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範文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範文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範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1

每年寒假,我都會爲自己準備一本書來讀一讀,這次我讀的是名班主任工作專家萬瑋最新教育隨筆集《教師的五重境界》。雖然萬瑋先生是一名數學老師,但帶給我的反思卻是一樣的,讓我在未來的語文教育道路上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在書中,作者總結了爲師從教的五種境界(教知識、教方法、教狀態、教人生、教自己),系統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和實現途徑。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覺得教師的第一重境界算是達到了,那我就說說作爲教師的第二重境界吧。身爲學校的一線教師,每班都有80位學生,一整天上完課,一定是叫苦不迭。除了每天的正常教學以外,單單是家庭作業和課堂作業、作文就已經耗費了工作以外的大把時間,更別說再對一部分差生進行課外輔導了。如何做一名不累的語文教師兼班主任,跟書中提到的一樣,我想應該是我的二重境界太低,沒有學會如何來教方法吧。

具體到我自己的語文教學當中,我提煉了幾點對我有用的信息。第一,學會“造師”。正如我上邊提到的那樣,班級那麼多,孩子那麼多,每天都是把自己忙得團團轉。如果能快速培養幾個得力的小助手該多好啊。孩子們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請小老師解決,既能減輕我的負擔更能鍛鍊孩子們的能力。第二,充分利用同桌合作的優勢來進行教學和學習的。充分利用同桌合作的優勢,將一個同桌AB,鼓勵他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第三,養成每天預習自學的好習慣。對於小學語文學習來說,學生們進行的預習學習不太自覺地,通常鼓勵孩子們在自己學習能力的基礎上,藉助一部分工具來進行預習等等。逐步提高孩子們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尤其是聽和讀的能力,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概括總結能力也要加強練習。第四,採用各種途徑加強與孩子們的溝通。作爲一名一線教師,因此在課下,應該通過一些作業留言、及時鼓勵、單獨談心等等方式加強與孩子們交流。第五,有方法,無期待。這也是這本書這重境界裏帶給我最深的感受。既然是在教孩子方法,那就該尊重孩子們獨特的思想和探索的方法,不做那個剪斷孩子翅膀還抱怨他不會飛的人。

教學道路總是這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探索。萬瑋老師用了十多年纔剛進入第四重境界。而我願,用一生的時間去探索我愛的教育世界。願面對我的每個孩子時,都能授以希望,示以美好……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2

如果一件事短期看來有價值,中期不明朗,長期有害,這件事絕不能做;如果一件事短期看不到價值,中期不清楚,長期有益,這件事一定得去做。教育應當關注的正是長期價值。探索哪些有益、哪些無益應當成爲教育者的追求。

教育不能短視,因爲人生不是短跑。教育工作者不能各管一段。好的教育應當對人的影響積極而久遠。

“45歲以後的人,如果到了年底,能說這一年沒有虛度,已經是了不起的成績了。”可見作者對教師現狀多麼悲觀。

別說正確的廢話,別淨說些沒用的!尤其是升旗儀式和班會課上。

人們不能用嘴投票就會用腳投票,一定倒逼着教育進行改革。

人類社會幾千年來有兩樣東西始終沒有進步,那就是道德與智慧。而這兩樣,正是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

什麼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一家人近在咫尺,卻都在沉默地玩電腦、手機。

一位男生對他的父母說:你們是第一次做父母,而我是第一次做兒子,大家都沒經驗,爲什麼不能相互寬容、相互諒解,而非要苦苦相逼呢?

孩子是無辜的,他們的任何觀點都是其人生經驗的產物,而根源常常在我們教育者身上。當我們不停地抱怨孩子不可理喻、無法溝通時,問題可能恰恰出在我們身上。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能洞察經驗的規律,理性地創設教育情境以實現理想的教育結果。

如果永遠都以成績來評價學生,那麼學生的個性永遠都得不到張揚。教師的真性情往往是學生最好的個性催化劑。

現在很多的學校陰氣太重,培養不出男子漢。

教育要順勢而爲,不能硬來。教師的任務不是讓學生學習,而是讓學生熱愛學習。當學生熱愛學習了,還有什麼學不好呢?

