二,羅漢第三。這還是因爲牽馬有功。注意,這不是挑擔有功,而是牽馬有功,大家不要被電視劇所迷惑了。

《西遊記》其實還有更多的奧祕我還沒有探索出來,你有什麼發現嗎?有的話就趕緊告訴我吧!

《西遊記》讀後感3

在寒假裏,媽媽給我買了本書,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讓我認真看完,並寫一篇讀後感,在寒假裏,我每天都花兩三個小時的時間看這本書,看完後,在感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之餘,更加被精彩的故事內容所深深的吸引。

故事主線分爲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孫悟空學習本領及大鬧天宮。孫悟空是石頭所生,是天地日月精華所孕育,本身就不是凡人。後來他爲了長生不老,遠渡重洋,歷經艱辛萬苦,來到了靈臺方寸山,跟隨菩提老祖學習本領。菩提老祖教會了孫悟空七十二變,筋斗雲等本領,但這個石猴學到本領後,沒有用在正途上,而是到處惹事生非,並且大鬧天宮,把天宮攪的一團糟,後被如來佛主壓在了五行山下。這一部分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掌握的知識,一定要用在正途上,否則就會變成一個對社會有危害的人,另一點也是告誡我們每一個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不要認爲自己本領是最大的,一定要虛心認真學習,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孫悟空本領是很大,自以爲無敵了,但是遇到如來佛主時,竟然連佛主的手掌心都飛不出,在宇宙萬物間,沒有誰是最強,只有更強。

故事的第二部分是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佛主爲了給孫悟空一次改過自省的機會,讓他保護凡人唐三藏去西天取經書,路上又收了豬八戒、沙僧、白龍馬三個徒弟,團隊搭建完成後,師徒五人一路歷經八十一難,降妖除魔,終於取到了真經。在這個過程中,唐僧和他的徒弟們多次差點被妖怪吃掉,但是都能經過努力來解決困難,化險爲夷。孫悟空憑藉自己神通廣大的本領,打敗了各路妖怪,真的有打不過的,他也會請到如來佛主或者玉帝來幫助他收服妖怪。這一部分的內容告訴我們兩點道理,第一個是遇到困難,想辦法克服,纔是真正能做大事的人,才能成功。第二點是,做人一定心胸要寬闊,今天的敵人,也許明天就會成爲你的貴人,古人一直說:以和爲貴,就是這個道理。

故事的第三部分就是西天取經後,唐僧師徒五人都被封官加爵,算是對他們的回報。很多人都認爲,豬八戒、沙僧、白龍馬沒有起太多的作用,都是孫悟空打的妖怪,豬八戒只會吃,又愛偷懶,沙僧本領不大,只能挑行李,白龍馬只能馱着唐僧,爲什麼他們最後也能被封官加爵呢?其實,他們的成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首先唐僧是抱着必勝的信念,他把取得真經用於人間傳道作爲自己的事業,這一點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因爲困難而放棄夢想的人太多了,這就是成功人士和不成功的人之間的差別。孫悟空能成功,是憑着自己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本領保護好唐僧,屬於能力及業務頂級的人才,而且還有很廣的人脈,所以他會成功。豬八戒能成功,是因爲他跟對了團隊,最起碼沒有因爲他一人而影響最終的結果,從這一點來說,他是個合格的團隊成員。而沙僧和白龍馬能成功,是因爲他們沒有怨言,只有埋頭苦幹,真的遇到困難時,他們沒有放棄,這些也是成功的基礎。

從故事最終圓滿的結局我們可以總結出,要成大事,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遇到困難想辦法,不放棄,當解決了所有的困難以後,自然會有收穫的,就像我們讀書,雖然很累,而且還要再讀十幾年,但當我們考上好的大學,文憑拿到手後,收穫自然也就會來了。

《西遊記》讀後感4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很多時候,書是人類精神的支柱就算是在這互聯網遍佈的時代也不例外!《西遊記》這本書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這本書的裏面有着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凡人神仙,在這裏面你可以看見一個小世界,你也可以看見一個爲平等自由而奮鬥的代表者,在形形色色的衆妖中的付出者。拿起《西遊記》這本書看一看,心底會一片透徹一片感悟。

我第一次接觸《西遊記》是在一個暑假,那時家裏的電視正上演着豬八戒與沙和尚的戰鬥。當時我只是覺得豬八戒很醜很奇怪,明明長着一副豬的嘴臉卻說着人話,以至於我好長一段時間都在排斥《西遊記》這本書。

