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宋其濤散文集《坐在大門口》有感

讀宋其濤散文集《坐在大門口》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母親節前,宋其濤的散文集《坐在大門口》問世,在贈給我的書的扉頁上寫着動情的肺俯之言:“永遠的情懷,一生的牽手,銘刻的感激,永遠的向您學習。”

讀宋其濤散文集《坐在大門口》有感

我與其濤在創作上的交流早有些年月了,他對文學創作那般傾心和熱忱,我早被感染,他在海內外和高品味報刊所登載的作品和影響,我早有傾慕。當我一氣讀完《坐在大門口》後,滿是欣喜和感動,便情不自禁地說些看法和想法。

《坐在大門口》是飽含鄉情和親情的一部散文集,它對於故土親情作了牽腸掛肚和刻骨銘心的表達,讀後令讀者產生思想共鳴和心靈震顫。

在《坐在大門口》這篇文章裏,這樣描寫終於盼母親下晌回來的情景:左鄰右舍陸續放晌回了家。我的眼看得有些模糊。忽然,遠處一個瘦小的身影風一樣走過來了,愈來愈清晰,那不是我的母親麼?那不是我勤勞的母親麼?母親提着鋤,揹着一大捆草,壓得腰彎彎的,像一座橋,又像一張弓。我跑過去,喊:“娘!”細密的汗珠從母親臉上滾下來。母親騰了一隻手,撫摸着我,說:“娃,乖,回家。”

作者姊妹四個,排行老四,從小受到父母的偏愛,由於自己很聰明,又得到母親得天獨厚的供養,考上師範,就愛上文學,在學校想念母親就給她寫信,沒料到只高小畢業僅識的幾個字也早忘光了的母親,竟然寫來了回信,說娘把你寫的信都背下來了……多少年過去了,在《悠悠孃親情》這篇文章最後一段是這樣寫的:“盈盈淚光中,我彷彿看到了娘戴上老花鏡,一字一板地讀着我的信,我的文字,便再也不敢懈怠,拿起筆,在時代的燈影裏繼續做起我爬格子的夢。”

在《我與哥哥》這篇文章裏,作者傾注了兄弟之間無言而淳厚的親情:“比我大六歲的哥哥高中畢業後先進廠當工人,由於家庭生活的需要,只好回家早早結婚,擔負起俯首甘爲家庭牛的重擔,父母的數落,生活擔子的壓力,使哥哥開始抽菸,而且常常一個人坐着,一根接一根地薰。”文章最後說:“轉眼我已是而立之年,在機關工作也十年有餘。哥哥如今三十六,滄桑卻寫滿了臉。想他的時候,我就回老家,坐在哥哥對面,抽出煙,遞給他一支,自己也點上,我倆對坐着抽,一直到天黑。”

《坐在大門口》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篇幅簡短,文字精練,敘述清爽。目前,有些盲目崇拜長文大作的人對短文不屑一顧,誤認爲短文章是小見識,微不足道。殊不知,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和偏見。《坐在大門口》這部散文集長短52篇文章,最長的也不超過千字,但內容卻十分精闢充實,都是經過反覆打磨,多次刪改的濃縮精品,有思想,有創見,有新意,有情趣。《心靈之約》刊登在1994年12月14日《邯鄲日報》上,在這篇只有267個字短文裏,寫出瞭如癡如迷的戀情:“……是否你親切的足音緩緩步入我心靈的門?……望你擺扭着纖細的腰肢翩翩走來……黑夜,粗暴地掠奪了我的愛情,黃昏溶你的身影入它的洞房,而我,仍靜靜站成一座含淚執首的雕像,等你再一次走近我心靈的門。”《小路》這篇文章,刊登1995年5月4日《邯鄲日報》上。在這篇只有96個字的散文裏,把小路幻化成人生之路,總是“彎彎曲曲,曲曲彎彎,艱難伸向遙遠。路面坑窪崎嶇,旁有雜草叢生,荊棘交錯。”接着敘述:“一人,兩人,三人走過……小路被一雙雙大腳磨得光光亮亮。”最後說:“人生,不就是一條小路嗎?”人生,向來是文學的主題,在這裏,沒有大道理的說教,而把人生比喻成小路,富有哲理地告誡人們:在人生道路上,要勇於開拓,敢於追求,實現人生價值和理想,讀後令人深受啓迪和感染。

宋其濤寫小說是很有功底的,而散文集《坐在家門口》的問世,表明他在文章體裁上作了嘗試。《女孩的手指》這篇短文刊登1995年10月19日《邯鄲日報》:

纖纖如弦,捻響一根,便盪出如美的溫柔。

結結如網,漫漫張開,束鎖你流落的羈情。

蔭蔭如傘,晴朗雨雪霏霏的陌路。

女孩,掌心開滿花朵,滑過她仙逸的指,我去採摘神詆的蕊。

誠然,文學體裁固有各自的特徵,但僅以“女孩子的手指”爲例,又不易截然分清界限。《坐在大門口》具備了小說的情趣,散文的意境,詩歌的韻致,可謂:相得益彰,殊途同歸。

隨着閱歷的增長和思想的昇華,宋其濤的散文一定愈加凝重和豐厚——我們《坐在大門口》,靜靜地守候和期待着。