沒有觸動學生,即使你把遙控器按壞,他的頻道也無法切換。

在懲罰中,我們慢慢成長。因爲偏愛你,所以才讓你疼得厲害,纔會更加嚴厲地懲罰你。

校本該給家長指點迷津,可有的學校、有的領導、有的老師卻讓家長誤入歧途。

關注知識技能之外的學生髮展領域,纔是教育的本質。

一位教師如果學生畢業之後仍然尊重他,那纔是真的尊重。

有一些學校,有一些老師,把所有的工作都金錢化,卻忘記了教育乃是一項講良心的事業,根本沒辦法用金錢和工作量來衡量。

如果孩子沒有覺醒,你硬裹挾着他走你要他走的路,無論它跟不跟你走,結果都是兩敗俱傷。

那些強迫孩子放棄興趣愛好的父母,要多愚昧就有多愚昧。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3

當我終於看完《教師的五重境界》的最後一篇《這一生,至少當一次教育的傻瓜》時,腦海卻一直盤旋這一句話: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蘆葦!於是,以此做標題記錄閱讀這本經典之作的所思所悟。

學生,也是一株有思想的蘆葦。

一位叫木村的日本農民,一輩子就只做了一件事——種蘋果。他所謂的只傻一次,其實是傻了一輩子。不用農藥和化肥,不除草,想種蘋果樹,本身就是“傻得天真可愛”的想法。更“傻荒唐可笑”的是,他還把蘋果當自己的孩子,時常輕撫這些蘋果樹,常跟它們“嘮嗑”:給它鼓勁“實在太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也向它致歉“讓你們這麼辛苦,我真的很抱歉。就算不開花也沒有關係,不結果實也無所謂,千萬不要死去。”。

結果很美好!癡心堅守十年,終於創造“奇蹟”:不用農藥不用肥料而種植出全日本都想“一生能吃到一次就好”的蘋果。木村種蘋果的訣竅到底是什麼?“把蘋果樹真正地當生命來看待”!在蘋果樹不開花的日子裏,木村曾帶着全家一起捉蟲,蟲子無窮無盡,一天木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蘋果樹也想活下去啊!蟲子到處都有,只有讓蘋果樹自己變堅強了,才能真正抵禦那些害蟲。木村始終信奉:蘋果是主角,我只是幫助它生長。畢竟人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靠自己開出一朵蘋果花。所以,木村在蘋果樹緩慢而用力生長進行中時,總是對着果樹傻傻地虔誠鼓勵“實在太了不起了,我知道你很努力。”。

然而,很多農民種植蘋果時,爲了讓蘋果樹開花結果,而採用各種手段:除草,施肥,灑藥。如此功利速成的結果便是,結出的並不是自然的蘋果,切開後,遇風即爛。一如當今教育生態的寫照:家長與教師不遺餘力的爲孩子“拔苗助長”:除草——沒收手機電腦,禁止課外書,取消運動,禁止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活動;施肥——大大小小的補課班,無論是科任教師的小竈,還是補習機構的大班,乃至請到家裏一對一的輔導;灑藥——各種說教勵志故事、心靈雞湯、心理輔導等,皆是幫助孩子集中精力走向應試。

結果呢?大批“高分低能”的象牙學子們,“畢業即失業”的“啃老族”悲哀;越來越多“精緻利己主義者”的無語心痛;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狼狽困窘;教育,成爲人們興師問罪、口誅筆伐的對象!

爲什麼教育爲本的百年大計,行進得如此艱難仄逼?是不是我們太“聰明”了,缺失了木村的那顆“傻心”:“把蘋果樹真正地當生命來看待”!在波瀾壯闊的課堂改革浪潮中,遺忘了:學生,也是一株有思想的蘆葦!

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發牢騷、嘆息,而應該在這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採摘,流連忘返。當天真爛漫的孩子被家長以“愛的名義”綁架時;因爲排名、分數而被剝奪童年美好時光時;被教師當作“知識的容器”拼命灌輸時;爲人師者是否該捫心自問:我懂得孩子嗎?我對他們是“飲之以瓊漿,灌之以醍醐,還是哺之以糟粕”?我有沒有把學生當作一株有思想的蘆葦?

教師,應做一株有思想的蘆葦。

“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單位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給我一個怎樣的青年?”這是一位母親,目送孩子走進學堂時,向學校、向教師、向社會說出的一句天下母親發自內心的.問話。追問着每一位肩負教育重任的教師們,能否不負重託,還天下母親一個熱愛智慧、勇於探索、心地光明、追求幸福的好青年呢?!