再長大一點,我從課本中又瞭解到了一些有關於《西遊記》的故事,我纔開始對《西遊記》這本書有所改觀。但那時候,我對人物的認識與大人的有所不同。那時候的我覺得《西遊記》中的許多人物很矛盾,甚至是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性格。我最覺得矛盾的就是唐僧這個人物,大人們總說:“唐僧造福了天下百姓。”可我不以爲然,因爲我覺得唐僧是個貪生怕死之人。每當孫悟空打死一個人時他總是阿彌陀佛的念一句,然後開始怪罪於孫悟空,當孫悟空說那些人是要對唐僧動手他纔出手時,唐僧就變本加厲念起了緊箍咒,硬是要將一切歸於孫悟空的頭上。這是我那時的理解,可是如果從現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又會發現唐僧這麼做是爲了教育孫悟空,慈悲爲懷不能衝動行事。所以,直到今天我對唐僧這號人物也是摸不清楚頭腦,但不管怎樣他堅定的目標與意志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整本中我最欣賞的人物是孫悟空,即使在兒時也是如此。他喜歡自由如果有人膽敢約束他,他便會毫無顧慮的開始“大鬧天宮”。我喜歡他的敢作敢當,在二郎神列舉他的罪名時他爽快回答:“實有!實有!”他從不逃避現實,相反他喜歡活在現實之中,給人當頭一棒讓人很是驚訝。他是正義的象徵,他就像是爲平等自由而生的使者,在妖魔鬼怪橫行的世界中奮起反抗最終也修成了正果。

有人評論說孫悟空是正義的化身,可我覺得孫悟空不過是爲了自己的自由而幫助唐僧去西天取經的,他一路上斬妖除魔一半是因爲不得已而爲之,還有一半應該是他認爲這些妖怪某一天可能會與他爭奪花果山,於是頂着幫唐僧斬妖除魔的名義,大開殺戒,至於正義化身什麼的不過是大人爲之安的一個美名而已。

其實如果將《西遊記》從頭讀到尾你會發現,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唐僧師徒二人對於西天取經這個目標堅定不移,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對於《西遊記》來說不論你從什麼角度去理解去觀看,它始終都是以一個社會的方式來呈現在你眼前的,從這個社會中我看到了一個道理:有的人也許生於高處卻不一定是好人,正如唐僧師徒來到西天后,卻被佛祖門下的人收取費用一樣;有的人也許生於底層卻不會因此墮落,他會爲自己而戰正如孫悟空;有的人雖然面貌醜陋卻忠於職守沒有半點背叛之心,正如豬八戒;有的人雖然默默無聞但他們卻盡心盡力毫無保留的幫助你,正如沙僧。

加油吧!堅定你的目標與方向,你要堅信成功路上必有一些人會爲你默默付出,等到成功之時也不要忘記,他們幫助過你。

《西遊記》讀後感5

談到《西遊記》,它可是孩子們最喜愛的讀物之一了,讓我更興奮的是書的作者就是淮安市楚州人,他是我們家鄉的名人,我十分佩服,因爲他寫的這部神話故事情節,每一回都引人入勝,扣人心絃,讓我沉浸書香之中,久久的——久久的陶醉其中。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我想大家一猜,就知道是寫《西遊記》的主角之一孫悟空,可以說,孫悟空是我在故事中最喜愛的人物,他樂觀、聰明、勇敢、頑皮、靈活、熱愛自由、除惡務盡,他在取經的路上降妖除魔,化險爲夷。尤其是《三調芭蕉扇》使我深有感觸:第一次好言與鐵扇公主借扇卻不借。第二次悟空變蚊子入茶中,隨水的流動進了鐵扇公主的肚中,威脅交扇,卻得假扇,兩次的失敗,並沒有打消悟空取扇的決心,它三次借扇,有菩薩相助,終於借扇滅火。從這故事中我不禁慚愧,那個時候,我的數學成績可謂一落千丈,每天晚上的作業有許許多多不會的問題,只好依靠爸爸,可以說我是一遇到難題便直接問爸爸,就好比在這個成長的旅途中,遇到一塊絆腳石便繞路而行,現在回想起來,這種學習方法是造成學習成績差的“病因”,我不能做什麼事都依賴他人,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性,錯題認真分析、複習……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我同時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再困難的事情,再難解決,我們也決不能退縮,更不能繞路而行,而應當正視困難,勇敢地去解決,要相信自己能行,並持之以恆,“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跌倒了再爬起來,你終究會成功。

唐僧—是悟空、八戒、沙僧的師傅,在取經路上雖然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堅不可摧的,但有時賢愚不分,好壞難辨,所以我不喜歡他。尤其是三打白骨精,要知道悟空神通廣大,火眼金睛,怎麼可能辨別錯了妖怪呢!他最後竟然還趕走悟空,他難道不想想,悟空這一走,萬一來了什麼厲害的妖怪,以沙僧、八戒不能對付,自己不是就不能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並且悟空可是救了他很多回了,他怎麼能忍心,唉,正當我深深爲悟空打抱不平的時候,在後來的故事描述中有所轉機,當悟空走後,唐僧遇上妖怪,被變爲老虎,悟空又回來救他,可見他對師傅是忠心耿耿的,他也不計較之前的矛盾,看到他們師徒和解的一段我不禁潸然淚下,這不驗證了這麼一句話“一日爲師,終生爲父”,聯繫到我們生活中,我們學生有時被老師批評或懲罰時,老師也不想,難道老師有心想害你們,或許同學當時會恨這個老師怎麼如此過分嚴格,可是我們也要換位思考,老師看自己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心裏能舒服嗎?本身一天幾節課,十分疲勞,課上的內容講地如此詳細,做作業時卻十分差,老師的懲罰還不是爲同學們好,就算有時,老師真的冤枉了某同學,同學也不能記恨於心,我們也要寬容老師,老師又不是十全十美。

正是有着師徒四人的齊心協力,最後才能取得真經,這樣的結局十分完美。我讀後也是感慨萬千,或許大家讀了一遍,也認爲好,但不去碰“第二遍”,要知道“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讀過的可以再細讀一遍,因爲每讀一遍你都能明白一個新道理。我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地“品嚐一下”它——《西遊記》。

《西遊記》讀後感6

讀了《西遊記》,我的感觸很深,之前也只不過就是一時看下電視劇,連白話版的《西遊記》都是走馬觀花隨便翻看一下就了事,一點兒都不用心去讀。《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後來聽到老師說的要求,才認真看了《西遊記》。

《西遊記》中特點和人物形象最突出的也就是孫悟空了,他來是隻從石頭中蹦出來的猴子。後來都大鬧天宮。是的,他只是一隻小猴子,可能最爲奇怪的是他是從石頭間跳也來的,可他還是一隻猴子,也就有着我們凡人般的勇敢。他是故事中唐僧的大徒弟,師弟們敬仰的大師兄,同時,也是許多讀都崇拜的偶像!因爲他神通廣大,會七十二般變化,一個跟斗能翻十萬八千里。還有那一雙火眼金睛,還大鬧過天宮呢!看來,與唐僧西行的路上,他手持金箍棒一路上斬妖除魔,力保唐僧西天取經。孫悟空的人緣也非常好,遇到困難,都能有神通廣大的朋友過來幫助他。

豬八戒的本事雖沒有他大師兄那麼厲害,並且貪小便宜,在遇到困難時,便顯得很實在。他在關鍵時候,也會手揮幾鐵釘鈀幫助孫悟空斬妖除魔。有了豬八戒的存在,原本枯燥無味的取經路上變得有趣起來。這也是這本書的一大看點,吸引了更多的讀者。使讀者多了更多歡笑。

《西遊記》的寫作手法有很多讓我們學習的地方。

1、以積極浪漫主義的劉作古談爲我們一個個幻想世界。

2、運用神話人物的特點和超自然的神怪和某些真實動物的特點結合起來,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又有着神祕色彩。

3、用幽默、淡薄的藝術風格,把善意的嘲笑,辛酸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結合起來,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又有着神祕色彩。

《西遊記》通過講述唐僧品味人的取經故事,通過與九九八十一難的對抗,充分反映了當時社會現象的黑暗醜惡,另方面仍抱着政治願望,在這無數充滿鬥爭的幻想情結中意味深長地寓意了廣大人民反抗惡勢力,要求戰勝自然的樂觀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社會現實。

《西遊記》中許多讓我學習的地方,比如。

1、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會有許生動語句、山美水美,讓我身臨其境。

2、每章都有詩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3、在描寫交戰時,或激烈的對打時只是自描。

4、用取經故事來反襯出不時社會的真實情況。

5、吳承恩在描繪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用了很多筆墨,發寫孫悟空大鬧天空時的勇敢,敢說敢做。作者在寫《西遊記》時,是結合了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天帝是當時時代的最高統治者,而孫悟空的原形只是個凡人,後來爲了卻坐牢被壓在五指山下。後來爲取得先統治者的信賴一隻好爲與唐僧同取經。吳承恩寫這本《西遊記》只是爲了揭露當時社會政治的腐敗,去唐僧的原型是玄奘,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只是當時人們口中流傳的人物形象,有着神祕色彩。吳承恩這四個人物形象,撰寫了這本《西遊記》。

《西遊記》另我感觸很深,很喜歡孫悟空的敢說敢做的品質。一點兒都不去想別人的感受。

《西遊記》讀後感7

我最喜歡的書要數《。它是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著作,是根據唐代的玄奘到遙遠的古印度天竺去講述佛教的事而改編的。裏面又加上了機智靈巧,能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懶惰貪吃、忠心耿耿的'豬八戒;任勞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們共同保護他們的師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經,在我國佛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他們取得真經靠的什麼?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達遙遠的古印度。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他們只有依靠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

只因爲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別什麼是妖怪,什麼是普通的凡人,孫悟空與唐僧彼此間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誤解。