北師大肖川博士曾寫文反思: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應把人類文明的精華、智慧結晶如同傳遞奧運聖火一樣傳承到孩子們的手中。但由於師範教育學科體系的缺陷以及社會歷史的侷限等原因,使教師對於“教育”的理解有所偏差,對於教育的實踐缺乏深刻的反思,我們的教師還沒有成爲真正“有思想的教師”。許多教師的文化底蘊不夠豐厚,學識積累過於單薄,缺乏對人類歷史文化和人性富於深度的理解。直接導致中小學教師付出了大量勞動停留在低層次的“教書育人”上,缺乏對於學生精神上的引領,缺乏對於自身工作高遠的立意,缺乏對於“課本知識”所承載的價值觀和心理結構的深刻洞察。而是把“教育”淺化爲、庸俗化爲沒有靈魂的認知結果的堆積。

肖川博士大聲疾呼:教師只有作爲思想者,纔會有對“教育”本質的深刻思考,纔會有對“兒童”內涵的深切體察,纔會有對“生命”與“幸福”的驀然頓悟。一言蔽之,教師,應做一株有思想的蘆葦!

如何成爲“有思想的教師”?我覺得,上海名校長萬瑋老師的新著作《教師的五重境界》,給出了很好的註解。赫赫名校走出的高材生,從底層教師一路猛進躍升爲引領者的名校長,萬瑋老師結合從教的親身經歷,總結了爲師從教的五種境界:教知識、教方法、教狀態、教人生、教自己,系統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和實現途徑。

萬校長在開篇強調:“這五重境界並無絕對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師工作五個不同的方面”。的確,這五個境界很難清晰地劃分,不過琢磨起來,還是覺得有層次高下之分。回想自己二十年的教學生涯,對照萬校長闡述的五重境界,自覺羞愧在教知識,教方法的淺層次徘徊得太久,終於悟到教育其實更應該指向教師的自我成長,才能更好的教給學生正確的人生狀態時,已近不惑之年,深感時光的匆匆。也悔恨曾經的淺薄無知而誤人子弟。不免常常感嘆:教育,最好該是中年人的事業!

教育,是一個價值引導的過程,一個引領學生成爲我們所希望的人的過程。教師,作爲未來主人的。啓蒙引路人,就更應該做一株有思想的蘆葦!教師的思想豐贍、深刻,學生的心靈纔會豐厚、光明。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能夠從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更精微的視角看待問題,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會潛移默化地給予學生精神滋養。

  《教師的五重境界》讀後感4

看了《教師的五重境界》,萬瑋老師針對教學實際寫出了自己的所感所悟,學會破框,促進成長。看完此書,我對其中破框思維深爲認同。

文中寫到:一位年輕的年輕班主任被班裏的一名問題學生弄得頭疼不已,心生怨恨,向萬瑋老師傾訴他是如何倒黴,因爲這名學生不停闖禍,他已經被主任和校長點名批評多次。萬瑋老師開導他:“你難道不覺得這個孩子是上天派來磨鍊你的嗎?你一向有志向成爲一名優秀的班主任,這是太好的機會!

萬老師就是用了破框思維,所謂破框思維就是打破既有的舊觀念模式,換種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式。

人的思維是有侷限的。這種侷限無處不在,生活的磨礪在我們的頭腦中設置了無數的框,我們看不到那些邊界,也走不出去,時間長了,以爲真實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一隅。我們的頭腦看待事物,就像照相機拍照片一樣,在聚焦的同時,也有了取景框。我們只看到框裏的景象,而忽略了框外的物體。而破框思維就是要打破這些陳舊的迂腐的觀點,用用心的觀點看待生活和工作,那麼生活中的煩惱困擾會大大減少,所追求的成功快樂也會更易獲得。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所遇到的學生千差萬別。學生作爲成長中的人,他們身上也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就像我們班的馬劉帥同學,玩心很重,上課小動作不斷,干擾同學學習,一向令任課老師頭疼。還經常遲到,且愛在課堂上搗亂。有一段時間上課不講話了,原先是趴在桌子上睡覺了。應對這樣的學生,作爲老師肯定也會生氣。

但是學習用破框思維重新審視他,我會發現他身上也並非一無是處。雖然課堂搗亂,但是該學習的知識他一點沒落下。他在課後能夠認真完成作業,喜愛勞動。跳出既有的思維框之後,纔會明白小學生正處於成長髮育階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對他們進行細緻地瞭解和具體地分析,抓住他們的優勢和長處,就能夠此爲突破口,實施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幫忙學生過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學生的優點,在優勢中尋找弱勢,在缺點中尋找閃光點,以激勵爲主,批評教育爲輔,從抓住特點、抓好重點、狠抓難點入手,慢慢的才能幫忙學生克服缺點。

作爲教師,學會用破框思維看待學生,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成長。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就應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從而減少學生問題狀況的產生。同時,也要用用心的眼光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這張白紙上有更多的資料去寫,也讓孩子在簡單的學習中找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