比如說,《西遊記》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長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想借助孫悟空不在這(一機會對唐僧痛下殺手,因爲唐僧一向是以慈悲爲懷,所以這個辦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孫悟空去爲唐僧化緣了,白骨精發現這是天賜良機,便變作一個年滿十八歲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唐僧和剩下的兩個徒弟。剛要下手,孫悟空就回來了,他用火眼金睛認出來是白骨精舉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屍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孫悟空趕走,在兩位徒弟的勸說下,孫悟空便留了下來。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誤會了孫悟空。接下來,白骨精接二連三的變化,都被孫悟空識破。到了第三次變化,孫悟空忍無可忍。舉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爲孫悟空接二連三的行兇,把孫悟空趕走了。這次唐僧真的誤會了孫悟空,本來孫悟空的目的是保護唐僧,沒想到卻錯以爲行兇殺人。

只因爲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卻沒有,所以彼此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誤會。

《西遊記》這本書對我的啓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感慨良深:“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我們一輩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爲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由此我想到一個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鏡,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餘的,以重新組成原有的鏡的面貌。一路上它由於自己有棱有角,滾得很慢,從而領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當它千心萬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鏡重圓”時,它成爲了一個整圓,滾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風景在 , 剎那間掠過。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們現在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對的完整。而真正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在身上發生時,我們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西遊記》讀後感8

讀了《西遊記》這本書後,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只有誠心誠意,永不放棄,才能實現最終的願望,就像唐僧師徒那樣,克服了千難萬險,最終取得了真經。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唐朝高僧玄奘在西天取經的過程中收了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天蓬元帥下凡的豬八戒;捲簾大將下凡的沙和尚,分別爲自己的大徒弟、二徒弟、三徒弟。他們在去西天靈山的途中克服了重重困難,一共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到真經,功德圓滿,修成正果。唐僧被封爲功德佛;悟空爲鬥戰勝佛;八戒爲淨壇使者;沙僧爲金身羅漢。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因爲他不但本領高超、能言善辯、尊師重道,而且有猴子的天性、頑皮可愛;我對唐僧有意見,因爲他人妖不分,悟空好心救他,唐僧不但不感激,反而多次誤解悟空,還時不時念念緊箍咒懲罰悟空,直到看到了妖怪的真面目纔想到了悟空的種種好處。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什麼叫堅持就是成功,正是唐僧師徒的真誠和堅持感動了上天,這才取得了真經。我不禁聯想到了我自己,經歷了一點點的困難,就不願意繼續了,不是主動去找解決的辦法,而是直接放棄或生氣了;師徒四人在取經的路上遇到多少比自己厲害的妖魔鬼怪,碰到多少威力無比的武器,當然也有很多享福的機會,他們沒有放棄繼續西行,每一次都通過師徒四人的團結和智慧找到了解決方案。

讀了這本書後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向唐僧師徒那樣朝着目標努力,永不放棄,並給自己寫了座右銘:不達目標決不放棄!

西遊記讀後感

開學一個月以來,我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西遊記》是明朝時期的作家——吳承恩寫的。它是一本神話鉅作,主要寫了唐三藏(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一行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從而成功到達西天取到真經的故事。

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孫悟空”,因爲他機智勇敢、驍勇善戰,一路上爲保護唐三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還因爲在三打白骨精時第一次把白骨精所扮的妙齡“少女”給打死了,唐三藏因爲他是保護他時間最長的而放過了他,第二次又把白骨精扮的老奶奶給打死了,而這次唐僧還是忍了下去,第三次又把白骨精扮的老爺爺打死了唐僧忍無可忍就把他逐出了師門,被逐出師門之後孫悟空就回到了花果山。可好景不長,師傅被白骨精抓走了,而在豬八戒的再三請求下他還是去解救了唐僧。從這故事中我還看到了孫悟空的一個能屈能伸、對唐僧忠心不二的大丈夫形象。

可是孫悟空這個人物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因爲他有時在救師父時,也會自作聰明釀成大錯,如說在“大戰青牛精”時,他自作聰明以爲青牛精不算什麼,就一個人去了,結果人沒救到,結果把自己護身的“傢伙”給弄沒了。所以說我們不能像孫悟空這樣,因爲人人像這樣的話那我們就像上戰場不帶槍——去當活靶子。只有對症下藥纔對,也只有這樣我們纔可以幹什麼事都可以走上正確的方向,幹什麼事都成功。

讀了在,《西遊記》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的道理,也讓我知道了不管在幹什麼試的時候都要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西遊記》讀後感9

有人說:“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團”。這話不錯,面對巨大的困難,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沒用的,微不足道的,而許許多多個人彙集成一個集體,才能聚集成強大的力量,最終贏得勝利!

最近,我重溫了《西遊記》這本書。書中的主要內容講:唐僧師徒四人,經過九九八十一難,來到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在九九八十一難中,我印象最深的要數:三打白骨精了。

唐僧師徒在渡過一些難關之後,來到了一座山上。山上住着一個妖精——白骨精!此時,唐僧師徒還不知道,便原地休息了。

第一次,從一條小道上走出來一個女孩,只見她手拿着一個籃子,籃子裏裝滿了水果。小女孩溫和地說:“師傅們,請吃點水果吧!”八戒看她長得這麼漂亮,心中便起了貪念。幸好沙僧制止。正當唐僧要去拿水果時,悟空看見了那個女孩的真身。便拿出金箍棒向女孩砸去,那個女孩立刻就被砸成了一堆白骨。唐僧看見後,非常生氣,他馬上念起了緊箍咒,使悟空疼得亂竄。八戒和沙僧立刻上去勸說唐僧,讓他不要再念了,悟空也趕緊求饒。唐僧問:“悟空,你爲什麼要打那個女孩?”悟空說:“那個女孩其實是個妖精。”唐僧聽了後,說:“那個女孩怎麼會是妖精呢,胡說!”悟空連忙解釋道:“我有火眼金睛,怎麼會錯。”這時,唐僧無語了。便繼續前進……

第二次,又出來一個女人,她比之前的女孩大,嘴裏還喊着:“女兒,女兒,你在哪裏啊?”唐僧看了,便走上前去,想問問清楚。那位母親說:“我的女兒上山來採果子,可是到現在也沒有回家,我怕她被什麼壞人捉走了。”唐僧忽然想到了之前拿着籃子的那個女孩。在唐僧沉思的時候,悟空又用火眼金睛看見了,他嘴裏喊着:“妖精!”那個女人又被打死了。唐僧真生氣了,他念完緊箍咒後,便不理悟空。悟空幾次想向唐僧說明問題,可是一點兒用也沒有。

第三次,又出現了一個男人。他嘴裏喊着:“女兒,妻子,你們在哪兒啊。”唐僧再次走上前去,問了個明白。此時,那個男人又顯出了原形,悟空再次用金箍棒打死了他。

這次,唐僧忍無可忍了,他趕走了孫悟空。孫悟空氣沖沖地回到花果山上,和他的那些“孩兒”們在一起了。

這時,妖精又來了,抓走了師傅。八戒二人一起追到洞門前,將妖精叫了出來,與她開始了大戰。可是,他們二人打不過那妖精,便只好逃走了。

於是,他們二人便來到花果山上,勸悟空不要生氣,去救師父。可是,孫悟空死活不肯去。最後,八戒二人歷經苦苦哀求才勸通悟空。

他們三人再次來到了妖洞前,與那妖精再次開始了大戰……

經過一番折騰,三人終於打敗了白骨精,救出了師父。此時,唐僧才知道悟空是對的,自己誤會了悟空,便向悟空道歉了。

之後,師徒四人又開始了西天之行……

看了這個故事後,我總結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有時候親眼所見也是虛的,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們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了解他的內心,纔不會受騙上當。

《西遊記》讀後感10

《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

由於神話小說反應社會現實的方式和其他小說是有顯著區別的,它採取現實生活的矛盾作爲小說題材不但經過典型化,而且經過抽象化,正如高爾基曾經說過:“神話是一種虛構”,並且是“依據假想的邏輯加以推想”。 《西遊記》無疑是最優秀的神話小說之一。

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從十四回到全書結束,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護唐僧取經,在八戒、沙僧協助下,一路斬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的故事

在盤古開天闢地,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之後,天地分爲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故事就發生在東勝神洲:在海外有一個國家,名爲傲來國,距海很近,海上有一座名山名爲花果山。在山上有一仙石,一天迸裂之後,產下一個石卵,石卵中蹦出一個石猴。剛出世就驚動玉皇大帝,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玉帝道:“此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爲異”。石猴在享樂過後,因經歷生離死別,爲求長生不老,踏上了拜師的道路。

石猴在方寸山上的斜月三星洞拜了菩提老祖爲師,被賜名孫悟空,在從師學習的時間中,孫悟空學到了,可以一個跟頭翻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和七十二變,並習得長生不老之術。天庭欲將其招安,但由於官職過小,蟠桃會沒有受到邀請,於是他在蟠桃盛會召開之前,偷吃了蟠桃,導致蟠桃會無法如期舉行,在醉酒之後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帶上幾瓶仙酒就下了凡。

玉皇大帝聽說之後,十分氣憤,派衆神下凡捉拿妖猴,但是都沒有成功,直至玉皇大帝請來了他的外甥二郎神,在太白金星的幫助下,成功的捉到了孫悟空。玉帝欲將其放入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用三昧真火燒死,不想卻練成了火眼金睛,在出來之後大鬧天宮,在如來佛祖的幫助下才得以平息。

悟空在大鬧天宮之後,被如來的五指山壓了五百年。在五百年之後,在觀音的感化之下,悟空皈依佛門,拜唐僧爲師,踏上了西天取經的道路。

在一路西行的路上,悟空助唐僧收服了豬悟能和沙悟淨,他們一個曾是天庭的天蓬元帥,一個則是捲簾大將,但由於犯了錯誤,被貶下凡,都在觀世音菩薩的感化之下皈依了佛門答應了與悟空一起護送唐僧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道路上,雖然師徒一路上,也有過誤會,但是在觀世音的幫助下他們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分工明確,合作的親密無間。師徒四人歷經了艱難險阻,翻山越嶺,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了真經。

在全書中,作者吳承恩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不但被無數學者奉若珍寶,而且是當今中小學生最喜愛的書籍之一。

《西遊記》讀後感11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

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爲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我最討厭的是那個不分是非、頑固的唐僧。自己又沒有本領,天天唸經,還要總是被妖怪捉走,等孫悟空來救,無疑是加重了孫悟空的負擔,再者是使得去西天取經的路上更加困難。我記得他在三打白骨精那回,三次冤枉孫悟空,並且還要念緊箍咒,不管孫悟空的苦苦哀求留在師傅身旁保護師傅(如果是我早就一棍打死唐僧了,然後回到花果山做大王,自由自在多好!)。最後還要被妖精捉走,等孫悟空來救。完了之後在孫悟空識別了紅孩兒、其他妖怪的變身迷惑下,還要執迷不悟,不是念緊箍咒就是趕孫悟空出師門。畢竟唐僧也是《西遊記》中的主角,沒有他也沒有西遊記的故事了。

當然我覺得豬八戒和沙和尚都比唐僧好多了,起碼他們尊重孫悟空,也有一定的本領,畢竟孫悟空在制服他們的時候也沒有少畫工夫。

我在書中讀出的問題:

孫悟空在大鬧天宮的時候是40多級,其他的神仙,妖怪都只有20來級,不過孫悟空有500年沒有練功升級,等他出來,人家都是70,80級了,而且爆了不少好東西出來。孫悟空怎麼打。也不知道如來拂祖怎麼想的,竟然要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下500年,孫悟空在那裏受苦啊,如果用這500年來練功,我想孫悟空可以稱霸天地了,這樣在取經的路上如來佛祖還可以讓一些更加厲害的妖怪來讓孫悟空對付,還讓小說的情節更加吸引人呢(後來佛祖因師徒四人沒有經歷81難,爲求圓滿而追加一難。還有在平頂山蓮花洞,那兩個童兒被孫悟空擺平後,太上老君過來說是這兩個童兒是被觀音借去的。很多妖怪都是天上某個神仙的什麼仙童或者是神仙養的寵物,坐騎。還有路上的很多妖怪,並不是真想吃唐僧,抓住唐僧後總是找了個藉口等孫悟空來救,否則唐僧早進他們的肚子了幫他們長命不死了。這說明什麼?所有的妖怪還不是如來在後面指使?別人是這麼說的。)!還要帶着包袱唐僧。可憐的孫悟空!

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鬥爭精神。雖然我們沒有孫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們也要學習他善於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僞裝的畫皮。

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衆多的險難。在我們每天的學習中,又何止9981難呢?每天我們都有很多困難,但是我們都要勇敢的戰鬥。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着成功,難道不是嗎?

《西遊記》讀後感12

假期裏我閱讀了《西遊記》。這篇小說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跋山涉水、斬妖除魔,歷經千難萬險,行程十萬八千里,終於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幾百年來,爲無數的世人所傳頌,也爲衆多同學所熱愛。這篇小說中,最令我喜愛的人物是孫悟空。

孫悟空,是一個被想像出來的形象,他保留了猴子的本性,如愛動、頑皮、易急易躁,而且被賦予了許多可貴的品質。他勇敢,當所有猴子對水簾洞都望而卻步的時候,他自告奮勇,率先進入水簾洞,成了猴王,他有情有義,唐僧,人妖不分、肉眼凡胎,幾次趕走悟空,但是悟空依舊惦念師徒的情誼,唐僧有難時,他定會前去相救。但是,能夠造就他這一切的優秀品質的,卻是他最讓我欣賞的一點——知錯能改,願意聽取別人的建議,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曾經的孫悟空,非常容易被激怒,一言不合就出手,讓一心向善的唐僧很是無奈。就比如開始取經的時候,師徒四人還沒有沙和尚的加入,悟空和八戒,在流沙河降服沙和尚時,對他們充滿了敵意的沙和尚自知打不過他們,便躲在河底不願意出來,悟空也明白自己不善水,就讓八戒下河去引誘沙和尚上岸。豬八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一次次的挑釁下,激怒了沙和尚,沙和尚一躍而起衝出水面,可是,好戰的悟空太過急躁,還沒找準時機就當頭一棒打向沙和尚。

沙和尚此刻身體還沒完全衝出水面,一見孫悟空的棒正朝自己揮來嚇得“哧溜”一聲,溜回了水底。孫悟空太過急躁,不懂得把握時機,這讓八戒的辛苦功虧一簣,妖怪沒能捉成,反而讓人妖怪受了驚更難降服他了。着實令人惋惜。但是,吃過這次虧以後,孫悟空變得不那麼急躁了。他在大戰野牛陣的時候,聯合村民、士兵提前做好準備、做好人埋伏,然後才引誘野牛陣來包圍區,最終輕而易舉地讓野牛陣全軍覆滅。他細心的計算了,野牛陣趕來的時機,籌集了足夠的人力,一次又一次地排演,才得以完勝。他從一個魯莽而急躁的人變得這樣,細心考慮事情周全,多麼令人震撼呀!

那麼,造就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麼呢?顯而易見的是,孫悟空這是想更好地保護師父。換句話說,讓他變得更優秀、主動改掉自己的缺點的原因,是他想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目標,他正是在朝那個目標奮勇前進。朋友,你的缺點是什麼呢?你的目標又是什麼呢?如果你有時會丟三落四,那就攜帶一個小本子記錄所需要的東西吧;如果你審題不仔細、做題粗心大意,那就學着圈畫關鍵詞仔細並分析題目吧。如果你想當一個作家,那就多練習寫作,並好好修改自己的作文吧;如果你想當一個畫家,那就多練習繪畫,並請教美術老師,修改自己的畫作吧。每個人都有缺點,每個人都有目標。朋友,讓我們和孫悟空一起改正自己的缺點、完善自身的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並朝着目標,努力前進吧!

《西遊記》讀後感13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齊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如此之宏著怎一個“夢”字解決呢?不錯,《西遊記》它的藝術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內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這兒,我只從弗洛伊德的“夢”論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來解析《西遊記》。

爲了能使《西遊記》的創作與夢聯繫上,我們先來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創立初期,由於他得天獨厚的文學素養,他選擇了與“語言”有密切聯繫的“談療法”來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來,精神病人被封閉壓抑了的內心障礙,可以經由語言交談而得以宣泄或淨化。可見,精神分析學說在初期階段就與文學理論結下了不解之緣。從重視,考察病人的語言反應到對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語誤、筆誤、讀誤的心裏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與作家的文學創作現象聯繫到一起了。這種聯繫實際上在標誌着精神分析學說誕生的《夢的解析》(1900)一書中已顯出端倪。

弗洛伊德將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學創作上來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將作家與精神病患者聯繫在一起,而這一聯繫的橋樑就是“夢”。弗洛伊德認爲,作家的寫作也是在做夢,只不過是在非睡夢狀態下作夢,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內心無意識本能的變形顯現,慾望的替代滿足。我們往往會說自己作的夢是混亂、荒謬的,完全是一種變了形的東西。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啓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着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_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鬥爭也是爲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儘管包圍着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儘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爲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鍊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着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爲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西遊記》讀後感14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它叫做《西遊記》。

我很喜歡《西遊記》裏的唐僧,因爲他能讓他的徒弟屈服與他。我也很喜歡孫悟空,不僅是因爲他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更是因爲他活的很真實,他有放棄過麼,沒有;他有逃避過麼,沒有。我也喜歡豬八戒,他也活的很真實,雖然他經常說:“咱們散夥吧,我要回高老莊娶媳婦去了。”但是他有走過麼?我也喜歡沙和尚,雖然他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師傅,大師兄說得對呀;師傅,大師兄、二師兄說得對呀;二師兄,大師兄說得對呀”。但是沒有他,勤勤懇懇的態度,師徒是不可能取得真經的。

《西遊記》主要是講唐僧和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一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歷盡艱辛萬苦,但是他們師徒四人沒有放棄,堅持不懈,最後取得了真經。比如說,在《真火燒大聖》和《觀音收紅孩兒》裏第一次孫悟空去救唐僧,孫悟空被紅孩兒的三昧真火燒的是暈頭轉向。第二次請來了龍王,可是凡水滅不了三昧真火,於是孫悟空鑽到水裏,急火攻心暈死過去了,還好八戒使了個按摩禪法,孫悟空才活了下來,可是孫悟空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想辦法去救唐僧。最後請來了觀音菩薩,收服了紅孩兒,才解救除了唐僧。像這種歷經磨難的故事還有很多。

再比如還有《三打白骨精》裏白骨精三次變成普通善良的村民,第一次白骨精變成了村姑,可是孫悟空一眼就認出了她是妖精,將她打跑。第二次她變成了一個年邁的老奶奶,可是還是被孫悟空給發現了,給趕走了。唐僧認不出是妖精,要趕走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連忙向師傅求情,唐僧這纔沒把孫悟空趕走。第三次白骨精變成了一個老爺爺,這下孫悟空沒有再給白骨精逃走的機會,斬草除根打死了白骨精。唐僧這下徹底忍不住了,執意要趕走孫悟空,任憑豬八戒和沙和尚怎麼爲大師兄求情,唐僧也不聽了,妖怪是除了,可是孫悟空就被唐僧趕走了。取經路上經歷的種種磨難舉不勝舉,只有這師徒四人一步步的邁過一個個劫難才能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讀了《西遊記》這本書後,也給正在學習中的我很大的觸動,我們的讀書不也正是像西遊記裏師徒四人取經一樣嗎。“功在平時”、“貴在堅持”,要想做好一件事很簡單,但是要一直做好一件事就很難了。打個比方吧,平時在上課或者做作業的時候就應該打下基礎,上課要注意力集中聽講,平時做作業的時候也要認真去鞏固好學到的知識點,這個過程中肯定有很多我們搞不懂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向老師或者家長請教,把每一個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給搞懂爲止。只有這樣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考試的時候才能得到自己滿意的成績。如果平時我們學習中遇到困難就退縮、逃避,考試的時候怎麼能考好呢?

我一定會牢記讀過這本書給我的觸動,會在自己的學習中做到“功在平時”、“貴在堅持”。

《西遊記》讀後感15

距吳承恩先生寫《西遊記》已有幾百年的光景,先生也隨鶴歸去,但其作品卻仍然保持着一股強大的生命力,在歷史的長河中,經久不衰。記得第一次讀《西遊記》時,我還是一個稚嫩的初中生,受知識水平限制,把其看作百無聊賴時打發時間的讀物,沒有太多感受,只是記住了一些簡單的情節。如今再次品味這部作品,也有了自己不一樣的感觸和見解。

《西遊記》共一百回,每一回都是不同的故事,全文以石猴出世爲開頭,先是講述了孫悟空從出世、拜菩提老祖爲師到大鬧天宮、被壓五指山下的經歷,後又以唐僧解救孫悟空,在取經路上先後收服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組成師徒四人加一馬的團隊,前往西天取經,在經歷三打白骨精、三藏沉水宅、受阻火焰山等九九八十一的磨難以後,徑回東土,最終五人順利取回真經,歸聖成真。

這裏面的每一個故事都是那麼的奇幻奇趣,說它奇幻,因爲在吳先生筆下的世界裏,出現一個宏觀的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世界,你始終都不可能想到,石頭會蹦出孫悟空,八卦爐裏能練就洞穿一切虛實的火眼精睛,重要的是,在小說以人爲首的世界裏,人們似乎也接受了這種妖魔鬼怪共存的奇特現象,即使它是幻想出來的。說它奇趣,那是因爲妖怪雖爲獸類所變卻也有自己的故事,也通人性,豬八戒的懶散、膽小怕事,孫悟空的機智勇敢以及妖怪們“通人”的行爲,給故事本身增加了很多奇趣的色彩。

再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種不知道從何而來的感覺涌上心頭,這是一種夾雜着艱辛、感動、充實熔鑄在一起的情愫。駐紮在項目上的基建人所面臨的挫折和磨難,雖沒有吳先生所寫的那麼具有魔幻艱難,時不時來一妖怪,還要請諸路神仙相助,但卻正是這些人撐起了讓神州大地道路更暢通、讓城市更美好的神聖使命。

每一位基建人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奔赴那荊棘叢生的深山老林,去開闊那尚未人知的區域。《西遊記》裏的流沙河、火焰山、黑水河,對唐僧師徒來說,可能僅僅只是短短几天途徑之地,而黃沙漫天的沙漠、人跡罕至的高原,對於基建人而言,卻是他們習以爲常的工作與生活,他們一呆就是好幾年。

孫悟空有金箍棒、有火眼金睛,尚不能打贏所有的妖魔鬼怪,更何況處在現場的施工人員。然而,卻也正是這些施工人員用心地將那些冰冷的鋼筋混凝土,構建出那一條條貫通神州大地的道路、隧道、橋樑。也許對於他們而言,每一項工程的完成,就是戰勝一次磨難,他們的西天取經,修成正果的時候,也許就是等到他們完成最後一項工程,功成身退時,面對曾經建造的每一條公路、每一條橋樑,有一種心境的坦然和無憾。

我想,對於唐僧師徒四人而言,取得真經,是正果,而那八十一難的磨礪,對他們亦是正果,畢竟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說的正是心境的改變。來到這裏,已是很久,每天都能感受到周圍一切,給予我的磨礪,願千帆過境,能得到真經,成就自我。

讀完《西遊記》,我只希望每一位身處現場的基建人,能在這“九九八十一難”中,尋得真經,取道回東土,成聖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